芳草萋萋,牛羊成群。呼和浩特,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
最佳旅游季节:四季皆可,夏秋最佳。
建议游玩天数:1-2天
呼和浩特是一座有400多年建城历史、具鲜明民族特点和众多名胜古迹的塞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城郊有不少风光秀丽的草原旅游点,牛羊遍...+more
12天41959已浏览
D1榆次老城>榆次城隍庙>榆次市楼
D2山西博物院>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塔院寺
D3五爷庙>五台山风景名胜区-黛螺顶>五台山风景名胜区-南山寺>悬空寺
9天3815已浏览
D1黑城遗址>怪树林
D2额济纳胡杨林旅游区>八道桥>神树>四道桥>二道桥
D3居延海>策克口岸
·寺庙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喇嘛教中的黄教),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庙。 ·建筑采用汉传寺庙的形式,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佛殿等,经堂和佛殿连在一起,统称为“大殿”。 ·寺中的银佛、龙雕、壁画等“三绝”不得不看;寺庙内的大殿中可看到一座由3万两纯银铸成的“释迦牟尼像”。 ·进入山门后,沿着中轴线向前步行游览,就可以轻松的游遍全寺。
·内蒙古博物院坐落在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中心,是全区唯一的自治区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最早建立的博物馆。 ·内蒙古博物馆的展厅大楼造型别致,极具民族特色;楼顶塑有凌空奔驰的骏马,象征着内蒙古的吉祥与腾飞,是自治区标志性建筑之一。 ·博物院的展厅大楼有四层,其中二、三、四层用于展览服务。 ·院内目前有四个基本陈列,分别是《内蒙古古生物化石陈列》、《内蒙古历史文物陈列》、《内蒙古民族文物陈列》、《内蒙古革命文物陈列》。
·位于呼和浩特市回民区,街道两侧以叠涩拱券、穹隆、彩色琉璃砖装饰出来的高楼气势宏伟。 ·尖拱形并列的门窗、浑厚饱满的球形殿顶、高耸的柱式塔楼,让人领略到浓郁的伊斯兰风情。 ·这里回族群众聚居、伊斯兰风格建筑集中、穆斯林商业繁荣,形成了浓郁的伊斯兰氛围。
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约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是由昭君墓及其一系列纪念建筑设施组成。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为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公元前37年,王昭君被选入后宫,为汉元帝待诏。公元前33年,在汉匈两族人民迫切要求民族和平的形势下,王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做了单于的阏氏,促使汉匈两族之间保持了近半个世纪的和平相处。匈奴境内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王昭君得到各族人民的爱戴。在中国历史上,王昭君是一个献身中华民族友好事业的伟大女性。在民间百姓中,昭君是美的化身。两千年来,她的传说、故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自唐、宋以来,历代文人咏唱昭君、抒发情感的诗文、歌词、绘画、戏曲更是多不胜数,形成了千古流传的“昭君文化”。 昭君墓,蒙古语称为特木尔乌儿虎,意为“铁垒”;文献记载亦称青冢。“青冢拥黛”是呼和浩特八大景之一,从唐代开始有明确记载。据考证,它由汉代人工积土、夯筑而成,高达30余米,底面积13000平方米左右,占地约1.3公顷,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塞上老街位于呼和浩特市大南街大召寺附近,是条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其兴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大召,门前西侧有一条横街,立了牌楼,名为塞上老街。老街其实不老,塞上老街是市政府花两年时间重新修缮,体现历史文化名城亮点的一条街道。
五塔寺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原名金刚座舍利宝塔,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塔始建于清雍正年间,高约16米,塔身均以琉璃砖砌成,塔身下层是用三种文字刻写的金刚经经文,上层则为数以千计的鎏金小佛,刻工精巧,玲珑秀丽。 交通 公交:①乘坐10路(或44), 在南茶坊站下车②乘坐31路, 在党政机关办公区公交停车场站下车 自驾:玉泉区—G209—南二环路—终点(五塔寺)
尽享古老气息与塞外风情。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很重要的大城市之一,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成为首批历史文化名城。
包头源于蒙古语“包克图”,蒙古语意为“有鹿的地方”,所以又叫鹿城,是一座资源丰富、风景优美的城市。
夏秋之季,这里绿草如茵、百花齐放、出没的野生动物、矫健彪悍的马群和白白的蒙古包,构成了浓郁的蒙古风情。
在朔州这座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城市中,现代文明与古老的朔州文明完美结合。
应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繁多,其中矗立于县城的应县释迦木塔最为著名。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历史人文、英雄业绩,达拉特旗以她独特的魅力吸引成千上万的旅游者慕名而来。
明长城外的三关之首,拥有浓墨淡彩的老牛湾与壮丽大气的偏关八景。
右玉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人文昌盛,风光无限,有“塞上绿洲”之美称。
简介
游记
景点
酒店
美食
购物
问答
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