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蜂窝问答> 为什么中国人的旅游方式普遍特别累?你最累的一次旅行是去哪?
感觉很多旅游都是一个景点接着一个景点的逛,根本不是去放松身心!我妈经常说我是去花钱买罪受…你们会有这种感觉吗?最累的一次旅行是去哪?
jibinwuxi 2018-09-17 13:28:07
137807浏览 16人关注 关注 回答
137807浏览 16人关注 关注 回答
全球

为什么中国人的旅游方式普遍特别累?你最累的一次旅行是去哪?

  • 5

    因为抱着到此一游的心理,旅游只是为了放松,走走看看,抱着打卡的自由行也累,这就是为啥那么多人喜欢刷国家数量,其实已经失去了旅行的意义,走遍全世界不如一个地方静静,所以海岛游就不至于那么累==========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显示全部

    因为抱着到此一游的心理,旅游只是为了放松,走走看看,抱着打卡的自由行也累,这就是为啥那么多人喜欢刷国家数量,其实已经失去了旅行的意义,走遍全世界不如一个地方静静,所以海岛游就不至于那么累


    ==========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发布于 2018-10-24 10:12

    全部评论

    • 马蜂窝问答君 LV.44: 亲爱的蜂蜂,截止到09.26号,你的这条回答收到了227次浏览,感谢你的分享~窝里有你更精彩!
      2020-09-26 21:50 回复 举报
    0/600
更多回答
  • 22

    真正的旅行应该都会有累的地方,累并坚持,痛并快乐。不知道楼主的累的心里上累还是身体上的累。我觉得我最累的旅行都是和山有关~第一趟就是去冈仁波齐转山祈福,第二趟是去登顶非洲的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冈仁波齐 从 成都 出发一共5200公里,多少难熬的路都熬过去了,初见神山尖顶的瞬间...显示全部

    真正的旅行应该都会有累的地方,累并坚持,痛并快乐。不知道楼主的累的心里上累还是身体上的累。
    我觉得我最累的旅行都是和山有关~
    第一趟就是去冈仁波齐转山祈福,第二趟是去登顶非洲的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

    冈仁波齐

    从 成都 出发一共5200公里,多少难熬的路都熬过去了,初见神山尖顶的瞬间,对于我们这群一直没有找到信仰的孩子,它终究还是让我们泪目了。
    塔尔钦对面的雪山
    塔尔钦塔尔钦小镇下看见的 冈仁波齐 峰尖
    塔尔钦

    明早就要和小伙伴背着109卷经幡转山了,从原计划的39公里徒步转山增致到59公里


    小伙伴们在青旅养精蓄锐 塔尔钦心在天堂,身在狱,出发了
    我们也许一生也磕不了长头,也无法在 冈仁波齐 朝着信仰磕长头,但是我们走的每一步,都将是未来成长的模样。

    一早醒来,小伙伴们都元气满满。青旅老板对我们说每个去转山的人都是轻装上阵,像你们这样负重前行的还是第一次遇见,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和我们挥手道别。 塔尔钦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每个人背了几十斤经幡,在海拔平均5000米,含氧量只有平时50%的高原上行走着,徒步7公里到达色尔雄大经幡,心里抱着前方不远了的信念,其实还有50多公里,上路了。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山里的天气像个让人琢磨不透的调皮孩子,前一刻还是不愿死去充满生命力的烈日,这一刻就开始让人望而生畏下起了冰雹雨,打在身上噼噼啪啪响,大叔和小秘君都没有带上雨衣,就算穿着雨衣也全身湿透,一路也没有一处能躲雨的角落,一下就是三个小时冰雹雨。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转山擦肩而过时,不说你好,都说的“扎西德勒”,转山途中,这是最朴素而真实的语言
    冈仁波齐神山下冰雹了,皮蛋已经不想走了
    冈仁波齐神山大叔已经全部湿透了
    冈仁波齐神山大叔的衣服不要了
    冈仁波齐神山大叔说:休息会儿,太疲惫了,表情真的是绝了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淋雨前进3小时,几度昏厥,拒绝冲锋衣和速干裤的我们,每前进一步都在流泪,几次想打救援电话带我们下山,却又一固在坚持一定要上山,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进退两难。一路都在追逐前方的 日光 ,却始终在乌云下感受冰雹雨的洗礼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小伙伴们在补给站取暖 冈仁波齐神山回头看看翻过的那些山口,在看看前方等待着我去翻越的山口,眼神望着远方变得笃定起来,因为知道自己终将要去向哪里,所以,心安理得面对发生的一切。
    冈仁波齐神山接受,面对。理解,放下。然后,歇息片刻,继续上路。平静的接受路上发生的一切,既然决定上路,路上遇见什么,都要臣服。
    天空终于开始放晴了,继续上路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路上转山的藏民
    冈仁波齐神山信仰的力量
    冈仁波齐神山芝热寺的前奏,绝望又欣喜走了20多公里,在天快要黑之前,终于看见了芝热寺,真的只是看见了而已,不知道走了多久,过桥往芝热寺的方向走,越走越荒凉,我们站的那个位置只能看见寺庙,看不见任何的住宿点,看了看山对面,人群都在往那边走,大家都开始怀疑自己脚下走的路

    所有人的眼神都开始涣散了,绝望情愫一遍又一遍的凌虐着每个人,小宇管家用最后的力气怒吼道:我到底是做了什么孽,小秘君已经席地而坐,小吉吉开始变得沉默,大叔一直处于要死了要死了的状态,而我已经不在是元气满满的十八线网红小仙女了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在我们面前只有两个选择方案,第一:叠回去,过桥,再走五个小时到对面山上的补给点。第二:徒步趟过两座山间的大河,走两个小时到对面山上的补给点

    我们应该要去河对面的那座山,怎么办?

    到不了的山顶,趟着河走吧 冈仁波齐神山什么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座桥就是路,路的前方还有一个大大的惊喜,原来芝热寺后方有个招待所

    冈仁波齐神山蜿蜒曲折的山间小路,看不见来时的路,也看不见要去的终点,能做的只是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像极了人的一生,没有回头路让你去犹豫踌躇,只能带上勇气向前
    冈仁波齐神山 初见 冈仁波齐 峰
    冈仁波齐神山招待所火炉子就像温暖的家一样,火炉子旁的我们,脸上挂着疑似高原红的红晕,身上冒着缕缕青烟,用尽了各种姿势想要把自己彻底烤干,感受这片刻的温度,不愿离去。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回想起今天发生的一切,烈日,暴雨演变的冰雹雨,凛冽的寒风刺骨,高反,发烧,饥饿,我们都坚持过来了,这一刻幸福指数爆棚,这一刻,身体和灵魂真的一起在路上了
    冈仁波齐神山一天下来最温暖的晚餐,青椒土豆丝盖饭,25一份,再来一杯香飘飘奶茶。太棒了,好满足
    冈仁波齐神山招待所的境外友人
    冈仁波齐神山回到黑暗阴冷的小房间,感觉病入膏肓,每个人都吃了颗感康。在这个没水没电没信号没空气的小房间里三个男人一条狗的一出戏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躺在自带包裹性能的小床上久久不能入眠。意识朦朦胧胧中,脑袋里一直发散着: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去到哪里

    不断的在这里学会去享受高频度的破碎,再重建。一定会有光照进来的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这一路每个人都已经死里逃生一次,要把喜怒哀乐尝遍,要把生老病死流转。欣喜有时,悲恸有时,什么都会过去,什么都会回来
    漫无止境的垭口,没有路的垂直下山路小伙伴们裹着没有烤干的衣服早上七点就出发,继续挣扎前行,鞋底擦过山石清脆的回声,海拔5600米垭口沉沉的祈福,是我们一行人今天最大的动力
    冈仁波齐神山我们都知道今 天等 待我们的是漫无止境的垭口,是没有路的垂直下山路,是又要翻越几十座山的考验。我们犹如勇士,不看天象,不管结果,一头扎进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一路全靠吃大白兔奶糖支撑能量,他们说一路很多补给站,然而能吃的永远都是泡面
    冈仁波齐神山身边那些健步如飞的藏族转山的人们,背些经幡,背些糌粑,一双布鞋,土生土长的他们我们是比不了,特别回望后面还有走不动路的小伙伴,一路都在猛吸氧,高反挺严重,一路都瘫坐在碎石路边。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已经开始吸第二瓶氧的大叔
    冈仁波齐神山一路走走停停坐坐在走,一天的转山路,牵马的藏族人,来回走在陡峭崎岖的山路上,不知道他们是佛教还是苯教的信徒,他们不为转山,只为爬不动山路的人,提供坐在马背上的奢侈服务,我和小伙伴坚定地说,一定要转完山,一步也不能省。

    冈仁波齐神山皮蛋也是靠着这一路的马屎,完全不需要我们的牵引,开开心心沿着马屎的轨迹埋头前行着。
    冈仁波齐神山朝拜的人
    冈仁波齐神山登垭口
    冈仁波齐神山卓玛拉山口,海拔5600米,
    雨雪交加,打湿了的五色经幡,在风中摇摆
    挂上祈福的经幡,扬起祝福的哈达,撒下必须幸福的纸风马
    流下了,那一滴不想被人看见的泪,再见,那些让我们终生难忘的经历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上山的路十二公里,我们爬了五个小时,两腿颤颤巍巍

    过了卓玛拉山口不远就能看到慈悲湖, 冈仁波齐 的雪峰 融水 注入湖中,周边都是灰色的山石,寸草不生,非常诡异,据说这里是 印度 教湿婆的妻子女神帕瓦蒂的沐浴之地 冈仁波齐神山下山的路几近九十度。坡路陡,头顶都是人,一路雨雪交加, 阿里 的雨季,土石路经过一个多月雨水的浸泡,泥石流滑坡的危险状况就在眼前,只有登山杖费力支撑身体,脚的大拇指被鞋子顶的痛,可不能停下,只容一个人走过的山路,有碎石,有马粪

    冈仁波齐神山本来没有路的山坡上,被转山的佛教徒和朝拜藏民踩出的一条小路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 冈仁波齐神山晚上九点圆满的结束了这次转山的行程,目前三位伙伴高烧中.....感谢共同度过风风雨雨,烈风冰雹的你们️
    神山圣湖不是终点,我们都在朝圣路上在神山时常都会试问自己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是一场修行?这是一次感恩?还是自我灵魂的体验?
    都不是,我们只是竭尽所能,去做了些生命赋予我们的每一件事,去做, 去活, 尽心尽力就是了

    我们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个人,跨过的每一条沟,翻过的每一座山,爬出的每一个坑,吃的每一口饭,走过每一步路,流的每一滴眼泪,心碎的每一次,欢喜的每一次,都是为自己的灵魂而体验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每一丝感受,都算数,每一种滋味,都算数,每一段经历,都算数
    因为篇幅的原因,登乞力马扎罗山的那段就不写了,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我的游记中去看。

    我是木子,走过20多个国家,却独爱成都,娇柔可爱的小公举,却骑摩托到泰国,陆路到欧洲。跳过伞,潜过水,滑过翔,除了专做旅拍,还是宝宝们生活中的知心小姐姐。
    可以关注我的个人公众号:么么茶studio木子姑娘
    也可以加我的卫星一起交流旅行和生活中的事情~【momoteamuzi3】
    谢谢

    ==========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发布于 2018-10-29 11:24

    热门评论

    0/600
  • 9

    或许可以称之为旅行,但更多的是心灵的洗礼,所以身体的“累”可以让心得到安宁。走过大漠戈壁——第三季 第三天:5月25日,行程:31公里,地貌:沙地沙漠,温度:25摄氏度 昨晚的风一直没停,而且很冷。半夜一点,我被冻醒了。摸着黑,把身...显示全部

    或许可以称之为旅行,但更多的是心灵的洗礼,所以身体的“累”可以让心得到安宁。

    走过大漠戈壁——第三季

    第三天:5月25日,行程:31公里,地貌:沙地沙漠,温度:25摄氏度

    昨晚的风一直没停,而且很冷。半夜一点,我被冻醒了。摸着黑,把身边能穿上的衣服全部穿上,能盖在身上的物品全部盖好。睡袋拉好,蜷起身子,慢慢挨着最后的几个小时。帐篷外的风,一直在不紧不慢的吹着,不是说风不大(大概四五级的样子),而是说昨夜的风它不着急,它要把我们从帐篷里拖出去,然后就做了一个动作:吹!不停的吹,始终如一的吹。
    早晨醒来,我发现它好像生气了。因为,昨晚好像因为它太努力了,以至于起夜的人都没看到一个。于是,它发起怒来,要给我们这些外乡人一些颜色看看。于是,我们没有看见蓬勃的日出,反而迎着凛冽的风开始了第三天的行程。


    马上集合,帐篷已经开始整理装车了。
    :“今天的要求只有一个,就是按队伍编制结队前进。... ... ... ...”
    :“沙尘暴中徒步有一定的危险性,途中如遇风力瞬时加强,无法看清前进方向,请立刻就近找到一些遮蔽物,在背风面蹲下例如大沙丘等。如果近处没有遮蔽物,那么马上蹲下或趴下等待救援。我们会根据每人身上佩戴的“沙漠之眼”定位找到你,听明白没有?”总教练飞鹰大声问道。
    :“好,请检查‘沙漠之眼’是否已开启!”
    :“出发!”

    今天的沙尘暴不是电影里拍摄的那样,遮天蔽日、惊风怒涛一样的滚滚袭来。而是能见度不超过300米,风速一般情况五六级,瞬时能达到七八级的那种中等程度沙尘暴。风刮起的时候,前几日偶然碰到的小动物就再也没有发现过。只有风吹起的沙,向水的波纹一样一道一道的追逐着撵向远方。当它们遇到了枯死的风滚草,大粒的沙砾就会藏入其中,而在背风的一面就会留下一片细细的“沙面”。
    我全副武装,遮阳帽系紧,扶稳太阳镜,拉上魔术头巾,穿好防沙鞋套,跟随着七个兄弟组队前行。我们都没有说话,一路感受着风的力量,风的温度,风的信仰。聆听着它讲述千年前那位执着的僧人,聆听着它讲述搬运沙海的壮举,聆听着它今天对我们有多么的仁慈。
    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大腿疼、小腿疼、脚趾疼、脚底疼,昨天的肌肉极限状态早早就出现了。在还未到达第一个补给点一半路程时,我就已经开始用意志抵抗这些难以忍受的折磨。风依旧怒吼着,未曾有半点停歇的意思。前两天,我们还能聊聊天,谈天论地分散注意力,而现在只能闭嘴,因为风在吹。
    忍受着,感受着,体验着... ... ... ...
    我开始在心里念诵着“南无阿弥托佛”,三步一声,慢慢建立新的节奏。心情逐渐的平稳下来,纷杂的思绪慢慢的收回,眼前、耳边、心里渐渐的变得清晰。一个世界,一个风与沙的世界构建起来,并不混乱,也不急躁,更不迷茫。在这个世界里,每走一步都是坚定的。风抹去的只有脚印,却带不走我前进的力量。
    找到了新的状态,虽然肉体仍在经历痛苦,但已经变得可以忍受。无论之前来此徒步的目的为何,此刻的想法变得单纯而又明确。去体验这次风沙带来的旅途,去感受这个风沙创造的世界,去认清这次风沙磨砺的自我。走多远不重要,走到哪里才重要!
    谢谢,沙鹰的兄弟们!我们一起戈壁里徒步,我们一起风沙中前行,有你们我才战胜了沙尘暴中的自我。

    第四天:5月26日,行程:18公里,地貌:沙漠沙地,温度:24摄氏度

    第四天是从凌晨四点开始的。
    凌晨四点,温度不超过10度。总教习飞鹰同志,集结所有队员训话。
    :“夜间徒步要求如下:第一、不许说话!第二、成一列纵队依次前进,不能超越他人更不能随意脱离队伍。第三、所有伤病队员走在最前列。”
    :“问问自己:你是谁?你在不同地方,不同的环境里,你是谁?你从哪里来,又要往哪里去?你要做什么,你又在做什么?”
    :“不要打扰别人,因为他在想他自己。”
    :“出发。”
    黑暗中,传来婉转悠扬的乐曲声,伴随着沙沙的脚步节奏,仿佛置身于异空间。因为黑暗,纯粹的黑暗,若不是有前后几十束时隐时现的亮光,我一定会恐慌,对黑暗中未知世界的恐慌。所以,此刻我的注意力全在脚下,注意着每一步姿势和落脚点,完全没有心思思考那么多的哲学思想。
    不知不觉中,天亮了!
    我们距离最终的集结地,还有十公里!
    累了,真的是累了。昨天,白天31公里沙尘暴徒步体力达到极限。今天,凌晨四点起床身体没有得到充足的休息调整,加上刚刚夜间徒步精神高度集中,谨慎出步小心落脚,进一步透支了体力。所以最后的十公里,身体上的种种痛苦比起昨天更加剧烈。我为了勉励自己,便跟老四商量了一件事。
    :“老四,我必须走在你的前面,我要是落在了你的后面,一旦发现自己离你越来越远,我就会失去信心,不愿再走了。”
    :“三哥,那你就来追我呀。我是后劲型的,越往后越有劲,而且是越往后走的越快。”
    于是,我跟老四就开始了拉锯式的徒步竞赛。我累了,累的头都不想抬起来。低头走路,抬头望天。不对!老四走我到前面了!我立马架起手杖,抬腿就追,当然了跑起来的速度并不比走快多少。快一点也是快,直到我超过老四,我立马就会回头喊一句:“我必须走你前面!”
    前方隐约一片绿色出现的时候,我们都知道,我们距离目的地不远了。
    来到阳关保护区这块标志牌时,距离集结地就不到四公里了。当,看到三公里标识的时候,人就开始兴奋了。当,隐约听到“我们不一样”的歌声时,我开启了跑步模式,当然是慢跑啦。兴奋的,用着嘶哑的喉咙跟着音乐,低低的吟唱起来。
    我们不一样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境遇
    我们在这里
    在这里等你
    我们不一样
    虽然会经历不同的事情
    我们都希望
    来生还能相遇
    。。。 。。。 。。。 。。。 写在最后的话:
    徒步期间,我们兄弟之间,与其他队队员之间,还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感人的、甚至是让人肃然起敬的,让人潸然泪下的故事。那些故事,留在回忆中慢慢整理,静静思考吧。如果哪一天,突然心血来潮,我再将他们讲给你们听。想听吗?看看下面的照片吧。
    他在干什么?
    如何向老婆大人交代? ( ╯□╰ )
    一代武林高手!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感谢组织方:知店、车董会,感谢为本次活动提供了专业的、可靠的、有力的后勤保障的兄弟们!谢谢知店李总,谢谢车董会马总,谢谢魔王,谢谢飞鹰,谢谢一百零八位兄弟姐妹,谢谢!
    最后,还要感谢所有参与我的众筹,帮助我实现这次徒步之旅的朋友们!明信片都收到没有?没有的请留言。
    送给马上就要四十一岁的自己!

    前两篇可以在我的游记中阅读,谢谢!

    ==========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发布于 2018-09-30 09:29

    热门评论

    • 马蜂窝问答君 LV.44: 亲爱的蜂蜂,截止到10.01号,你的这条回答收到了143次浏览,1次收藏,感谢你的分享~窝里有你更精彩!
      2018-10-01 20:19 回复 举报
    • bonny妍 LV.16: 羡慕这类旅行,可知道自己的体力,绝对是拖后腿的存在,还是安分点
      2018-10-16 07:46 回复 举报
    0/600
  • 30

    多数天朝人旅行方式累有以下几点原因1、天朝人的打卡心理、炫耀心理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无论朋友圈晒旅游,还是马蜂窝里的资料,大家心里都会不自觉比一比谁去的地方多。天下这么大,可出去一次还不多逛几个地方?有的地方一生可能就来一次。所以要利用好每一次出行,尽可能玩更多的地方。自己周围有些人旅行不是...显示全部

    多数天朝人旅行方式累有以下几点原因

    1、天朝人的打卡心理、炫耀心理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无论朋友圈晒旅游,还是马蜂窝里的资料,大家心里都会不自觉比一比谁去的地方多。天下这么大,可出去一次还不多逛几个地方?有的地方一生可能就来一次。所以要利用好每一次出行,尽可能玩更多的地方。
    自己周围有些人旅行不是为了放松或者长见识,纯粹是为了在朋友圈或马蜂窝的旅行大赛中夺魁,你看我去了多少多少地方,你看我拍的照片多么多么好看,blablabla……你问问他去过西藏后,那些朝圣者以及藏民们的淳朴虔诚给了他多少震撼,答曰,那些人太傻了。

    到色达天葬台,看了藏区的天葬仪式,有哪些触动?答曰,味道太重,后悔没带口罩。

    你问他去过黄鹤楼,看过长江,再读李白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什么新的感悟,答曰,就一个楼,复建的,也就那么回事儿。

    所以,从自己周围的人来推断,天朝这类打卡式、炫耀式的旅行者不在少数。仿佛这个地方我去过我就牛。但是,能用钱买来的东西,没什么可以值得炫耀的,就好比用钱能买来性,买不来爱。拿钱能买来旅行打卡,旅行仅仅是打卡,换不来内心的感动。从西藏回来,依然是那么俗不可耐。
    我相信,随着大众知识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这种纯打卡式的旅行会越来越少。

    2、天朝疆域辽阔,而多数人假期却少
    天朝果然是天朝,要看海,有!看草原,有!看高原,有!看雪山,有!看沙漠,有!看原始森林,有! 看名胜古迹,更是应有尽有!

    不说出境,就是把天朝所有好玩的地方逛遍了,用一生的时间都不太可能。然而糟糕的是,天朝人假期还少,即使有假期还都是跟别人一块休假,路上堵车,景区堵心。所以导致天朝人出一门,绝对是大事儿,不是很容易有这种机会的,有钱有闲人齐全,既然出来,咱就尽可能多走一些地方看看。马上2018年十一长假即将来临,每年都大堵车,明知这样,可是很多人还是会出去堵着往景区挪动。为嘛?还不是假期少闹的!可出来这么一次,必须让此次出行值当啊!

    3、天朝人文景点众多,适合放松度假的地方少
    在充满历史、文化的人文景点旅行,累是肯定的。天朝历史悠久,且天朝人还特别重视对历史和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所以多数天朝人的多数旅行都是人文景点。逛人文景点就是参观、学习,一般不会被安排成放松、体验式的。比如为了体验僧人生活,在寺院住上一段时间的应该不多。所以就是走马观花,看到了学到了就没白来。景区往往为了提高票价,会后续不断把景区弄大,一般天朝人的心理,门票不能白花,既然来了,没看全岂不是白搭了门票?
    当然,天朝也不乏休闲度假之所,但由于天朝认为环境保护乃番邦小国之末技,发展经济才是国家首要大计,所以,即使有江河湖海、草原深山等绝美自然景观,由于环保和景区管理的不利,给人的旅行体验并不好。就算地方好,但往往大家都是集中休假,人满为患,所以想在国内旅行消消停停的,难。

    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哪怕是打卡式的旅行,也无可厚非,只要自己高兴就行。至于自己最累的一次旅行,就是独行游武汉。一个人,五天的时间把下图所有美食街、景点都逛了个遍。

    我个人是读书和旅行二者兼具的奉行者。当时就住在青旅,早上六点半起床,七点准时出发,赶往美食街过早,之后要么坐地铁要么骑单车赶往景点,一天3-5个景点,连同宿舍的小弟们都服了我了。武汉的景点几乎都是人文景点,很多东西必须要看到,看到但不懂的就狂拍照片,等到回家后再查找资料细细品味。这个过程虽然累,但累得开心累得充实。能在这种紧凑的步伐中体会到明悟的欢喜。

    《三字经》,有一句叫“中不偏,庸不易”。旅行也有讲究中庸,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像我这类文博控,到一个地方就喜欢首先逛博物馆和人文景点,多多益善,绝对不辞劳苦。也因此平时特别注重锻炼体能,不然真的吃不消。但是,我同样喜欢纯放松式的度假。
    在马尔代夫度假一周,真的是什么都不想,有时候看着美景能发呆一下午。体验真的很棒!所以,旅行的累,要分清楚那种情况,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品位、消费能力、假期等等都各有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或是我累我开心,或是找一地方发呆睡懒觉有钱难买我乐意,丰简由君,忙闲自便,谁又有那么多观众呢?

    老妈经常有句“名言”挂在嘴边,“一切是最好的安排”。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喜欢那种方式大胆去做吧。




    ==========

    如果你觉得TA的回答不错,快来给TA点个赞吧!
    你的支持是对作者莫大的鼓励~
    发布于 2018-09-18 12:53

    热门评论

    0/600
为什么中国人的旅游方式普遍特别累?你最累的一次旅行是去哪?
加粗
标题
无序列表
有序列表
插入图片
插入视频
添加地点
全屏模式 退出全屏模式
0 0 0视频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