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离我们有多远?
——旅行中的常见危险和应对措施
(盘唇族的扛枪少年)
最近有条引发争议的热门新闻:一对夫妻高高兴兴开启环球骑行之旅,谁知道出门不久就遭逢不测,因为车祸而身受重伤,医疗费达到数百万美金之巨。虽然警方已经判定肇事者驾车超速,肇事者也并未推卸责任逃之夭夭,但由于他本身是无业游民,自己的保额仅有三万,确实无力赔偿,这对夫妻只得在网上呼唤法律援助。
由于他们曾在微博上发过不满中国现状的牢骚,从前骑行也曾遇险,但幸运获救后并不知感恩,加上他们未曾晒出在美治疗的费用单,让这百万医疗费真实性成迷,遭到网民的群起围攻几乎是预料之中的事。撇开这些是是非非不说,这条新闻真切地告诉我们: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旅行尤其如是。
说真的,只要活在人世间,我们都有可能像飞虫一般,懵然无知地撞进危险这张蛛网,何况去往人生地不熟的他乡,遭遇风险的概率原本就比呆在我们熟悉的地方要高出一些。然而,危险毕竟是小概率事件,小得甚至经常被我们忽略不计。反观那对遭逢不幸的夫妻,他们行前、行中就确实对危险的预判严重不足。一方面,作为有骑行经验,特别是遇险经验的旅行者,他们仍然选择无保上路;而另一方面,从他们在微博中的言论可以看出,他们对美国的情况没有充分了解,甚至停留在臆想的层面,比如他们根本不知道美国不是福利国家,绝非“看病不要钱”。
(埃塞俄比亚路边的交通安全提示牌)
好吧,就说说旅行中的常见危险和应对措施吧:
不走寻常路,保险很重要。
买保险是桩见仁见智的事情。很多人认为出行前买份旅游保险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玩儿了,但事实上,保险不但不是全方位的保姆,反倒是一个复杂艰深的课题。一张保单能覆盖哪些国家,那些国家的医保医院是否承认,是否可以应用于私立医院医疗,医疗、救援等费用由多少在保险涵盖领域之内……林林总总的条款,未必是每个买旅行险的人都会仔细阅读和斟酌的。
尽管如此,徒步、骑行、极限运动直面危险的机会更大;搭车比乘坐正规交通更具风险;这种情况下,了解保险,选择一份能给自己更多福利的保险,还是蛮重要的。我有位朋友拥有相当丰富的藏区登山经验,曾经数次在海拔5000米以上徒步,本来以为去尼泊尔走趟EBC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竟然在海拔4800米的地方突发高原反应,虽然即时下撤到海拔4300米的位置,仍然间歇性浑身发抖,而且呼吸困难,心跳不规则。在村民的指引下,他找到了当地的志愿者医生(医治当地人免费,医治外国人还是要收费的),输液加吃药花费了大约150美金。花销不算太高,但他临行前买了份涵盖极限运动伤病救治的保险,所以回国后寄出账单,顺利拿回了医药费。
这位姑娘告诉我们,其实EBC紧急救援可以动用直升机的,一趟5000美金。不过这个费用当然不在伤病救治赔偿范围之内了,她考虑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考虑到自费实在买不起这张大单),还是咬着牙花了差不多10小时,一步步走去村中医院。
其实,在南美洲旅行的9个多月,有一大半的时间,我们并没有保险大神护航。事后想想,还是挺后怕的,尤其是在百内国家公园徒步。为了看格雷冰川的全貌,我们选择了路远且人少的大环线,在翻越第一个垭口时,遭遇了臭名昭著的巴塔哥尼亚大风。那风毫无征兆地平地而起,像个喝醉酒的莽汉,不管不顾地扑面撞来。尽管两手各持登山杖,背上还有35升的背囊“压秤”,我们还是被风吹得完全无法直立行走,只能四肢着地,手抓灌木的根茎,一点点逆风往前爬。山路的宽度大约可以供两个瘦子并排行走,一边是山壁,一边是长满灌木的斜坡,虽然坡度不算陡,但失足滚下去,就得2000米下面的河里见了。一刻钟的时间里,我们只艰难地“爬行”了200多米。当我们终于挪到下坡路段时,风奇迹一般消失了,方才的狼狈万状简直像一个梦。我们靠着山壁面面相觑,发了足足1分钟的呆。
有颗爱旅行的心,先得有装满常识的大脑
说起来,知识还真是可以改变人生。如果信息储备足够丰富,有些风险绝对是可以规避的。比如国际格局吧,我们也许对国际政治毫无兴趣,但要去西亚北非旅行,总得清楚现在也门、叙利亚、伊拉克、利比亚、索马里正在打仗,突尼斯也即将如此;俄罗斯北高加索区域、乌克兰与俄交界地区、苏丹达尔富尔州正山雨欲来,危机重重;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各有塔利班控制区,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也因为ISIS的阴影而并不安宁。一旦遇到危险,旅游保单绝对爱莫能助,旅行者只能自己承担后果。
比如欠发达地区和极端气候下的疾病常识。在了解自己健康情况之外,我们起码要知道印度容易患上急性肠胃炎甚至疟疾,非洲除了同样可能感染疟疾,还是脑膜炎、艾滋病、埃博拉、登革热的重灾区,即使在旅行胜地东南亚,高温天气也很可能导致的中暑、感冒、肠胃不适。该注射什么疫苗,该准备什么药品,该如何避免头疼脑热衍变成一场大病,旅行者当然要提前防备。
也不是说骚乱和战争之地一定就危险。比如,缅甸密支那以北近年来从没消停过,但完全不妨碍中国游客在常规旅行区愉快地玩耍。事实上,我们也去过危险之地,比如茉莉花革命爆发时的埃及。在约旦就听说了埃及的状况,我们在撤往叙利亚和围观埃及革命里痛苦挣扎了半天,最后选择了渡过红海,一路北上。不过,我们也记录了中国使馆电话、埃及报警电话、几个大城市主要医疗机构的电话,几个旅途中遇到的朋友提供的埃及靠谱土著的联系方式之类。总之,我们有惊无险地在骚乱中的埃及呆了两周,收获了不少故事,没遇到什么真正的麻烦。不过,说实话,我是挺后悔这个决定的,因为后来我们又去了埃及,又围观了一次革命的后续,而叙利亚则真的进不去了。
去非洲的时候,同行有一位路遇的朋友临时决定,从埃塞俄比亚跟我们南下,深入黑非洲。因为临时决定,所以他没有注射任何疫苗,然后麻烦就来了。西方人经营的私人诊所一针黄热病疫苗价格昂贵,本地人的医院他去观摩了一下,立刻选择放弃。最终,他并没有跟我们完成纵贯东南非,从开罗溜达到开普敦的计划,选择从肯尼亚回国了。在老挝,我们曾收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的求救信息,他不幸感染了疟疾,而且没有携带药物,身处波罗芬高原的小村,以致进退失据;在德干高原,与我们同路的台湾女孩中暑上火,本来几颗牛黄解毒片、藿香正气丸可以解决的小麻烦,导致她卧床了整整三天(开始我们以为她肠胃不适,给她吃肠胃药,后来发现是上火,两支藿香正气水服用完,她满血复活了)。
(圣保罗的贫民窟)
知道偷拐抢骗在哪里,设法规避它
其实,这也属于常识问题,不过也涉及到旅行经验,单独列一条来说说吧。非洲和中美洲诸多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内罗毕、达累斯萨拉姆、危地马拉城、圣佩德罗苏拉等),东南亚的金边与胡志明市,南美洲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甚至波哥大,以及印度类似欧洽这样的两州交界城市往往是抢劫高发地,那么了解这些城市哪些区域更危险,尽量分散放置重要财物,避免在夜晚和人少地区单独出行就势在必行。
上述地方的危险系数确实比较高,但也不意味着这些城市生人勿进。向靠谱的本地人或者旅馆老板了解,那些地方街道是抢劫、飞抢高发区,哪个时间段事故发生密集,尽量回避就对了。一般情况下,危险城市里善良的人好像也特别多。在圣保罗,我们的沙发主不厌其烦地告诫我们哪里不能去,哪趟公交小偷多;在开普敦,旅馆老板开车载我们去吃晚饭,反复叮嘱一定要在银行里面的取款机取钱,因为使用街头取款机遭盗刷的几率特别高;在胡志明市,旅行老鸟儿则会忠告女游客们,先斜跨背包或相机,然后外面穿件大衬衫,让飞抢者无从下手。总之,向本地人取经很重要。
意大利、西班牙、巴黎部分地区等小偷小摸特别多,那么尽量少带贵重物品出行,加强对随身财物的警惕,尽量不露财、不打扮得格外富贵出挑就可以降低风险。一般地说,在灰头土脸、一副寒酸相的游客,和手拎LV、拿着两部高级相机的游客里,小偷肯定更关注后者。所谓“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经验丰富的贼都是先锁定目标,再耐心地等待目标们降低戒备那一刻。
印度、埃及、东南亚一些地区骗子和蒙汗药作案相对流行,那么挑战就升级了,我们如何判断陌生人笑容满面地上来搭讪,究竟是热情使然还是心怀恶意,显然需要更丰富的人生阅历。
(西班牙小偷是出名的多)
女游客特别提示
对于女游客而言,了解某些特定的宗教与习俗,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所以Lonely Planet会专门有一个章节,指出女性在某些国度或地区旅行,需要特别注意之处。比如,伊斯兰教地区对女性着装有严苛的要求,我们可以不喜欢不认同,但真的不接受这个游戏规则,衣着暴露地走在街上,遭遇骚扰的几率就一定会直线上升。
印度同样是性骚扰重灾区,草率地答应与陌生异性喝酒,甚至送自己回旅社都可能被视为性暗示,而一桩又一桩案例也已经摆在眼前,像两个女孩在香港重庆大厦遭印度男子强暴,悲剧固然因为作案者可怕的逻辑,但她们沐浴后,在房间没关门的情况下,裹条浴巾到处走,确实值得更多女游客引以为戒。
没办法,很多相对落后的地区还是“直男癌”的天下。女游客当然有权利不满,但为了避免麻烦,还是将这郁闷之情带回国再吐槽吧,在那些地方低调一点、端庄一点、高冷一点确实意味着安全一点。
土耳其的“爱情骗子”也值得引起注意,很多土耳其男人、尤其是旅馆服务生和商贩本着“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的态度,对女游客各种甜言蜜语、大献殷勤,等她们被迷汤灌晕了头,再骗色骗财,继而玩儿失踪。可能因为东方男人太大男人了,认为赞美自己的女友、太太、女性友人是“肉麻”、“恶心”,所以东方女游客往往特别吃土耳其人这一套,加上不少土耳其男的确英俊又健硕,危险系数自然高一个等级。对了,意大利男人在这方面也是高手。
归根结底,外面的世界到底是美好的,我们当然不能因为风险的存在而画地为牢--即使画地为牢也不能保平安呐,但坦然承认风险在哪里,以更丰富、更强大的自己去面对它,当真是我们这些向往远方的人该共勉的事情。
(内罗毕街景,请注意安装了铁条的门窗)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
上一篇:这是一组会讲故事的好照片
下一篇:在智利,与海鲜厮混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