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打工旅行”之奥克兰摆摊记
多年的游历中,跳蚤市场(也可以叫周末市场)算是了解一个城市市井生活的窗口:这里不仅有新鲜廉价的蔬菜、水果、鲜花,还可以淘到很多新奇有趣的东西。在乌普萨拉上学的时候,曾经淘到了一对爷爷奶奶收藏多年的各式瑞典邮票;在里加的市场里,波罗的海闪亮的琥珀曾让我流连忘返;在曼谷加都加周末市场不仅做了泰式马杀鸡,还遇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铅笔画艺术家,画风抽象,线条简洁干练,黑白色调的简笔大象和其它泰国元素,竟勾勒出了一幅幅意境深邃迷离的世界,让我着迷许久。
在瑞典读书时,经常感慨自己没有“经商”头脑,没有从国内背一些中国特产来周末市场贩卖——不仅可以锻炼口语,体验生活,还可以小赚一笔。如意算盘倒是打的好,虽然每次逛周末市场的时候也总是心里痒痒,但重度拖延症如我,始终没有付诸实践。
这次来新西兰,既然打着“旅行工作”的旗号,也总算终于在出发之前把“在周末市场摆摊”列进了待办事项中。可卖什么是个大问题。机智聪明的CC同学的一番话提醒了我:卖中国特色的小物件!而且一定要不压箱,还要与众不同。于是果断从某宝购进了一批带有浓烈民族风的大包中包小包若干。甚至还买了一些我之前没听说过的“红酒瓶套”,据说已经有同胞把它卖到了不列颠。出发之前,我对好基友同学信心满满的说:看我的,咱要把这中国特色卖向大洋洲!
经历了两周的各式折腾,我终于有机会把箱子里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民族风们”拿出来晒晒太阳,也终于找到了奥克兰的周末市场Avondale Sunday Market的所在地。看看网上的介绍,貌似还不错。于是和小伙伴满怀信心的给“民族风们”订好了10-30纽币不等的零售价,盘算着拿这笔赚来的钱可以去最著名的昆街豪购一把年货。
然而,愿望总是美好的,现实总是残忍的。这句话对于我的大洋洲摆摊经历绝对是最真实的写照。
在本应该睡懒觉的周日早晨4点半,我们就摸着黑出发了。按照市场的要求,所有打算卖东西的摊主,必须在5点开始摆摊,7点之前摆好,否则就禁止入场了。新西兰是“汽车上的国家”,所有摊位的大小也是按照车位的大小来划分的,摊位费是一口价25纽币,租借一条桌子10纽币。几乎所有摆摊的小商贩都是把后备箱一掀,铺一两条桌子,东西一摆,就布置好了摊位。
我们赶到市场的时候,天还很黑,所剩的好位置却已经不多了。好不容易在黑暗中找到一个位置,七手八脚的摆好东西,伸展腰骨环顾四周时,被黑暗中其它摊主们的物品震惊了:几百件各式T恤、三件套堆成的小山、一箱子一箱子的二手DVD, 还有无数的二手衣服、kiwi(代指新西兰人)大爷大妈各式压箱底的童年回忆之类的物品,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我们最大的“亮点”就是:东西太少,太新,太不实用,还定价太贵!看看左手边那2纽币一件的T恤,2纽币1盒的DVD,右手边那2纽币一条的亚麻围巾,3纽币一条的抹胸纯棉长裙……环顾四周,完全没有定价超过5纽币的物品存在。
不得不说,我和小伙伴,在无边的黑暗中,看看自己那一坨小小的民族风们,再环顾四周,还真的是醉了。
说时迟那时快,右手边的小哥把我们拉回了现实:我们这点东西,都不一定能赚回25纽币的入场费。不禁惊出一身冷汗。在现实面前,倔强就是最后的懦弱。所以只好做个识时务的俊杰:在没有被收取摊位费之前,果断放弃占好的摊位,趁着夜色,把车挪出市场,死皮赖脸的强行霸占小哥1/3条桌子来摆货。
于是,天亮了。人多了起来,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熙熙攘攘,好不热闹。可我总觉得哪里不对。细细看去,才发现人群的肤色和发色,像是打翻了的调色盘:黄皮肤、满是纹身、见面碰鼻子的岛民们,各种深浅不一的三叔三姐们,当然少不了黑发黑眼黄皮肤的中国大爷大妈们。而kiwi和洋人则只是穿插其中的点缀。总结成一句话就是:光顾周末市场的,大多是新西兰的“移民”,土著毛利人大多是趾高气昂的市场管理者,如同城管一般的市场保安。
到了七八点钟,我们看着2纽币一件的T恤和4纽币一个的书包卖的不错,以为可以借此聚集人气打开销路,却发现大家注重的不是品质,不是花色,不是款式,而只关心一点:是不是足够便宜。我们可怜的“民族风们”,几乎无法收集到足够的目光注视,更别提询价议价的了。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左手边2纽币一件的T恤,和被我们霸占摊位小哥的围巾手包,以五件十件的速度,迅速被人潮消化掉。
九点、十点,我们还是没有开张生意。
十点多,总算卖出了三个小包、一个杯垫、两个酒瓶套。总共进账14纽币。而按照之前的定价,这几样东西的预计收入应该至少翻五翻。
此后,再也没有进账。吃光了带来的食物,我和伙伴沮丧的离开了周末市场,只带走了十四枚钢板,和那一袋子我可爱的“民族风们”,以及几点感悟:
正如开篇所说,周末市场是很好的了解国家市井生活的窗口。在周末市场里,我看到了另一个与游客和新闻媒体口中截然不同的新西兰。
新西兰有举世无敌的美景和因为远离地缘政治中心而怡然自得的人居环境,但这不代表新西兰就是媒体所标榜的完美国家。这里有贫穷,有歧视,也有上等人和下等人之分,当然也少不了一代代的移民,奋斗的艰辛和被边缘化的无奈。否则,我就不会在周末市场见到那么多衣衫褴褛被艰辛生活磨灭得没有志趣的三教九流。当然,他们存在也几乎不会出现在游客和媒体的视野中。
做为一个移民国家,大量移民的到来的确带来了可观的劳动力和经济发展的动力,却也带来了阶层分离、种族隔阂和贫富差距扩大等方方面面的社会问题。所谓移民政策永远是把双刃剑,永远没有完美的政策和完美的国家。新西兰也不例外。于是就总有人抱怨新西兰的移民政策越来越紧,但相较他国,这里的移民政策又是几大传统移民国家中最为宽松和友好的。隐藏在这种吊诡的观点之中的社会话题,值得深思。
以及,从来就没有什么人间天堂,也从来都需要努力才有美好的生活。这一点,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游戏规则。于我而言,这才是从奥克兰摆摊记中得到的最深刻领悟。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
上一篇:匆匆那年萍水相逢的旅人
下一篇:我的“打工旅行”之顾城的激流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