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专栏> 叶孝忠的专栏> 中转站,被遗忘与被记住

中转站,被遗忘与被记住

By 叶孝忠 2014-10-09
马蜂窝旅行家专栏出品| 已有9711人阅读

关于旅行的文章,总是集中火力于目的地的描写。对目的地的绝对崇拜,可能来自小时候的作文训练,你一定也写过《植物园的一天》这样的作文。


文章由风和日丽的星期天早晨开始,在爸爸的建议下展开。一切显得自然不过了。


老师交代第一段写关于出游的原因,第二段就得开始写写植物园的景点及发生的趣事。“一天”其实就是对目的地的尽情描绘,不然你会文不对题。文不对题,从此阴魂不散跟着我们。

要以最快的方式抵达目的地,飞机和火车开始和风拔河,我们早就清楚怎样的作文才是成功的作文,有怎样的一条路能通往目的地一样。它未必最美,但是肯定正确,而且最快。



抵达一个目的地之前,我们必定得经过机场、火车站。然而处于中转站时,我们却迫不及待的离开,直奔我们的目的地。因此我们经常忽略了抵达前的中转站。它们静静的躲在目的地的光环后面,扮演着可有可无的角色。


然而如果你有时间在中转站,稍作停留,或在咖啡座喝一杯咖啡,面对着离境屏幕,看见屏幕不断转换出陌生的地名,你不曾感到兴奋吗?人生原来还有那么多的选择,原来还有一处地名你连发音都不确定,那地区的人说着什么语言,他们每天早餐吃什么?在那个城市,有没有拥挤的地铁,城市的人口是否追逐着同样的潮流?有了这些好奇的诱使,你不会想清楚了再上路吗?有什么地方能像中转站一样集中了那么多各式各样的旅人,各自怀着各自的心事,他们身上带着故乡的所有记忆,对某处的憧憬,有出发前的战战兢兢,也有一种长途旅行归来的如释重负。出发和回家,交汇和分离,原来都在同样一个起点。


对于一些旅人来说,中转站往往比目的地还要更吸引人。莫内画过一张火车站,在朦胧的画中,一列不知是进站还是离开的火车,喷着如云一般的浓烟,所有关于旅行的美好向往都高度浓缩在这张莫内的代表作品里。


在所有的中转站中,我最喜欢火车站。汽车往往太过简陋,机场又太过后现代得一尘不染戒备森严。而唯有火车站,还保留了过去的氛围,静止于快和慢、传统和现代之间。


靠岸的火车,门口开启,人们涌满了整个站台,如果你不赶时间,能够静静的看着这场魔术,正如一场检阅礼一样壮观,蝼蚁一样的人群,虽然步伐凌乱,但是总体方向还是一致的。


在葡萄牙的波尔图,我几乎对所有的事情都感到兴趣索然,古城还是精致的古城,看久了还不是一样,我离开大队,去找那个火车站,我不曾看过这样奢华的火车站,全身铺满了瓷砖,展示了城市曾经有过的风光年月。身上挂着的相机才开始不安于室起来。在布拉格也一样,当同伴沉醉在那不过是另外一座教堂的教堂,我却对着那富有60年代共产味道的火车站情有独钟,连车站里的售票员也似乎遗留了那时代的,态度傲慢懒散。

富有英国殖民地风格的怡保火车站

在东南亚,因为早期殖民地历史的原因,其实也保留了不少漂亮的火车站,新加坡、吉隆坡、怡保等,都留下了十分漂亮的富有英式维多利亚风格的火车站,这种强植入异国的基础建设,出现的时候当然和当地环境格格不入,但现在看起来却又那么的顺眼。特别是怡保的火车站,现在交通发达,再也不会有人搭火车到怡保,但是那豪华的英式火车站,虽然已经经过修复,但依旧冷清得如贵族遗弃的玩具,就伫立在城市中心,火车站二楼内还有一个富有殖民地色彩的酒店,现在只有几班火车开往太平,那个曾经是殖民地历史上重要的城市,想当年,马来西亚半岛的第一条轨道就是由太平开始铺起的,但是现在谁还愿意记得这些遥远的故事和这些火车站。


在南亚,印度和斯里兰卡的产茶山区总有不少殖民地主子建造火车站和轨道,虽然火车比一般的形式于区内的汽车速度还要慢,但是对于不少人来说,搭乘这些火车,本身就是目的地,可爱小巧的火车在这些绿意盎然的山区中蜿蜒,看书看累了,抬眼望出窗外,青山绿水依旧。


火车和火车站,经常带给旅人和铁轨一样长的记忆,而且通常是美好,似乎只有浪漫的爱情邂逅适合发生在火车厢里(飞机舱内只适合扮演一些恐怖等事件),男女主角一见钟情,纷纷改变旅行的计划,一起相携游览欧洲名城,正如张爱玲写的《封锁》,在这个封闭的电车空间内,陌生的人只能通过陌生的人取得片刻的温暖,然而张爱玲的主角们总是不够勇敢,只能暂时在短暂的时空中出轨,那或许才是真正的人生。正如旅行的艳遇总发生在精心布局的小说或电影情节里,而真正火车上的旅行故事,往往让人心惊胆跳,比如巴黎到尼斯的火车,迷魂党肆虐,总无法让人安心入梦,更让你对身边的陌生人无法产生任何的浪漫的遐想。虽然火车站往往是不宜久留之地,欧洲的火车站,总有一些鬼祟的眼神,锐利如鹰,寻找猎物。


我们能由审美的范畴内欣赏火车站,也能将它提升成形而上的人生思考。人生如旅行,这自然已经是陈腔滥调,但是陈腔滥调自然成为陈腔滥调,也因此它的确是承载着一些最浅显又经常让我们忽略的道理。


的确,我们的作文很少触及,也忽略了中转站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这些地方无时无刻提醒着我们接下来要怎么走要去哪里?只是我们往往很清楚要到哪里,Edward Hopper的画很寂寞,孤独的人物常常就在旅行的过程中,在加油站,在火车上,在无趣的汽车酒店,然而正是这些场所,提醒了生命的流动性,不确定性和可能性,在某个程度上,人在面对这些抉择时,也是绝对孤独的。只有寂寞的画才能安慰寂寞的人,旅人才能谅解旅人的心事。

下一站,哪里?是旅人经常得面对的问题,也其实是人生唯一的问句。别人问你还不如自己问自己重要。当然会有些比较幸福的人,从来不用面对生命的叩问,他们已经找到了答案。


遇见中转站,有人选择下车,有人继续在火车上沉沉睡去,目标明确的人则清醒地直奔目的地。下车的人,在火车站码头或十字路口举棋不定,下一站,哪里?彷徨于中转站,但彷徨并非坏事,证明你重视自己任何的选择,并非行尸走肉,犹如走进Robert Frost那首著名的诗。两条路,一条络绎不绝,一条人迹罕至,你会怎样选择,在中转站。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

下一篇:旅行,慢慢慢

叶孝忠

旅行家,踏足80多个国家,曾任孤独星球(北京)指南出版人。
TA的窝 叶孝忠

专栏最热文章

专栏其他作者

  • ���м�郑洋��ר��

    郑洋

    华盖(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蚂蜂窝旅游攻略专栏作家,公益驴友团队80公升成员;具有丰富的生态摄影经验,摄影作品发表在《影像视觉》《摄影旅游》等媒体;“蜂鸟网”摄影大讲堂主讲人,为各种机构多次进行生态摄影、环保、科普相关讲座,接受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
  • ���м�三少��ר��

    三少

    背包客圣经 LonelyPlanet (孤独星球)中国区社交媒体总监 / 顾问;旅行媒体“西皮青年”发起人;《出国自助游教室》作者;豆瓣“出国自助游教室”小组发起人。
  • ���м�十三疯��ר��

    十三疯

    混迹于北京胡同的非专业摄影爱好者,爱疯、爱玩、爱旅游、爱得瑟的玩世不恭老男孩儿,一直在路上、崇尚自由不羁的疯子。
  • ���м�邬鑫罗兰��ר��

    邬鑫罗兰

    鑫罗兰,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从事过导游职业,被尼泊尔的神秘和美妙吸引,数次到尼泊尔旅游和考察。
  • ���м�姜春苗��ר��

    姜春苗

    LonelyPlanet 广东作者,自由撰稿人和摄影师;爱好建筑、艺术、民俗与美食的慢旅行者;TA的微博karen失忆樱国
马蜂窝旅游小管家
为您免费提供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
出行基本信息
联系人信息
换一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