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侗乡认了干闺女
翻上湘桂黔的三省坡,找到三省交界碑,我和阿坚费了大劲,衣服都汗湿透了。此山海拔1300多米,为了开发旅游,贵州那边修了水泥公路,广西和湖南这边却多刚开出来的土路,开路的主要目的是为安装风力发电的大扇叶子。
从广西独峒乡干冲村上来,老乡说有向西直插的近路,我们没敢那么走,结果绕了大远。从山顶望下,西侧为贵州黎平的三团村,东北为湖南道县的独坡乡。
向东北下山,进入湖南境内。阿坚腰痛脚疼,还走岔了一段路,我们只好坐在在建的老乡木楼前,吃喝自带的包子、卤鸭和矿泉水。
又行约1小时,阿坚脚疼得实在走不动了,在路边木亭里歇息,希望拦车下山,结果又等了半个小时。及至搭车赶到牙屯堡镇,已近黄昏。
想起来桂时坐火车,认识的邻座的侗族姑娘小龙,她家就是牙屯堡的,于是试着打电话联系她——能去侗乡村寨一坐,一定会大大丰富旅行。这姑娘侗族,白净、大方,车上给我们唱了侗乡的《拦路敬酒歌》,教了我们几句侗语,还留了电话,互传了照片——正常情况是,姑娘单独坐车,应尽量“不要和陌生人说话”的,所以她给我们印象深刻。她现在长沙上大学,学经济管理,快毕业了,回乡实习。
小龙居然来接我们了,坐着弟弟的摩托车。随后她约来叔叔的汽车,将我们载到了她的家乡——文坡村枫香片区。一条小河绕村而过,这里曾是红军经过的地方。河边多竹,村中多枫。村居多干阑式吊脚楼,屋面覆盖小青瓦,四周安装木板壁,或者垒砌土坯墙;有些在正房前二楼下,横腰加建一披檐,增加了檐下使用空间,形成一条宽敞的前廊,便于小憩纳凉。
小龙的奶奶和父母热情引我们进屋喝茶,我们有幸参观了侗族木楼的内部构造,一楼一底,四榀三间;并不富裕,却干净和谐。
之前我们不知道,这里最著名的是侗锦,小龙将奶奶织的侗锦拿给我们看,说侗锦是侗族人家传、出嫁、日用的重要物品。随后她领我们去了村中广场,看了“中国侗锦传承基地”的三层木楼,四位妇女正在织造中,她们神情静谧,动作娴熟,感觉很像一种简单的修行,还让我想起了莫言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霍建起导演的电影《暖》。
侗锦的花纹主要有花木形,如芙蓉、牡丹、月季、玫瑰等;有鸟兽形,如对凤、鸳鸯、麻雀、春燕、牛羊等;有物器形,如花桥、鼓楼、月亮、星星、水波、银钩等;更多的是几何图案,色彩绚丽,图案大方,结构严谨——我还见过一些其他少数民族的织物图案,“秩序崇拜”应是一种普遍的追求,大概越是接近自然的地方,简单重复、单一缜密的符号反而少见,反而令人追捧。听小龙介绍,织造很不容易,一个人一天只能织三五公分,工资3000元/月;侗锦织成式样新颖的背包、壁挂、被面等,现已是市场上的抢手货;有些上了年份的侗锦,被人搜集,已近文物的价格。想起来时路上搭过一位老板的车,他说他正四处搜寻侗锦,清朝的一副四十公分见方者,至少可卖千元以上。
小龙领我们转了村子,牧鸭回家的老乡脸上挂着晚霞般的笑容。小桥流水,竹篱廊桥,我看出小龙对故乡的自信和自豪。
回到家时,小龙的奶奶和父母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有鸡有鱼,太丰盛了。父亲还约来了小龙的堂哥表弟来陪酒。奶奶端上了自酿果酒和米酒,果酒度数较低,有点甜酸味儿,米酒则不亚于白酒,有些度数。我与几位家人喝得爽,忘乎所以,很快晕菜。阿坚坚持喝啤酒,没机会享受土酒的别致和乐趣了。
席上得知,奶奶本是村里的老支书,上面来人都是在家接待,自己能干能喝,她说上次把环保局的领导都喝醉了。奶奶唱起了侗族敬酒歌,不往大里喝是不可能了,幸亏阿坚适应啤酒,不然赶不上火车,就只能住在家里了,他们也确实希望我们多留几天。
奶奶看我们喝酒豪爽,当场做主,让小龙认阿坚当干爷爷,认我做干爹,就这么定了,不容客气婉拒。阿坚本来还想给人家写首诗答谢,无奈酒太紧密,来不及了。
后来有些断片,记忆对接在牙屯堡开往怀化的火车上,想必是家人开车送我们上的火车。翻看包里,居然多了两大可乐瓶的果酒,真是亲人的待遇呀!赶紧给小龙发短信:我们一切顺利,感谢热情款待,希望早日带上家人来北京玩。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
上一篇:单骑辽水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