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爱旅行的人
这个世界上究竟有没有不爱旅行的人?最近几年,我开始怀疑这件事。
的确,有很多人,不局限于中年人,声称自己不爱旅行。比起远行,他们更喜欢窝在家里看看电视,或者和朋友在树荫底下打打麻将,啤酒和烤串并没有在异国他乡享用的必要,也不是所有的广场都能得到跳集体舞的特权。
是的,对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很好的消磨时光的方式。我们甚至可以从中得到许多旅行所不能带给我们的东西,何况旅行本来就是一种生活的非必需品。如果没有它,人们不会觉得日子难过。既然如此,当然有人可以不爱。
让我改变想法的是我的父母。
如果你的父母和我的一样,都已经退休多年,日子波澜不惊,并且社交活动有限,你也许会发现一个现象。对于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情,他们能够清晰地回忆起无数鲜活的细节。比如某个多年以前的夏天的傍晚,因为刚刚来到这个新的城市,生活的窘迫让他们彷徨,他们坐在某条街边思考出路,旁边有一个某某造型的金属雕塑,他们记得当时的光线和味道,记得街边的摊贩卖的是什么商品。再远一些好了,1960年代和1970年代的许多画面和人,他们一样能够描述得栩栩如生。但当你问他们最近发生的某件事时,他们可能已经忘记了。
我一度认为这种反差是因为我的缺席导致的。那些我没有参与的事——三年自然灾害,上山下乡,集体主义时代——即使他们只记得某些片段,对我而言却是大开眼界。至于细节是否准确,又有什么要紧呢?
可是要说父母记性好,他们又怎么会记不清几天前发生过什么,或者今天是礼拜几这种事呢。
很多人都说,人开始回忆往事,是因为老了。那么,青春期的字典是不是只有明天,没有昨天呢。
也有人说,是因为对现实不满,所以才会怀念过去。可是,父母的回忆,明明有很多其实和快乐无关。
直到几年前,我开始每年计划家庭旅行,旅途中有时候我在,更多时候父母独自出行。从西北边陲的风沙到南国长青的植物,这些年他们快要走遍了中国。他们回到家,我总是迫不及待询问旅途的见闻和感受,而父母总能够巨细无遗,并且不厌其烦地给我讲上半天。我才意识到,原来父母并不是只记得那些遥远的往事啊。
(母亲在新疆,一次惊心动魄的摩托车之旅后)
再后来家里买了投影,我们都很喜欢旅行结束后的看片会环节。一家人在客厅里观摩旅途中的照片,逐一点评当时的经历和感受,仿佛故地重游,开着各种玩笑,我才终于明白了,回忆和一个人的记性好坏毫无关系,和快乐悲伤也毫无关系,回忆是对于活着的确认,是对存在感的一种背书。回忆的重点不在于它的内容,而在于回忆者只有在谈论过去时,才会有的神采,仿佛心里的某个地方又活过来了一样。
父母谈论很久以前的事,并不是因为父母的记性变差了,而是因为他们的人生不再带给他们新的回忆了。就像一条长长的河,不停地流啊流,来到了一大片地势和缓的区域,水流变得平静,河床里也没有大石头可以激起浪花来。
每天早晨五点起床,去同一家菜市场和相同的老板讨价还价,努力地想要让今天的餐桌和昨天不一样,烹饪,午睡后写每天都要练习的字,晚餐后看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九点钟睡觉,这些翻来覆去的琐事,值得被铭记吗?
年初我在一个西班牙小城的橱窗里看到一幅画,上面写着,你还记得你的上一次第一次是什么时候吗?人老去的标志,大概就是从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开始的吧。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旅行的确可以延缓人的衰老。无论男女长幼,旅行将他们从庸常中短暂地拔离,用沿途的所见所闻唤醒了久违的新奇,又用旅途后的回忆证明自己曾经真真实实走过的路。
是的,所有人都爱旅行,那些不爱旅行的人,只是不爱舟车的劳顿,不爱水土不服的肠胃,不爱意义不详的文字,不爱迷路的街巷……总之,他们不爱旅行的代价。
(也许只有当地的猫才不会在古城迷路)
但也正如爱情一样,人们渴望她,却并非所有人都有爱的能力,能够包容情人的缺陷,然后从彼此的凝视中获得恒久的激动与幸福。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