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专栏> 张弛的专栏> 沈阳的老边饺子

沈阳的老边饺子

By 张弛 2018-09-11
马蜂窝旅行家专栏出品| 已有4149人阅读

鸭姐刚跟我确定关系的时候,她的父母让她去我家一探虚实。后来她跟她的家长汇报,说我们家条件还行,吃饺子还吃菜。其实鸭姐说的也对,吃饺子还吃什么菜啊,饺子馅不就是菜吗?而且后来我打听了一下,确实很多人家吃饺子确实不吃菜,但是这件事在当时却被当成笑谈。

几年前回过一次沈阳老家,大祝招待我在中街的老边饺子馆吃了顿午饭。我们不但点了蒸饺、煎饺和煮饺子,还点了很多道菜,印象中有素丸子、干烧鱼和小土豆炖牛肉,都是这家餐馆的看家菜。因为强调是老字号,菜单上“边”被写成繁体字。另外,墙上还挂了很多驴皮影,巧的是在店里众多种饺子中,就有驴肉馅饺子。给人的感觉驴是现杀的,做驴皮影的驴皮,也是从驴身上现扒下来的。

这次去辽博看古代书画展,出发前专门回家看了一趟我爸。听说我要去沈阳,我爸就跟我说起一些1950年代沈阳的事情,其中就说到老边饺子。我们家从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中期,在沈阳一共住了10来年,想必是去老边饺子馆吃过几顿,因此留下深刻印象。




搬到北京后,我爸就再没回过沈阳。一年夏天在北戴河,我爸发现路边居然有一家老边饺子馆,于是毫不犹豫领着我妈去吃。说起这顿饭我爸又是叹气又是摇头(显然不愿多谈),虽然没任何具体评价,但是还是说比起沈阳的老边饺子,北戴河这家连百分之二都不到,又说什么东西一旦离开当地就变了味。沈阳的老边饺子皮薄馅大,一咬一口油。

我觉得这正是五十年代的饮食上限,越是油腻越解馋。

然后我爸又说他跟我妈还吃过北京的一家老边饺子馆,除了饺子,还点了一份小鸡炖蘑菇和一份肉丝炒拉皮。我爸对这顿饭评价也不高,说小鸡炖蘑菇一点儿也不香,肉丝炒拉皮里几乎看不见肉丝,而是放了很多黄瓜丝。由此看来,吃饺子还吃菜并不稀奇,在我们家有传统。

这要说到五十年代的供给制,最大的好处是让人对钱没概念。后来改成工资制,就把我们家害惨了,经常工资发下来不到月底就花完了。跟现在的月光族别无二致。但那个年代的物价还是相当便宜,据说是花很少的钱就能吃到海参和对虾(在一个论坛看到,一个月300块工资,能养活8个孩子),真不知道我爸我妈那些钱花到哪儿去了。

其实,所谓的300块是现在的概念,解放初期实行的是旧币制度,当时的1亿块钱相当于现在的1万块。1951年从徐州寄往上海的邮票面值要800块。淘宝上有一张手写的1952年的采购清单,上书:葱陆把400元,豆芽一斤半600元,鸡蛋四个1000元,盐巴两斤5000元,猪肉柒斤19600元。直到1954年,第一套人民币才换成第二套,面值与后来的人民币接近。回想起来,刘青山、张子善在1951年贪污不过1.84亿元,在现在还不到2万块钱,那还给枪毙了。



上次去沈阳,专门去看了看我们家在三经路上的老宅。那是一栋日式小楼,曾经作为日本驻满洲国的大使馆。我爸说的院子里一颗大柳树还在,其他房子都拆了。

另外,院子里据说还有一个防空洞,我爸说是1952年朝鲜战争期间挖的。当时美国B-52经常光临沈阳,有时候正吃着半截饭,警报一响,我爸他们就要放下碗筷,用最快的时间钻到防空洞里。在我爸的记忆里,B-52没轰炸过沈阳,只是在沈阳上空侦查。咱们的高射炮只能射一千米,对在万米高空的B-52根本够不成威胁。

但是在丹东就不一样了。美国飞机整天轰炸,而且很低,我爸说在地面上都能看清楚美国飞行员。他们主要是轰炸鸭绿江大桥,那是唯一一条通往朝鲜的补给线,因此,对国内的军民来说,丹东就是前线。沈阳军区在丹东有个军分区,丹东现在还有一座抗美援朝纪念馆。

我爸说他有一次在丹东接刚从朝鲜回来的彭总去大连,彭总坐的是苏联产的胜利号(由苏联莫洛托夫汽车厂组装),我爸他们做的是GAZ(嘎斯)吉普,如果换成现在,应该算自驾游。丹东距大连300多公里,但当时没有鹤大高速,一路跋山涉水不说,彭总还会在半路停下来沿岸查看地形,而且时时还要防着美国的飞机。遇到百姓过桥,彭总也会给他们让路,让他们先过。

经过东港和庄河,一行人到了大连已是夜晚,彭总招待大家吃了一顿饭,还特意关照多加两个菜。但具体吃了什么,我爸记不起来了,但肯定就是普通的炒菜,绝没吃海鲜之类的大餐,主食也没有饺子,只是稀粥和馒头干。

由此可见,那个年代吃什么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吃了什么主食。倒不是因为要是强调吃菜(特别是特贵特好吃的那种)会显得特别没出息,而是战争期间,一切因陋就简都是情有可原的。难怪我爸他们后来没往美食方向发展,不像我辈,说起吃的便津津乐道。

不过,在丹东这顿晚饭确实不同寻常,特别是彭总给大家讲了美国为什么要发动侵略朝鲜战争,大意是美国钢铁过剩,需要通过战争倾销。



这次我和朋友去辽博看展,在北京南站发现就有一家老边饺子。到了沈阳正好中午12点,我们就近在沈阳火车站边上吃了马家烧麦,下午看展遇到了立峰。他比我们早到一天,也是专门来看展览的。



当天晚上吃的是好记馅饼(皇姑店),据说当年张作霖就是在附近被炸身亡的。老一辈的沈阳人对张作霖有些怀念,对张学良却普遍没好感。



总结在沈阳吃的头两顿饭,虽然烧麦、馅饼都带馅,但毕竟还不是饺子。直到第二天中午,我们离开沈阳之前在那家老院子三经街店吃午饭,终于吃上了荞麦驴肉蒸饺和玉米面酸菜蒸饺,感觉不比老边饺子差。



除了各种带馅的主食,这几顿饭都吃了东北菜。但令人印象最深的不是农家杀猪菜,也不是乌苏里江大鲤鱼,而是顿顿都有东北大拉皮(不同餐馆的拉皮都有细微差别,比如有的有肉丝,有的没有;有的加芝麻酱,有的不加),仿佛在我们大沈阳,没有拉皮就不成席,这个现象,就连当地人都无法解释。却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爸为什么会对这道菜如此挑剔。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





上一篇:吉韧和风马旗

下一篇:大蟹八块

张弛

生于沈阳,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北京病人》、《我们都去海拉尔》、《夜行动物馆》等。新浪微博ID:张老弛 TA的窝 nengliwenhua@sina.com

专栏最热文章

专栏其他作者

  • ���м�吴苏媚��ר��

    吴苏媚

    苏州人,作家;我想要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谈起开罗、伊斯坦布尔、大马士革,就像是前世情人一般甜美而惆怅;旅行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旅行。
  • ���м�刘笑嘉��ר��

    刘笑嘉

    旅行作家,“全世界给我勇气”公益活动发起人,图书作品《我怕没有机会,选择真正喜欢的生活》、《全世界给我勇气》等。
  • ���м�肉松��ר��

    肉松

    媒体从业者,巨蟹男,尤文图斯球迷,出版旅行笔记《拉丁欧洲,走过没有围墙的艺术馆》。
  • ���м�肖瑜��ר��

    肖瑜

    前媒体人,现公司人,专栏作者。
  • ���м�喜喜��ר��

    喜喜

    自由记者,神经大条、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对任何事情都保持好奇,身体里永远充满冒险因子,那些看起来越神秘的国家越吸引我。
马蜂窝旅游小管家
为您免费提供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
出行基本信息
联系人信息
换一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