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专栏> 西闪的专栏> 在加里波利的岩石上

在加里波利的岩石上

By 西闪 2018-04-04
马蜂窝旅行家专栏出品| 已有7354人阅读

加里·奥德曼(Gary Oldman)盘活了无甚新意的电影《至暗时刻》,还把80年前的丘吉尔带回了人间。在艺人的天才演绎下,一个时代英雄活灵活现,甚至让我怀疑,奥德曼刻画了一种不大符合常理的关联。他的表演似乎暗示,在英雄的身上,具体的错误与抽象的德行乃是不可分割的人性,以至于当片中的丘吉尔柔声细语地把加里波利(Gallipoli)的灾难全部归咎于无能的下属时,很多观众会心生怜悯,哪怕在那个地方,那个狭长半岛的海岸,被战争葬送的人超过10万。

从地图上看,加里波利半岛就像欧洲大陆朝东南方向的爱琴海伸出的一只细长的羚羊角。“羊角”与对岸形成一个逼窄的水道,即闻名的达达尼尔海峡。船舶惟有穿过这个海峡,才能驶入马尔马拉海,然后抵达这片土耳其内海东侧的君士坦丁堡。到了那里,再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方能进入黑海,接近沿岸的格鲁吉亚、乌克兰、俄罗斯以及巴尔干诸国。79年前,这些地方要么在沙皇俄国辖下,要么曾经属于奥斯曼帝国。

那是1915年3月,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的第二年。眼看西线战事胶着,时任第一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决定从南线突破,派一支舰队穿越达达尼尔海峡,直击君士坦丁堡,逼迫土耳其投降,帮助沙俄摆脱奥匈帝国和德国对黑海的封锁。

想必正是从地图上看到了要害,丘吉尔才有了这个大胆的计划,但他决定待在国内遥控指挥。大概在他的心目中,土耳其不过是一个纸糊的敌人。这个国家丢了东南欧,丢了北非,丢了巴尔干,把祖辈挣下的家业败得一干二净。如此“西亚病夫”,战端一开肯定望风披靡。

果然,英法联合舰队临近土耳其海域,大洋一片平静,似乎预示着未来的祥宁。可是当他们一路炮轰闯入达达尼尔海峡,突遭水雷袭击,幻觉就破灭了。舰队指挥慌了手脚,下令赶紧撤退,错失了一鼓作气拿下君士坦丁堡的绝佳时机。

陆上的情形也很相似。一开始先头部队让敌人溃不成军,可是当土耳其人稳住阵脚开始伏击,缺乏后援的士兵立刻成了海滩上的鱼,到后来连战场总指挥也受伤抬回了国。

照理说丘吉尔应该暂缓进攻,检讨一下原计划的得失。然而战争的逻辑就是这样,一旦发动者认定它是宏大战略的一部分,它就非但停不下来,还会步步升级。为了夺回海滩,丘吉尔调兵遣将,从埃及派来了一支8万人的远征军。士兵以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为主,故称“澳新军团”。

士兵们从未受过夜间登陆训练,更别说了解加里波利的地形地貌了。当他们错误地在一个无名小湾登陆,才发现那里根本不是建立滩头阵地的适合地点。到处都是光秃秃的硬土和岩石,别说构筑掩体工事,有些地方连一道浅浅的战壕都挖不出来。在土耳其人的枪林弹雨中,他们只能躲在岩石的缝隙间胡乱射击。

登陆战从4月一直持续到次年的1月,春去秋来酷暑严寒,澳新军团困守在不足400米的滩头,承受着炮火、痢疾、腹泻、寒冷以及一连串绝望的自杀式冲锋。一万多士兵死在这里,有的草草掩埋,有的无人闻问。



(澳新军团墓地旧照 图片来源:***

这段绝望到令人虚无的惨剧曾多次搬上银幕,最著名的一部就叫《加里波利》,由后来导演《楚门的世界》的彼得·威尔(Peter Weir)执筒,参演者包括梅尔·吉布森(Mel Gibson)等人。作为战胜方,土耳其也拍了不少影视作品。最近一部电影叫《恰纳卡莱》(Çanakkale),因为在土耳其的历史教科书上,那场战争以达达尼尔海峡沿岸的一个城镇命名,称为“恰纳卡莱之战”。

电影我也看过,制作上远没有《至暗时刻》那么精良,演员更是不及。片中塑造的战争英雄、后来的“土耳其之父”凯末尔(Mustafa Kemal Atatürk)无论言行都像加里波利的岩石一般毫无生气。当然,影片也没有理由提醒观众,土耳其赢得的是一场惨胜。协约国军队总共死亡人数56000多,他们也是。

后世的历史学家一致认为,无论是土耳其、澳大利亚还是新西兰,他们的国家认同都与这场战争密不可分。有了这份骄傲,土耳其才能从奥斯曼帝国的僵死躯壳中破茧而出;有了这份深切的哀痛,澳新两国民众才第一次觉悟,什么叫做家国情怀。

如今,澳新军团登陆的那个无名海湾成了一片大型的墓园,埋葬着澳新军团的遗骨,也安息着土耳其的亡魂。现在这个地方名叫“澳新军团湾”(ANZAC Cove)。很难想象,当年坚硬的岩石上,可以长出青草,还有苍翠的树。



(重返战场的澳新军团士兵图片来源:***

(澳新军团湾墓园 图片来源:***

墓园的一块石碑上,镌刻着凯末尔的几段话,摘自1934年他写给澳新两国母亲的一封信。铭文如下:

“这些献出鲜血和生命的英雄们

在一个友好国家的土地上

和平地长眠

约翰尼们与穆罕默德们

对于我们来说并没有区别

我们把他们安葬在一起。

从遥远国度将自己儿子送到战场的母亲们

擦干你们的眼泪吧

你们的儿子如今躺在我们的怀里

他们在安息,他们将和平地长眠

在这块土地上献出生命之后

他们已经成为我们的儿子。”


(凯末尔题写的纪念碑 图片来源:***)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



西闪

独立作家、评论家,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著有《思想光谱》、《人的展开》、《书卷山城》、《普通读者》等书。文章常发表于《新京报》、《东方历史评论》、《南方都市报》、《南都周刊》等媒体,目前在《腾讯·大家》设有专栏。

专栏最热文章

专栏其他作者

  • ���м�kidonly��ר��

    kidonly

    旅行指南作者,典型水瓶座,多年来行踪不定,虽为汉族,却酷似少数民族,不管去哪儿都会被认作成当地人,常出没于喜马拉雅一带,一度怀疑自己上辈子曾是那里的修行人,喜欢探究旅行与心灵的关系。
  • ���м�大咔嚓��ר��

    大咔嚓

    蚂蜂窝旅行家,留学英国的工程师;北京土著,爱摄影、爱写作、爱远行;曾经在伊朗工作旅行了三个月,又回到英国从怀特岛到苏格兰萨瑟兰郡大环游;认真对待每一次旅行,就像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
  • ���м�张宝��ר��

    张宝

    爱旅游爱动漫,少女的身体萝莉的心,和普通女孩子一样会有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想成为公主,想成为女王,想要一个骑在白马上的王子,也想要驾着七彩祥云的盖世英雄。
  • ���м�孙小兽��ר��

    孙小兽

    野生独立写作者。
  • ���м�喻添旧��ר��

    喻添旧

    1980年代生人。
马蜂窝旅游小管家
为您免费提供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
出行基本信息
联系人信息
换一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