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抢到了第一张廉航机票
故事要从2005年开始。
那年我决定开始人生中第一次出国自助游。虽然有着种种困难以及大家的各种不看好,但是那种天生的“越是大家觉得不可能就越要做的性格”让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完成那次旅程。
那时我刚毕业没有多久,但是把目的地锁定在出了名的高消费欧洲,所以于我而言,关键就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成本降到最低。在一个没有微博没有微信没有智能手机没有app的年代,什么特价信息都找得十分地费劲。我走了无数旅行社,机票价格足以吓死人,好不容易从报纸旅游版看到广州往返巴黎含税4500(要知道那时候还没有燃油附加费),这个价格让我激动不已,连忙拨通报纸的电话,都没有想过是否是骗子这回事;也许还因为,那个年代没有网上支付,也没有高铁这个概念,怀里揣着几千块钱,坐上大巴屁颠儿屁颠儿地走了两个多小时,终于到了广州。手里拿着那个门牌号码,我再三辗转,找到了那家代理,人生中第一张国际机票就这样买到了。
那一年,也算是欧洲廉价航空集体爆发的年代,与我辗转买到的国际机票相比,欧洲境内的机票确实让我进一步知道了“廉价航空”这个概念。当时,我为1块钱的机票而惊讶,为网络付款的方便而赞叹,为那些偏僻的机场而惘然,为那些机场到市区的高昂交通费而抓狂。当然,即使廉价航空有再多的缺点,她实实在在的“白菜价”还是让人非常动心的。当时的我就有着一个愿望,那就是,在家门口坐上白菜价的廉航航班。
欧洲之旅,我活着完成了。从此,我的出国自助游生活的序幕也被拉开了。回来后,我开始泡各种旅行论坛,偶尔写一些攻略和教程文章。自然而然地,亚洲航空,这个现在的亚洲廉航老大出现了。当时,亚航“厦门-曼谷”航线开通,几百块来回含税的价格曾经一度让我打算坐火车去厦门出行。
2005年底,亚航发起了一次在当时来说很不可思议的活动,全线免费机票大促销!那个年代,秒杀都不算盛行,抢机票这个词几乎还没有诞生。我拉着一些小伙伴,在办公室,一人两台电脑,从晚上11点一直奋战到凌晨3点,因为毅力和完美的分工,我们抢到了澳门往返曼谷的免费机票,加上税费一个人也就是4百多人民币。
抢到机票的那一刹那,我们几个人都疯狂地叫了起来。第二天一早,我还在想着这是不是一个梦。于是,2006年第二次出国之旅,因为抢到廉价机票而拉开了序幕。
但是,廉价机票的故事远没有结束。
2006年开始,亚洲的廉航进入集体爆发期,宿雾太平洋,捷星航空,虎航,也包括后来倒闭的香港甘泉航空和澳门非凡航空等多家亚洲廉航争相亮相。免费机票、超级特价陆续发生,几百块甚至几十块含税往返的出国机票接连不断地出现。
我开始疯狂地天天逛国内、港澳、欧美的旅行论坛,盯着各种廉航资讯;同时,我也很热心地第一时间在一些我混的论坛发布信息。渐渐地,因为频繁发布廉价信息,我也小有名气。可惜那个时候没有微博也没有微信,大家获得信息的渠道是何其少;况且,但是得信息交流极其不对称,每每特价过后都有很多人来抱怨遗憾:要是早点看到多好。
从此,我过上了疯狂的出国旅行的生活。各种廉航大促,各种免费机票,我几乎从不会缺席,总会手痒痒地抢上几张。
这些抢票经历有时自己想着都觉得自豪。比如,几乎不用钱去英国,四飞巴厘岛也不过五百块,98块往返菲律宾,几百块四飞去了斯里兰卡等等。我甚至还悟出了一个窍门:周末出国游。
去吉隆坡度个周末,请一天假,星期五出发,星期天回来;请两天假,星期三晚上飞曼谷,周日晚上回来,还把清迈都玩了一趟。四百多块的机票而已,比火车票还便宜,度周末还是划算的。
按照这样的玩法,我一年可以出国四、五次。
而对于一个特价是否去抢,我还有一个自己发明的“800块定律”。即,凡是低于800块往返含税的国际机票,想都不用想,买了再说,哪怕去不了,也亏不了多少。
之后的日子里,社交媒体火了,我们的生活里面出现了微博、微信,还有了各种专做尾单特价的网站,以及app。买到便宜机票的渠道不再只有廉价航空了,接收特价信息的途径不再局限于论坛的单向,而转移到了能否收到各种实时资讯。
我的抢票生活也变得简单起来,而且一直保持着那种“常飞”的状态。
有人会问,泰国你都去过近十次了,怎么还去?马来西亚可以去那么多次吗?
其实对于我来说,旅游就是一种生活的调剂。每每我遇到一些生活的工作的压力,我一想到下周可以去曼谷,下个月可以去沙巴,下下个月可以飞新加坡,我整个人都会立刻开朗起来,再难的事情都忽然间变得从容了。
去曼谷就迷路,去沙巴吃奶油老虎虾,去新加坡的大学溜达。只要是走在我不熟悉的地方,我都会立刻兴奋起来,哪怕这个地方已经来过很多次。
很多人会梦想着可以把旅行变成终身职业,天天旅行。其实,作为半个旅游业内人士,我想告诉大家,如果天天都在旅行,你一定会讨厌旅行。不如像我这样,简简单单地,把旅行融入生活,用特价机票的便利,在生活中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