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台湾二三事
最近,常常会在网络上看到这样的故事:某某某,仅花了多少多少钱,便完成了一次多少多少天的旅行,一路上搭了多少次便车,睡了多少人家的沙发……
这样的人,常常被称为极端的穷游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旅行方式,本不应当批评或指责,但我希望我的读者,不要成为这种极端的穷游者,除非真的已经穷到没钱搭车、没钱住宿的地步。
对于学生族和穷游族而言,旅行中省钱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若是经济条件允许,我依然希望大家能在旅行时多消费。
为什么呢?先举三个我在台湾旅行中的经历。
走在台湾的街头,我最不愿意遇到的,是停在路边的计程车和站在车外的计程车司机。台湾的经济不景气,加上多数人都有自己的机车,计程车的生意很难做,路边总是停着一长排打着“空车”字样的计程车。每次从车旁边走过,司机们都会用带着善意和期盼的眼神看过来,可是我往往更爱搭乘便宜的公车或捷运,而较少坐计程车,所以几乎都只能尴尬地笑一笑。
有一天早晨,我坐在日月潭水社游客中心门口,等着前往阿里山的员林客运公车。等车的时候,遇到一位广州来的大姐,她与她的先生、小孩一起来台湾旅行,刚从阿里山过来。她说她来台湾这么多天,觉得台湾的计程车司机很辛苦,常常都没有客人。于是她和她先生讨论后,从高雄包了一辆计程车,请司机载他们去阿里山。从高雄到阿里山,不算短的距离,坐计程车不便宜,但是他们觉得很开心,能对台湾当地人的生活有小小的帮助,而那位高雄司机大哥也非常感激。像这样,算是主动地让对方从自己身上赚钱,因为是在发自内心地关心对方的生活。我想,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人情温暖。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台中市区。那是一个中午时分,我坐在统联客运的公车上,前往台中火车站。公车在路上开着,前方路口转为红灯,车辆纷纷停下来。这时,一个50多岁的阿桑,戴着斗笠,一手挎着篮子,一手握着一把玉兰花,从路边一瘸一瘸地走到车流中来,向司机们兜售玉兰花。坐在车里的我很担心,会有人买她的花吗?可是让人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司机们都纷纷把车窗摇下来,买这位阿桑的玉兰花。等候的这1分钟里,阿桑卖出了五六把花。
玉兰花只是看一看、闻一闻而已,并不算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生活需要水、需要食物、需要衣服,但还没听说过谁因为没有玉兰花而活不下去的。人们愿意买花,也许是同情和怜悯的成分居多。在这样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下,自己都过得不好,却还愿意去帮助别人,让我想到了许多。
第三个故事,发生在从丰原开往梨山的丰原客运6506次小巴士上。这辆车的路线大部分路段都行驶在山区的公路上,从丰原出发,到中央山脉深处的梨山需要5个小时。当天的车上,坐着七八个一起去梨山旅行的阿公、阿婆,3个农民模样的中年男子,以及我和另外一个台湾大学生。车上的气氛很和乐,一个阿婆还把她自己带来的梅子分给车上的每个人品尝。车开到东势的一段山路上时,突然看到公路左边,三个穿得破破烂烂的小朋友蹲在地上卖橘子,眼巴巴地看着我们的车驶过来。橘子都已经用塑料袋装成一袋一袋放在地上,纸板上则写着一袋100块。我们的车已经从他们身边开过去了,然后司机又慢慢把车退回来,一个阿婆下了车,跟小朋友们买了一袋橘子。上车后,阿婆把袋子打开,将里面的橘子分给车上的每个人。
阿婆买这袋橘子,并不是因为自己想吃,而只是为了要帮助一下在路边卖橘子的小朋友。这条路上的车不多,他们的橘子,不知道要卖到什么时候?当天的我,真的被车上阿公阿婆们的善良与好心感动了。
之后在台湾的旅行中,看到有肢障人坐着轮椅,在路边卖小零食、打火机之类的东西,我都会过去买一点。看到苦苦经营的独立书店,会特意在书店内买一两本书。行李很多时,也会选择坐街上的计程车。购买、消费,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购买的行为不等于直接捐助,但是却有着相同的作用。如果因为我的旅行,让对方的生活好过一些,我也会觉得开心幸福。
扩大一点说,其实不只是社会弱势群体需要关怀和帮助,旅游业本身即是如此。旅游业是一个巨大的产业,社会当中有许多人,就是靠着游客而生存的。如果每个人旅行都站在路边搭便车,那公车司机、计程车司机们生存不下去;如果每个人旅行都自带帐篷和睡袋,那饭店业者、民宿业者生存不下去;如果没有人购买伴手礼,那制作和销售伴手礼的人都生存不下去。那种节省到极致的旅行,不免质疑其意义所在,若仅为了自己的经历更丰富、视野更开阔,这样的旅行未免有些自私。我们要生活下去,不得不从别人身上赚钱,但是我们也要愿意让别人从我们身上赚到钱。
最近我推出了我的第二本书,《台湾,越慢越美丽》。为了能让更多的朋友有机会去台湾看一看,不会因为钱的关系而影响旅行的脚步,书中特别加入了非常多省钱的资讯。但个人而言,我也鼓励大家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多多消费,尤其是对于需要帮助的群体,而不是拍完照就走。你会因为你的消费,而收获更多的旅行体验,而你自己,也将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旅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