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专栏> 雷梓的专栏> 世界大同(上)

世界大同(上)

By 雷梓 2016-11-07
马蜂窝旅行家专栏出品| 已有12249人阅读

1985年夏天的大同之旅,起初于我本该是一段羞愧的旅程。暑假到来之前,几个外系同学说要骑自行车去大同。我不会骑自行车,旁听了这个消息就当场自卑了半天。不过后来的事实是我比他们早两天到达大同,因为我是坐火车去的,并且全程有美女相伴。

读大三的时候,我胆子大了许多。临到暑假时,我快要满19岁。当然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我胆子变大是因为我稀里糊涂就当上了学生干部,然后被迫带头勤工俭学。当时已经不叫勤工俭学而是改称为“第二课堂”。我带着几个校友去的是一家饺子店。我在那里学会包饺子同时还兼顾给客人打扎啤以及将盐水花生凉拌三丝之类的凉菜端到不同的餐桌上去。我的胆子变大还有一个核心的原因是我在第二课堂上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劳动汗水挣到了工钱。一个假期90块钱在当年的穷学生眼里是实打实的一笔巨款。

我胆子变大确实是因为我挣到了钱。我用挣来的钱买了去大同的火车票,并且不是一张,而是两张。在包饺子端凉菜的日子里认识了一位同校的女同学,她并非我的工友,而是来消费的客人。她要了一盘盐水花生和一扎生啤酒,稍后出于我叙述不清的理由,她请我喝了一杯,我带着窘迫的表情在她强硬的语气中站在她的餐桌旁喝光了那杯生啤,忙碌中没有出汗的我喝完之后额头上渗出一层细密的汗珠。

后来我一直疑惑我们为什么会选了大同?祖国的好山好水那么多,那几个骑自行车的人为什么就选了大同?我不会骑自行车可为什么还是想跟他们去大同?那个姑娘也是,莫名其妙就跟着我走,压根没质疑大同是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们为什么不去大连、大理、大庆却偏偏想起来去大同?

我开始调查每个人与大同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几个男生一一问过,没有人出生或家在大同,没有人去过大同,也没有人在大同存在任何亲友关系。我甚至把那个姑娘也审问了一番,结果她连大同在东南西北哪个省都不知道。

临行前的几天里,我对每个人抛出了那个关键问题:你为什么想要去大同?以下是几个人的回答。为求简洁,我只提取了核心信息。

艺术系男生:有个晚上我做梦梦到自己变成了云冈石窟里的一尊石刻佛像。我要去看看那里是不是潜藏着对我艺术生命的重大启发。

历史系男同学和中文系男同学对大同的向往源于学术争执:易安居士有佳句,「云中谁寄锦书来」,大同古名「云中」,其中会不会有什么关联?历史生觉得有,中文生嘲笑他是过度解读,这里的云中单纯只与「雁字回时」接应,与古云中郡什么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政治系男同学很简单也很崇高:我就是觉得「大同」二字甚好,世界大同,天下为公啊!

我那个舞蹈系的姑娘:大同也好,小同也好,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儿,管它什么地方呢?


坐火车去大同,走的是京包线,必须是京包线。从北京出发,过了张家口之后就是大同。京包线旧称京张铁路、平绥铁路,这些旧称其实标志着这条铁路不断拓展延伸的进程。京张铁路,起点站北京,终点站河北张家口。平绥铁路,起点站北平,终点站是当时的绥远省省会归绥,即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京包线将终点站延伸至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詹天佑在这条铁路线掘进的同时也崛起了自己的人生巅峰,成为中国自主建造铁路的第一人。八达岭青龙桥车站的詹天佑纪念馆陈列的史实佐证了这条铁路建造中的光荣与艰辛。我查了一下现在的数据,北京到大同的火车旅程是347公里,火车硬座票价去掉零头是 53 块人民币,火车运行时间6小时左右。我仔细搜索了记忆中的情景,1985 年我带着舞蹈系女同学从永定门火车站上车,花了不到20块钱就到了大同。这其中包括了两张硬座票和几袋方便面、榨菜以及北冰洋汽水等零花费用。具体票价我已忘却,我只记得当时家在呼和浩特的同学每次回家只需买5块5毛钱的学生半价火车票,我还记得当时我们刚刚赶上京包线完成电气化改造,车速提升不少,与今天相差不大。

我完全不认识今天的北京南站,在我眼里它就是一个怪物。我去过或者说使用过两次永定门火车站,除了去大同的这一次,我还在1993 年从这里坐火车去延庆,策马康西草原。与永定门火车站生长在一起的,是一片将视野撑满的胡同民居区,铁灰色的胡同,铁灰色的院墙和屋瓦,铁灰色的萦绕往回的鸽群,铁灰色景深里的老榆树和铁灰色瓦楞上的油绿的麦草。我在这一切里听着鸽哨与自行车铃声闻着煎饼果子的香味进进出出,感觉无比安全。

火车抵达大同站时约莫下午5点,很快我们就来到了大街前。一路嚷着要吃米饭的两个人,看到一家热闹的山西面馆就乖乖走了进去。来到山西不吃面,就像傻子随人骗。我瞎编的顺口溜,阿枝信得真真的,让我止不住地内疚。我从那天晚饭后就喜欢上了大同的面。25年后,北京和平里中街上开了一家大同面馆,我离开北京前经常光顾。有时单纯吃面,有时点几个凉菜,跟大同女婿刘育哲喝啤酒。

那时候毕竟在上学,尽管我心里立志不要做书呆子,可还是免不了学生气。行前专门学习了一下云冈石窟的历史,之后书本知识与亲眼所见相结合,至今记得很牢靠。云冈石窟主要是北魏时期的光辉作品,虽在中国四大石窟里规模排行最小,但是成就和影响却仅次于甘肃敦煌莫高窟,位在洛阳龙门石窟和天水麦积山石窟之前。我学过一点中国美术史和佛教史,知道北魏一代对于中国佛教传扬以及佛造像本土化之造诣影响至关重要。我和姑娘到大同的次日一早,就凭脚力走路去看云冈石窟。那帮牛逼哄哄骑自行车的家伙此时还离着大同200公里,而云冈石窟离身在大同的我们只有17公里。



我可不是娇小姐,阿枝姑娘嘴上是这么说的,行动上也是这么做的。一路上她什么事都抢在前,她认为那些找人问路跟人侃价的事情都该她而不是我去做。走路去看云冈石窟的主意在我肚子里像蚯蚓一样钻了半天,担心说出来她会一口反对,没想到她走过来擂了我一拳,赞道,有创意,就这么着了。

很快到了住店的时候。我原本是打算去住团市委或者市教委的招待所的,为方便我还在院团委专门开了介绍信。可这会儿来不及了,只能先找个地方凑合住一晚。结果就上演了这么一幕。

是个街道办的国营旅社,依稀记得叫「富民」什么的。

大妈:我可不能让你们俩住一屋。

阿枝:大妈,我们本来就没想住一屋。

大妈:不过我可以给你们两个挨着的房间。

阿枝:大妈,你误会了,真误会了,我和他清清白白很纯洁。

大妈此刻的表情纯粹是个老滑头:我信我信,姑娘,我信你的。

潜台词是:我信你我是傻子。然后抡着哗啦啦的钥匙圈,含笑半步癫地走在我们前面。

阿枝后来有部分原因是因为民间舆论才跟我真好的。用她的话说,这么黑的一口锅都背了,我们不真做点什么岂不是太亏了。话又说回来,民间舆论也没错,那年头,你一个大姑娘家,跟着一年轻小伙跑去那么远、野了那么多天,判你们一个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也在情理之中。

两个人徒步抵达云冈石窟的计划未能圆满完成,准确来说是后7公里没能坚持走完。尽管我们早晨不到8点就出发了,旱地伏天的毒日头还是很快追上了我们。一路上植被稀少,景致又单一,越走越枯燥,看见阿枝姑娘的脚步趔趄起来,我觉得是时候改变抵达的方式了。幸得我们运气好,遇上一辆拉菜的骡车,阿枝出面请求,赶车的大叔人又厚道,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开始我只让阿枝搭车,我伴着赶车大叔在地上走就好了,我觉得骡马先生也很辛苦。后来大叔见我走得满头是汗,就让我也坐上去,说多我一百多斤没问题。阿枝也一起劝我,我就应承上去享受了最后一小段路。感觉骡马呱嗒呱嗒了不短的时间,终于看到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周山出现在我们眼里。



一路攀谈中,我们得知,近几年国家对云冈石窟越发重视,维护和宣传力度逐年加大,外地来参观云冈石窟的人也明显逐年增多。大叔原本是附近的庄稼户,前年春上顺应形势在景区边上开了个简易的夫妻档土菜馆,两年下来还颇有点赚头。

「这把炒菜勺不是谁想抄就能抄的。」大叔的语气里明显有些得意劲,「邻近几个村谁家有红白喜事,都爱请我去掌勺。」他指着自己的媳妇,「都是她给我打下手。」说这些的时候,我正帮着大叔从骡车上往他的小菜馆里搬瓜豆蔬菜。数量不多,两人几下就搬空了,阿枝坐在一张小板凳上端着一个大大的搪瓷缸子,见我闲了手就朝我递过来。里面的水酱红色,甘甜味,阿枝说她问了婶子,是用当地的沙棘果泡的。

我们自然而然就留下来——「尝尝我的手艺,」大叔朝我们挤眼,他原来是个风趣的人。

饭桌上我跟大叔喝了几杯,等我们吃饱喝足他死活不肯收我们饭钱。阿枝是个爽快妹子,倒反帮着人家说话:既然这样就谢谢大叔款待了,我给叔叔婶子拍张照片吧。

阿枝把当时还属于稀罕物的135相机拿出来,大叔就开心地笑了。阿枝给他俩拍了两张,又让大叔给我俩拍了一张,四个人还自拍了合影。大叔一直咧着嘴笑,还说是他赚了。

阿枝要了大叔的邮寄地址,回北京后第一件事就是冲印照片,给大叔寄了去,大叔回信说收到照片特别开心,邀我们再去玩。

我们再也没有去过。

依据大叔在饭桌上所作的有关石窟佛像各种奇闻传说的民俗指导,我们逛云冈石窟时多了不少乐趣。阿枝姑娘基本上从头至尾不停作揖,拜了又拜。印象最深的是在万佛洞,她居然起心想去数是否真有一万个佛像,吓得我朝她连连求饶。




(Photo by 彭棠)


========================================================================

微信公众账号:“寻找旅行家”,每天为你精选一篇有见地的独家专栏文章,欢迎关注,互动有奖^_^


雷梓

白族,资深媒体人,行踪遍及中国,惟余台湾;有些地方于我,已超越旅行概念,而成为灵魂居所;曾在东南亚诸国浪迹半年,十四次去到青海湖,并以十日徒步环湖;与爱人相伴,逆沅水、酉水漫游湘西全境。TA的窝 雷子

专栏最热文章

专栏其他作者

  • ���м�苏学��ר��

    苏学

    旅行摄影师,多家杂志的签约摄影师,
    2011年度中国十佳数码摄影师。
  • ���м�吴非��ר��

    吴非

    畅销书《打工旅行》作者,也写旅行之外的故事,推理,悬疑,青春,生活方式。
  • ���м�流马��ר��

    流马

    原名何鸣,70后小说家,诗人,知名微信公众号“读首诗再睡觉”主编。
  • ���м�赵佳月��ר��

    赵佳月

    苏州小日子生活馆主人,在广州南方报社任职十年记者。
  • ���м�Yang Yang��ר��

    Yang Yang

    独立内衣品牌设计师,艺术绘画类见长的文艺爱好者,长年的摇滚乐迷。
马蜂窝旅游小管家
为您免费提供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
出行基本信息
联系人信息
换一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