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探险15天——欧洲4国游记

  • 出发时间/2018-06-04
  • 出行天数/15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25000RMB

始于法国巴黎,途径瑞士卢塞恩翁根奥地利塞尔茨堡、维也纳捷克布拉格,终于法国巴黎。途径4个国家、6个城市,迥然不同的地域、人文,让我想花时间记录一下这趟经历。

像每次自助游一样,刚刚抵达戴高乐机场✈️的时候,浑身上下,包括灵魂并不感到愉悦,更多的是紧绷感(不是紧张,因为并没有感到害怕)。这样的状态源于真正的探险已经开始了,验证攻略的时刻到了。

一进机场,第一个感受是黑人真的很多。随着指示牌我们到了升降机口等电梯前往地铁站。当时并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一个电梯,却有这么多人等着,难道只有这一个口吗?每次电梯只能运送2个人和他们的行李。我和我的同伴虽然充满疑惑,但也只是耐心排队等待(其实根本没有队伍可言)。

又一次电梯门打开,又挤进去了几个少得可怜的人,我身后的黑人貌似等得不耐烦了,点点我肩,叫我上前去。我满脸疑惑,因为我实在不懂他的意思,前面的人没走我怎么往前?你要插队你去啊?(不得不说,此时此刻觉得黑人果然讨厌。)

慢慢随着升降机到了地铁站。虽然地铁站有很多自主买票机,但我建议第一次买票的同学还是直接去人工服务区。首先基本没有人排队,其次你可以用英语方便交流。由于我和我的同伴在巴黎准备待短短2天,于是只买了1 booklet ticket+(10张地铁票,14.99欧,到了市区的地铁站购买也是可以滴)和两张从机场到市区的火车票(当时在沟通上我们也花了些时间来理解这个问题,原来飞机场到市区的那个环线地铁不能算着10 booklet里要另算,那个10张地铁票是只能在市区使用的,不过价格是差不多的。票务小姐姐完全没有解释,只是告诉我们该付多少钱,全凭我们自己理解。)
之后就是顺利搭上前往市区的B线,靠google map顺利抵达住处。顺便一说,从机场到住处虽然要搭乘B线转市区地铁,但是只要使用一张票就够了。

巴黎真的黑人很多。火车上地铁上随处被黑人包围,而且是肤色非常深的黑人。我在美国生活的时候,也没见过这么多肤色如此深的黑人。而且在地铁里,总觉得作为黄种人的自己是异类。这是我在美国从没有过的感受。好不容易到了酒店,前台小哥也是黑人。我想客观地表达一下,我并不是一个种族主义者,我觉得皮肤的颜色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黑人在音乐、艺术和体育上对世界人文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只是在一个白人国家,对于如此巨大的黑人数量有点吃惊。还有就是,真的是会被突然出现的白色眼睛吓一跳的(不知道他们彼此会不会吓到)。
即便如此,在热门景点,特别是购物区,亚洲人还是主力军。

特别想分享一下的是,巴黎街头的行人并没有穿得前卫,却是非常得体的。所谓的得体是指颜色不花哨,也不会太裸露。但款式种类很丰富,很好看。巴黎街头的女生身材都很好,胖瘦适度、凹凸有致,可能就是一件普通的风衣,却感觉穿出burberry广告片的感觉。真难想象,一个以吃面包闻名的地方,居然能保持得这么好的身材。

法国的可颂是真的好吃,行走在路上经常能被诱人的面包香吸引,在tripadvisor上种草了一家早餐店:La Bossue (周末是自助早餐,有肉食,一定要预定,否则要排队很久)由于我们是工作日去的,他们提供的只是各式面包和热饮,但就只是面包,也已经惊为天人了。

(好想吃……)

法国人的服务意识真的很强(这么想或许是因为法国是我第一个踏入的国家,或许整个欧洲的服务意识都很强),大部分餐厅都给人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服务员是发自内心的在服务你,从飞机上就能感受到,他们的脸上不会出现不耐烦,只会竭尽所能来让你满意,这种竭尽所能跟美国服务业的讨好只为了获取小费不一样,是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毕竟法国不是一个小费国家。

举例说明:在飞机上,法国空少小哥哥推饮料车过来时,你要是需要热水,但车上却都是冷饮,他们也会帮你去接热水,然后露出阳光的笑容把水递给你。
相比回程的中国空姐,只会白你一眼告诉我这辆推车上没有热水(仿佛在说,你看不到吗),你等下一轮推车吧,然后我等了又等,3小时后才等到了热水。
比如,在我们从巴黎瑞士的火车,我们机缘巧合下买了头等舱的位置,包含了一顿法式早餐。服务生非常正式得对我们说:May I set up the table for you?随后一直询问我们是否吃饱了,还需不需要加餐?我们吃得很慢,她多次过来准备收餐却看到我们还没吃完,于是对我们笑笑。我想要是中国服务生可能就会露出不耐烦地神情,会觉得我们延误了他们的工作时间吧。

(火车餐非常好吃)

就这样到了苏黎世,对苏黎世的第一印象是苏黎世火车站。
苏黎世火车站而言,瑞士已经给我一种高科技、先进、发达的感觉了。干净什么的是最基本的。

不知从何说起,那就从买swiss pass开始说吧。我想,估计每一个境外人抵达苏黎世火车站都必须去sbb服务中心买ticket。swiss pass只能排队买。票务小姐姐超级好看、英语流利、不紧不慢地与我们确认信息、出票(这是和在巴黎火车站买票有着天壤之别的感受)。瑞士人的工作节奏也必须提一下,就是不急不躁,保持自己的速度,这样确实是很有效率的。
我一直觉得,对他们来说,找一份工作只是为了有事干,要不然在好山好水没有后顾之忧的瑞士,可能很容易无聊到抑郁。出票后,小姐姐有善地提醒最近一班去卢塞恩火车的发车时间和编号。
在这里,我不得不说,我们做了一件超级没有素质的事情。我们找到了准确的火车,就近原则进了火车,却没有在意我们所在的是火车头,是一等舱,而我们实际买的是2等舱的票。后来发现时,又因为看位子很空,也懒得再拖行李了,于是想就待在这里吧。后来检票员来检票时提醒我们,实在是尴尬。

相较于苏黎世卢塞恩更像一个天空之城。

天空离得很近,触手可得似的。随处可见的尖顶古堡,还有一条不见边际的湖(琉森湖)。
卢塞恩是一个非常小的城市,在市区闲逛的大部分都是游客,有点威尼斯的感觉,但路更宽敞。
瑞士的交通很方便,由有轨电车、邮轮、小火车、索道组成。我们在卢塞恩的第二天就做小火车上了Pilatus,下来的时候是坐索道下来的。

下午我们选择了一条悠闲的路线——环游琉森湖。
围着琉森湖做了一圈差不多4、5个小时,航线在晚上6点结束。

这一趟的漂流,真的是让我毕生难忘——6月的午后是有点热的,但是逆风拂过却觉得温度刚好。我们上船的时候是下午1、2点,此时天气还阴阴的,甚至在起航后还下了几滴雨。瑞士的太阳是从下午4点开始发挥作用的,到晚上9点才开始渐渐退去。

一开始船上的游客络绎不绝,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的目的地,只有我们漫无目的得随着船停靠、起航。渐渐的,船上只有我们了。我们躺在甲板上,时而看看天空、时而望望远处的雪山️,耳边湖水的微波,荡漾着,荡进了心底,我们此刻才开始有了真实感,才真正意识到我们终于到了瑞士,那个我们向往已久的瑞士——一个如仙境般的国度。


我们无所事事的躺着,拍照、唱歌、录抖音,就像小燕子到了大理此时,很帅气的乘务员小姐姐跑来关心我们,问我们是准备去哪里?我们说准备去终点站,绕一圈回去。她说,这班船到了终点站就不回来了,这是今天的末班船,但是我们可以做火车回去,还仔细告诉我们该做几号线。我们发自内心觉得,瑞士这个地方景色美,人心也很美。

来到瑞士的人,反复也都被洗涤了灵魂。我在火车上看到一个印度人,主动为步履蹒跚的老人搬行李;试想这一幕是否会经常发生在印度?我在上海反正是没怎么见到过。

顺带一提,我在卢塞恩火车站吃到了超好吃的碱水面包。是一家连锁店,专门卖不同夹心的碱水面包。夹butter的超好吃,真想把这家店买下来带回上海,一说到这个就情不自禁了。

卢塞恩住了2天后我们出发去了翁根,为上少女峰做准备。
一般去少女峰的游客都会选择在因特拉肯落脚,因特拉肯在山底,坐火车上山顶大概需要2个小时。
翁根是在半山腰上,就是上少女峰的前一站。当时做攻略时,我就想既然能住在山上,何必住山脚下呢?而且价格没差,还省了上山的时间。

翁根——抬头就能贴面的雪山)

我们到达翁根时才下午1点多。本来留了第二天一整天的时间要上少女峰(因为听说下午4点往下的小火车就停运了),但后来又无事可干,想着先上去看看吧。我们买的swiss pass可以享受上山的小火车票的75折优惠,不用寻找买票点,直接上小火车,检票员会来帮你买票的。这条路不用担心迷路或者找不到小火车,因为大家都是一个方向的。不过就是还有人会选择徒步上山。

火车最后开进了一个山洞,是一个lindor巧克力工厂——一个开在雪山顶上的巧克力工厂,有点酷。

我们直奔主题,坐电梯上了顶峰。其实我们在这趟行程出发前就在担心,会不会6月份雪早就融化了呀~看不到雪,上少女峰还有什么意思?但是,事实告诉我们,我们多虑了。


少女峰上依旧白雪皑皑,眼睛也睁不开。周围的人都准备周全,穿着羽绒服。在安全护栏围着的一小块雪山上,我们释放了孩子般的天性。我们玩雪,我们各种找角度拍照,我们步履蹒跚,一点也没觉得露出手臂是多冷的事。
但是,我的同伴第二天就感冒了

说实在话,如果不在山顶的lindor工厂买买买,也不在那边吃饭,只是感受一下少女峰上的雪的话,其实待20分钟顶多了。那即使算上吃饭和买东西的时间,我觉得在少女峰上待2个小时不能再多了。庆幸没有准备一天的时间。

少女峰时貌似4、5点了,因为那天是我们swiss pass三日票的最后一天有效期了,所以我们直接下山去了因特拉肯因特拉肯果然是比较有人气,餐厅、商店都比较多,还看到了中餐厅,里面聚满了华人。选择落脚因特拉肯确实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我并没有后悔选择住在翁根,毕竟躺着就能看到雪山,这样的机会不多。

翁根的第二天,同伴躺了一天(感冒),我一个人在附近闲逛。

少女峰这条路除了坐小火车这条线,还给徒步爱好者、骑行爱好者甚至极限运动爱好者准备了很多选择。像Lauterbrunnen就是一个专门玩极限运动的地标。

我一路徒步,一路上感受到的都是大自然的声音——微风吹过树木摇曳的沙沙声,风马牛羊脖子上晃动的铃声,泉水落入接水槽的潺潺声,靴子踩在石子上的摩擦声。我不知疲倦地往上爬,一路上的行人、骑车的人互相微笑say hi,仿佛在互相打气。

在我不知该往哪走的时候,一个一起在徒步的老太太给我指了一条路,我们漫无目的地说了会儿话,我知道她是德国人,她随丈夫出差来这里旅游,她知道我从上海来,喜爱这里清新的空气,我们彼此祝对方旅途愉快。这淳朴的感觉,真的是久违了。

离开瑞士前往莫扎特的故乡——萨尔茨堡

我打心眼里觉得莫扎特是一个很可怜的人。

他自小因为才华而被父亲消费,硬是要带着小小的他环游欧洲到处去表演,其实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这样长途跋涉很累吧~
长大成家后,又要被妻子的家人消费,消费他的名声,榨干他的金钱,让他在郁郁寡欢中消磨意志而死。
死后,他的故乡也要消费他,以他的知名度来吸引游客,一些和他完全没关系的巧克力、面包店、冰激凌店打着他的名字和肖像招揽生意。

所以说,你若是一个莫扎特的铁粉,那你一定要去莫扎特故居打个卡。要不然,其实整个欧洲都会有莫扎特的足迹的。

奥地利给我的感觉是,有超多博物馆。这一点我在萨尔茨堡就发现了,除了莫扎特以外,有纳粹博物馆,赛尔茨堡博物馆,玩具博物馆,奥地利全景博物馆……到了维也纳就更多了,茜茜公主博物馆,犯罪博物馆,艺术史博物馆,克利姆特博物馆,席勒博物馆,弗洛伊德博物馆……逛不过来。

维也纳一直是我非常期待的一个地方,想走一走佛洛依德寻思灵感的环城大道;想站在席勒的画作前亲身感受一下分离派;想在这个音乐之国听一场交响乐!啊~谈起音乐,奥地利人民真的是很爱音乐啊!记得在去往奥地利的火车上,坐对面的女人和她哥哥一路听音乐、唱歌。听啊~火车上还有孩子们的歌声~

所以,我们去了金色大厅。

金色大厅或许在当地人眼里并不红,因为在这里听音乐会的基本上都是境外人。我对金色大厅的初印象来源于日剧《交响情人梦》,可想而知日本人超多的。来金色大厅前,我可能把它想得太隆重了,我穿了一件黑色连衣裙,现场还有中国大妈穿旗袍的但大部分人真心都穿得很随便。演奏者给我感觉表演的成分比较多,穿着莫扎特时期的宫廷装。

对于想要到此一游的人,推荐。但对于想认真听古典乐的人,我认为不是很适合。

维也纳住的是一套公寓。尝到了住公寓的甜头,公寓的厨房设备齐全,可以自己煮食物。好开心

说到吃的话,其实我们15天一路上正儿八经去餐馆吃的次数屈指可数。一次是在巴黎吃的海鲜大餐,一次是在因特拉肯吃的牛排,还有一次是在布拉格吃的(下文会提到)。一方面是我们都在减肥、控制自己的热量摄取;另一方面,我觉得在一个从来没去过的城市,迅速融入他们当地生活的方式就是逛超市。通过逛超市可以吃到他们的时令水果,知道他们比较喜欢买哪种面包,也可以买到他们限定的薯片,还有就是我很喜欢到一个地方,喝喝看他们新鲜的牛奶。对于欧洲国家,也特别想尝尝他们的咖啡。

像这样住公寓的话,有一个自己的小厨房就太棒了!还能尝到他们新鲜的牛肉,用cheese烹饪最本土的食物,用烤箱煮各种他们流行的速食。

日子过得飞快,终于要依依不舍离开维也纳前往布拉格了。不过,在这里我要吐槽一下奥地利的service。我觉得这件事态有点恶劣,不应该在一个官方的OBB售票处发生。

维也纳OBB的票务人员问我们要不要预定位置,因为一路上来,由于未定或者位置,导致总是只能做和不认识的人面对面的尴尬位置。我们果断选择要订。然后她二话没说就问我们收钱出票了。虽然当下是有很多问题的,譬如订位子要多少钱?是不是该给我们选位子啊?但是都没有问的机会。
那个票务人员态度很差。在瑞士买火车票是不会问时间的,只要买了票全天候的火车都可以坐。所以我们以为奥地利也是这样,当票务问我们要几点出发的时候,我和我同伴就一直犹犹豫豫决定不了时间,讨论了一会儿。票务人员就不耐烦了,(后面也没有人在排队)草率地为我们决定了时间和位置。
那天在离开维也纳布拉格的火车上才看到那个票务员给我们选的位置。如果坐过OBB的同学可能知道,就是那种车头车尾、非正常、没人坐的横着的位置。我们后来就坐了自由席。看了一下,这位子还花费一人7欧元。

体验过瑞士的服务后,真的,来到奥地利,有种从天堂到人间的感觉。奥地利人不爱说英语,还硬是觉得我能听得懂他们一样。在超市买水果,我不会使用他们的秤,因为上面的选项都是奥地利文,工作人员很忙没人理我。我就索性去收银处结账了(因为国内的收银柜台也是有秤的),然后他们看到水果又是说了一通我不懂的语言,把水果丢给了我……

既然说到了交通,我想延展一下。
法国的地铁票上文说过了,公车票的话一般是1、2欧,准备好零钱投币就好了。
瑞士前3天我们用的是通票,很方便。之前听别人说,瑞士因为是个信誉至上的国度,一般不检票,10次里面碰到1次的几率,但事实上我们每次都是碰上从头检票到尾的。
最后一天,我们是规划好了火车行程,在OBB站把票一次性都买了的。瑞士的火车票不规定出发时间,可以坐一天内任意一班。至于要做小火车、缆车之类的,其实买swiss pass也是要付钱的,但就是可以打个折——75折或65折,不同地方有不同标准。
奥地利的话,我们到了一个城市第一件事就是老老实实买pass,得到的就是一张纸,然后也没人检票♀️我们生怕别人看不到我们的通票,总是拿在手上,放在一个明显的位置
捷克也是一样的情况。

大家也要老老实实买票哦~万一检票呢

捷克其实我们主要就待在布拉格广场。不过布拉格真的是一个非常值得去的地方!尼采说: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音乐时,我找到了维也纳;而当我想以一个词来表达神秘时,我找到了布拉格

所有追求有趣灵魂的人都值得去一次布拉格

没去前,你一定无法想象魔卡少女樱的卡牌原来起源于这里;炼金术师的魔法阵似乎也能在这里找寻踪迹;神秘的塔罗牌好像都是在刻画这里的实物;还有各种道不明是诡异还是可爱的木偶娃娃。相比较这里的旅行纪念品,别国的手信都瞬间逊掉了

(有故事的木偶店)

(屋顶上长满了眼睛️)

看到这种超现实流派,是不是会联想起达利?

没错!虽然达利是西班牙人,和布拉格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是达利的画风就是很对布拉格胃口,在布拉格广场设有一个达利艺术展。在一起的展馆还有穆夏和安迪‧沃荷的作品。

查理大桥我们大概也就来来回回走了4、5遍吧~超想搞清楚每一座雕像的故事的。这里的雕像都饱含神情,而且每一组雕像都是有3、4个人物在互动,像圣经故事,又像神话故事。(如果有朋友有书推荐,请不要吝惜分享!)

布拉格的有趣之处远远不止如此。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里似乎都藏着些意外的小惊喜,同这座城市一样神秘而又艺术性。

布拉格吃的一顿大餐
这是饿了两顿后的一顿大餐。后面桌的一对韩国恋人看傻眼了,我是使劲想吃光光证明自己的,但是还是没吃完打包了。
我突然想说,在这次一路上的行程,看到好多韩国恋人,出现在优雅的牛排馆、装逼的金色大厅、还有少女峰上的雪顶。我不禁感叹:韩国男生真的好会安排约会地点啊还会撩啊!中国男生加油啊啊啊啊啊啊啊!

最后是从布拉格飞回法国巴黎的。我们环了一个圈。

法国的最后2天我们把之前未去的蒙马特高地去了。当时并未觉得,回来后听当地留学的朋友说蒙马特高地是有名的黑人区,很危险。其实这趟行程我们已经努力避开了所有有危险的地方,毕竟是两个女生。像红磨坊、酒吧之类的地方都没有去。不过,我觉得或许这件事可以说明,所谓的黑人区危险是我们对黑人的偏见。

蒙马特高地是艺术家的聚集地,很多涂鸦,也有很多画家现场创作,画风各异,充满创意。这里也可以鸟瞰巴黎市区。圣心教堂也是超级美的。

本篇游记共含 7342个文字, 29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欧洲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