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http://images.mafengwo.net/images/post/new_notes/fully_loading_v2.gif)
20180412-14我們的旅行手札之重慶忠縣永豐鎮東方村
忠縣永豐鎮東方村
剛來重慶這幾天,正好遇到下雨的日子,幾乎每天都會有雨滴來打招呼問早。雖然覺得很不方便,但我們仍然振作的早起出門。
今天的目標是到永豐鎮東方村,之所以想到這裡,是因為查資料時發現在去年重慶做了第五次的”重慶傳統村落地圖”調查,忠縣的東方村進入了名冊中。就想來看看,所謂的傳統村落是怎麼一回事。
汽車總站沒有到永豐鎮的班車,問了一下,必須搭往拔山鎮的車在中途下。約每半個小時一班車,我們去時車剛開走不久,只得在候車廳閒晃。就這一晃讓我們深刻見識了大陸吸菸人口的龐大與厲害。好大一個沒有圍牆的候車廳,照理說空氣的流通應該很不錯,不過,事實上,吸菸的人更多。不要說每個角落一定有吞雲吐霧的,就連廳內,也到處飄散著煙霧。老天爺呀,我們來大陸這麼多年了,第一次遇見沒地方躲菸的窘境。其實不只是忠縣,這次來重慶,讓我們見識了癮君子的大量人口,我默默感覺了一下,在重慶的這四個禮拜所吸的二手菸,遠比我過去活的這50年還要多。如果我沒記錯,重慶應該是我們曾走過的七八個省市中,抽菸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我想,重慶市政府一定從老百姓身上賺了不少菸稅吧,哈。
縣內班車很多都是在車上購票,司機見我們一副旅遊模樣又說要到東方村,不禁好奇地問了一下,東方村有甚麼好玩的?一下子就問到重點,只能有點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們也不知有甚麼好玩的,來看看老街”。”老街?”司機一頭霧水地笑笑回頭開車。
我們又請教了司機有關回程巴營村下車的地方,這是我在網路裡找到,被描述著可以看美麗朦朧梯田的地方。司機先生很有耐心地說明路過時可以下車。約略半個多鐘頭就來到東方村口,司機大手一揮說,這片就是東方村。道謝後,我們趕緊下到這個細雨紛飛的山中村鎮。
或許是因天雨,筆直的鎮公路上人車皆少,道路兩旁開著的店面也不到一半。下雨再加上山風吹著,老婆穿著防風外套仍顯不足,直奔鎮上唯一的超市,居然讓她找到了保暖內衣,我趕緊也要一件,直接在超市堆滿紙箱的衛生間迅速穿上,兩人覺得好像在電話亭內換裝的超人般酷炫,太興奮了,哈。
詢問了老闆娘東方村和老街,她一頭霧水的說,這裡就是東方村呀,至於老街,好像有一條那樣的路,不過也不怎麼老,倒是有一棵超大的黃葛樹。她提及來這兒有一處老屋可看,那就是”龔家院子”,雖然要走一段路,但卻是當地比較出名的古蹟。
告別超市後,我們繼續撐著傘前往公路對面的老街。的確像老闆娘所言,房子大部分都翻新了,只有巷子深處的一棵高大濃密的黃葛樹以及圍繞著肥大樹幹的青苔,點睛般的道破這裡曾走過的歲月。
我們穿過巷子,繼續隨著小路蜿蜒在建築越來越少綠地越來越多的農地中。兩旁彎月形的梯田無言的敘述著山區空地的得來不易。雨水持續劈啪劈啪跌落傘面,放眼望去盡是被清洗的潔淨青翠綠地,偶有穿著蓑衣冒雨耕地的農夫點綴其中,蒼穹之下顯得如此無爭與平和。
充滿故事的老建築 : 龔家院子
我們站在水泥路交叉口望著有些奇怪的地名指標,猶豫著東方村的方向。看到一位撐傘而來的大嬸。巧極,她就是村莊的人,正要回村的路上。我們就搭她的風,邊聊天邊步入這個還相當純粹的農村莊園。
大嬸說這兒要看龔家院子,那是清末的建物了。不過,建物主人的後代只剩兩位,當初建物主人因為地主的身分,被鬥得很慘,最後上吊了。孩子們無法再待在這裡,後來也陸續離家到外地謀生,已經很少回來了。這裡在2000年左右因為翻修房子,不經意在壁縫間發現了一大包的金飾和三支已鏽腐的老式手槍。都被迫上繳。上級將物品收走後,就給了張獎狀了事。後來,我們回程途中又從另一位大哥口中聽到類似的故事,想來應是八九不離十吧。這也才更深切感受到,每一件歷經過時間滄桑洗禮的老物,背後其實都有著不為外人道的故事,被曾經陪伴它的人輕聲呢喃著,被曾經吹拂它氣息的風淡淡記錄著。說與不說,傳或不傳,就隨月隨日吧。
大嬸相當開心的引我們進村莊入口,提醒著依地上綠磚鋪就的石路前進,這樣就能逛村子一圈,也可抵達龔家院子參觀。
這綠磚路其實就是當地政府為配合東方村獲選進入重慶傳統村落地圖,所進行的發展農村觀光第一步,道路與潔淨跟美化,都是要做的事。而這些顯然是有成效的,村莊相當乾淨。我們順著綠磚路,踩上邊緣石磚避開積水的同時,放開心神去感受這個被農田包圍的寧靜村莊。樸實的白牆實木黑瓦與石底紅磚黑瓦的屋子,參差錯落抱團般擠在一小塊池塘邊的平台上。除了屋子和路,其餘的土地幾乎都開闢成梯田,一條條圓弧形田埂散落在水窪般的農田上,相當有美感。
綠磚路將村莊圍成一圈,我們隨便找了條路鑽入村子,果然沒多久就看見一座有些敗壞的大宅院。門外左側高築的廣場形成氣勢非凡的台階,角落有個水井,裡頭還湧盛著乾淨的井水,旁邊豎著個牌子,上頭寫著”龔家院子古井”。
古井這端是一大片相連的老建築,沿著台階的白牆邊而下,可以看到兩扇向內開啟的木質大門。木門很高大厚重,高近三米寬約一米,由厚度至少超過5公分的整塊實木搭成。但當這樣龐大的木板被鑲在門簷下,與兩側延伸出去的白色圍牆相比時,卻又給人極其狹窄的錯覺。這時才發現,這龔家的老院子佔地真的相當驚人。
由於沒見到人影,我們只敢站在門外張望。此時,旁邊原以為無人居住的廂房走出個老太太,她好奇的問我們做甚麼?我們說來旅遊的。老人家馬上揮揮手說,可以進去看,進去看。我們這才放下心,時空穿梭門般跨越那座30公分高的木坎與頭頂爬滿蜘蛛網的門柱。
這果真是個大氣的老莊園。
大木門進去後,就是微微下窪的天井,大天井放在現代來講,就是一個沒種花草的大中庭,至少可擺下上百個人舒服站著,一點也不怕碰著別人的手臂。老人家跟著我們後頭,說這裡曾經在人民公社時代,住過上百人。說真的,此刻,我的內心是升起萬分感概的敬意。在那段我們不曾經歷過的風吹鶴唳時代,這座古老滄桑的大院,曾那樣伸展著顫巍巍的雙臂,努力護衛著這樣多人的歡喜悲泣。
越過中庭,往上幾個台階,就是大院的一層樓挑高正廳,古老的正廳還保持著原來的木構土磚壁樣式,有一邊的牆壁已經以紅磚重新整修過,左右廂房則幾乎與主廳等高,但卻是二層樓的樣式。主廳兩側還各自站立著比較新的紅磚三層樓房。
廂房外圍堆放著些農具和乾草。木柱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白鶴、鳳凰與麒麟,雖然歷時已逾200多年,卻沒有絲毫的蟲蛀螻洞,可見興建時選材之珍貴。有些木柱下踩著圓形的石墩,石墩上的圖案也時有變化,再加上木質門窗上細緻的雕花,與大門外的八字朝門,在在都說明著當初興建時的風光局面。
不過,這龔家的發源,一直還是個不為人知的謎,或許除了龔家子孫以外,已別無他人知曉吧。
回程
從龔家院子出來回程,我們原想在雨中尋找傳說中的巴陵梯田,可是在巴陵下車後問了好幾個人都無法理解甚麼是梯田,再加上雨勢越來越大,為了安全起見,我們只得放棄,乘上回忠縣縣城的班車,也結束這段充滿故事的尋古訪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