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葬礼,一场去往天堂的告别仪式(记录在瑞士参加葬礼)

  • 出发时间/2018-03-17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家庭出游

昨儿下午,老迈雅先生Babi问我,对整个的告别仪式满意吗?
从这个话题我们一直讨论到到刚才。

葬礼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非常的神圣而又重要的。
对比不同的国家,这儿的人们用着另一套的方式进行着。当然也受到宗教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宗教徒的出生,受洗,结婚,死亡等七大圣事(七大圣事(拉丁文:septum sacramenta)俗称基督教七礼或七圣礼,是7种被赋予特殊神圣意涵的仪式,是基督教会一切宗教活动的基础。 天主教、东正教等传统基督教派认为圣事仅此7项,《天主教法典》将其定名为:洗礼圣事、坚振圣事、圣体圣事、忏悔圣事、病人傅油圣事、圣秩圣事、婚姻圣事)都是在教堂里操办的。
见证过小侄女的第一次的领圣体,而葬礼则是我在瑞士生活以来遇到的第一桩大事!
这是一个来自自己身边的故事……

我先生的母亲Mutti近期去世了。
弥留的那些天,我们与神父沟通,是否他能来为我们的Mutti诵玫瑰经,以及为她傅油。神父总是如约而至,亲切的,温暖的为Mutti做着他力所能及的事情。然而,死亡终究是到来了。
第九天深夜一点多,Mutti在短暂的喘息后就安祥的离开了。
生前我为她剪了最后一次头发,涂了最后一次指甲油,修整了最后一次眉毛和死后为她抹了最后一次的口红。总想着老太太喜欢干净整洁,我随她心愿。

在国内葬礼也俗称白事,吹啰打鼓,哭天抢地,披麻戴孝,烧纸钱,宾客们随单数金额的白包,孝子们的通宵守夜,长孙们端着遗像,扶棺等等,当然大家可能比我了解的更多,我一生中到此之前没见证过从生到死的一场死亡,关于死亡这一课,我除了害怕,还是害怕。我和迈雅先生总是讨论,死亡也是人生的一部分,如果我们有孩子,我们会让他从小就上这一课。

瑞士,人们到底如何办葬礼的呢?这是完全的另一种风格……
我是很好奇的。

Mutti也许是怕我们太伤感,所以将自己燃尽般的耗了9天,是为了给足我们时间道别吧。
她的弥留之际,我先生他们家人纷纷给亲朋好友打电话,他们陆续而至,Mutti兄弟姐妹都是学音乐的,于是有叔叔带着乐器,演奏着和她道别,有些她的姐妹,朋友长时间的守护她旁边。
我和迈雅先生父子俩聊到,人死后,有科研人员用电脑和死后一两天甚至三天的大脑做沟通,他的脑电波还能发出讯息做对话。当我们去到操办葬礼的办公室和专员敲定各项事宜时,我们决定三天后再火化。

我们都敲定了什么呢?
选定了墓地地址,选定了棺材款式以及骨灰龛的样式和鲜花的装扮。
Mutti是虔诚的天主教徒,我们甄选了最简单形状的十字架,和墓碑石如她的性格温和善良而简约。
而且将葬礼日期定在了第二个星期六。
有专门运输遗体的车辆在第三天清晨接了她去墓地,燃尽所有凡尘。

接下来的许多日子,全家人分配工作:
1.教堂和墓地的鲜花布置。
2.通知各亲朋好友这一不幸的消息以及葬礼时间。
3.设计出邮寄给各请朋友好友的道别卡片以及文字以及墓地地址和到达的路线。
4.和神父约好告别仪式时间。
5.将Mutti去世的消息告知人口登记部门,以及去各个机构进行报备,例如银行,保险等。
6.之后会有讣文刊登在报纸上,让整个地区的人知道。迈雅先生的家人们善良的留下了一个柬埔寨关于资助贫困人士的慈善机构地银行账号,告诉大家,如果想送白包地,不如做捐赠,帮助有需要的人们。大力点赞。
7.去某个餐厅预约好就餐时间和大约人数(起初我们通知了80人,估计约50人会一起就餐,最后当天到场人数差不多200人,就餐的就有约一百人)。
8.写Mutti的生平。哥哥写的特别的好,不是催人热泪,而是温馨温暖的回顾。
9.整理Mutti的遗物。
10.姐姐还约上了她的一个歌唱家朋友,她将在葬礼当日教堂里颂唱。
至于我,我做了些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我是个外国人,我自己主动的承担起照顾Babi的工作。

时间永远的那么准时,如期而至。
我们仨(Babi,迈雅先生和我)都早早地起身了。只有我穿了全黑,而他们都是灰色系的,说是Mutti 不喜欢那样。

教堂离我们虽然很近,可是我们采纳了神父的建议开车前往,因为怕多人的队伍在路上阻碍了交通。教堂前早已守候着许多的亲戚朋友,我95%都不认识,只好随着迈雅先生和每一位握手,打招呼。然后进入教堂。

姐姐按照Mutti家中花园的大致意境布置了教堂里的鲜花装扮。而Mutti的照片竖立在花园桌的桌上。这张照片也是去年我特意为Mutti拍的。

9:30教堂音乐奏响,神父缓缓走到了台前,我们也全部起立画十字圣号。
随后,玛丽亚(姐姐的歌唱家朋友)哀而不悲,柔中带劲的用美声委婉唱来。不得不大赞,她唱的太好了(她曾经做过世界巡演,在瑞士还是挺有名气的)。
她的歌声加上颂歌的庄严,让我顿觉浑身被沐浴了圣洁。


在基本的弥撒程序中,中途哥哥上台悼念了Mutti的生平,以:在孩子来说你是奶奶,对我们来说,你是我们的妈妈,而其他所有人都亲切地称呼你凯蒂或者是凯蒂阿姨。大家都喜欢你,总爱拜访你……为文章的开头。当中许多人被提及,以及我。这样的文章让我们都觉得,我们曾与她共度过美好的人生。最后以:上帝与你同在,做了结尾。整整三页篇章。
我们坐在第一排,我看了看坐在我身边的Babi,他时不时露出回忆的笑容。
在神父说着“ Lass sie ruhen in Frieden……”中结束了弥撒。
随后我们各自开车前往墓地Friedhof。

(仅此图截自google地图,我拍的一不小心被我删了)

神父已经早早的到达了墓地,还有其他四个人。
等人齐了后,他做了剪短的诵经,随后迈雅先生和姐姐走过去,将骨灰龛下的网兜合力提起并缓缓放入已挖好的洞穴里,再由神父诵经,一个人过来点燃了乳香Weihrauch,神圣而充满精神的芬芳随即弥漫开来。

之后有一个人会晃响摇铃。神父再诵经,洒圣水,并浇上土壤,再洒圣水,告诉大家都前来做最后的道别,洒圣水,而圣水也意味着希望。
Babi先,随后大家都一一洒圣水,送上鲜花和Mutti做最后的道别。

随后大家前往餐厅就餐。超过了预计人数,实到就餐人数约100人(整个葬礼费用以及就餐费用都是Babi一人独自承担,虽然他的孩子们几次问到需不需要分担下,可是Babi都未告知孩子们金额,我的理解是:他尽最好的可能送她一程,在瑞士,所有价格都是不菲的。)。
所有的亲友将哀悼通过邮寄卡片,或者现场亲手将卡片递交给Babi的方式表达了。
我和迈雅先生也说过国内随礼白包,迈雅先生说大家都知道葬礼费用昂贵,所以以前在瑞士,也是有这个习俗的,但是现在基本上比较少了。
事后,我们还继续讨论了整个葬礼。没有哀怨,没有痛哭,有的只是彼此之间亲切的问候,有分寸的安慰。

睡前的迈雅先生又和我说了一遍:许多人都夸赞这场葬礼准备的非常的好,甚至可以用漂亮来形容,我说就是漂亮这二字。真的操办的很好,Babi也多次向孩子们说谢谢他们用心的安排。
这于我来说,绝对地给我上了堂很好的关于“死”的一课。在国内,还是很多人都很忌讳谈论到相关这个字眼的话题。所以一直以来,我对死这个字有着极大的恐惧。然而每次关于死的话题都是Babi或者迈雅先生他们先说起的,慢慢的我学习到了,如何把死作为人生的一部分正视它,它也应该归为每一个人以及我的生命里。

感谢如此生动的一课。既然是向死而生,那么我们就应该灿烂地生,因为死是个会延续的话题。
感谢迈雅先生的授权,我可以把这一刻我的感受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来。

ps:请原谅我将人物都打上马赛克,为了维护家人的隐私。
德语里:Babi=爸爸,Mutti=妈妈。

本篇游记共含 3085个文字, 13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瑞士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