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大武汉逃难游

  • 出发时间/2018-03-02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100RMB

前记

近一两年来,对于博物馆的挚爱有些一发不可收拾。不过仔细想来颇似叶公好龙,大致都是到此一游,开开眼界罢了。只好以“量变引起质变”来安慰自己。湖南湖北两省博物馆都是已经上了清单的,这次抽空先去大武汉湖北博物馆的名字勾了吧。

湖北省博物馆

因为是公出顺道而来,带着的行李诸多不便,更是选了一个狂风暴雨的日子,好在那已经是出馆之后的事情了。来之前并没有做过功课,只是知道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两件是镇馆之宝,就连“湖北省博物馆”几个字是董必武手书也是到了之后才知道的。整个博物馆占地不小,但整体来看偏老旧,但又不至于要翻新,所以从卖相上说,并不出众。

两侧的副馆,一个是画展,一个是编钟表演,我都略过了。到了主馆,第一个就是万里茶道的展览。里面的东西五花八门,有的甚至和主题关联性很牵强,不过和当今主流宣传内容强相关,所以放在了一层与曾侯乙相对的位置。

中国古代的出口,大家印象里最多的,可能一个是丝绸,一个是瓷器。而茶叶,我总感觉是到了近代才兴起的。不过从这个展览看来,时间可能要在元代甚至更早之前。把地方史贯穿成世界史的元朝,果然还是尤其特色的。

该展的内涵我认为是不足的。各种的茶叶茶具,甚至于茶经都拿了出来。

有一套俄国的茶叶盒子,是私人珍藏的,这次拿出来展示,确实是以前没有见过的。画面颇为精美。但是后面民国时期的茶叶罐子,相对就要差一些。

俄国是这条茶道的重要输出地,但是东正教的大钟,还有打字机之类,放在这里就相当文不对题了。类似的东西还有不少。

曾侯乙展览,绝对是湖北省的重点展览。其地位大致相当于湖南省的马王堆,江西省的海昏侯。曾侯乙的墓穴,总体来说,规制高,陪葬多,保持完好,以编钟为首的展品很好的反映了当时的特色,绝对是不容错过的大展!

曾侯乙的展厅很宽敞,进门的内棺外馆十分醒目。大家通常说的棺材,其实是内棺,主要就是存放逝者和一些贴身的陪葬品。而内棺是要放在外棺里面,外棺又要放在墓室里面,墓室又分为主墓室和侧墓室,其中的规矩很多。

外棺和内棺上都有非常精美的画饰,因为光线原因不能完全展示,可以到网上找高清图。

这一组编钟就极为震撼了。而且我特意查了一下,这套编钟有几套复制品,但是博物馆里这套是真品!其规模,其精美,如果不是身临其境,很难感觉它的妙处。不光是编钟本身,就连支架,都是非常精美的青铜器。上面的纹路之精细,让人不得不感叹古代青铜铸造技艺的高超。更重要的是,这些编钟是真的可以演奏的!我们可以重新听到与那个时候一样的乐音!

编钟当然是最有名的,其实还有一套编磬。想来也是,一个大型的乐队,总不能只有一样乐器吧?不止于此,还有古琴。木质古琴保留到现在已然不易,上面的琴弦当然早已损坏。

非常精美的青铜底座。

想来海昏侯墓中是有车马的,但是却没有兵器。作为一国之主的曾侯乙却是可以在墓葬里携带兵器的。
首先是这个弓。很明显,这不是反曲弓,弓身又不长。所以比之秦统一六国时候的弩,相去应该很远。但在那个时代,这已经是一件非常优异的远程武器了。

同时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箭头。这里的箭头分为三种。一种是柳叶形,讲究的是射程;一种是倒刺形,为的是难以拔出;一种是三棱形,为的是让伤口难以愈合,持续放血。人类一直在互相伤害的道路上不遗余力的进行着科研。

这是一面大盾的蒙皮。没有听到讲解,但是个人大胆猜测,盾牌形状对称,所以上面是没有办法搁置长矛的,所以这种盾应该很难结阵对抗战车的冲击。

马匹使用的轻甲。可以遮盖除了马腿外的大多数正面。

复原的武士像。不知道以曾国的国力,拥有多少这样的士卒。

长途而来,在这里看到紫砂壶展,是我始料未及的。宜兴的紫砂早已不能维持供需平衡,可想而知,大师应该也会越来越少。这里的展品说不上什么门道,所以看看就好,就不赘述了。

这里乱入一个郧县人头骨化石。这是湖北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梁庄王墓是梁庄王朱瞻垍和夫人合葬的墓穴,在明代亲王慕里面仅次于定陵。朱瞻垍,一听名字就知道和朱瞻基是一个辈分的。朱瞻基是谁?他儿子朱祁镇就是土木堡被擒的明英宗。

玉带。说实话,每个博物馆都有这么两条。即便是刚才的曾侯乙墓里面也有玉带扣。

本篇游记共含 2641个文字, 41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武汉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