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20171127成都到青城山自助游(楼刚)
(所有图片皆为随身手机所拍)
概述:这次到成都,临时决定自助去一趟青城山。27号,成都天气,阴,小雨。不适摄影。早上8:10左右,从人民公园下地铁。乘坐2号线,前往犀浦。
主要是为了赶9.08分犀浦到青城山的高铁。这是早上第二班到青城山的高铁。
人民公园站到犀浦站,站站间隔两分钟左右,预估到达犀浦,8:40分左右。
下地铁,通过手机12306app购高铁票。
犀浦到青城山,票价十元。
出青城山高铁站,左拐,公交车站乘101公交,都江堰到青城山方向。上车,票价两块钱,不找零。101公交为无人售票,不能使用微信和支付宝。亲,备上零钱哦。
人民公园车站,等车。
犀浦高铁站,游客相当的多哎。
犀浦的高铁站和地铁站,是同一个车站的两端,车到犀浦站后,出车站左拐,到高铁站。如果是在手机上买的票,需要先打印出来,再进高铁站。
101公交车,到达青城山停车场。距离青城山山门还有2.4公里。有两种方法,可以到达。第一种,坐景区电动游览车,票价十块钱。第二种,步行前往。为了锻炼身体并热身,我选择了步行,步行的道路很漂亮。
步行道上的景观。这个牌楼,只能通过步行道路看到。坐电瓶车不停车,一晃而过。
青城山门前的,牌楼亭。上书,西蜀第一山
青城山资料:青城山(Mount Qingcheng) ,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球道教全真道圣地,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中国道教发祥地之一,成都十景之一。
青城山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西南,东距成都市区68公里,处于都江堰水利工程西南10公里处。景区面积200平方千米,最高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青城山分为前山和后山,群峰环绕起伏、林木葱茏幽翠,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靠岷山雪岭,面向川西平原,群峰环绕,状若城廓;林深树密,四季常绿;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青城山古名天仓山。唐开元十八年(730)更为现名。相传轩辕黄帝遍历五岳,封青城山为“五岳丈人”,故又名为丈人山。名为青城山,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青城山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诸峰环绕,状若城廓。故为“青城”山。[1]另一种是青城山原名为“清城山”,因古代神话说“清都、紫薇、天帝所居”故名“清城”,唐代时佛教发展迅速,佛教和道教在山上发生地盘之争,官司打到皇帝那儿,唐玄宗信道,亲自下诏判定“观还道家,寺依山外”,然而诏书将“清城”写成了“青城”,所以改称青城山,此据并非传说,山上至今保留有唐代碑文诏书全文以佐。
全山林木青翠,四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以幽洁取胜。景区内外,天师洞和圆明宫幽静是青城山的一大特色。
全山以幽洁取胜,与剑门之险,峨眉之秀,夔门之雄齐名。
月城湖…有码头渡船,五块钱,到达湖对面的索道中心,也可绕小湖,走过去。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重要发祥地,属于道教名山。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10余座。
建福宫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赞为“青城一绝”。天然图画坊位于龙居山牌坊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檐式的亭阁,建于清光绪(公元1875~1909年)年间。这里风景优美,游人到此仿佛置身画中,故将其称为“天然图画”。
上清宫是青城山位置最高的道观。晋代始建,后废,唐玄宗时重建,五代王衍时再建,明末毁。现存观宇为清同治八年(1869年)至民国年间陆续重建。大殿祭祀三清。还有传为麻姑浴丹处的麻姑池、八卦鸳鸯井,有楠木刻板《道德经》全文等珍贵文物。宫左玉皇坪据说是前蜀王衍行宫所在地。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珍藏着大量古迹文物和近代名家手迹。可以说,青城山是一座纵横千百年的活的道教“博物馆”。
明代,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全真道与原来的天师正一道不同的是,它主张修道者要出家投师,住庵当道士,不娶妻室,不吃荤腥,创立了一套养身习静的修练方法。
道士住山,自然对宫观的维护,山林的栽培就更为重视。明朝末年,战乱不断,道士逃散,直到清朝康熙八年,武当山全真道龙门派道士陈清觉来青城山主持教务,又使局面重新改观。现青城山道教所传属于全真道龙门派丹台碧洞宗。
道教讲究天人合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重在养生,故被历代朝廷所重视。
画家张大千当年居住的小院。
张大千故居。位于上清宫右侧(上山方向,下山方向为左手侧),偏院配房。去往老君阁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