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6日上午,我随着我父亲、他朋友一起去游仙洞(/poi/6330453.html),在寺庙吃斋饭了,听我父亲说明天就要去登军峰山。饭后就逛寺庙、亭子等等。寺庙里的随拍,可惜我没到过读书岩拍的,真是遗憾!写于2011年3月23日
宜黄县近郊-仙洞(/poi/6330453.html)古寺的大雄宝殿
少年王安石读书堂(仙洞(/poi/6330453.html)古寺内)
少年王安石读书堂位于宜黄县城西北2公里处的仙岩山。苍松叠翠、陵波连绵,丛林深处,有一通体紫色大岩石山耸然而峙,横跨东西。远望如条长虹卧波,近观又如苍龙飞天,昂首舒尾。传说是女娲补天时留下的顽石。
仙岩山蜿蜒600多米,海拔380米。山体断面成倒梯形,状如蘑菇。山体西端有南北对穿的巨大岩洞,称为仙洞(/poi/6330453.html)。山岩东头有一天然石窟,成一天然居室。这里便是少年王安石拜宜黄杜子野先生为师的地方,称为“读书堂”。《地方志》载:北宋名相王安石少年拜宜黄杜子野先生为师,“负箧拜师、闭门勤学”。在石窟内常与先生“赏奇析疑”。有“秉烛达旦而过村借火”的故事。少年王安石在此留下“苦读天已晓,日高竟忘饥,早知灯是火,饭熟几多时”的五绝名篇,千年传颂补衰……
王安石(1021年—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区荆公路邓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诗作《元日》、《梅花》等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