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三天两夜游宁化,客家祖地美景多

福建13个县级市、44个县,宁化县是其中的一个。说起宁化,可能外省的朋友并不怎么熟悉,但是说到客家人,相信大家就都比较耳熟了,全球约有1.2亿客家人的祖地就在福建宁化县石壁镇。初次来到宁化的我,最想了解的便是客家人的历史和文化,于是宁化行的第一站就来到了石壁镇石壁村的客家祖地。

客家祖地整个景区的面积挺大的,在导游的讲解下,我对客家人有更深入的了解。原来石壁村里的祖先原本中原汉人,从东晋开始,受战乱、饥荒、兵灾,以及政府的奖掖政策、外地经济渗透等影响,大批中原汉人举家南迁。唐宋时期,南迁汉人一度汇聚石壁,蔚为壮观。久而久之,石壁镇石礕村遂成客家祖地,是客家人的摇篮,有“北有大槐树,南有石壁村”之谓。

在客家始祖神坛后面竖着一块大屏风,上面刻有客家祖训。短短的80个字,却是寓意深刻,言近旨远,彰善瘅恶,是客家先辈为人处世、教育后裔的金玉良言、箴言警语。客家人总是给人一种勤劳节俭、纯朴善良的印象,我想着世代相传的祖训也是起着重要的作用。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客家人名人,如文天祥、李光耀、李显龙、叶剑英、陈寅恪、叶挺、郭沫若等。

在客家祖地景区里还设有宁化木活字印刷体验馆,此处可一定要去啊,因为可是拥有800余年历史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走进馆内,馆长邹建宁大师和它的两个徒弟也开始为游客演示木活字印刷的过程。我自己也体验了一回,这技术看似简单,实在很考验功夫的,铺字还算容易,但是沾墨、刷印我就始终拿捏不好力道,最后印出来的效果根本无法跟大师相提并论。不过没事,重在体验嘛,也一道长长知识。

虽说现在机械印刷技术已经很发达,但是老祖宗的印刷技术很讲究门道和功夫,据说每一个谱师往往是全能型的,得会写,会刻,会印,还得会装订,这绝对是一项技术活啊。写在木头上的字还必须是以阳文反字的形式撰写,字体大小须一致;而刻字的时候,更是需要全神贯注,一刀一刻都马虎不得。

去客家祖地的当天恰逢当月的农历初七,这也是石壁镇的赶圩日。今天的石壁镇特别的热闹,一条两三百米长的街道两边,摆满了各种小摊,有卖吃的、有卖日用品的、甚至连补鞋匠也来了。

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想笑容,好像逢年过节一样。我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来赶圩的老人特别多,其中一位老奶奶都已经是96岁的高龄了。话说这赶圩日卖的各种商品价格都非常便宜,一碗热腾腾的咸豆花只要两元,一束山草药只要一元……我能在这赶圩日上感受到客家人的纯朴与热情。

离开客家祖地景区,我来到了离此不算远的东华山。东华山原名白水顶,又名龙华峰,亦名西华山,位于福建宁化县城关以西约36公里的闽赣交界处,属武夷山脉中偏南段,主峰白水顶海拔1148.9米。东华山的山顶有一座年代久远的三仙祠,传说该山顶常有三只鹤飞集其处,村民以为神鸟,于是在其山顶建有三仙祠,崇祀三仙神像,到底始建于哪个年代,至今无从查考。

到了东华山之后,天公作美,晴空万里,而浮动周边其他海拔较低山峰的云雾聚拢到一起,形成一望无际的云海。登高而望远,心旷且神怡。

来到宁化,不能不去天鹅洞,这里应该也是宁化最出名的旅游景点了。天鹅洞群风景区于宁化县城东28公里处,素有“神州第一地质奇观”之称的宁化天鹅洞群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东麓,总面积248平方公里。

虽然之前我就曾经去过将乐的玉华洞,但如今游天鹅洞时,还是被洞内的奇观给震撼到了。天鹅洞洞内景观以喀斯特地貌岩溶奇观为最,经国家地质矿产部岩溶地质研究所专家考察论证“其洞群规模之大、溶洞数量之多、洞穴分布之密、岩溶景观发育之完善为福建之冠”,并誉为“中国东南地区罕见的洞群世界”。

天鹅洞的另一处景观为神风洞,它被誉为地下河的水中石林。神风洞长5华里,由一条地下暗河与三个旱厅组成,洞厅宽阔雄浑、飘渺神秘。深藏于天鹅洞山下的地下长河,却以其上万平方米水域面积和数公里长的河道堪称福建唯一,更以林立于河道内的水中石林中国仅有。在溶洞内泛舟,我是头一回,感觉很特别。

如果来到天鹅洞,不防再到附近的灵隐石林和蛟湖参观一下,虽然这两个地方目前还没有完全开发起来,但还是很值得一看的。灵隐石林福建宁化县湖村镇。处于海拔600多米的岩顶,占地1100亩,在它旁边还有一座灵隐寺,规模比较小,但年代久远。

蛟湖又名龙王潭,在宁化城东32公里的湖村张家湾,传说古时有僧人见白龙横卧湖面而得名。蛟湖位处石灰岩溶洞地带,原是受石灰岩溶蚀作用而成的漏斗,后由于地下岩溶水源的不断补给形成湖泊。湖呈椭圆形,面积只有18亩,最深处却达103米,据说是全国最深的溶洞湖。

本篇游记共含 2034个文字, 40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宁化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