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堪察加拔草探索之旅1.0
- 出发时间/2017-10-03
- 出行天数/10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15000RMB
我的朋友QR跟我说:“对生活的热情应该像火山,长眠在地底的能量孕育着丰富的矿物质,哪怕永远不会喷发。”
去我的堪察加
2年前第一次知道堪察加,那时候的自己处于职业生涯最跌宕的时期。用自己的话说,因为是风向星座,所以才会被风光的事物所迷惑。一年内换了3次工作,当真是越换越不如意,所以哪怕是最爱的旅行,突然都变得不重要。
果然人一生热血的次数都是有个总量的,那一年我用掉了好多。所以之后的生活和工作总是打游戏少血量的感觉。直到去年整个人才有些回血。
总之,时间会过滤掉不重要的东西。那一年有一样新的事物在我心里种了草扎了根,这个事物就是一个叫做堪察加的地方。直到今年国庆,才终去拔了个草。
回国前一天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机场遇到一个中国男生,男生组织了一行人到堪察加旅行,此行路上遇到许多同胞,大家喜欢说起的都是在堪察加都干嘛了,去了哪些火山等等。再然后表示“呀,你居然一个人来的。”男生在机场的海鲜店看帝王蟹和鱼子酱,聊起来便感叹:“你居然帝王蟹都没吃,海都没出,你都干嘛了?!”
说起来我的堪察加:啊,没有提前联系好的导游和旅行社,没有美味帝王蟹大餐也没有出海海钓生吃海胆牙啃螃蟹腿,没有克柳切夫火山徒步和冰与火之歌,没有温泉骑马民族村,没有棕熊,至于觅食的狐狸、站着接吻的土拨鼠或者是打架的海鸟那更是没有了。
说起来,我此行的时间一点都不短,10月3号从杭州出发,10月13号落地上海,整整10天。但主要因为之前马虎定错了第二程机票,退票改签无望,所以我重新买票先去首尔转了个机,在首尔待到5号晚上,6号抵达堪察加。所以在堪察加,总共也就5天6晚的时间。
出门在外,时间都特别宝贵,特别是去堪察加这样的地方。道理是都懂的。。
而那些天对我来说,饭都不吃也要看风景。虽然说起来,并不足以领略和收获到堪察加的全部(去1次怎么够,看我标题都起1.0了),但就是去到那里定个位打个卡,表示“我终于来拔草了”,对我个人来说也是意义非凡!那我的堪察加都是怎样的呢,先放些火山毒吧:
打飞机降落前,吸睛的科里亚克火山几乎就没怎么离开过我的视线,因为在城市任何一处基本上都能看到它。
而登上市中心的米申山的观景台,就可以和堪察加半岛的阿瓦恰火山群来个比较完整而直接的面对面!
科里亚克右边依次是阿瓦恰火山和科尤斯克火山,别看它们冰雪覆盖的外表,其实内心都是滚滚岩浆,但只有阿瓦恰最沉不住“气”了。
沉不住“气”的阿瓦恰真是越看越眼熟,我说它长得有点儿像那谁呢
是不是旁边的火山看着就正常多了
在米申山有遇到超级热心肠在冷风中递给我一杯热茶的卡车夫妇
上山前乌云笼罩,因为确信自己和堪察加的缘分,果然在傍晚时候风吹开了云,好幸运在第一天就和阿瓦恰火山群统统打了个照面
俯瞰观景台的另一边,是金秋十月的阿瓦恰湾
然而作为初到的新人,还没有一下子认出对岸被云挡住的另外一座大名鼎鼎也是我此次没能去到的维柳钦斯基火山,有点失礼
瞬间被当地人民没事儿就可以自己带个滑翔伞从山顶真正放飞自我这画面给震住了
不过那天傍晚真正的主角对我来说,还是非帅气的堪察加颜值担当科里亚克火山莫属
举起酒杯,和对面的科里亚克干个杯
回想起来,那些天还真是别的没干,视线总是围着阿瓦恰火山群转。比如遇到和菜市场合照的科里亚克。。
自认为有美国公路片感觉的科里亚克没有雪线的雪山一角照
和直升机合影的科里亚克
当然,堪察加的火山远不止阿瓦恰火山群的这几座,此行亲眼见到了很多火山,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把它们名字搞清楚。下图看形状,回来才知道名字叫做卡雷姆火山。
可代言堪察加半岛的小谢米亚奇科火山,就在卡雷姆火山的不远处。连火山口都是爱你的形状。
太空视角的卡雷姆火山和卡雷姆火山湖,图片来自网络
地球的烟囱——卡雷姆火山
下面这座的未知名火山形体十分标致,可惜拍得太随意没能查出火山名字
除了遇见喜欢的火山,还有遇见喜欢的人。在第一天入住的旅馆认识的乌克兰夫妇,后来在火山上偶遇了。女生Inna在ins上是个旅行网红,所以每个网红的背后都有一个卖力拍照的摄影师啊。
在乌宗火山摔了一跤,简直把前面的人给吓坏了,因为没跌到火山泥坑里去是万幸,看来必有后福了
连续2天同样的一日游行程碰到的俄罗斯文艺男中年亚历山大大叔,英语交流十分困难,但是靠着肢体语言收获了他帮拍的许多个人照片以及帮他拍了之后收获的si巴si巴(俄语的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