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崩对于我来说真的很陌生,是此次云南计划之外的事。虽然在网上收集了很多关于雨崩的信息,但还是不知道它在到底在哪儿?假期也就8天去雨崩根本不够,想想也就把去雨崩的事搁在一边了,想着先在其他的地方好好玩玩,等以后有时间了再去也不迟。10月6号那晚,我们停留在飞来寺准备第二天日照金山,谁也不知道我会在这一晚突然冲动的说要去雨崩,就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冲动是魔鬼啊!同行的哥们、姐们太能疯了,也太能喝了,一桶酒还有那么一大堆啤酒一会儿就给全都消灭了。偶不会喝酒,但是也耍起酒疯来了,死活就要去雨崩,估计是被酒味给熏得,唉,愁人啊!
(随手用手机那么一咔嚓,光线不太亮,大家就凑合着看吧,嘿嘿!)
真不明白这酒有什么好喝的,全都给喝光了-----------------
这一夜星光灿烂、这一夜大家喝的兴致高涨、这一夜偶辗转反侧,期待明早的日照金山,期待明天的雨崩之行。
这张在上一篇里出现过了。
卡瓦格博峰,梅里雪山的主峰,藏区八大神山 之首,处于世界闻名“三江并流”地区,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第一高峰,是全世界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被誉为“雪山之神”;也是藏民心中的“抗日神山”。我称他为“爷爷”因为看着他总会感受到恩暖的感觉,就像孩子看到和蔼慈祥的爷爷一样,关于卡瓦博格还流传着很多很多美丽的传说,雨崩当地的导游格太大叔一路上给我讲了好多关于“爷爷”的故事,最深刻的就是1987年~1990年的中日联合登山队攀登梅里雪山的故事。故事我就不多说了在网上摘录一份给大家看看吧,但是我还是建议让当地的藏民讲给你听,当你听着这样的故事再用一个真诚的心去朝拜“爷爷”,心中自会有另一番神奇的感觉的!
1987年以前,卡瓦格博对于世人来说几乎是完全陌生的,1987—1996年,来自日本、中国、美国的登山队多次试图登上卡瓦格博的峰顶,均告失败。1991年1月3日,17名中、日登山队员在海拔5100米的3号营地全部遇难,成为当年轰动海内外的重大事件。
据资料记载,1987年8月的夏季,一只由中日两国人员组成的登山队伍来到了神山脚下,这是一支实力强大的队伍,主体是日本京都大学登山队,有日本大财团的支持,队员中三分之一以上的人都有8000米以上的登山经验,并配备了最先进的卫星云图接收仪器,队长是日本著名气象专家井上治郎教授,副队长是中国登山家宋志义,他创造过无数次中国登山记录。
1990年初冬,中日联合登山队再次侦察了上山线路,在周密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条新的攀登路线。按照计划,一、二、四号营地的建立还算顺利,但在选择三号营地时,中日队员之间发生了争议。中方认为,为了安全,营地应该建立在远离山脊的地方,可以避开雪崩区。但日方认为,为了登顶节省体力,三号营地应该尽可能接近山脊中部的四号营地,如果往后靠,离二号营地太近,就失去了三号营地的意义。双方各持一端,最后,井上队长的东方式思维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三号营地选择在双方争论的中间地点。
四号营地建立在5900米高度的一个大冰壁前,登山队以此为基地曾经攀登到了6210米的高度,并观察了最后冲顶的地形,结论是:已经没有克服不了的难点了。登山队摆酒庆祝,因为,6210米,对攀登卡瓦格博峰来说,已经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了。
1990年12月28日上午11时30分,突击队接近主峰背后的山脊,到达6200米的高度。就在这个时候,天气突然转坏,云量变多,风也开始刮起来了。在到达6470米时,宋志义感觉东南方向好像有云层向他们压过来。这时,峰顶就在眼前,垂直距离只有240米。然而,就在三号营地为即将到来的胜利而欢呼的时候,乌云遮没了山顶。
随着乌云的到来,气温急剧下降。刹那间,五位突击队员被冻得浑身颤抖。紧接着,狂风怒卷,石渣般坚硬的雪粒,狠狠地抽打在人们的脸上。突击队迫不得已拉起了简易帐蓬,以避风寒。下午四点,风雪肆虐,丝毫没有停止的迹象。井上只能痛苦地命令:取消行动,返回三号营地。但此时,突击队下撤已经很困难了,山顶被黑云笼罩着,队员们几次试图冲出黑暗,都因无法辨别方向而被迫放弃。最后,井上队长只得让他们将剩余的食品集中起来平均分配,做好在山顶过夜的准备。
直到晚上10点15分,风突然停住了,乌云散去,月光把雪地照得亮堂堂的。11点13分,突击队安全地回到三号营地。这次突击顶峰功败垂成,5名队员大难不死,但他们不知道卡瓦格博神山还有什么等待着他们。
鉴于28日冲顶的经验,中日双方决定,登顶日期改为1991年1月1日。然而,1991年元旦第一天,暴雪 突至,天地一片迷茫,把三号营地被死死封住。登顶日期不得不再往后延。
张俊是中方的组织者,每隔三天,他都会在三号营地和大本营之间往返一次。1991年元旦,张俊下山后就被满天大雪困在了大本营。就是这场大雪改变了他的命运。接连几天大雪不断,1月3日晚上大本营和三号营地之间仍然像往常一样通过对讲机聊天。10点30分的通话中,山上的队员还在抱怨:这雪究竟要下到什么时候才算完。
1月4号一早,张俊醒来后,感到四周有一种出奇的安静,他像往常一样打开了对讲机。半个小时过去了,对讲机的那头仍然异常安静。大本营的工作人员开始紧张起来,所有人都拿着一部对讲机不停地呼叫着。9点钟很快就到了,和营地的队员失去联系这么长时间,是出发以来的四十多天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
正在这时,大本营附近的一次雪崩让焦急中等待中队员又凭添了一丝恐惧。
此时,千里之外的队员家属也感到了一种不安。对于生死未卜的登山队员,藏民们有他们的解释。救援和搜索开始了。
一夜之间,17名队员和3号营地奇迹般地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他们的下落成为了世界登山界的一个不解之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7年之后,他们竟然陆续重新出现在卡瓦格博下的明永冰川。
斯那次里是17位遇难者中唯一的藏族队员,出发的那天,他曾面向盼望已久的卡瓦格博峰,他禁不住喊了出来:“啊,怎么美,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山,我都不想回去了”。没想到他真的永远留在了神山,那年他26岁。多少年过去了,年过七旬的母亲常坐在门口,远远的望着卡瓦格博,嘴里重复着一句话:“他从来没有不听我的话,只是那次登山我叫他不要去,他没有听,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毫无疑问,高山探险是勇敢者的事业。在登山者的眼中,只要卡瓦格博还高昂着头颅,那就是一种莫大的挑战。正如多次深入梅里雪山考察的中国第一代登山家周正所言:“我深信,再难、再险的卡瓦格博,总有一天会被勇敢的高山探险家踩在脚下。”不过,德钦县的藏民们可不这么想。他们笃信,那场悲剧是意料之中的事,因为神秘而又神圣的卡瓦格博,是绝不容凡人来侵犯亵渎的。
后记:
公元2000年的时候,在德钦县由德钦县政府出面,邀请了中国相当多的专家一起开了一个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就一座山、就如何保护一座山的文化传统开的一次大会。在这次会上所有人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争论很激烈,但是在结尾的时候所有人一致通过了,而且签署了一个宣言,这个宣言就是说“我们要保护这座山”。其中提到永远不让人再来攀登卡瓦格博。这是我们国家第一次由政府出面并且参与,而且公开地向社会宣布,不允许再攀登一座因为文化而被尊敬的山。 (来自新浪新闻)
过了那座桥,我和另外两对夫妇坐上了进军雨崩的小面包车。
这是一条碎石路,大小不一的石头就这样凌乱的散落在路上,突然眼前出现不知道是一头骡子还是小毛驴,暂且称小毛驴吧,嘿嘿,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宠物”自己跑出来玩,面包司机金宝大哥人还是很好的,一边开车一边把它往回赶,在颠簸的石路上赶毛驴偶还是长着大头一回,哈哈,好玩!
车子在这盘上路上绕啊绕的,终于到达西当温泉了,偶又开始躁动了,其实这一路就没怎么消停过。
看着他们俩晒着太阳睡得那么香,惬意的要命,看来这里真的是一个世外桃源啊!偶就在旁边啪嗒啪嗒的跑来跑去,眼睛都不睁开看一下,哼~~
这是进雨崩的第一个驿站,这只小狗长得有点外星,但是很可爱,偶叫他小白。
因为大家也不知道进雨崩的路要走多久,想想还是决定骑骡子进去,这样比较省体力。骑骡子的费用牌子上写的明明白白的,写多少就是多少不能议价的,背包也是按大小收费不等的,骑骡子进去费用什么的都很透明,但是从雨崩村你要是出来可就不一样了,偶的是背包35L的(包看着挺大里面是空的没装什么东西,因为想轻装上阵,大部分东西都放在飞来寺宾馆里寄存了。),进雨崩喊价15元,出来就变成30了,你要是议价你就自己走出去好了,这个事情在路上是那个面包车司机金宝大哥就交代过了,说他们里面的村民思想不如外边的村民接触的人多,所以他们要多少你就给多少就是了,反正进去加出来骑骡子的费用将近500大元。下次偶去雨崩就一路走进去,因为你要是身带的现金不够你就死定了,找银行,那就等着翻几十座大山出去找吧。千万别学我,一分现金也没带就敢往雨崩跑,还好一路贵人不断,要不啊,后果不堪啊----------------
云南的太阳是暗地里毒,即使没有阳光,紫外线依然很强烈,会让你不知不觉的变黑,偶这么一顿神捂啊,黑得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
在雨崩,不论你来自何方,扎西德勒是通用的问好话语,朴实的藏民会热情的向远道而来的客人说一声扎西德勒,你也会因为这简单的四个字有种莫名的小感动!
雨崩村位于云南 德钦县 云岭乡 境内,到目前未知还没有通公路,进入雨崩,需徒步或骑马18公里,翻越3700米垭口,雨崩村位于梅里雪山 的念慈母峰下五子峰脚下,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真的是一个世外桃源 。
敬告各位一下:进雨崩前最好带一些干粮进来,因为这边的饮食真的不太合适大家,驿站里泡面一桶的价格在外面可以买好几桶,牦牛肉炒饭也好几十一碗,而且那个米是一粒一粒的牛肉也是硬硬的,反正吃完胃里是很难受了,本来偶的胃就不是很好,吃完饭再上路再这么一颠簸,好,全都吐了,折磨人啊----------(客栈的泡面就便宜了10元一桶、饮料也10元一瓶、红牛18一听)
我们住的客栈是梅里雪山的第一家客栈,正好面对着神女峰,楚姆、五冠峰等,而爷爷就在旁边。
张开双臂仿佛就能把她拥入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