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去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舞蹈】在敦煌,舞一支伎乐天
- 出发时间/2017-08-29
- 出行天数/6 天
- 人物/情侣/夫妻
- 人均费用/6000RMB

我真的相信“一眼千年”。
那时候我还很小,舞蹈老师经常带着我们这些少年宫小学员各处演出。每次演出各个班排的节目都不一样,会在演出前拉一起带妆过节目。那次彩排看到老师给隔壁班小姑娘排了一支舞,她们穿着红色的大喇叭裤子,身上缠绕了些飘逸的丝带。音乐悠悠响起,里边儿隐隐荡着驼铃声。上步,拧身,摊手,垂眸,一看到出场我就觉比学过的所有舞蹈都好看。我激动地跑去问老师这是什么舞蹈啊,她说,这是
敦煌
舞。
年幼的我尚不知莫高窟那些宏壮的历史故事。这就是我生命里的,第一眼
敦煌
。
跨越千年的文化符号,就这样猝不及防地打动了年幼的我。它丝毫没有教科书式的高冷面孔,而是作为一种纯粹的美感透过时光对我微笑。 敦煌 ,一开始就向我证明,它打动人的,从来就不是声势浩大的史学意义。那时的我,没有见过壁画,也不知道历史,只从一个还是小朋友的舞者稚拙的舞姿模仿里,就体会到了一种独特的美——神圣偏也妩媚,庄严却又飘逸,也高贵典雅,亦轻盈灵动。自此,我即便长大后也总喜欢留意与 敦煌 有关的点点滴滴,这是妙不可言的缘分吧!
于是,在约摸二十年后,我决定,要去 敦煌 ,舞一支伎乐天。

原打算与我的猴子老公直接从
北京
往返飞
敦煌
,可终败在了最现实的机票价格上。猴子假期天数又有限,支撑不了我们在
河西走廊
无止境的浪荡,于是猴子说,那就飞
西宁
或者
兰州
,我们在
河西走廊
上选一个地方玩两天再一路火车去
敦煌
——我毫不犹豫,“那我们去
祁连
草原,穿扁都口,走张骞、霍去病征服河西的路线!再去
敦煌
,岂不是很有意义?”
出发前猴子问我:“你以前去过
祁连
山脉么?”
我说:“这得看怎么算了。去年年底不才带你去过茂陵么?《史记》上说,霍去病的墓,“为冢像
祁连
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就算去过的吧!”
出于个人爱好,我几乎刷遍了与
河西走廊
相关的纪录片,又几乎所有相关纪录片的开始,都是讲述两千多年前,张骞出使西域和霍去病河西之战的故事,这是
丝绸之路
、河西文明的开始——刘邦立汉,在中原好一阵儿大一统,可对外就是搞不定匈奴,自己亲征了一次还差点被俘,于是只好用和亲政策来维持
和平
。但数十年间匈奴依然不消停,到了武帝刘彻这里,他决定要干掉匈奴。可在他年轻还没什么资本的时候,自己也没有实力和权力去单挑匈奴,于是他想了个办法,自己干不过,我交些朋友一起干不行么?他听闻汉出
陇西
一带,水草丰茂,原是月氏部族的领地,结果被匈奴侵占,匈奴人还杀了月氏的王,随后月氏向西逃亡。那汉朝就先派支外交队往西找找月氏,大家都讨厌匈奴,一起干架可好?于是张骞出场,带着一百多人的队伍开始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旅行……总归历尽艰辛张骞虽然最终并没有找来月氏共击匈奴,但却为汉朝乃至整个中原文明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原开始与西域诸国通商往来,这才有了如今的
河西走廊
。哦,也不对说跳了,要有
河西走廊
还是要先保证这片土地是汉朝所有的才行,张骞走后被匈奴俘虏了好些年,汉武帝没有等到他回来,就感觉这个人八成已经挂掉了,加上汉朝励精图治也越来越有钱,刘彻放弃了与月氏合击匈奴的想法,决定试试单挑。反正这一挑不得了,除了初次的马邑之围失利,自打刘彻决定攻守异形,匈奴就节节败退。收复完
鄂尔多斯
草原,刘彻觉得河西这片搞成自家的也不错,这样再让张骞出去玩才不挡道,于是又发动了著名的河西之战,这便是霍去病的战功了。河西之战后,汉朝打通了通往西域诸国的道路,先后在
河西走廊
上设立了四个郡县,
武威
、
张掖
、
酒泉
、
敦煌
,史称河西四郡。
以上大致就是所有纪录片里张骞、霍去病与
河西走廊
之间的故事梗概吧!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算喜欢一个历史人物呢?我觉得是从开始掀开这些官样表述,在故纸堆中的旧文字里,觉得这个人亲切可感开始的。如今
河西走廊
上的很多城市,都有各式各样的张骞&霍去病的雕像,每一尊都如这些纪录片描述的气质一样,全是一幅幅大义凛然的伟光正面孔——可想来西汉打匈奴的诸多将军,我觉得谁都像是大义凛然伟光正的样子,就张骞和霍去病,这俩在我心目中,还真不是这般模样……
等一下,是不是很多人不觉得张骞是将军?历史很是有意思,经常开启“实力嘲讽”模式。很多教科书都会写,“张骞,又称博望侯……”但张骞的博望侯,却不是通西域来的,是打仗立了军功才封侯的。可这个被后世记了两千年的博望侯,他却没当几年就丢了侯爵,原因居然是河西之战与坑队友李广一路打了败仗给削掉了——我们天天在
河西走廊
上缅怀博望侯张骞,他当年却在河西啊,他自己的主场啊,打了败仗把侯爵丢掉了!历史的实力嘲讽啊,张骞九泉之下应该已经摔桌摔了两千年了吧。于是乎,虽然一提起
河西走廊
,
丝绸之路
开端,张骞和霍去病是必提及的两个人,但它喵的他俩居然从来没有合作过?!这件事我一直很迷啊,河西之战为什么武帝不让张骞和霍去病走一路呢?张骞的队友李广爱迷路,霍去病的队友公孙敖也爱迷路,如果历史注定李广和公孙敖都爱迷路,那就让李广和公孙敖一路去迷、互相坑坑不就好了,让张骞和霍去病两大帝国GPS一起永不迷路那不才是皆大欢喜么……唉,摔桌。
前面我也说,在我心中,张骞不是单薄的伟光正的样子。在我想象中,张骞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玩有趣的人。关于张骞,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了《大宛(yuan)列传》,记录他的一些生平与他去过的西域诸国情况。这是一篇很重要的史料,如今我们对西汉时及再往前西域很多情况的了解,都是从这篇来的。其中记载张骞被匈奴先后两次俘虏扣押长达十余年,但“蛮夷爱之”——哇,这不是被敌军俘虏的正确画风啊!在我印象里被匈奴俘虏不该是苏武持节守忠那个画风么?不该是李广力敌众军单骑回汉那个画风么?“蛮夷爱之”是什么画风?这是有多可爱,才能蛮夷都爱?
张骞是个伟大的旅行家吧!第一次被匈奴扣留就长达十年,在匈奴不止蛮夷爱之,老婆孩子都有了,但抓住机会可以出逃的时候,他的选择既不是回汉也不是留下,而是继续往西去寻找月氏国。回汉后也一路跟着汉军北战做向导,虽然河西之战把侯爵都战丢了吧,但
河西走廊
一打通,年纪也不算小了的张骞又继续带队去西域完成未完成的冒险了。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划重点)——Don‘t fear the unknown啊
司马迁和张骞是同时代的人(张骞也就比司马迁大个二十岁吧),有理由想象,《大宛列传》的那些内容,很可能是张骞和司马迁嗑着瓜子唠出来的(←但是我没有去考证那时候人嗑不嗑瓜子)。该篇里记载了当时的西域众国的情况,对每一国描述的时候,开篇写作模板是“xx国,xx位置,有物产xx、xx、xx、xx……”如今我们知道很多吃的东西是从张骞通西域后才有,大抵就是根据这篇列传中的记载推测的。唐代诗人李颀有名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他怎么知道的呢?就是《大宛列传》里记载的。但是很神奇,这个列传里两次提到有国家(大宛和安息)有葡萄,但表述都不是直接的“有蒲陶(就是葡萄啦)”,竟然都是“有蒲陶酒”!
这给我一种什么感觉呢,就好像是你去了个盛产玉米的地方回来跟人说盛产爆米花,去了个盛产红枣的地方回来跟人说盛产红枣糕。若不是张骞真心喜欢葡萄酒,按照常规逻辑,你去个
吐鲁番
,回来蚂蜂窝编辑找你聊天儿一起写攻略,严谨点儿说盛产葡萄不就完了,你会说盛产葡萄干儿么……
于是,我心中有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司马迁磕着瓜子咬着笔杆,听着张骞手舞足蹈地说葡萄酒贼好喝,记了好多遍“有蒲陶酒”。
再联想之前的“蛮夷爱之”,我想张骞一定是个爱喝酒的爽朗汉子,勇敢阳光的旅行家~
随后,霍去病继续为我们实力证明,在吃吃喝喝方面没啥追求的男人,是征服不了河西的……
霍去病可能是历史上,对吃要求最严格的将军了
霍去病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呢?战神啊,冠军侯啊,出师必捷啊,到唐时李靖都说“
孙吴
白韩颇牧卫霍”啊,也是
中国
历史上相当排得上号的将军了。霍去病除了小学生作文常见名言一“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外,还有常见名言二,武帝刘彻教育年轻的霍去病要多学学古代
孙吴
兵法,他答复的是“顾方略何如尔,不至学古兵法”——最终,各类《名将的自我修养》丢一边,常见套路统统不走,霍去病竟也成为了一代战神……
《孙子兵法》上说,“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意思就是出门打仗,最好是抢敌人的东西吃,比吃自己带的效率高多了,自己带吃的这种行为太低效二逼了。小霍同学,一朵奇葩,人家不仅要自己带吃的,而且要专门给自己带好吃的,不是吃饱就行那种吃的。“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粮肉,而士有饥者。”专车运他自己一路吃的,厨师都带上了,吃不完也不给下面的士兵吃——这不是一个名将正确的画风啊!?连吴起这样以冷血著称的将军,也必须在体恤士兵同吃同住上刷人设啊!司马迁对霍去病的评价是,“贵,不省士”……对,真是不醒事,没长醒
对于霍去病这种正常将军都干不出来的行为,不做道德评价,只能说,真真是,有的人,生来就不是走寻常路的!换个角度想,这种不顾一切都要吃好的境界,大概可以站在吃货界的顶峰了吧……
之前看过一个报道,说
兰州
某某公园里有个霍去病的雕像,市民很爱去摸“去病”二字,讨个吉利。可惜这个名字算是历史对霍去病开启的嘲讽模式,不到二十四岁这个年轻的将领就英年早逝了。
如今
河西走廊
上许多风景名胜都还挂着与张骞、霍去病千丝万缕的关系,都很有意思。我想,二位的人生故事,算是历史在这里留下的,最好的风景吧!
祁连 山脉自古宝地,所以是河西之战必争之所在。而从长安要打到如今的 河西走廊 ,必经之路是如今位于 民乐 附近的扁都口,穿过这片峡谷垭口,就进入 祁连 草原的地界。于是我和猴子先飞到了 西宁 ,再从 西宁 高铁去了 张掖 ,在 张掖 租了车,决定自驾 张掖 -扁都口- 祁连 县的路线,像征战河西一样出发~
顺带提一嘴,如今 甘肃 青海 高铁其实已经很方便了,如果行程安排上像我们一样并不那么适合包车,完全可以看看高铁。距离 西宁 飞机场最近的高铁站不是 西宁 站,而是 海东 站。所以我们是在 海东 西坐的去 张掖 的火车。
似乎现在高铁都可以选座了?一路风景很好,甚至我觉得比自驾在公路上看到的还好。所以在 甘肃 青海 旅游,除了包车,高铁也是不错的选择呢。
抵达 张掖 ,我们先吃了顿饱——毕竟我已经下结论了,对吃吃喝喝没什么追求的男人,是征服不了河西的……我得先把我的司机猴子喂饱了再出发呀! 西北 的吃食给我留下的印象很好,我倒是觉得,霍同学啊,不至于啊,还得从长安运吃的出来,就地吃牛吃羊的真的不好么……
吃饱喝足就去领了我们在 张掖 的座驾,迫不及待我们就奔向扁都口了。
肯定会有人问关于我路上的服装发型问题。头发我基本上就是火车上汽车上宾馆床上快速搞定的,至于我为什么可以带那么多衣服——因为我全程就穿着汉服、
敦煌
舞服玩的呀,我根本就没怎么带正常衣服呀……
为什么我会有这么多汉服——请参看我上一篇
北京
游记↓↓↓(猝不及防的广告)
//www.achim-lelle.com/i/7400048.html
从
张掖
到扁都口一段公路的风景比穿过扁都口后
祁连
草原的风景差不少。到扁都口的时候,之前一路的一望无垠突然变成了峡谷纵横,晴天忽然变成了雨天。我就在想,无论张骞还是霍去病,行至此处,都会停下来深吸一口气,再继续上路吧。
走过去,就是新的世界。
河西之战后,匈奴人被迫离开了 河西走廊 ,并有歌谣为唱“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亡我 祁连 山,使我六畜不繁衍”。从扁都口开始,漫山牛羊的画面就一路不停, 祁连 山脉,果然是千年宝地。我向来觉得霍去病堪称一代战神,其所思所言所做所为都不太容易理解。但我们穿过扁都口峡谷后,奔驰在 祁连 山脉垭口之间,看着草茂牛肥,我要是霍去病,此时我也会想“这地方好!收了收了!说啥也要收了!说啥也不能输!”
不满足与只在车上看风景,我和猴子在大概是 张掖 到 祁连 草原之间海拔最高的垭口,俄博岭垭口停下了车,决定爬上山看看——不过这个决定有些草率,没想到猴子会高反的问题,随我这个从来不高反的人蹦蹦跳跳上了山后,他就高反了……只是提醒下大家,刚到高原上时适当观察下自己的情况再对运动幅度做判断呀。
高处风景独好,似乎是我和猴子一直以来出行时公认的铁律。一路走下来,觉得俄博岭这个高处是最满意的了。
猴子顶着高反还给我当摄影师,那是相当敬业了。我爱死了 祁连 山脉那星星点点的牛羊——从没想到有一天我会用“星星点点”来形容牛羊。但那真的很贴切不是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