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013補:
為能不重複回答很多相同的問題, 以便善用個人有限的時間, 有關台灣旅遊的問題, 請將交通的問題在”台灣自由行旅遊攻略之交通篇”//www.achim-lelle.com/i/807162.html路線安排問題的, 請在”路線安排篇”://www.achim-lelle.com/i/1147008.html集中在這二處提問, 以便把大部分蜂友的問題一一更新到這二主題上, 也便於日後有需要的朋友閱讀及收集資料, 其它各篇有關台灣的遊記裏, 就暫不回覆上述的二主題, 不周之處, 尚請包涵
----------------------------------------------------------------------------------
臺灣東部的花蓮縣一向以太魯閣峽谷,雄偉壯麗、幾近垂直的大理 岩峽谷景觀聞名,沿途風景秀麗,是中橫公路東端的終點,地理位置與花蓮、南投 、台中 、宜蘭四縣交界,以泰雅族原住民部落居多,區域內共有27座的台灣百岳高山在其中,更有許多著名景觀點例如燕子口、九曲洞、天祥,以及神秘谷 (砂卡礑)、綠水、白楊等健康步道都是。今天就帶大家去走一回這響譽國際的風景名勝
早期的中橫公路東段尾, 只有沿立霧溪南岸這端而行, 但因山壁陡峭, 路幅不寛, 每遇節假日都造成擁塞, 故在北岸另開一路, 以隧道為主, 以疏解車流.
立霧溪中, 多為大理 石礫, 中橫公路就沿立霧溪而建, 自出海口 西至天祥.
不論您是搭飛機或火車到花蓮, 都有公車可到這裏, 各主要景點都有停車, 直至天祥, 今天我們就自太魯閣國家公園的遊客中心(管理處)一路玩到天祥.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位於太魯閣口的北側,管理處內設有遊客中心,會議室、多媒體簡報室、餐廳、旅遊資訊館、生態展示館及泰雅文物展示館等,介紹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相關資訊及自然人文。
太魯閣管理處
遊客中心, 多媒体簡報中心, 陳列室等,都在裏面.
遊客中心廣場.
我喜歡這座石雕, 名為太魯閣族, 以太魯閣族文面(就是在臉上刺青, 為太魯閣族的特色)、織布兩大特色為主題,以人瑞雕像之母性守護精神, 融入太魯閣峽谷之意象, 有如峽谷岩壁之歲月刻痕,呈現樸茁無華之美.
台灣幾已絕跡之雲豹標本.
台灣的大山貓, 石虎, 也是快絕跡的保護類動物.
山羌吧??應是,
台灣彌猴, 也是台灣的保育類動物, 但目前各地已是猴滿為患, 因, 人不能抓捕牠, 牠可破壞您果園等.在台灣的山區常可看到成群結隊的猴群.
山豬, 也是相對少見的, 但數量還不是太少.
離開太管處後, 過了約800公尺的沙卡噹隧道,就到了百獅橋, 橋邊, 即是入口.
沙卡噹, 原來名為神秘谷, 後來才改回太魯閣族的稱呼, 溪谷滿佈大理 石.
溪水中溶解了大理 石中的碳酸成分, 經過光線的折射, 就變成了這種碇藍的顏色,看起來挺美的, 有九寨水的感覺.
步道緊臨沙卡噹溪, 能近距離的觀察熱帶雨林的生態, 也可欣賞水石之美, 如您膽子夠大, 夜間進來也不錯喔, 會有不同的發現.
步道全長約4.2公里, 來回至少要4小時, 但很平坦, 一般人來走, 都沒問題的.
沿途有不少地方可下到溪谷玩水, 夏天來時, 更是沁涼.
整個沙卡噹步道, 看起來就像中橫公路的縮影, 前段都是在山嘴裏走的.
百獅橋就位於沙卡噹隧道與西拉岸隧道之間.橋下就是沙卡噹溪了.
再來往布洛灣去.
布洛灣, 泰雅族語為"回聲"之意。早期有原住民住在這裏, 布洛灣分上、下兩臺地,上臺地為山月邸,建有木屋三十六間,供遊客住宿,這裏是下台地.
下台地, 以山地文物的保存與展示為主題, 遠處即為圓頂舞場、另有飲食部、藝品部、文物展示館,主要目的在重現傳統泰雅族山胞持有的生活方式,表現原住民文化的特質.
布洛灣台地,東距太魯閣9公里,西離天祥約10公里。流浪者到一遊。
燕子口, 是中橫公路的精華點, 其它地方可以沒空去, 這裏一定要到, 才值回票價.
立霧溪, 流到這裡,由於溪水侵蝕劇烈峽谷形成陡直壁立的「U」字形峽谷。而這侵蝕剛好配合地質與地形的上升, 如上升快了, 這裏是瀑布, 如慢了, 這裏會較寬廣, 故可稱為上天的傑作.
一般遊客都是自這裏下車, 步行到靳衍橋, 大約500公尺, 慢走賞景, 就30分鐘.
由峭壁缺口處可見對面石灰質岩壁上,有許多受流水侵蝕後所留下的凹洞,燕子就築窩其上,燕語呢喃,形成「百燕鳴谷」的奇景, 可惜人來多了後, 目前的燕子數量雖仍可見, 但已不多了.
右邊較小的是舊路, 目前提供予行人觀景專用, 左邊的新路較寬廣,則作為車輛專用.
建路的時侯, 隧道是沿著溪谷建的, 所以可見到不少的美景.
兩岸岩壁, 最近的地方相距約十公尺.可見大自然力量的神奇.
還可看到經溪水浸蝕的小岩洞, 即是燕子的窩.
話不多說, 客倌自個兒看景囉
靳衍橋, 紀念為施工殉職的段長而建. 走到這邊, 不會超過30分鐘, 如您体力及時間夠, 我建議您再走到下一站. 椎麓斷崖, 高600米, 幾乎垂直的大斷崖.
錢穆書的碑文, 蔣經國立的碑.
一般我都走到這廻頭處, 欣賞橋下漂亮的一理石沖刷紋路.
兩山壁就只那麼點距離.
溪底的大理 石.
一樣新舊橋並列, 新舊路併用.
另一角落的溪底.
再往前, 就可繞回到長春祠了.
長春祠, 第三次重建, 以唐式風格的建築依地勢嵌入山壁間,兩股量大的泉水自山壁湧出,形成一道飛瀑。 過了長春橋, 進長春祠前, 建有環形步道,可飽覽峽谷及曲流風光。立有"長春聽濤"的碑文.
長春祠,供俸著中橫公路施工過程因公殉職的212位員工的靈位,以紀念這些偉大的英雄們!這是近期加建的, 我們在遊賞公路上的險峻奇景時,別忘了向他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也新建 一個觀景平台.
以前, 都可下到溪邊玩水, 但後來為安全起見, 已禁止到溪邊, 且路也已封了.
這裏顯示了附近的地理位置.
一般的遊客, 到的景點多以此為止, 我們可再深入天祥.
天祥, 是一開闊的河階台地,也是泰雅族人的世居地,後來因紀念古人文天祥而改名為"天祥"(奇怪, 不知是誰想的, 感覺,這裏離文天祥好遠啊??);天祥是太魯閣景點的中心,風景優美且氣候宜人.
是中橫公路沿線非常熱門的風景區,也是中橫公路的大轉運站。附近的文山 泉, 是我以前常去的地方, 可惜近幾年因落石, 已封閉不對外開
這裏是天祥的遊客中心, 提供遊憩諮詢、路況查詢及解說服務, 很多人到天祥下車後找不到洗手間, 它就躲在這遊客中心的後方.
.
來這裏, 餐廳有好幾家, 可選擇的, 還不少, 錯過了這裏再往下, 就只有綠水及合流的簡餐, 不然就等回到花蓮市區才有得吃了.飲食店後的文天祥雕塑庭園,在這裡可鳥瞰天祥全景, 或到對岸的祥德寺, 也是不錯的賞景地點. 第一張照片就是自祥德寺往下拍的.
天祥地區的曲流、壺穴景觀是這裡特殊的地形樣貌,河階地上有不少礫石層出露的痕跡;天祥的地質以西則是較年輕的地質,以東則是經高度變質作用的大理 岩層,不同的地質構造形成了獨特的景觀;
福園、梅園是天祥停車場前的兩座小公園,滿園梅樹及各種花卉,整齊清潔的景觀給人一種柔和的美感,常見遊人穿梭留影。
以前冬天來時拍的梅花, 開滿園.
區內唯一的五星高檔飯店, 喜歡寧靜的朋友或逆向走高山之旅的朋友, 可以選擇在這裏住宿, 服務、理境及設施, 都不錯.
飯店的側影,其後即是立霧溪.
中部橫貫公路過了稚暉橋、普渡橋便可到達天祥代表景點之一的『祥德寺』,位於立霧溪對岸的高地河階,由上往下看天祥全景.
天祥的地標, 稚暉橋.
過了稚暉橋, 連接往祥德寺的普渡橋, 右岸即是立霧溪.
普渡橋. 過此橋, 萬生得到普渡. 我過了....哈哈
溪底的沙灘, 有不少人寫石頭文, 看得出來, LOVE或大明愛小英的, 可惜這些愛都不長久, 大水一來, 就..........., 永在心裏啦
祥德寺山門.
進寺路邊樹上種的蘭花, 用這來迎接客人, 不錯, 一看就有歡喜心.
除了觀音大士外, 其它都在左方, 我們先往大雄寶殿方向, 最後才來向觀音大士說再見.
『天峰塔』為七級寶塔,站在寶塔前視野無限遼闊,山光水色盡在眼底,是觀景的好地方.
天峰塔近影.
塔旁的變色葉, 不知為何種樹木, 五顏六色.不錯看.
寺內供奉的四面佛, 保佑四方眾生
大雄寶殿
丈餘高的金身地藏王菩薩像聳立山頭.
而寺內修葺整齊的花木景觀也是其特點
最後離開前, 來向觀音大士說再見, 保佑過往行人全都順利, 平安.
這是我去的那農莊羊駝的廣告, 腿, 好像也不太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