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塞尔维亚|你在华灯初上时,重获新生(波黑已免签)

  • 出发时间/2017-08-13
  • 出行天数/10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5500RMB

我很少在游记里写历史,一来觉得自己才疏学浅,看得东西零零散散,二来觉得怕有漏洞,误导观众,但这一次,我对塞尔维亚所有的感悟都基于它特殊的历史上,所以我尽量的把自己所知道的历史,梳理一下这个被誉为“巴尔干之钥”的塞尔维亚

首先需要对巴尔干有一个基本了解:广义的、地缘政治的“巴尔干”指的是前南斯拉夫(塞尔维亚波黑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科索沃)+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阿尔巴尼亚+土耳其欧洲部分,而这一片土地自斯拉夫人南下定居后基本上形成了欧洲民族构成最为复杂的地方。

把前南斯拉夫领出来说:它包括塞尔维亚波黑黑山,斯洛维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科索沃(它算不算国际上还有争议,我们就且算吧),从这样的解体来说,前南斯拉夫辉煌,领土面积大,这七个部分同穿一条裤子的时候,就跟解体前的苏联一样,在国际上相当有地位。

再把这三个民族单独领出来说:塞尔维亚族(塞族),克罗地亚族(克族),穆斯林族(穆族),塞族代表东正教,克族代表天主教,穆族代表伊斯兰教,所以巴尔干的不和平与宗教复杂有密切相关,这一点可以参考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历史,宗教之复杂之地,习惯信仰不同,你看我不爽,我看你奇怪,所以。。。在巴尔干这一片领域中,这三个民族经常干架。

补充:我朋友圈里,鹏叔曾经评论说,这是大国博弈小国遭殃,塞族背后是俄罗斯,穆族是土耳其,克族是欧盟,你这个年纪的人很难理解1992-1995的波黑。——当时我正在波黑感叹战争的残酷,波黑人的往今。但鹏叔的一番话,让我更怜悯起这里的人民。

老张同学曾经和我有段对话,记不得是哪个战争了,他说:“xx战争死了70个人。”
我第一个反应说:“怎么这么多,70个人。”
他说:“70个人也多?波黑据不完全统计波黑人就死了27.8万。”
我说:“死一个人,我都觉得多。”
据说,喜欢中东的妹子,都有一个柔软的内心,我既喜欢中东,也热爱前南,希望所有人随着大自然的时间线到了,才死亡,而不要有任何意外的无辜和无故。


历史是曲折的,看了那么多国家的历史,在1990之前,我个人的拙见,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个循环,和平久了就有矛盾,矛盾多了就有战争,战争过了换来和平,然后开始一个循环。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第一句就是:“话说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而,塞尔维亚,这个重建了四十四次的国家,当你今天去的时候,一切安静祥和,美女帅哥,喝酒娱乐,艺术生活,你就会知道和明白,为什么我会说《塞尔维亚,华灯初上时,重获新生》。

我眼里的塞尔维亚

先来图片,此篇没有故事,只有美食,美酒,历史,文化,艺术的碎碎念的介绍。

最爱一座城是它华灯初上时,所有疲倦美景都被遮盖,花了的眼妆,新涂的口红,在推杯交盏之中,啤酒起泡声中,我们似重获新生。

这是圣萨瓦教堂,它是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一座东正教堂,是全世界最大的东正教教堂。

这是圣马可教堂,也是东正教教堂,位于国会大厦附近的公园内。

晚上去圣马可,亮起的一盏盏黄灯,与明黄的路灯,点缀起这一片的贝尔格莱德

贝尔格莱德要塞,在这里可以看到萨瓦河与多瑙河相遇。

塞尔维亚的每一条街,在八月末的时候,枫树,干净,彩色,让人难以忘怀。

塞尔维亚的历史

都说,塞尔维亚的三大宝,斯拉夫人,美女帅哥,kafana喝酒疗伤。也都说,这是一个位于巴尔干半岛核心的地方,萨瓦河与多瑙河相遇,西方世界与东方世界交汇,欧洲与近东联络,于是这样的地理位置才赋予了巴尔干之钥的美称。

塞尔维亚的国旗。

罗马帝国延续千年之久,奥斯曼土耳其的辉煌,打到了塞尔维亚,到了15世纪末,奥斯曼基本上统治了塞尔维亚土耳其人当时特别干脆,一手拿刀,一手拿古兰经,要么你给我改信伊斯兰教跟我混,我保你一条命,还给你分土地财产,可以吃香喝辣,要么就死路一条。
于是乎,部分的塞尔维亚人成为了穆斯林,即“顺从安拉旨意的人。”
但是他们依旧是塞尔维亚族,只不过改信穆斯林,不是天主教。——后面,前南政府,吃饱没事做,把 他们这些拥有超多土地的,我们所谓的地主,变成一个独立的民族(信穆斯林的塞尔维亚人)。让他们享有所有平等的权利,这就一不小心埋下了一个阶级矛盾的爆发的种子。
(你土地比我多,比我有钱,只因为上个世纪叛了教,如今你独立你有一摸一样的权利你有你自己的民族。。。。我不服!)

到了近代历史,一个傻逼的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如今波黑的首都)街头用伯朗宁M1900型自动手枪连开七枪,刺杀了正在对萨拉热窝进行访问的奥匈帝国王储和他的妻子。奥匈帝国因此事向塞尔维亚宣战,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塞尔维亚于1914年末成功地抵抗了奥匈帝国三次进攻,1915年,同盟国(包括奥匈帝国、德国保加利亚)共同向塞尔维亚发动攻势,占领了全境。
从此开始,塞尔维亚就在复国和被摧毁中不断重复。

老张同学说:匹夫之勇,不叫爱国青年。我去了萨拉热窝,去了那个触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拉丁桥,还能幻想出,一个人的勇敢和爱国主义触发了整个民族的灾难,那这样的勇和这样的爱,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

到了二战之后,大家都知道,南斯拉夫在二战的时候,简直惨不忍睹,这个时候,苏联出现了,苏联不仅帮助了中国,也帮助了南斯拉夫。谁叫我们都是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
这个时候就有一个关键人物叫铁托,铁托,我认为干过两件伟大的事情,第一件,和中国建立良好友谊,你在塞尔维亚的街上和别人谈铁托,都知道说的是中塞友谊,当时铁托同志也是搞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来南斯拉夫成为了东欧比较富裕的国家吧,第二件,发起了不结盟运动,第三世界的难兄难弟在一起。

最后1990年南斯拉夫解体,92年-95年波黑,99年科索沃战争,塞尔维亚被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不小心被轰炸,死了两名中国记者)

关于南斯拉夫为什么解体?巴尔干为什么总是成为火药桶?
第一,南斯拉夫搞民族区域自治,而且是高度自治,就是你是这个民族的,你可以自己管理自己的民族,所以经济,语言,文化都很难统一,还有南北的差异性,阶级矛盾开始了。
第二,二战的时候,留下的仇恨,南斯拉夫在二战内其实很多两族之间互屠,塞克分开本来就是历史遗留问题。
第三,铁托同志搞出来的削弱大塞尔维亚主义,当时很多塞尔维亚的干部被整顿,让这个南斯拉夫没有一个主体民族站脚,老大都没有了,老二老三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火药桶的话,还不是因为这里地理位置太“好”了,亚洲欧洲交汇处,丰富的森林矿产资源。。。好地方谁都想要,就跟耶路撒冷一样。

萨瓦教堂,一定要进去哦,里面一片金碧辉煌。

点蜡烛纪念,捐钱给教堂的另一种方式。

国会大厦,现在国会大厦门口全是横幅,告诉你,某某战争死了多少人,历史多么残酷,成为了战争教育的一个地点。
当然,走过门口,还是感叹颇多,原来这里发生战争的时间离我们那么近,原来这里发生战争的时候,我已经出生了,只不过我幸运的生活在一个相对安全的国度吧。

国会大厦

这里是多瑙河和萨瓦河交汇的地方,贝尔格莱德要塞,静静地看着这个国家,这样一片宁静的河面,这样的一条轮船缓缓地驶过,谁能知道,它曾经强大又脆弱,它坚强而坚强。

风超级超级大,好舒服~~

塞尔维亚的火车站,往这个图片的右边走,就是大巴站。

本篇游记共含 6344个文字, 99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塞尔维亚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