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http://images.mafengwo.net/images/post/new_notes/fully_loading_v2.gif)
2005年我的川藏独旅(2)“格萨尔通”行迹
- 出发时间/2005-07-22
- 出行天数/20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6000RMB
继续沿川藏线西行,下一站是道孚。
从川进藏有两条国道,317和318,道孚在317线上。
从塔公去道孚的都是过路班车,运气不佳时还有可能走不成。今天运气还好,在车子的末排谋得个位子。
“格萨尔通”行迹
道孚的龙灯大草原,相传是格萨尔王当年安营扎寨的地方,所以龙灯草原也被称为格萨尔通,意为格萨尔王征战过的草原。
道孚,藏语译意为“马驹”,县城地形如马,县名依地形而定。道孚县城依鲜水河而建,因此也叫鲜水镇。有说:“到藏区不去参观道孚,犹如到了北京没去长城”。
这里最有名的是民居、胜利白塔和灵雀寺。
道孚一如其它的西部城镇一样,大搞基本建设,沿街开满了店铺。从旅馆的窗口望下去,街对面的一排饭馆里,有一家邛崃面馆,看名字就知道是经营面食的。是两夫妻开的店,主人勤快,店面收拾得一尘不染,让人不由得要走近。因为不喜欢吃面食,就跟了主人家吃他们留给自家吃的米饭,平常的饭菜确吃出无限的温暖。
神仙的居所
道孚民居被称作是“神仙的居所”。
道孚民居俗称“崩科”,是以粗壮结实的圆木为梁柱,垒石墙或土墙而成的一楼一底的藏式楼房,主墙和屋顶都是白色,木结构处涂红棕色颜料,再配以红色、蓝色等鲜明颜色,装饰精美,富丽堂皇。这里处在地震带上,历史上多次发生地震,所以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至少在7级以上,非常坚固。
胜利塔是道孚的又一亮点
1987年,十世班禅来到道孚,观得此地颇有禅机,遂建议造塔于此,以纪念康巴民族改革胜利30周年,并亲手题写了“胜利塔”三字。
胜利塔由主塔和20座小佛塔组成,木石结构。主塔共13层,是密檩飞檐的空心塔,塔瓶的四周绘制有印度湿婆神的慧眼,可谓善恶难逃佛之慧眼。
塔内有木梯通塔顶。塔身上有很多佛像。
塔外四周一圈有转经筒,许多的拜佛者绕着转经筒虔诚地行进。
胜利塔顶是鸟瞰道孚民居全景的好地方。蓝天下,鳞次栉比的民居由近到远一直延伸到平缓的山坡上,与远山、碧草交相辉映。
胜利塔是藏区最高的白塔,白塔建成后,灵雀寺的许多法事也都挪到这儿举行。这时候正举办商品交易会,四里八乡的人都赶来了,塔外的空地上搭了不少帐篷,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的好不热闹。
灵雀寺
灵雀寺在县城西北的尼措山脚,寺名由地名尼措音译而名。是康区一十三座黄教寺庙之一,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有僧侣500多人,其中有几十人现在尼泊尔学习佛教。常驻这里的只有100多人。灵雀寺是格鲁教派的寺庙,供奉宗喀巴大师。
这里的僧人很友善,不排斥拍照,特别的配合。
灵雀寺制作的酥油花,造型精美,色彩艳丽,享誉康巴。
灵雀寺的壁画很精致。
我去参观的时候,看到寺里正请匠人打造佛龛,有几个工匠在做彩绘,看到他们用口水润笔,唇齿之间搞得五颜六色,问之,说:习惯了,方便。其实长期这样肯定对身体是有害的,但愿他们的虔诚能感动上苍,能保佑他们身体健康。
开放的炉霍欢迎您
从道孚去炉霍很方便,中午到下午两点之前有几趟去甘孜、石渠方向的过路车,两地距71公里,出县城后沿鲜水河上行,两小时车程。
炉霍史称霍尔章古,藏语“霍尔”意为蒙古人,“章谷”意为山岩上。霍尔章谷土司系蒙古族后裔,其官寨建于山岩上。因打箭炉(康定之旧称)至霍尔为出川入藏的必经要道,清光绪二十三年终(1897)置屯时取名“炉霍”,也被誉为康北中心。
炉霍县城几乎是大地震后全部重建的,房屋建筑颇新。丁字街头立了碑,用汉、藏、英文刻了“甘孜州康北中心炉霍县”、“开放的炉霍欢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