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温暖的阳光开始肆无忌惮的洒向了被信风吹拂了整个寒冷的冬天与干燥的春天的伯罗奔尼撒 半岛,也正是游览这个文明古国和海景胜地的最佳时间之一。说起为何去希腊 ,八成是缘分使然。当时只是想着要去欧洲 大陆找一个国家好好走走,和同行的好友一商量,结果发现西欧 已经几乎没有我们俩都没去过的国家,于是便把地图zoom out了少许。希腊 就这样走入了我们的视线。
西方文明的摇篮、民主政治的发祥地、蔚蓝的爱琴海 、壮观的火山岛,这些关键词让我们来不及思考其他选项,立刻定下了目的地:希腊 。
Day 1: 路上以及到达
我们的航班凌晨从HKG出发,卡塔尔 航班的机位非常好,总是在过安检后最近的几个登机口登机。不像上次搭乘air asia, 整整快步走了15分钟才到最角落的登机口,到达时已经是last call了
起飞没多久,按照目的地时间,便开始供应晚餐,吃饱喝足便躺到就睡,几小时后朝阳 从身后追上了我们,整个机舱内瞬间变得金光灿灿。
用完早饭后看了会儿电影,飞机便将落在了多哈 机场。波斯空姐美丽的脸庞映衬在朝阳 下,与一望无际的地平线和天边黄色的沙尘形成了扑面而来的异域风情。
由于多哈 机场正在大规模扩建中,可玩性不大,我转机有整整六个小时,本想出去走走,可惜我朝护照不够给力。
于是坐下来,翻翻书,温习一下攻略。
这时遇到了几个巴基斯坦 小伙子,和我年龄相仿,当他们得知我来自中国 时,不禁大笑说到:hey! my old friend!
之前仅在新闻联播上听说过的中巴友谊如此活生生的展现在我面前,也算是不小的收获。他个建筑工人,正在工头的带领下前往沙特的一个中国 项目工作,每月薪水10,000美元,不知道有没有听错。
下午,我终于登上了前往雅典 的航班,有机会如此俯瞰波斯湾,也算是此行的一个意外惊喜吧:
蔚蓝的海水和黄沙将这篇海染成宁静的绿色。
富饶的卡塔尔 不知道又在建设什么奇特的建筑。
就这样,终于,在飞越漫漫黄沙之后,我来到了地中海 的最东岸,看地图应该是在黎巴嫩 或者以色列 一带。
Finally,我看到了伯罗奔尼撒 半岛的海岸线,希腊 ,我来了。
Day 2: 时光的穿越,古城Chania
哈尼亚以及克里特 岛甚至可以说是此行最大的发现。和圣托里尼 、米诺斯的久负盛名相比,哈尼亚、克里特 可谓深巷里的醇酒。
克里特 是希腊 第一大岛 ,位于爱琴海 南部,东西向呈长条状。由于事先功课做的不够充分,不知道克里特 岛竟然具有如此魅力,很遗憾我们只在岛上留了两天的时间。如果有机会再来,我想我一定会在克里特 岛上再花上一周认真走走。
途中下部那个长条形的便是克里特 岛,克里特 岛的科诺索斯便是是地中海 史前文明的发祥地之一。A点是古城Chania,直接音译便是哈尼亚,不知为何现在通用翻译是干尼亚 。
其实Chania建城历史并不长,始于公元1200多年的威尼斯 人时期。可贵的是自从那时建成后,古城的风貌便如电影定格一般保存至今。
由于同伴从西欧 飞来,到达雅典 已是午夜。因此我们在机场小睡了一会儿便搭乘一早的班机从雅典 飞往哈尼亚。哈尼亚机场非常小,而且边上便是一个军用机场,停着数十架似乎是幻影系列的战机。据说这里在利比亚 空袭时是最前线机场之一。
我们搭乘的奥林匹克航空公司的航班,不知道为什么他们的logo是六个环。
哈尼亚的巴士中心站,设施非常简陋,非常有乡村气息。所有驶往附近城镇和机场的巴士在这里买票上车。
机场有机场巴士直接到达市区巴士中心站(百度百科资料有误),从巴士站往海边随意挑一条路走,你会突然感觉从一个现代欧洲 宁静的小城镇突然穿越到了中世纪热闹的港口。
刚出巴士站,狭窄的街道,盛开的木槿,繁茂的车流。
向海边走去,路过一条繁忙的街道,路两边主要是服装店和旅游服务企业,可以买到各种车票、船票和旅游package。
再一拐,便进入了宁静的古城区。无处不在的涂鸦和门前的两棵橄榄树。
然后便穿越到了千年之前的威尼斯 时期的繁华旧港。这幢可爱的粉红色的建筑一楼已被改造成酒吧。二楼和三楼因为年久失修和已经二战时期德军的轰炸已只剩一堵外墙。
狭窄而宁静的街道,盛开的鲜花,锈迹斑驳却仍古朴典雅的铁艺路灯,组成了这美好的早晨。
抬头一看,小时候只在课本里听说过的 “小鸟停在电线上,像五线谱上的音符” 这样的场景十分有爱。
克里特 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地广人稀,港口边在二战中被炸毁的房屋已被废弃,人们并不急着清出土地盖新楼,而是任由野草占领了这方天地。
古城全貌:
岛上的人们日子过得非常悠闲,人也非常nice。古城里道路错综复杂,在几次尝试找到预定的酒店未果后,我们求助了一位正在自家咖啡厅门前晒太阳的中年男子。他觉得说不清楚怎么走,于是领着我们找到了酒店。稍作休息后,我们便走向港口。
哈尼亚旧港
穿过熙熙攘攘的小街,便是海边。
看到这标志性的灯塔,便来到了港口边上。潮起潮落,舟来船往,千年古港见证了威尼斯 人的铁蹄、土耳其 人的弯刀、德意志的战机,如同一位老人,至今仍宁静的俯瞰着这一弯海水。
不巧的是那天遇到了哈尼亚罕见的连绵阴雨,一直下到了第二天早上。虽然没有了阳光下旧港的多彩绚丽,但这也给古城平添了一份静谧。
逛累了,找一家堤岸边的餐厅,来一条海里新鲜的海鱼,吹着海风,看着船只缓缓驶过,真是人生难得的享受。
热情的餐厅老板
之后便登上了长长的防波堤,这条大堤兼顾民用与军用,拥有高耸的碉堡和炮台。
堤坝外侧的海水下怪石嶙峋,从上往下看就像竖着万把尖刀。有没有懂行的给解释下这时天然的还是人为的?谢谢了!
古城在入夜后散发出了另一种迷人的气息,摇曳的烛光,淅沥的雨声和着浪涛轻轻拍打海岸的节奏,让人沉醉。
小巷里隐约传来当地人弹奏七弦琴并低声吟唱的旋律,在昏暗的灯光下催人入眠
哈尼亚小攻略
交通:
雅典 到哈尼亚的航班不少,提前预订的价格约为40-60欧左右,船票似乎不多,因为克里特 岛主要码头还是在伊拉克利翁 (Iraklion)。哈尼亚机场很小,出机场后有机场大巴(二点几欧)到上贴中的巴士中心站。巴士站距离灯塔不远,在步行范围之内。
游览哈尼亚最好的方法是租一辆自行车,租车点比较多,稍微问下便能找到。因为这次去有人不会骑车所以全程步行。当然整个古城不会很大,步行完全没有问题,就是一天玩下来会比较累。
哈尼亚适合作为游览西克里特 岛基地,因为本身城市较大,且前往附近各个景点的巴士比较多且规律,都在这个巴士中心站始发。
吃饭:
到了海边当然要品尝海鲜大餐。餐厅老板也推荐过一种当地特色食物,忘了叫什么。闻着不错吃起来也一般。undefined 我还是喜欢吃海鲜。
购物:
大多数街边的饰品店都挺精致,如果有空逛逛还是非常有趣的。如果能挑到几件称心的那是最好的了。走出古城,现代的哈尼亚可以说是应有尽有。有大型超市以及H&M、Columbia等服装店 (我就是在这里解决了保暖问题)。
娱乐活动:
哈尼亚的节奏很慢,有点类似丽江 或者鼓浪屿 。逛街、看海、吃吃喝喝是正事儿。晚上听着涛声和着悠扬的民谣,真是令人如痴如醉。
如果觉得这不过瘾,我建议可以参加出海潜水的package,那儿的海水非常干净漂亮,在岸边便可看到成群的鱼儿和螃蟹。我猜潜水(snorkeling)应该也不会令人失望的。(不好玩不负责任哟)
其他信息:
哈尼亚街头旅行社很多,可以买到各种船票和克里特 观光package。如果有机会在克里特 岛多待几天,建议就以哈尼亚为基地在四周游玩。
附近有个很有名的粉红沙滩,肉眼看上去没那么漂亮,估计要航拍才能看出来~
其中最棒的要数穿越撒玛利亚 峡谷,非常壮观和震撼。
只是可惜这次诸事不顺,一来遇到了罕见的连日阴雨和雷暴天气,二来同伴的行李在被运丢了,找到之后要送至哈尼亚,却因雷雨飞机迟迟不能起飞。由于之后的宾馆和船票机票已经预订,所以这次只能放弃穿越峡谷了。
以下是YY的:
克里特 北部海岸线非常漂亮,不是高耸的悬崖便是绵长的沙滩。十分有冲动沿着海岸线踩单车。初步定在明年春天,不知道有没有在这之前吃螃蟹的同学~
Chania - Heraklion
从哈尼亚出发可以参加撒马利亚峡谷穿越,在Heraklion附件有克里特 4000年的文明遗址克诺索斯宫殿遗迹。这次由于同伴行李托运时丢失和天气不佳,未能成行,十分遗憾。
Heraklion是克里特 第一大城 市,也是克里特 岛最大的港口。这次我们去主要便是为了乘船前往圣托里尼 。哈尼亚基本上每小时都有发往Heraklion的巴士,一路上沿着海岸线前进,风景很棒。
沿途是一条长长的断断续续的沙滩,经常有游客三三两两停下车找一小片无人干净的海滩在那里嬉戏。
希腊 全境几乎都信奉东正教,路过一个公路旁的小村庄,他们将教堂直接建在了海边。
远处两片高地间的平原便是Heraklion
这也是一个古老的港口,在二战炮火和整日海风的洗礼中幸存的一段古代海堤被保护起来了:
希腊 虽说是人均GDP突破2W美元的发达国家,但是市政建设相对落后,夕阳下岸边仅剩的断壁残垣已依稀难辨当年的风貌,即使是新造的楼房也已斑斑驳驳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小车仍然跑的欢快
古代的石质海港庇护着先进的游艇和渔船
Heraklion是克里特 岛交通枢纽。在海边散步间,一家客机正好起飞,掠过海港上空。
岸边,一个路人骑车经过海滨餐厅。
日落后,走上堤坝,城楼上雄伟的石雕展现着当年的繁华。
坐在海堤上,看港口静静的坠入黑夜,是我在Heraklion最享受的一刻。
Santorini, Thira
从Heraklion到圣托里尼 的Thira港口每天都有几班船,具体信息网上都有,我就不赘述了。我的船票是前一天在旅行社预订的,和网上预订价格一样,还比较方便。
这便是我们乘坐的船:
一早出发的船到圣托里尼 已是中午。
去之前有一个疑惑困扰我很久,那便是我总觉得santorini这个名字,从拼写和发音看,应该是个意大利 语地名,难道这中间有什么故事?回来后抽空仔细查了下,发现是这样子的:
在罗马 帝国时期,圣托里尼 被称作kalliste,意为最美丽的一个。罗马 帝国强盛时期疆域横跨地中海 东西,不可一世,后来因为连年征战以及皇室和贵族的过度享乐,加之北方野蛮人不断入侵,使罗马 帝国风雨飘摇。在公园395年,罗马 皇帝狄奥多西去世,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了罗马 的东部和西部。西罗马 疆域主要在如今的意大利 、法国 、西班牙 等西欧 拉丁语系国家境内,定都罗马 ,信奉罗马 天主教堂(Catholic Church),西罗马 帝国之后饱受哥特人的入侵,加之内部统治不利,最终在公元476年瓦解。
2011-7-3 14:46 上传
http://bbs.8264.com/forum-attachment-aid-MTg5OTkyMjl8ZjUzYTQ2NGV8MTMxMTczNTU4OXwzNDU5MTczNg%3D%3D-nothumb-yes.html(下载附件 (261.46 KB))
这张地图显示了东西罗马 分裂后各自的疆域
来源: http://vr.theatre.ntu.edu.tw/fin ... en-14-broadcast.htm
希腊 的土地和人口构成了东罗马 帝国的主体。东罗马 帝国定都君士坦丁堡,就是今天的伊斯坦布尔 。东罗马 帝国名义上延绵千年,直到公元1453年才消亡。在这一千多年时间内,东罗马 帝国正式名称依旧是罗马 帝国,象征着皇室血统的延续。但是事实上由于希腊 的土地和人口构成了东罗马 帝国的主题,在西罗马 帝国灭亡后,希腊 文化排挤了逐渐被人淡忘的罗马 文化,统治了东罗马 帝国。而基督教在东罗马 帝国也逐渐发展出了自成一派的东正教(Oriental Orthodx)。由于在语言、文化、宗教上的显著变化,历史学家为了区分古代罗马 和中世纪的罗马 ,将希腊 化的罗马 帝国称之为拜占庭帝国。而东正教也因为政治原因在约公元11世纪时和罗马 天主教决裂。
(好像扯远了,那就继续扯)
在拜占庭帝国欣欣向荣之际,由于西罗马 帝国的灭亡,西欧 陷入了长期的封建黑暗之中。而此时,罗马 天主教圣地耶路撒冷 被伊斯兰教教徒攻占,于是,罗马 天主教皇和封建领主以及骑士,以宗教为民行侵略和征服之实数次攻打地中海 东部的伊斯兰国家,史称十字军东征,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共有十次。
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公元十三世纪),原本是为了攻打埃及 的军队在远征途中,在意大利 威尼斯 人的金钱和政治挑拨下,这支天主教军队竟然转头攻击同为基督教国家的拜占庭帝国(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决裂为这次侵略提供了可能性)。于是这支主要是法国 人的军队洗劫了伯罗奔尼撒 半岛和君士坦丁堡,而意大利 的威尼斯 人则趁机获得了爱琴海 诸岛,圣托里尼 便是其中之一。
威尼斯 人将该岛改名为santorini据说是为了纪念Saint Irene of Rome,这便是为什么这个岛有一个浓浓的意大利 味的名字的原因。
而之前的哈尼亚古城,也是兴建于威尼斯 人统治时期。
2011-7-3 14:47 上传
http://bbs.8264.com/forum-attachment-aid-MTg5OTkyMzF8MTcyZDI5ODJ8MTMxMTczNTU4OXwzNDU5MTczNg%3D%3D-nothumb-yes.html(下载附件 (266 KB))
这样看去,两者的建筑风格确实是如出一辙
当然,此等民族屈辱史希腊 人民怎能忘记,现今Santorini的官方名称早已改为Thira,只是因为Santorini早已名声在外,改不了了。
以上内容大多整理自网络知识,没有经过核实,细节可信度不高,但是我估计大体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若有错误,欢迎指正!
圣托里尼 的地质变迁
刚才扯完了历史,突然想扯一下地质。圣托里尼 独特的地形、丰富的地貌为其加分不少,那这古怪的地方是如何形成的呢?
根据多方考证,简而言之是这样子的:
在很久很久以前,爱琴海 是一片汪洋,没有星罗棋布的小岛。但是随着地壳运动,欧洲 板块逐渐开始插入非洲 板块下方,接触点恰好在爱琴海 海底。
2011-7-3 14:49 上传
http://bbs.8264.com/forum-attachment-aid-MTg5OTkyNDd8NTFhNTQ5Mjd8MTMxMTczNTU4OXwzNDU5MTczNg%3D%3D-nothumb-yes.html(下载附件 (178.72 KB))
这导致了这个地区的地壳变薄,密度较小的岩浆渐渐冲破了地壳,形成了一个个火山,被称作Hellenic Arc。翻译过来应该是环爱琴海 火山弧。导致意大利 庞贝 古城瞬间消失的那次大爆发的火山应该也处于欧非板块交界处。其形成原理和环太平洋火山带是相似的,只不过小了很多。
地震记录也支持这一观点:
2011-7-3 14:49 上传
http://bbs.8264.com/forum-attachment-aid-MTg5OTkyNDl8NTk2ODY1ZTZ8MTMxMTczNTU4OXwzNDU5MTczNg%3D%3D-nothumb-yes.html(下载附件 (31.97 KB))
可以清晰的看到在爱琴海 南部有一条高频率地震的弧线,这便是Hellenic Arc。
然后,在大约现在这个Santorini的这些位置上,按照1 --> 2 --> 3 的顺序依次形成了三个火山口 。从这三个火山口 源源不断流出的熔岩冷却后渐渐形成了一个接近圆形的岛。
再后来,这个半环形的岛中央又形成了一个新的火山口 ,这座火山发生过一次大型爆发,剧烈的喷发炸毁部分了之前形成的岛,并将岛的内侧削成悬崖峭壁。而最后冷却的岩浆形成了今天的cyclades。它仍然是一座活火山,上一次喷发仅仅至今60余年。
这张图模拟了数百万年前岛中部的那次剧烈爆发,最终使圣托里尼 大致形成今天的模样
搭乘一早的船,到圣托里尼 已是将近中午。由于尚未考出驾照,便作罢了租车的打算。
搭乘巴士去到Fira巴士站,然后去酒店放下行李,便晃悠出门在岛上漫步了。Fira说大也不大,基本上15分钟能走到任意一个角落。只要够细心,到处都是惊喜。
这样的露台往往属于私人酒店或者餐厅,当然了,在此观赏美景的代价便是可能自己也将作为景色的一部分被大家所欣赏。
岛上除了两天平行于海岸线的主干道外,基本都是上上下下的台阶,有时候一个转身便是美景。
我猜,这只猫正疑惑地看着偏振镜中自己的影子,憨态可掬
如果说白天的圣托里尼 是阳光的画布,那么夜晚的小岛则变成了灯光的舞台。
此情此景,这句被我略微更改的歌词描写的最为贴切:
Small table at the cliff bar in the flickering light. Popcorn and cokes beneath the stars became champagne and caviar (当然了,知道后半句的同学自行吟唱去)
金色的阳光洒在海面上,一艘帆船徐徐驶过
圣托里尼 最著名的沙滩有位于kamari的黑沙滩和位于akrotiri的红沙滩。
其实这两个地方都称不上沙滩,叫做石滩更为贴切,因为根据上贴所述,圣托里尼 由火山爆发形成至今不过三百万年,并且岛上岩石主要为由地底岩浆冷却而成的高比重硅化物,因此沙滩发育并不好。
我们是搭乘公交前往各个海滩的,从Fira巴士站出发有往返kamari和akrotiri的班车,kamari也有开往akrotiri的班车,因此只要看好时间,公交还算是比较方便,当然自己开车就更爽了。
从kamari车站下车,往海边走便是黑沙滩,海滩主要是黑色的鹅卵石构成,绵延数公里。六月份的时候海水还很冷,但是阳光已经把沙滩烤的很热了。在海滩上赤脚走路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海还是很漂亮的。
这里的海水非常干净,能见度很高。
在我们躺在海滩上暖身体的时候,一架大型军用运输机从头顶盘旋而过,大家纷纷行注目礼。
爱琴海 在中国 由于浪漫的发音被视作爱情之海,而在西方由于美丽的传说,这片蔚蓝的海洋也成为了爱情的象征。
不知哪对情侣在海边的巨石上刻下了这颗大大的爱心。
kamari海滩边有各种店铺和餐厅,我们买了一大盒新鲜的草莓才2欧,然后吃完午饭便乘车去akrotiri
话说圣托里尼 的史前文明遗址也在akrotiri,只是每天开放时间很短,并且要自行驾车才能到达(否则只有昂贵的的士了),我们于是作罢。
在巴士站下车后,任需要沿着海边步行十五分钟,翻过一座小山,才能到达传说中的红海 滩。
一路上风景不错:
走在开满鲜花的类似火星表面的小山坡上,别有一番风味
红沙滩位于akrotini, 圣托里尼 的史前文明遗迹也在附近,只是每日开门时间较短,并且需要自行开车前往,于是我们只好作罢。
红沙滩在圣托里尼 南部的一个小峭壁下,需要翻山越岭才能到达。
这块红海 滩在整个黑色为主的火山岛上显得颇为突兀,估计是很久以前一颗小型铁质陨石坠落在这里附近,其后因为火山运动将含铁丰富的岩浆喷出地面,在此凝固而成。
我等不经晒的黄种人装模作样的在海里玩儿会儿,然后在海滩上躺了会儿,便满意的打道回府。
一路上风光依旧。
红色的小车在此显得颇为有趣
回到Fira,已将近天黑。六月的爱琴海 要将近八点半才天黑,因此我们趁早在镇上买了点食物,躲回宾馆看星星去了。
我们在Fira住了两晚后转战Oia
Fira的小tips:
具体的没什么好说的了,大家的攻略都已经不能再详细了。
总而言之,Fira风景和Oia比略微逊色,如果打算在Oia住上几晚则建议在Fira的时间主要花在去周边海滩、古迹、荒山什么的撒野,报名参加火山半日游也是不错的选择。
由于岛上阳光强烈,拍照时建议将曝光补偿调整到+0. 7~ +1.3ev
我们的酒店在悬崖的另一面,也有海景,不过当然是另外一面的景色的,火山看多了换换口味,看看葡萄庄园也还不错
这是酒店后花园望出去的景色:
酒店边上有卖各种口味的腌制橄榄,我的建议是,如果真的好奇,吃一颗就够了
Oia位于圣托里尼 的最北端,久负盛名的Oia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位到访者失望。面对如此一个宁静美丽的小镇,尽情的闲逛、欣赏便足够了
由于地中海 气候带来的长时间日照 ,白色的泥墙可以反射掉大部分的热量,保持室内凉爽。因此Oia的建筑都是可爱的白色方块。
而Oia最有名的莫过于这几个点缀在雪白建筑群之间的蓝顶教堂。不知何人何时突发奇想,造就了这美轮美奂之景。
由于地处岛的最北端,加之更具风情的建筑,这里的日落比Fira更为美丽。
这是一条弯弯曲曲的通往旧港的驴道
夕阳下的Oia和白天的纯洁靓丽相比,多了一分温暖。
在太阳接近海平面的那一刻,时间似乎静止了,人们纷纷放下手中的琐事,停下脚步,面朝西方,静静的对着太阳行注目礼。
Oia最有名的动物莫过于驴和猫了。
驴在旧时承担着运送物资的重任,而猫则上窜下跳,给这个小岛平添了不少生气。
No. 1 痴呆猫
No. 2 守望者猫
No. 3 搔首弄姿猫
No. 4 回眸一笑猫
遗憾的是,回眸一笑猫转了个圈,之前的优雅便荡然无存了
不过最后,她还是镇静的走起了猫步。
这里宛若一个猫的王国,在一段人迹罕至的小巷里,一颗猫的头盖骨静静摆在路边。
边上则躺着一大群各色小猫,数数看,这里有几只?
而和everywhere的小猫相比,狗在岛上便显得寂寞了不少
Back to Continent
古希腊 文明主要为发祥于克里特 岛的米诺斯文明麦锡尼 文明和伯罗奔尼撒 半岛的麦锡尼 文明,其后传播至爱琴海 诸岛,想来是由于火山灰堆积提供了富饶的土地,地中海 气候带来了无尽的阳光,因此人们可以很轻松的获得丰收并且免于饥饿还严寒。
结束了爱琴海 的旅程,我们便返回雅典 ,一探这座当今西方文明源泉之城。
搭乘Blue Star的ferry,我们离开了圣托里尼 。看着海面,有没有一种加勒比海 盗或者纳尼亚传奇的味道呢?
从船上看Oia:
一开始,人们纷纷坐在外面看风景。
回首远去的圣托里尼
Blue star ferry中途到达某处也挺出名的小岛,轮船反转螺旋桨将宁静的爱琴海 打碎宛若蓝色的翡翠
夕阳下的港口
天色已晚,船继续驶向雅典
乘坐BLUE STAR FERRY到达雅典 后,我们在雅典 待了三天。本来策划了玩很多地方的,后来因为遇上示威游行,我们发现游行比断壁残垣更有意思,因此每天下午开始都在宪法广场附近闲逛看热闹。
先说下一些小tips。
1. ferry上没什么好吃的东西,只有一个快餐店,出售汉堡 薯条等东西。
2. 如果买的是最便宜的那档甲板票,那么上船后建议先迅速在内舱或者能挡风的地方占个位置再出去看风景。否则到了傍晚海风吹来还是很冷的。
3. 圣托里尼 到雅典 的blue star到达雅典 已经是晚上了,地铁已经停运。可以打车去雅典 的酒店或者在港口附近住一晚,都差不多。打车如果肯打表也不会太贵。
4. 港口出来有一个专门供游客排队打车的地方,有个翻译会和司机沟通去哪儿。如果要打车去酒店(尤其是一些非大型知名酒店),尽量在这个地方排队打车,避免去其他路边自己拦车。因为雅典 的司机英语普遍不好,可以说基本不会英语,很难沟通。
其他: 在雅典 建议住在宪法广场周围的小路上,去哪儿都方便。从宪法广场可以沿着一条步行街行走约20分钟就能到达卫城脚下,也可以地铁坐一站路。卫城很大,特别是如果包括了山下的几个景点,如果天气很热逛起来也是蛮辛苦的。可以分个两天玩。每天白天去卫城逛逛,下午找个博物馆看看。博物馆关门较早,注意时间。
第二天早上起来,从港口Pireas去地铁站,Pireas挺破旧的,街头都是小商贩,有点像城管泛滥前的中国 。
Pireas的火车站还是蛮干净漂亮的。
在安顿好行李后,晃着晃着就来到了宪法广场,白天尚显宁静的广场,怎知入夜后变得如此狂野。
吃完午饭,去了卫城。先去了卫城博物馆,多数展品不让照相,就在门口照了张,自封为向柏拉图精妙的洞中的囚徒之寓言致敬。
傍晚一直在卫城上闲逛,站在这些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前,确实感觉不错。
至今仍在使用的酒神剧场
数次毁于战火而几经修复的帕特农神庙。
希腊 政府对巴特农神庙的修复工作断断续续,由于资金不足,神庙至今仍然没有完全修好。当然了,拼接起散落一地的大理 石也不是易事。(我猜中国 人能在一天内拆了它,然后一星期内装好)
卫城之所以翻译成为卫城,我想大多与其功用有关。飞机降落雅典 时可以清楚的看到雅典 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只有数个小山包屹立期间。在古希腊 那个农耕为主的文明时代,大片农田极易被外族劫掠。而卫城三面是悬崖,顶上又有坚固的大理 石平台,于是人们便在上面建造宫殿和栖息地,以求庇护。
下图可以看出,在冷兵器时代的卫城是多么的易守难攻。
夕阳下的伊瑞克提翁神庙,精美绝伦。
我也来文艺一把,卫城的傍晚的天空。
我曾经盼望能看到夕阳下的卫城,可惜六月的雅典 天黑较晚,而卫城早早的关门了。
第二天主要在卫城周围的景点游荡。一出来便无可避免的遇上了地铁罢工,于是只能换乘。
在雅典 遇上罢工也别不开心,我觉得若不体验一次这种‘习以为常的在白天走入地铁,发现大门紧锁’的感觉,那么希腊 游是不完整的
没有地铁还有的士,雅典 的士价格不贵,很多司机英语不好,能力仅限于各大博物馆和热门景点。
期间我们迷了路,走丢在卫城半山腰的小道里,却也别有情趣。
有茂盛的夹竹桃
也有被贴了催缴水电费的小教堂
还有探出头不知是欢迎还是想赶走我们的小狗
五彩缤纷的涂鸦
还有偶遇的千年神龟!
途径这个广场,周围有许多不错的餐厅,还有极其便宜和新鲜的草莓同车厘子,还有其貌不扬但是很好吃的面包圈。
这家店应该改名为:ALL YOU NEED IS NB!
雅典 街头破旧的老房子,看着感觉闹鬼。
当然了,在这天我们也逛了这座长得像猫头鹰的东正教教堂
还有这座神庙
在这里我似乎觉得我找到了为什么说希腊 是西方文明的源泉的一个证据。
建筑风格和几千年前的古希腊 建筑一脉相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