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没有人告诉我,安昌离绍兴那样远。早上问客栈女孩,她轻描淡写地说,哦,安昌啊,出门坐5路车到辕门桥,转118就到了。我心想这样简单,于是便出发了。遥远的路程也开始了。过了一个村又一个镇,安昌始终没有到达。望着车外陌生的荒凉无人,我的心一点一点地沉落,莫非今天要在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露宿一晚。最后公车到了终点站,一个十字路口。车子一停,司机和售票员便“恶狠狠”地催促赶快下车了,我都来不及问安昌怎么走。那时老天爷在下大雨,地上全是黄泥积水。我只能凭着感觉往前走,一路上碰见人就费劲地打听安昌古镇在哪儿,但其实那天路人几乎没有,只能问当地居民(他们不说普通话)。最后在一位老大爷的手势指示下,终于走到我的小镇啦。
那个大雨的午后,我是小镇上唯一的游客。人们安之若素坐在河边,淡淡地聊天,闭目养神,看我经过并不招呼也不吆喝。于是我觉得整个小镇仿佛都是属于我的。安安静静不慌不紧地地沿河走着,真的很舒服。安昌只是个安宁的小镇,不能说它很美丽。但是和江南任何一个水乡古镇一样,最留在记忆深处的,是那些大大小小、年岁久远的石桥。
常恨浮生若梦。若有时间,不如翻开旧相片,再看看曾经走过的那一道道桥。
古镇入口。走到这里便觉得安心了。其实一路都很担心最后找不到安昌。因为绍兴基本上是一个非常低调、毫不张扬的地方,你看不到趋之若鹜的游客,更看不到任何一个旅游指示牌。
这是我走的第一座桥。在桥上遥望大雨里的古镇。
看见那一处炊烟袅袅了么。我原以为是古镇酒楼飘出来的,走近了才知道,是旁边一户人家,一位老奶奶在烧蜂窝煤。
一座长长的桥。这在那些颇负盛名如周庄乌镇同里的秀气古镇,并不常见。
我喜欢桥上的藤。是的,桥有它的名字,但是,看不清了。
这些灯笼懒懒地挂着,并不刻意。因为我相信,这个安宁的地方是没有夜生活的。多么好,对不对。绍兴最使我眷恋的,是这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
猜一猜,这是不是刚才那座桥。桥或许可以完全相似,但仍有它自己独立的尊严。
时光在这里过去了多久。
那些旧房子,像极了儿时的家。
小桥回转。你有试过回头吗。我后来习惯转身,因为回头时发现,风景又是另一番模样。
仁昌?正昌?
我喜欢安昌这样长长的,宽宽的桥。方的,拱的。可以简单到只是一块石板,也可以精致到一个个桥洞。
等到风景都看透,谁愿陪你细水长流。
是的,又一座古朴而特别的桥。我很想上去坐一坐,但是下雨,上面都是雨水。
是想告诉你们,这儿的水很清很清。
两个小女孩。儿时也有过这样的快乐。长大以后离开家,她们会不会记得这个地方,记得这座桥。
嗯,小镇是一个很有文化的地方。
小镇理发店。“理发师”在一旁看报纸,怕惊扰,没敢拍他。
一块石板便是一座桥。何愁没有路。
是的,我上了乌篷船啦。小船悠悠,我在船上看风景。
是的,悠闲。那可能是我再也回不去的生活。所以倍觉珍贵。
说不清这是第几道桥。反正在这儿,桥便是路,路便是桥。没有什么稀奇的,对不对。
痴人梦想一下,如果我撑着伞从那一头走来,会是什么感觉。呵呵。很想在这靠一靠,歇一歇。
民居。不要问我人们都去哪儿了,我也不知道。可能在屋里睡着,可能外出不回来了。
我看见几个大的箍桶,竟是没有底的。很想问一问,这是桶么,用来做什么呢……
老好的船家,一定要说一说。这船原本20块钱,他说你一个人,十五块钱好啦,带你游过去再游回来。我说不行,十块么。他丧气地转头说不可,太亏本了,从来没有过。我走了,他在后面喊我回来。其实那天没有游人,我可能是他一整天唯一的生意。后来下了船,继续一个人在岸上逛,又看见他几次,向我挥手说,下次再来啊。
我一直跟在他后面,他也一直不解的回头看我。我觉着有趣,而且这竹筐真的很不错,一直给他拍照。旁边有人说,他不笑,不开心。我乐了,问他,你为什么不开心呀。他更疑惑了,一直看着我,哈哈。
羞,羞。不羞不羞。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