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荒谷陋巷锁春晖——沿口(2017)

  • 出发时间/2017-04-01
  • 人物/一个人

公元1259年(南宋开庆元年),亲率大军伐宋的蒙古大汗蒙哥战死在合川钓鱼城下,蒙军被迫北撤至毋章德山建立前哨据点,蒙宋进入近20年的对峙期。元至元四年(南宋咸淳三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毋章德山筑城,并将驻扎在这里的军队改名为“武胜军”,寓意“以武力胜南宋”,“武胜”县也由此而得名。

蒙古军队退走后,这里便成了百姓的聚居地,自宋代以来渐渐形成城镇。因嘉陵江水流经此处并有一小溪汇入,溪流与山势构成凹形口袋状,集镇沿江岸和小溪两侧兴建,故得名沿口,后来成为武胜县治所在地。直到上世纪80年代,因退避洪水,武胜人在稍高的地方修建了新县城,处于山凹里的沿口古镇渐渐被人遗忘,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日渐苍老。

我的沿口之行是在2017年初春里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乘重庆北站早上9点10分的动车50分钟就到武胜火车站,出站口有6路公交专线40分钟左右到武胜汽车站,再坐出租车到嘉陵江边的河码头,沿口古镇就坐落在这里。

沿口昔日的繁华,源自于地处嘉陵江畔的便捷水路交通,千里嘉陵江流经此地止住了咆哮,形成了水流平缓的千余米江段。过往商船无不在这个天赐良港停泊,把秦陇药材、湘鄂棉纱、内江白糖、本地杂粮等物资上抵南充阆中广元,下至合川重庆,成为川东、川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著名水码头。

如今的码头,江面早也见不到往昔的点点白帆,穿梭其间的机动船只让这里多了些许现代港口的喧嚣和繁华。

码头旁沿嘉陵江边的两条街早已经被拆除,建成为宽阔的平坝。

解放街成了古镇的入口。

解放街

解放街是沿口较为热闹的街道,廊檐式的楼房,楼下为店铺,楼上住人或存货。两边虽有一些店铺开张,但也显得十分冷清,这也真实的诉说着沿口悠远的过去、冷寂的如今。

古镇依山就势而建,街旁有几条通往山坡上的石阶。

居高临下,只见老街两边屋檐骤合、参差错落,依稀可见当年的繁华。

屋门口,满脸皱纹的老婆婆望着近在眼前却又遥远而陌生的我。

屋外墙角,瓦片堆码得整整齐齐。

屋内简单的摆设。

还有紧锁着的柴门。

与其他古镇不同的是,住在沿口的主要是回民,尤以马、黄两姓最多。根据地方史料记载,这里的两大回民家族均是明末清初从湖南迁来的,最初的清真寺均未建在现在的地方,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马、黄两大回民家族才在沿口古镇分别建造了一座清真寺——马家清真寺和黄家清真寺。

站在半山坡远眺马家清真寺,木构穿斗建筑,小青瓦面,单檐悬山式屋顶,其装饰极具伊斯兰教特色。

路过一片陡峭而宽阔的石阶,听当地人说这里以前是赶集的场所。曾经的熙来嚷往早也远去,如今只留下孩子们玩耍嬉戏的身影。

石阶中间亭亭如华盖的老黄桷树,是人们休憩、乘凉的好去处。

石阶旁的禹王宫。

沿禹王宫的绿瓦红墙向坡上走,沿口古朴的特质彰显了和自然的结合,这里的房前屋后都被大自然拥抱。

盛开在老墙旁的花丛。

摇曳在树根旁的野花。

建设巷

一路来到了位于山坡上的小巷——建设巷。街面青石板铺地,狭窄幽深。

一些老屋早也破败不堪。

一个福字,寄托着全家几代人的梦想。

也许,人们渴望的正是这远离城市喧嚣的宁静生活。

本篇游记共含 2646个文字, 62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武胜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