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2008年开始关注廊桥时,就知道在湘黔桂三省交界处,有个叫通道的地方,乡间散落着几十座廊桥,当地人称之为“花桥”、“风雨桥”。
心之向往,可一直没有机会前去探访。
直到2016年的8月,朋友相约,果断买票,带上相机钱包手机,一套换洗衣物,就出发了。
下午四点多的高铁,六点十分到达怀化南站。
打车往汽车南站奔,刚好赶上六点半的末班车。
到达通道县城已是晚上九点,马不停蹄地去拍夜景。
双江河上坐落着的几座风雨桥,流光溢彩,倒影涟漪,一个字,美!
漫步在河畔,来来往往遇到不少出来纳凉的人,还有万福桥头跳交谊舞的人,
让人觉得在这满是生活气息的侗族小县城,幸福是件很简单的事情。
在河边觅食填饱肚子后,打车至酒店,四星,当地最好的酒店,价格那是相当实惠啊。
本想住两晚的,可惜第二天满房。
跟的士司机咨询了一下第二天想去的几个点,最后谈好价格,包车游,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第二天,上午包车看了几个侗寨和十几座廊桥。
除了芋头侗寨遇到一个旅行团,皇都有少些游人,其他的寨子和廊桥几乎没什么游客!!!
这在旅游旺季里能独享这美丽的风景,实在是太令人激动了。
芋头侗寨,第五批国保。
因山就势,结构造型具有典型的侗族风格,其中鼓楼、门楼、芦笙场、古井、凉亭、萨岁坛、古墓葬群、民居木楼及青石板驿道一应俱全,且保存完好。
建筑沿山谷布局,既与环境融于一体,又形成了独特的“山脊型”与“山谷型”民居模式。
沿着古道,拾阶而上,置身于这片木构民居中,满是欢喜。
龙氏鼓楼位于山上最高处。
牙上鼓楼
安静的村道
芦笙鼓楼是这个寨子四座鼓楼里最漂亮的了。
地理位置的缘故,鼓楼内,坐着不少纳凉的老人。
节日里,这个芦笙广场会有侗族歌舞表演。
朴素的太和鼓楼
为鱼儿搭的凉棚?很有爱。
寨子口的风雨桥,坐着等待旅行团到来的侗族姑娘小伙们~
幸运的是,赶上一团队来访,沾着光,看完他们的迎客表演。
寨子口的另一座廊桥,也是小巧精致。
离开芋头侗寨,在这廻龙桥前,再咔擦一张,恋恋不舍。
下一站,皇都。
传说古夜郎国天子路过此地,被其浓郁的民族风情所迷恋,故建"皇都"城。
这里旅游开发得尚好,餐饮住宿娱乐设施齐全。
普修桥,皇都最有名的看点了。
始建于乾隆年间,现在看到的是07年翻修过的桥。
寨门的小斗拱和我在连城四堡博物馆看的一样,如一朵朵盛开的花。
穿过一片荷花池,来到另外一个寨门。
坪坦河畔的民居。
普修桥全景。
沿着坪坦河前行,路过横岭村。
赶紧叫司机停下。
前有良田,后有青山,特别棒。
我喜欢这里,甚至希望,等退休了,也寻得这么一处地养老。
横岭村,与芋头、坪坦、高步、阳烂、中步6个侗族村寨,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网摘:横岭村是侗族特色建筑最为集中的侗寨之一,团寨内文物和古建筑众多,有省级文物——横岭鼓楼群,历史悠久的戏台,特色的石板路,古老的学堂,还有横岭鼓楼小学,横岭风雨桥、吊脚楼、庙宇和3座寨门,这些建筑都不用一钉一铆,工艺十分精湛,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审美价值。
横岭桥
横岭鼓楼群由小寨鼓楼、大寨中鼓楼、河坎鼓楼和河边鼓楼组成,其中以河边鼓楼最为壮观,主要由南岳宫、圣母庙、款场坪、鼓楼及一号、二号寨门组成。
遇上不少写生者。
横岭鼓楼小学斗拱下的小人木雕,好有趣哦。
廻龙桥,坪坦风雨桥九座中最长的一座,第六批国保。
网摘:在桥东西两端中部分别从廊里伸出3座3层密檐6角攒尖葫芦顶亭阁。
中阁略高,其间设有关圣神位,外部面南用杉板封实,书写正楷"回龙桥"3字。
桥西段用伸臂式木拱架承重桥体,桥拱净跨19.4米,拱架两端以30度斜升3排杉圆枕木,逐层伸臂,齐桥面铺木板,形成上平下拱状。
东段为悬臂枕梁式,两孔三墩,中墩以不规则长杉圆木作枕,成梯级迭坐,等分顺梁悬伸墩处,架木承重桥面。
两种结构,不同造型,集中体现了侗族工匠别出心裁的桥梁建筑工艺水平,为进一步研究侗民族地区的桥梁建造提供了极其宝贵的实物资料。
坪坦村的普济桥,单孔伸臂梁式廊桥。
桥的两岸各一个半空心石墩,伸臂梁插在石墩内,以大卵石弹压,然而叠梁再压卵石,直至两岸伸臂合拢。用这种工艺修建木桥极为罕见,被桥梁专家誉为"桥梁化石"。
穿过普济桥,步入寨内,可见一种独特的祭祀场地—萨坛。
它是侗族人奉祀女神—萨岁的地方。
侗族人认为萨岁是人类的始祖,是护送灵魂之神同时又是稻谷之神和酒神。
她主管生育、 婚姻、风雨雷电、山村田土。
寨内古戏台
坪坦村对面的九龙寨,寨门、鼓楼、吊脚楼都顺其自然,依山就势而建。
高团村的永定桥,是一座以横木为桥拱的风雨桥,没有桥亭。
桥顶饰有两条长龙,分别从桥的两个口盘旋对舞至桥中,同戏一珠,飞扬跋扈。
穿过桥,沿着稻田边的石板路,走到村内。
穿过村子,从另一座新修的风雨桥出来。
想去的高步村,司机以路况不好为由,拒绝了。
想着以后自己单独去,也就作罢。
继续看坪坦的另几座廊桥。
路途看到的一座小而巧的桥,是我此行最喜欢的一座。
田间劳作的农人,累了便在廊桥内小憩。
途经不知名的村寨和廊桥~
位于田间的高秀村廊桥
陇城镇中步村的中步二桥,是坪坦九座风雨桥中最短的一座,之所以能成为国保,大概是因为该桥辟有人行道和牲畜行道,是湖南唯一一座人畜分道的侗乡风雨桥。
人们赶牛进出山寨,到了桥头,牛都会自己走它的畜道,不用半声吆喝。
中步村寨门
中步头桥,四柱三间穿斗木构架遮雨长廊,10廊间,披挂廊檐,两层双坡小青瓦屋面。
观月桥,坪坦风雨桥群九座桥中最靠南的一座桥。
为一墩两孔,迭梁式木构架廊桥。桥上建四柱三间木构架遮雨长廊,桥廊东西两头及中间分别建有颇具侗族风格的楼亭三座。
东西两头楼亭屋面皆为三层密檐四坡屋面,屋顶为歇山顶式,上施小青瓦挂白檐。
中间楼亭为五层密檐四坡面,屋顶为六角攒尖葫芦顶。
至此,司机说结束了。
我想去马田鼓楼也没去,哎。
留点念想,再寻日子吧。
返回怀化,住下来。
第三天,芷江小游。
芷江这地名,一听就让人想起《离骚》“岸芷汀兰”,该是多美好的地方啊。
芷江闻名于世的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受降地,芷江受降纪念坊是华夏大地上唯一一处纪念抗战和二战胜利的标志性建筑物。
参观了一下受降坊和纪念馆,去天后宫。
原为福建客民会馆,精彩之处在于它的门楼石雕,相当惊艳。
洛阳桥雕刻极为传神。
龙津风雨桥,世界第一大风雨桥。
桥畔的黄甲老街,位于“黔楚咽喉、滇黔孔道”之上,是通往云贵古驿道的必由之路,历史上这里非常繁华热闹。如今,残破得令人惋惜。
通道之行,是我2016最怀念的一次旅行,尽管仓促,但不失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