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国庆天目山-说好的台风并没有来
- 出发时间/2016-10-02
- 出行天数/4 天
- 人物/带孩子
- 人均费用/1200RMB
国庆计划天目山,目的地翡冷翠鸢尾乡宿。
然而节前天气预报说是台风即将组团而来,心里一阵忐忑,这天气,倒也合了喝茶聊天的情趣。
避过了1号的大堵车,2日清晨,窗外一片彩霞,兆头不错,但“朝霞不出门”的俗语还是让人心里颤巍巍的。
一路畅通,只在杭州绕城的地方慢行了大约半小时,在这黄金假期,已算幸运。孩子们在德清服务区买了粽子吃,我们看到德清,想到莫干山,和莫干山更贵的民宿。
车进临安,看到山上高耸的雕像,有人竟然说是戚继光,笑谈过后确定主任为吴越王钱镠。百度一段关于钱镠的记载,顺带一下历史。
钱镠(liú),杭州临安人,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建者。唐末跟随董昌保护乡里,抵御乱军,累迁至镇海军节度使,后因董昌叛唐称帝,受诏讨平董昌,再加镇东军节度使。他逐渐占据以杭州为首的两浙十三州,先后被中原王朝(唐朝、后梁、后唐)封为越王、吴王、吴越王、吴越国王。钱镠因吴越国地域狭小,三面强敌环绕,只得始终依靠中原王朝,尊其为正朔,不断遣使进贡以求庇护。他在位四十一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葬于钱王陵。钱镠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的政策,经济繁荣,渔盐桑蚕之利甲于江南;文士荟萃,人才济济,文艺也著称于世。他曾征用民工,修建钱塘江捍海石塘,由是“钱塘富庶盛于东南”。在太湖流域,普造堰闸,以时蓄洪,不畏旱涝,并建立水网圩区的维修制度,由是田塘众多,土地膏腴,有“近泽知田美”之语。还鼓励扩大垦田,由是“境内无弃田”,岁熟丰稔。两浙百姓都称其为海龙王。
从临安上西天目山,有漂亮的告诉路可直达景区门口,但我们直接导航到翡冷翠,过村庄小镇,山路盘旋,大约一个小时出头。
民宿主人必定钟爱现代诗,所以才有翡冷翠和鸢尾这样诗意的名字。在山路的旁边,一不小心差点开过,白墙徽檐,虽是小楼,也有些江南气息。
房前有个小小的游泳池,如果是夏天,沁池水中看青山环抱,当是无比美景。
然而即便现在,仍有人不惧秋冷,勇敢跳入水中。
美景对于孩子们来说反而不如电子屏幕有吸引力,真不知道该说是进步还是退步。
反正没什么人,我们自己凹造型玩。
傍晚时分,突然天降大雨,倾盆而下,我们只好躲进屋里。孩子们玩桌球,男人们聊天喝茶,我绕着书架转了一圈,翻到大冰的《阿弥陀佛么么哒》,开篇就让人心生爱与bei
晚上在民宿里解决,饭比较贵,菜品一般,感觉和翡冷翠的整体形象有些差距。
然而背依竹林,听屋外溪水夹着雨水,阵阵轰鸣。
清晨,透过窗户,看到后面的山上青竹红房,山间云雾慢慢飘散。
一夜雨水,溪流愈加奔涌。
院子里的凤仙花(我们叫它指甲花),寒水秋色中依然白得娇艳,我想着晚上要采一些,给旅行家染个红指甲。
走之前忘了带国旗,借着院子里的一抹红来实现“带着国旗去旅行”的愿望吧。
云慢慢散去,天渐渐露出蓝色,但早晨的肉包子和白米粥显然不能够提供足够的热量,我们瑟瑟发抖,把素有能穿的衣服都裹在了身上。
计划今日登山。妹妹说,妈妈嫁到临安四十年,也没有上过天目山。
妈妈总说,山有什么看头,又麻烦又要花钱。
怕花钱才是重点。
于是这次借着大姐的名义叫了妈妈一起上山。
私家车只能开到半山,往后只能乘坐景区的巴士,我们和妹妹在翡冷翠门口汇合,一家人欢欢乐乐,哪管它秋风起天萧瑟。
雨水荫荫,白雾茫茫。
山间柳杉斑驳苍老,青苔满身。
进山门沿栈道往下走,到四面峰,见黄山松一棵,枝干遒劲,松叶如针。然而一片阴灰,我们只能想象青天白日的“四面幽壑,树茂林密,万丈高崖,云蒸雾绕”。
不过妈妈的青艾馃子可以抵消所有的遗憾和不足,一口黏糯一口醇香。
老天应是怜悯我们在雨丝中上山,隔上几分钟便掀开面纱,让我们一睹美丽的容颜。蓝莹莹的瞬间,山峰在云雾见隐隐约约,真个如天上仙居。
看到远方如海市蜃楼一般,忍不住的旅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