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巴基斯坦snowlake冰川徒步,2015年8-9月的雪山、巴铁

  • 出发时间/2015-08-23
  • 出行天数/25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25216RMB

关于snowlake

开始这段奇幻旅程的介绍前先说一下我们要征服巴基斯坦北部山区与snowlake(雪湖)。
巴基斯坦北部山区
这里包含海拔8000米以上的世界第二高峰8611mk2乔戈里峰,第九高峰8125m ,Nanga Parbat南迦帕尔巴特峰,第11、12、13高峰,Gasherbrum I迦舒布鲁姆1峰,海拔8068米,Broad布洛阿特峰,海拔8051米和Gasherbrum II迦舒布鲁姆2峰,海拔8034米,除了杀人峰南迦帕尔巴特属于喜马拉雅山西段之外,其他都属于喀喇昆仑山脉,而且喀喇昆仑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共有19座山峰超过7260米,8个山峰超过7500米,而6000米以上的山峰简直不可胜数了。
巴基斯坦snowlake
世界顶级徒步线路之一
喀喇昆仑山区除K2BC之外的另1条长距离徒步线路
这条线路的起点和众所周知的K2BC线路相同,也是从askole村出发
而后转向西北方,穿过两条巨大的冰川biafo冰川和hispar冰川(喀喇昆仑山区第三和第四大冰川)
最后抵达hispar村,而后乘车回到hunza。
在徒步路线的中段,biafo冰川的源头,是世界上除极地之外,最大的四季不化的雪盆地snowlake
徒步路线也因此得名。

与K2BC徒步线路相比(摘自土人大哥帖子,感谢前辈):
1、snowlake线路名气要小,风景较K2BC略单调(和我们走完k2bc的队友一遭走下来哪有单调一说,景色和地貌都丰富的不要不要的,有图有真相),而难度个人感觉甚至更难一点(这个倒是真的,我们走完更验证了这一点)。
2、徒步人数比k2BC少很多。
实际上,喀喇昆仑山区哪怕最热门的K2BC线,徒步人数也远远不能和尼泊尔的安娜普尔娜或EBC相比。
由于来自西方国家的游客大幅减少,K2BC现在的徒步游客人数(不包括向导背夫),全年估计不到一千人;
而snowlake线,12年7月份一个月总共只有五队客人,这样估算起来全年徒步游客人数连一百人都不到(我们走的是9月份,较7月份增加了难度和风险,冰裂缝间隙最大时间)。
3、天气更变化无常。snowlake线是两条巨大的东南-西北方向山谷相连组成的,中间的垭口海拔5100多米,空气湿润,多降雨降雪,天气比起K2BC线路更加无常。
7月份的五支队伍中,因为天气原因,只有一支队伍成功穿越snowlake并翻越垭口,完成全程徒步,其他四支队伍都不得不半途而返。
这条线路现在人气清淡,但是历史上,它曾经是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
千年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赶着驮队,从新疆往南穿越喀喇昆仑抵达hunza,走这条线路到达skardu,再往东南到达印度
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这条线路也变得冷清,而今除了少量徒步和登山队伍,没有人光顾。
算是一条相对小众的徒步线路。

缘起&不在计划内的巴基斯坦

最初的想法是计划非洲自驾,拍照看动物迁徙,很多人和事都不原本的计划中出现,旅行吗不用讲太多条条框框,跟着感觉就是最好的选择,正如这次奇幻的巴基斯坦,在冈仁波齐转山与遛狗的土猫相识,之后她们部队去了希夏邦马,我们去了古格王朝,冈仁波齐一别直至北京碰面,回忆完西藏,分享完故事,聊到计划,说起巴基斯坦与snowlake,这个国度和线路相对都是陌生的,脑海的印象只停留在中巴友谊与战乱,并没有其他更多的了解与期待,直到土猫介绍完线路并且看了图片后萌生了走一遭的念想,尽管时间和工作似乎都不允许,但在大射手的字典里出去走总是那么充满吸引力,何况又是这样注定是少数人的一段旅程。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是吗,在我们能力与体力允许范围内总要走出去看看,尤其是高原宜早不宜晚,有了期待就有了动力,在相对能协调开的情况下没过几天给了土猫确切的答复,入伙同行!结果证明这次的奇幻的旅程将是你终身的宝贵财富与记忆,有艰辛、有人文,有切身的感受,在这个异域国度、在这个9月,在这个年纪。

准备&一半海水、一半火焰,既抗拒也吸引

1、组队(一波三折):
上海土猫、排骨同学是总号召,总人数上限6人,在我加入前还有广州的泽晖,加上北京的我正好2男2女4人成行,从费用和队伍与行程来说也是合理的搭配,排骨和土猫先行走完K2BC之后我们在大部队斯卡都会师后走snowlake,入伙后我们进行了大量的沟通协调和准备,彼此间与巴方徒步公司等等,最终时间、地点、行程确认下来,机票也都定好,后续有关总行程的时间也不断在探讨和商榷,天气、交通诸多因素是未知的情况下总行程长度可能会超过15天,无奈广州队友在大家的不舍和争取后只能放弃,后来在提出如果我也不去坚决被否认后我们确认至少3人并肩走(实际后来徒步的全程还是3人),我不去他们2个也就不想走了,就没法成行,都强烈要求不管怎样我一定要去(我还是很重要的 )就这样继续召集,这样就在临近期限内深圳的王英同学出现在了队伍的行列,大量的沟通和对接依旧,就在这紧迫的时间下深圳队友因为工作和家人的原因还打过退堂鼓,大家聊了各自的情况让队友充分考虑,尊重她个人最终的决定,最终还是一起,遗憾的是在徒步第三天折返回去。

2、签证(好事多磨):
巴基斯坦的签证生意的旅行社相对较少,要么就是很贵,我们走去使馆递交材料自己送签的路线,且签证是免费的,先附上办签证需要的材料,在讲狗血的剧情
1).官网打印出来签证申请表
2).护照及复印件
3).2张2寸护照照片
4).在职证明(含准假证明、中英文都要有、加盖公章)
5).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6).居住证正反面复印件(如外地户口)
7).户口整本复印件
8).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9).巴基斯坦的营业执照及纸质版邀请函
10).巴基斯坦负责人身份证。
上海的队友办证都很顺利,最后还拿到了3个月的有效期,按道理可以完全放心,但北京大使馆的办证过程没有想到的是反反复复,
第一次,资料不合格,需要个旅游局的官方邀请,告知签证官别的城市大使馆一样的文件没有问题,签证官强调北京他说的算,在这里他是老大,有权审核和拒绝,很是郁闷,和使馆的中方工作人员聊天也表示不解,没办法要来电话并表示巴方徒步公司会和他沟通,但始终并未沟通上,只能择日登门说明。
第二次,签证官休假,一名工作人员带班,虽然也提到了所谓的旅游局官方邀请,但看了资料表示可以收取,瞬间心花怒放,但一问要出发的日期,表示不能给那么长的时间让资料带回一个礼拜后再来提交。
第三次,签证官大人在,说明了前2次情况后,没有在提出什么疑问,文件终于没有问题 ,但问题是只能给一个月有效期,时间还是早,下一个礼拜过来提交
第四次,临近出发马上快1周的时间,签证官看了看材料,结果回到第一次的问题,旅游局官方邀请,真的服了,我忍住怒火,心平气和的说上次他看过材料没有问题让我这周过来即可,并表示上次在材料上有他的字迹,终于终于,下个周四来取(我出发前的第2天),就这样大使馆5趟往返。

3、做功课(既抗拒也吸引):出去走走是好的,不管被动或者主动你都会了解目的地的情况,自然环境、风土人情,无论怎样都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但对于巴基斯坦了解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是担忧和抗拒,汽车炸弹、塔利班、社会动荡、物资匮乏、自然条件恶略,这段时间了中国湖北小伙子洪旭东在巴基斯坦被塔利班恐怖分子绑架的事件也被媒体广泛报道,把所有以前发生和可能发生最坏的情况评估打算完后也在问自己,为什么去?可不可以不去?发生危险怎么办?出现生命危险怎么办?家人怎么办?各种问题、各种疑虑和担忧在办签证这段时间反复持续,虽然决定去之前有过简单了解,评估过自己的体能和应对一些问题的能力,但没有了解的这么相对彻底,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内心活动,不经历不会体会彻底,大家也都在群里除了不断沟通着各种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措施也在互相安慰和打气,吉人自有天相,最后还是客服了恐惧,虽然不够彻底,但关键词已经围绕在了中巴友谊中国人在巴基斯坦工作和旅游的各种故事,还比如汶川地震、喀喇昆仑公路甚至到战斗机的涂装,期间也看了270侣行巴基斯坦的部分,除了抗拒外也很期待巴基斯坦的旅程,国情、友谊、雪山和兄弟,就这样对巴基斯坦的行程还是在积极推进。

4、保险(也有心碎的回忆):我是有商业保险的,但出去徒步还是要另外购买比较妥当,主要围绕在绑架、非法拘禁、高山救援,这个时候什么航班延误、行李丢失、钱财丢失已经不重要了,目的主要是恐怖分子袭击有赔付(真有袭击谁知道结果呢,估计好不到哪去)、徒步过程中有任何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可以叫直升机,主要还是为了预防高反和突发情况能够叫直升机,无论人怎样能够回家,大家讨论保险的种种情形的几天够够的了,尤其讨论签生死免责状和出发前要写遗嘱,我们2个老爷们瞬间就不想去了,大家强调的还是那句吉人自有天相天象,最后只是在徒步前签了免责状,但临行前把保单、行程单、联系人名单等相关文件发给家人并交代要留存好有问题怎么联系的时候心里还是说不出的复杂与压抑,是酸楚的。

5、说一下语言,当地和印度一样都是乌尔都语,属印欧语系印度语族,部分人会说一些简单的英语,徒步公司向导、领队和厨师除了本地语言外都会英语,大家交流也就全部是英语,我们团队排骨首席翻译,王英和土猫也很不错,我绝对的垫底,不过语言是需要环境,20几天混迹下来还是有所长进,每次出去都下决心苦修英语,回来就忙碌中一直找理由荒废着,这是个不好的习惯。

6、装备:也是原有装备上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折腾了一阵又一阵,网购、迪卡侬、户外店,别人看来挺烦人,但自己却享受其中,每次旅行准备这个过程因喜欢而变得不那么枯燥,绝对是长途跋涉美好的组成部分,会附上我们土猫同学精心梳理的一个装备清单和我准备物品的照片,吃、住、行,基本全部是巴方徒步公司安排,就不做过多介绍,行程中也可了解,摄影器材:尼康D700+24-70,外加GOPRO HERO4,另外就个别装备实际使用情况做个说明:
A、太阳能充电板:一定要选取质量好的,我的不算太理想,但确实发挥了作用,白天充充电宝,晚间充手机和GOPRO,而且在巴基斯坦停电时有发生,即便你在首都,白天有太阳的时候还是可以应急,土猫的500多的土豪太阳能充电版就比我的好用。
B、睡袋防潮垫:睡袋一定要尽量轻量情况下保证保暖(矛盾的问题,看要去的季节和品牌)我的在淘宝上一个靠谱朋友田野那买的,无底睡袋,蓬松900,900克填充,外加羽绒裤,差不多2500,配上美国银搓(土猫的是更节约空间、更土豪的充气垫,实际使用效果也不错)一直担心会冷,实际使用效果非常良好。
C、登山鞋:一定要质量好且有磨合过,这次鞋最失败了,原本打算带2双,空间有限,徒步线路中乱石滩,冰雪,泥和石头,路况复杂,走了几天就磨出来一个小小的洞,从一只到一双,防水也就失效了,这双鞋后几天每天起来就是个冰疙瘩,全靠走路的摩擦和体温烘干(这期间卫生巾也发挥了极大的作用,最起码能减轻湿漉漉的程度,小伙伴们的卫生巾几乎都被我用完),所以鞋一定要好。
D、登山包:一定要较好有背负系统且除了胸部固定以外一定要有腰部支撑和固定的那种,我这次带的没有,背上水壶后总偏向一侧,一个肩膀受力较大比较难受。
E、具备保暖与防水功能的手套:这次的手套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下雪的后几天在冰川里攀爬,用得上的时候也一般就是这样的地形和天气,没有就要受苦受难了,我们的队友应该更有体会,那几天的日子一停下来就要脱掉手套哈气。
F、三脚架:组队商量好带上一个就可以,拍星空还是有必要的,尽管我们除了月夜就是阴天,还是有一天用到了,我自己带了个迷你的脚架。
G、防晒:高原的紫外线不是一般的毒辣,一定要做好预防晒伤的措施,也做好晒伤的准备,我们就是这样短短个把小时就中招了,配合着风雪,沧桑感越来越体现在脸上,这还是做了措施的前提下。
H、暖贴:我们统统带多了,其实真的10几片足够,我们都是相反几十片,这还是各自仍在家里一批,暖贴一大包还真是占地而且还沉,还好就是在最艰苦和寒冷的几天分发给了背夫,实现了暖贴的价值,送去了别样的温暖。

本篇游记共含 29811个文字, 819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巴基斯坦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