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一个人的版图】(136)——【台湾·流年】(台北)

  • 出发时间/2016-01-21
  • 出行天数/3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3000RMB

台湾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今生今世必须要去的地方,可是偏偏又觉着没有准备好,就这么仓促去了也许会留下许多遗憾,就像青藏高原,也是许多机会摆在眼前,却又主动放弃,总是觉着以后日子还长,再等等吧。

在我的印象中,西藏是一个神圣又遥远的地方,就算不是虔诚地磕着长头过去,起码也得斋戒沐浴几十天以示隆重,尽管知道自己必然没有恒心和毅力真去这么做,不过这些心思却像一道坎,阻止着我随便买张机票就这么随随便便过去了。同样,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与大陆仅隔着一道海峡的台湾好似非常遥远,在很长时间里仿佛另一个世界,就算明明知道从香港台北不过一个多小时的航程,直线距离甚至还比不上香港到大陆某些较北方的城市,可是由于那道无法轻易跨越的心理距离,导致我总是有意无意把台湾的行程一再推后。直到去年,偶尔看到两张照片和一篇新闻,我突然觉得不能再等了。

照片其实也很普通,无非就是珠峰大本营下遍地的垃圾和人山人海的八角街,而新闻更是简短,只是粗略概括了一下海峡两岸“大三通”之后,大陆每年去台湾旅游的人数暴增以及带动多少相关消费云云。至此,我终于醒悟过来,事实真相就是我自己竖了一道心灵的围墙,将自己和那些所在隔绝开来,而墙外的现实却早已将我甩下了老远,再不抓紧有限的时间去一趟,那里也许就会被出行需求旺盛的国人迅速攻陷,从而变得如同丽江或是三亚一般俗不可耐了。

如今每次去香港,心里都十分不痛快,那里的人们对于大陆人越来越不友好,如果说以前有意见还只是在心中腹黑,那么现在几乎就是赤裸裸地挂在脸上了,之前我还会写些帖子为香港同袍说两句公道话,可随着各种亲眼所见的负面情势累积,我也不再愿意自讨没趣,如今除了固定地点购物和过境去其他地方之外,我亦不会再有去香港晃悠的任何理由。

此次过境香港台湾,为了防止香港阿sir刁难,尽量把资料准备得齐整些,过关还是比较顺利。过关后,在等出 租车 期间,突然感觉有一些细小的颗粒掉在头上,用手一摸,发现竟然是雪子,香港居然也有下雪的时节,简直岂有此理。

其实从香港出境就是为了搭乘国泰航空的飞机,这家由太古洋行发起成立的老牌航空公司还真是久负盛誉,据说在各大权威排行中都是仅有几家最优秀航空公司之一,而且常年如是。当然,台湾那边也有中华航空、复兴航空什么的常年执飞香港台北之间的航线,但好像都不怎么靠谱,在我从台湾回来后,听说某个德国权威媒体把中华航空列入最不靠谱十大航空公司。于是,我对自己说,国泰贵是贵了些,空姐也不怎么好看,但好歹不经常出事,而且机上的牛排火候正好,怎么的也比那些打死都不换花样的牛肉米饭或是鸡肉面条好吃一些,所以凡是从香港坐飞机,还是抱紧这条大腿吧。

飞行过程一切顺利,落地后随大溜很快也就办完了通关手续,与香港天天瞧臭脸不同,这边的边检MM倒是满脸笑容,在感应器上留下双手食指的指纹后,MM将证件交还给我,还祝我在台湾玩得愉快,我犹豫了片刻要不要问她FB账号,最后还是决定作罢,怎么能让人家觉得我们大陆人这么猴急呢,再说前段时间海峡两岸还在FB表情大战来着,万一被她认为我要用wuli黄子韬去刷屏,那岂不是显得我品味不高么。

出于交通方便考虑,将住宿订在台北车站附近,在网上预先订了接机送酒店的服务,待亲眼看到接我的车辆时,还是忍不住吓了一大跳,居然是宝马X5唉。我跟司机大哥核实了一遍,到台北车站是人民币99块钱吧,不是美金或者欧元么?初来乍到,最好先搞清楚贵宝地究竟习惯用什么货币跟大陆人结算。得到大哥的肯定答复后,我才放心上车,这一路奔驰下来,我粗略估计了一下公里数,要是放在俺们大陆,没有两百块恐怕是搞不掂的。于是,我对自己说,台湾人民太实在了,真金白银省了不少钱,这第一印象想不好都难啊。

次日一早,拉开窗帘,在内地越来越难见到的好天气中仔细打量清晨的台北。视野所见,高楼大厦的数量并不多,也没有见到内地那些让人头晕目眩的高架立交之类的道路建设,城市布局也比较简单,这是我对台北这座城市的第二印象。

台北故宫博物院

几年前,一位在博物馆工作的朋友告诉我,按照从前的叫法规矩,博物馆里凡是被叫作“博物院”的,都是那种藏品极大丰富且基本可以把新石器时代到满清灭国之间数千年的历史用文物展示罗列出来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听完此种说法,我立刻对国内冠以“某某博物院”名头的博物馆肃然起敬,可随着这些年走南闯北,看过的博物馆少说也有几十家,却发现大多都是称作博物院,反倒老老实实叫作“博物馆”的却是变成了少数,难道国内的博物馆都如此出息,各个都到了如此显赫的地步么?如此做法,恐怕还是虚荣心作祟,反正改个名字也没人认真来管,大家都积极要求进步,要是不赶紧换个“博物院”的头衔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当然,不管内地许多博物馆在名号上做文章如何惹人争议,总之“台北故宫博物院”这个响亮的名号由谁来评都不会有任何异议,如今坊间都在说,北京故宫只是老故宫的架子,内里的皮肉几乎都被搬到了台北士林区至善路这座传统宫殿式建筑里。要说旧时富贵人家都愿意收些古董珍玩附庸风雅,彼时天下最富贵的人家就是皇帝老儿他们家,古董当然也是藏得最多,而台北故宫博物院既然集中了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避暑山庄、颐和园、静宜园和国子监等多处的皇家旧藏,那么它想必也逃不出这“天下第一”的封号。

说起国军撤去台湾时带去大量皇家文物的事情,还有一段亲身经历的趣闻,几年前我到一客户家拜访,几杯小酒下肚,他便给我讲了一个故事,话说当年国民党撤退到台湾时,第37军负责押送故宫文物,一路行走到江西地界时,部队遇到共军主力发生激战,许多东西怕是运不出去了,只能委托军长姨太太就地看守。军长去了台湾后,由于两岸音讯隔绝,姨太太也只能看着一堆不能吃喝的文物枯守下去,到了晚年更是凄凉,我这位客户的老爹见这位老妇人甚是可怜,于是便好生侍奉,为她养老送终,老妇临死前打开地库,将未能运走的故宫宝贝全部留给了我这位客户的老爹。听完这段感天动地的故事,我的客户也打开地库,带我下去看宝贝,眼见之处,全是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木箱,上面贴着青天白日旗帜和蒋委员长的标准像,打开木箱,里面大多都是瓷器,底部的留款从“大明永乐”到“大清嘉庆”期间的都有。

然后,客户神秘兮兮地对我说,你在香港那边认识不少大老板,有没有可能把这些东西卖出去,价钱好说提成丰厚,你要是卖了一个亿,至少可以拿一千万走。我心里说,好说歹说俺也是受过高等教育学习过一些近代历史知识的新时代好青年,故事里无数BUG不说,单说这等拿来骗人的货色,如今景德镇的国营厂里十块钱一件,看在蒋委员长标准像的面子上加两块,实在不能再多了,不过,要是把碗底的款儿改成“微波炉专用”倒是还能多卖几块钱。

如今内地绝大部分博物馆都建设得高大气派,还未走近便已感受到扑面而来的高逼格,相比起来,鼎鼎大名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建筑规模反倒是相形见绌了。对于我等喜欢历史的人来说,到博物馆是来学习历史并瞻仰文物的,至于馆舍是不是高端大气反倒是次要的,不过在我们天朝,地方政府花起纳税人的钱从来不会邹个眉头,偶尔依法搞个听证会,也整的像个排练失败拙劣闹剧,更何况博物馆还打着为老百姓服务的市政工程的旗号,那还不是想闭馆就闭馆,想闭几年就闭几年,要是经费不到位就一直闭下去,至于老百姓心里怎么想,又有谁在乎呢?

由于对瓷器的一贯偏爱,在各个年代的瓷器展厅内流连许久,尤其是看见那二十多件极其珍贵的宋代汝窑,简直晃瞎了我的钛合金黄金眼,要知道走过这么多地方的博物馆,把在那些地方看见的汝窑全部加起来乘以二再转几个弯,也不见得比台北故宫一次性看见得多。

汝窑因烧制于宋代汝州而得名,窑址就在今河南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汝窑位列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官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来就有“汝窑为魁”的说法,而民间也半真半假地戏称”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瓷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所以,大家在歌里经常唱到的“天青色等烟雨”,说的实际应是汝窑开窑的最佳时机,而与青花瓷没有半分关系。

虽然对于古时的名人字画没有研究,但是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后卷即《无用师卷》还是要去瞻仰的。黄公望,字子久,号一峰,大痴道人,常熟人。擅长山水画,多描写江南自然景物,以水墨,浅绛风格为主,与吴镇,王蒙,倪瓒并称元四家,《富春山居图》是其七十九岁高龄时的绘画作品。

《富春山居图》命运多舛,出自黄公望之手,历经多人收藏后,差一点被明代收藏家吴洪裕焚烧陪葬,幸亏吴氏家人从火盆中抢出,可惜已烧作一长一短两段,其中长的那段被称作《无用师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而短的那截被称作《剩山图》,被辗转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2011年,《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段《无用师卷》和《剩山图》历经六百年沧桑岁月,终于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展出三个月。

画即如此,人何以堪?

中正纪念堂

若干年前,上一届民进党政府将中正纪念堂前的广场改名为“自由广场”,又在中正先生的铜像两侧挂上各式风筝,一时间舆论哗然,有些所谓“反独裁要自由”的民主斗士纷纷叫好,而更多有思想有智慧的人士则对此举不以为然,阿扁这种做法给人感觉就像未成熟的幼稚孩童,哪里有一点成熟政治家的风范。学习历史可以知道,那些在泱泱天朝的史书中可以浓墨重彩留下身影的政治家要么就不发动,即便面对政治敌人也是笑脸相迎,一旦发动就是毕其功于一役,哪里像阿扁这种过家家一般的举动,你就是把风筝挂到中正先生的头顶上,也无法阻止民进党在那一次选举中惨败。当然,风水轮流转,如今国民党败选,民进党二度执政,看英文姐的架势派头应该会比草根出身的陈水扁更有智慧,只是希望海峡两岸一切都好,莫要天天喊打喊杀的。

每到整点,中正纪念堂都有卫兵换岗的仪式向游人开放,与大陆这边仪仗队简单有力的动作不同,深受西方影响的台湾仪仗队,锃亮的头盔,笔挺的制服,而且动作要显得更加夸张和繁复,有些看起来甚至与杂耍无异,总之让人感觉酷炫有余而威严不足。

近年在内地的文艺作品中,除了共产党员依然是不可动摇的英勇无畏大义凛然智勇双全外,国民党亦不再是单一的阴狠贪婪卑鄙愚蠢的形象,总算开始有了一些正面的宣传,甚至还有人开始关心那支赴缅作战的国军远征军,虽然动静还不大,但是好歹给了大家一些希望。一个民族的复兴当然要从正确对待那些曾经为民族做出贡献的英雄开始,而这些英雄即便还活着也已经垂垂老矣,我们可以等,可是他们的时间却不多了。

龙山寺

与内地许多动辄宝相庄严、金碧辉煌的寺院比起来,台北香火最旺的龙山寺倒是显得十分精致,甚至还有一些寒酸,可是一旦步入这座位于艋胛最核心地区的小小寺院,便会被充斥其间的实实在在的信仰所震撼。不过区区两进的院子,处处香烟升腾,信众们祈祷祝愿的声音不断在耳边萦绕,几张长条桌上摆满了香客们自发献上的供奉,这种发自内心的虔诚而非事到临头才来拜佛求告的场面让人深有感触。

有时候我在想,古时候信众们千辛万苦筹款建寺,凿山刻像,倾其所有为佛像贴金挂红,将自己为数不多的口粮送到佛祖的供桌上,只是为了心中那一点质朴的信仰,而在龙山寺这边所见到的普通信众虔诚礼佛亦是为了同样的理由,即使所求所愿都是自家小事,那也难得这番日复一日的虔诚,这种朴素又恒久的信仰,才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

反观咱们内地,如今各地政府都开足马力在辖区内寻找有没有什么千年古刹,有的话赶紧占住,重修庙宇,再塑金身,要是实在找不着也没有关系,赶紧寻个风水宝地建一个,然后再托组织关系从其他寺庙里弄一个得道高僧来坐镇,也就妥帖了。要是辖区内竟然没有一座风水旺盛的寺院避邪镇恶,领导们走出去都是脸上无光的,心中亦是惴惴,没有佛祖保佑,如何能够官运亨通,如何能够逢凶化吉?至于寺院修来要花多少银子,修好以后有没有信众常来拜祭,都不是领导们要考虑的范畴,反正他们修建寺院已是功德圆满,佛祖菩萨罗汉金刚想必都甚是满意,这便足够了。

话说在龙山寺这座明显带有岭南风格的寺院里细细走上一遍,就会发现此间实在是包罗万象,不仅供奉着三世佛,而且华佗、关羽、月老个个都有自己的龛位,神仙们各司其职,这让求健康、求财运、求姻缘的香客们目标明确,绝不走空,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感谢你的慈悲,成就我们的牺牲。”——星云法师

本篇游记共含 10557个文字, 146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台北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