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世界不大,一辆机车,一头长发(五)

第8-12天(拉萨-拉萨)

拉萨,众所周知的西藏乃至藏区的经济、文化、政治、交通、宗教中心,这些也毋庸置疑,我要说的是,拉萨必去,但只去过拉萨就别说你去过西藏西藏不仅有可以让你流泪的信仰,也有可以让你流泪的雪山,西藏不仅有八廓街的人来人往,也有羌塘无人区的驷野无涯,西藏不仅有叫做“光明”或“玛吉阿米”的甜茶和藏餐,也有十里无旁的帐篷里稠稠的青稞酒和咸咸的酥油茶,有人享受桌子上一把零钱喝甜茶的惬意,我却更在乎饥寒交迫时路边牧民家的炉火和毫无口感却可充饥的糌粑,有人把拉萨当做西藏的终点,我却把她当做起点,还有太多路、太多人、太多故事等着我去经历。
这是我第三次来拉萨,没有第一次来时的激动,也没有第二次来时的感动,但心里却还是会心一笑,犹如老友赴约相见,坦然又欣喜。
我们住在东措青旅,在北京东路,算是拉萨比较著名的青旅了,我喜欢住青旅有几个原因,第一我对住宿不讲究,怎么说屋里的床也比帐篷舒服,第二是能认识很多或牛逼闪闪或呆萌犯二等等千奇百怪的人,可能我在他们眼里也绝非常类,这我知道,当然,便宜也是主要原因,把有限的金钱都入到无限的好吃的上,是我的“旅行观”哈哈。

(整个旅途最干净的一身衣服,只留在这像模像样的地方穿)

(之前两次来拉萨,都没来布达拉宫,一是因为贵,二是因为要排队预约,三是西藏98%的寺庙是不收钱的,而且没少去,只有布宫、大昭寺、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这些过于著名的寺庙才收费,其实这次也是不准备进的,但是正赶上我昌都发改委投资科科长陶哥在拉萨跑项目,还有综合科敬哥也在拉萨学习,不但带我去声色犬马了一翻*自费啊!!!八项规定惹不起啊!!!*,还以西藏昌都地区驻拉萨办事处的名头给我们搞了两张布宫的预约卷,红头文件已收藏,内容大概是现有我昌都地区贵宾参观布达拉宫云云。。这里就不晒了,我和小伙伴一看这架势,再不去就太对不起组织对我的厚爱了,此处也表示对陶哥和敬哥的深深思念

(关于布达拉宫的介绍和故事,我就不在这里装逼赘述了,不过我觉得布宫最大特点是,一座同时兼并王宫、寺庙、陵寝、“中南海”、地标、文化遗产的建筑,世界独此无二。再说一下我对布宫的总体认知,从气势上确实宏伟,从视觉上确实美丽,从感知上确实神秘,从心理上确实向往,西藏在时期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社会,由阶级层级导致的贫富差距远比当下资本市场操控+既得利益集团权谋导致的贫富差距要大得多,所以导致本就稀缺的资源涌向这座象征着信仰与权力的宫殿,“新旧西藏对比”有图为证,喇嘛的马厩比布宫脚下的百姓民居都要豪华千百倍,寺庙一纸令下要用人皮做法事,下面的农奴就要被活剥,《尘埃落定》里关于土司养侩子手施酷刑的描写并不夸张可能还有收敛,我之前以为西藏的饰品都是粗狂不羁的,甚至是抛弃了古典主义的抽象艺术,然当我看到了布宫里生活里使用的饰品和器物,精细至极,已经不能再“古典主义”了,直逼洛可可的感觉,虽然这个比喻很胡扯,但你知道我在说什么)

拉萨的四天里发生了很多事儿,似乎已经多得不能尽诉。比如,几乎每天都能认识几个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有男有女,一起住的青旅的那个房间门上写着“性福房”,然这个名字很是词不达意 。跟这帮萍水相逢的人们称兄道弟,干了两箱拉啤直到凌晨5天只剩三个人。一个姑娘刚到拉萨就来了大姨妈,可能数学不太好。去通往布宫广场的地下走廊摆地摊,卖玛瑙,结果被城管“追杀”,原来在八角街旁是可以随便摆的,但为了“规范旅游纪念品市场,整顿八廓街秩序,维护拉萨市荣”,又盖了个什么八廓商城,就在北京东路东措的对面,哪还有什么自由贸易精神和淘宝感,跟他妈木樨地大红门没有两样。每天都去喝两口甜茶,拍几张照片,以及发发呆,偶尔还能找到几家藏在巷子里牌子都不挂的藏餐馆,“品尝”参了砂糖和奶渣的糌粑,“回忆”跟阿姨群宗做的一样味道的酥油茶。去见一见一年前被留在拉萨的小伙伴,说句酸的,你跟谁一趟火车48个小时到拉萨都会成为朋友,过去闯关东、走西口、当兵、支边、大串联、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那帮人,若干年后老友相聚忆往昔,都会说是一火车皮来的,亲!

(不求今世,但修来生,在我看来就仨字儿,不着急!)

(信仰要从娃娃抓起)

(愿她可顿悟,或不负太阳下的努力,或不负装得一手好逼)

(愿他可飞升,或不负他奋起一跳,或不负我五次快门)

本篇游记共含 1963个文字, 56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拉萨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