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世界不大,一辆机车,一头长发(四)
第5天(巴青-那曲)
路况总算正常了,早上去邮局盖了章就出发了,今天到那曲270公里,要还是昨天那种路是不可能跑到的,还好清一色柏油路,索县距离巴青县就十几公里,在索县参观了赞丹寺,号称小布达拉宫(好像有好几个小布达拉宫),这里鲜有游客来,老百姓看我们也充满好奇,还好我“心理素质”过硬,也就是臭不要脸
(赞丹寺,下面白色的是僧舍,上面白色的是法堂)
上了那曲草原真可谓撒欢跑,路况好,而且直,但是无奈我那破车跑不快,90迈就哆嗦了,风景渐渐变得乏味,酷似青藏线,明天过了那曲就要跟青藏线汇合了,青藏线应该是主流进藏5条线路里最无聊的一条,这里不推荐。
到那曲时天还没黑,绝对的“大城市”,这几天一直在县城间跑,交通不便利,所以经济落后,物价又高,那曲通火车,物价就没那么离谱了。如果按照文化划分西藏,昌都属于康巴或叫前藏,那曲属于安多,拉萨属于卫藏或者叫后藏,三者用同样地文字,但是语言发音是完全不同的,互相也听不懂。那曲由于有铁路,又是青藏线的重要补给站,汽车货运都是走青藏线的,所以当地的老百姓也比较开化,城市建设明显上档次。晚上吃了芒康名吃“加加面”,这是在芒康盐井的一种吃法,每碗面就3块钱,但也只有一口,面是用牛肉汤煮的,每碗都有肉末和香葱,很好吃,每家店里都有记录,如果能破纪录就免单,但是我这食量是够呛了,最多吃二三十碗。
第6天(那曲-纳木错)
从那曲出发一路无话,中午到达当雄,由于是雨季,天气一直不太好,这里插一句,个人认为去西藏最好的季节是5、6月份,雨水少,雪山还没融化,部分植被已经开始发芽,7、8月份雨季,一是不安全,容易发生自然灾害,二是雨水多,玩不爽。
纳木错我来过,当时天气就不好,别说没拍到啥,就连看都没看到。小伙伴没来过,所以决定在这儿停一天。刚进山就到了售票处,发现有一条规定是西藏的车牌可以免司机的门票,我的摩托车是藏B,所以决定试试,看看这条规定到底好不好用,于是就只给小伙伴买了一张票,结果到检票处,看门的藏族小伙一看我们就是旅游的,所以让我也买票,当时我非常自信且略带凶狠的指着我的车牌用蹩脚的昌都藏语话说我来自昌都,因为我听说,康巴地区民风彪悍,他们在拉萨的酒吧喝酒,说的康巴话虽然拉萨人听不懂,但是能听得出那是康巴话,所以都离的远远的,一个不小心可能被找茬揍一顿。那个小伙听了我的话,应该是没听懂,但是听出来这是昌都话了,于是乖乖放行,我的心理也是又紧张又窃喜,赶紧走球。
到了湖边天气仍不甚好,还下了会儿小雨,只能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明早的日出了。
晚上在住的地方,边喝甜茶,边听别人侃大山,多数是他们对西藏多么了解,这儿什么时候封山,有什么文化。。。。我只能呵呵了,我保证他不了解什么是帕措,我保证他没见过一妻多夫制,我保证他没跟完全不会说汉语的老百姓打过交道,我保证他没见过喇嘛敲锣打鼓做法事,我保证他没见过最美的西藏,这就是旅游和生活的区别。
第7天(纳木错-拉萨)
一大早被看日出的人吵醒,赶紧穿戴整齐去爬山看日出,因为不知道具体日出时间,又怕上晚了看不到,只能拼了命的往山顶跑,我的“无海拔状态”大概是3500米,上5000米后运动就吃力了。当我跑到山顶的时候气管仿佛在燃烧,有些生不欲死的感觉,还好算是等到了日出。
看过日出,出发去拉萨,快到拉萨加油成了麻烦事儿,需要各种登记。在德庆乡还遇到一条军车队,西藏的军车队是很多的,他们要经常出来开车,算是训练,但那都是运输车,这次遇到的是军备车,霸气外漏。
下午很早就到拉萨了,这是我第三次来到这个日光之城,没有了第一次来时的兴奋,也没有第二次来时的感慨,拉萨对于我的符号性标签已经渐渐退去,它似乎只是一座城,而已。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