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台東阿朗壹古道及東源森林遊樂區

  • 出发时间/2014-11-14
  • 出行天数/2 天
  • 人物/带孩子
  • 人均费用/400RMB

辦公室的同事籌畫已久的出遊的行程,因為臨時有夥伴來不克出行,所以多出來兩個名額,問我是否有意願參與?因為他們都知道,我上半年曾帶女兒爬了難度更高的太魯閣錐麓古道。可參遊記
//www.achim-lelle.com/i/3335518.html
所以體力上應是沒有問題。而關於要去哪?阿朗壹倒底是哪?我真的不知情。後來聽他們介紹後,要辦入山証、要請環境解說員,還有安排接送的車輛等。心想錯過了這次的機會,我應該是不會自己帶女兒去的,所以就加入了這次兩天一夜的行程。
而這真是個意外的收獲。

此行總共八位成員,均攤的費用是。上午和下午各有一位解說員,同時還有包括午餐和從出口接我們回入口處,共10000台幣,一人1250台幣。

什麼是阿朗壹古道?

因為沒那麼好的後制技術,找個現成的圖來介紹一下。照片出處:【賀禎禎的攝影小玩意】
我們的行程是反過來走的,從北(台東)往南走到(屏東旭海)

一、阿朗壹古道簡介。
根據維基百科上的介紹:
阿朗壹古道,又稱阿塱壹古道,為清代琅嶠卑南道(今屏東縣恆春至臺東縣卑南)的其中一段,是台灣現存的古道之一。它位於省道台26線尾端,台東縣達仁鄉南田村至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之間,南北向,東臨太平洋,鄰近區域保存了台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台灣政府因準備在這個地區闢建台26線公路,引起環保團體的抗議,目前部分路段被劃入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受相關法規的管制。

牡丹社事件後,清朝同治13年至光緒21年間(1874-1895),清廷先後開闢八條東西越嶺道路通往台灣東部。其中一條道路由恆春通往卑南,即為琅嶠-卑南道,總長約203公里。根據文獻紀錄,古道大致由恆春東門起程,往東越小嶺,再溯港口溪北上至源頭附近後,向東翻越山嶺出八瑤灣,最後沿東海岸往北抵達卑南。此路線多沿溪或沿海岸而行,地勢較為平坦,自荷蘭統治時期即被用為通往台灣東部。

光緒3年(1877),從八瑤灣沿海岸往北至安朔溪的路段便已開通完成,之後成為先民拓荒、清兵行軍、以及西方學者探險的路線。此路段沿著中央山脈東南段與西太平洋之間的礫石與珊瑚礁岩海岸線,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日軍為防美軍跳島戰術從牡丹灣登陸,自行炸毀附近部分古道路基,目前僅剩屏東縣旭海漁港經牡丹鼻、觀音鼻至台東縣界塔瓦溪約四公里海岸,因長期受軍事管制影響,成為台灣陸路交通較不發達的海岸地區之一。此段海岸保留部分古道殘基及較原始風貌,成為台灣沿岸地質地貌的代表,並且列為南台灣國家步道系統之一。

「阿朗壹」一詞是台東縣安朔的舊稱,在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策畫「瑯嶠、卑南古道知性之旅」時,認為從屏東縣旭海步行至台東縣南田,活動名稱若加上旭海至南田則嫌冗長,於是簡稱為「阿朗壹古道」,此古道名稱自此開始被引用至今。

我們對阿朗壹古道有個初步的認識後,可以留意上頭我特別加粗紅字的部分,由於阿朗壹古道在二戰時期炸毀了部分古道路基,將這古道一分為二,即是自台東縣塔瓦溪約往下約四公里海岸處,就無法從古道通往台東,於是經過這一段,我們得爬些山路,才能繼續往下走。

二、需事先申請
阿朗壹古道是自2012年1月公告為縣級自然保留區,實施每天300人總量管制,縣府並規定,每20人就必須聘請一位解說員,解說費用是3000元,如果依申請人數13萬人次計算,3年來,至少有6500團到過阿塱壹。
申請進入「旭海觀音鼻自然保留區」許可辦法說明
http://175.99.86.233/syuhai/index.php?page=apply

第一天,下班後從花蓮往台東出發

11月14的,星期五。我們下班後,都已經是下午五點了,八個人兩部車六點準時集合出發。我們第一個集合點是鳳林如意亭的晚餐。簡單的用完餐,還有超過一百多公里的距離的走,繼續在夜幕中奔行。
到達台東的公教會館,已經過了晚上九點,附近就是台東夜市與鐵花村,再去吃點宵夜,各家早點回去休息。因為明天早上還有七十公里的車程才到步道入口。

台東鐵花村。

第二天:多良車站、阿朗壹古道、東源森林公園

氣象預報說今天是雨天,所以大家一早心情都是陰沉的。往南奔行的半路會經過最多火車站一稱的台東「多良車站」。它在一個小山坡上,白天會擠滿遊客,車子只能停在下面的平面道路。但我們這時才早上七點,所以直接就把車開到上面來了。

多良火車站

阿壹朗古道的台東入口

走在前面的是我的們響導兼解說員

過這條河床就是屏東了。

據說這是兩縣界。

這是一大段的礫石海灘,因為今天風很大,所以旁邊的海浪似乎頗激昂的。而我們是人品不錯,到了要出發的時候,天竟然慢慢的放晴了。

一路往南沿著海岸線走,下一段就要爬坡了。

結束了前面平坦礫石海灘,接來下的路程才是考驗的開始。

說這裏是台灣最後的原始海岸,像嗎?

身後的是另一團。

從這看,似乎不小心就是「滾」進太平洋了。

本篇游记共含 2114个文字, 67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