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花样游记大赛#站在懸崖上–太魯閣錐麓古道

  • 出发时间/2014-06-24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带孩子
  • 人均费用/100RMB

行程計畫與費用

一、需事前向太魯閣管理處申請入山証。
二、我們早上7在太魯閣管理處的停車場會合,開兩部車,一部放在燕子口附近,一部停在慈母橋。
三、全程步行,中午僅簡單的帶點乾糧、麵包等。但同事是專業山友,有設備可以煮泡麵。
四、費用因為是全程自己安排,車子、食物、響導都是自己人,所以我們可忽略不計。不過外地來走錐麓古道需要交通和響導的預算加入喔!

問:什麼是孩子能帶走的能力?

序曲

2007年,請了育嬰假,在北京當個單純的奶爸。
從職場上的老師,變成女兒的父親,看著她從會站、牽著我的手走,到鬆手的向前跑去,心中總有不同階段的感觸。沒有課務鐘響的干擾,看而自己女兒開心的奔跑,引發我進一步的在思考的是,什麼是能教給孩子們能帶走的能力?
分數。絕對不是一個適宜的答案,

2009年獨自返台復職,隔年六月,和同事第一次走了太魯閣的錐麓古道(當時入山證名額好像是平日36人,假日60人)。這條我常在太魯閣燕子口步道過後往天空仰望可見的斷崖,一直以來都讓我有遙不可及的距離感。而今總算親自的站在上面,心中可是激動不已。而且在山道上,遇見了一組山友,其中三位女孩子總讓我有一股熟悉感。在走完全程後,我才突然想起來她們是前一周台灣公共電視「誰來晚餐」所介紹的三位主角。或許她們的獨特,就是來自於探索自然山林間,累積的能量。
當時就有一個想法,一定要在女兒上國中前帶她來走一趟這全長10.3公里路程。讓她親自體會來自內心的撼動。

關於錐麓古道

步道簡介
太魯閣國家公園境內惟一的史蹟保存區-錐麓古道為合歡越嶺古道殘存遺跡。錐麓與福磯斷崖隔溪對峙,長約1.2公里,高約600公尺,幾乎全由大理岩構成,是太魯閣峽谷最壯麗的景觀。由於安全因素該路線封閉多年。近年來,管理處為配合生態旅遊之推展並兼顧史蹟之保存工作,全程亦陸續修復,並依入山入園申請之方式,提供山友之進入申請,目前開放全程共計10.3公里。於該路線環境特殊,須有登山申請承載量管制之措施,目前係比照入園申請之方式請山友依規需申請入山及入園許可,平日96人,例假日增加至156人,若遇有颱風、天災等不可抗力因素,管理處得視情形封閉該路線,該時段已申請之許可證將自動失效,若需進入需重新申請。


歷史人文
錐麓古道是合歡越嶺古道的一部份,更早期是太魯閣族各部落間聯繫要道;原路徑只有30公分,僅容得下併合的雙腳。

民國6年(西元1917年、大正6年)日本人強徵原住民壯丁,將小徑拓寬至1.5公尺,以便通行或載運火砲;壯丁們以繩索綑綁腰際,自斷崖頂垂懸而下,以鑿洞埋設炸藥,可見當年開鑿之艱辛危險。

圓夢

有同事相當熱愛戶外活動,除了平日參加馬拉松比賽外,在花蓮還去擔任太魯閣的巡山義工。2014年六月十四日,感謝同事的邀約,還有專業山友的照顧,讓七歲半的女兒燁燁順利提早完成了這次不同凡響的生命印記,全程十.三公里,費時七個小時。
我相信這一天的點點滴滴,將會是伴隨她一生的記憶。
這晚,她睡得很美的。

進入錐麓古道是需要事先向太魯閣管理處申請的,而且還相當熱門。提早一個月開放網路申請,常見額滿。
入口處有兩個,一是慈母橋,一是燕子口。進入步道的時候只有自己把申請核準書列印下來,於入口處把它投入這個信箱中。在您於另一端出去時,會有人員核查的。

古道簡介。

回望慈母橋

難度增加中

群山環繞

這只是小菜。
下為切割太魯閣峽谷的立霧溪。後端為去天祥的柏油路。

休息中,因為接下來的是直線上升。

登高

立霧溪與公路

又是一段垂直山壁

需要休息一下

本篇游记共含 1770个文字, 86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花莲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