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郃于八濛立马勒铭”,22字,3行排列,阴刻隶书(燕人张翼德亲笔手书镇楼)可能性比较高
大约在明代,四川流江县发现了一个摩崖石刻。这便是所谓《张飞立马铭》,又叫做《八蒙摩崖》,明代陈继儒的《太平清话》等书早有记载。这个铭文是: “汉将军飞,率精卒万人,大破贼首张合于八蒙,立马勒铭。”
这个铭文现在只能找到清代光绪年间的一个拓本。据清末胡升猷的题识称:“桓侯立马勒铭,相传以矛鍮石作家,在四川渠县石壁。今壁裂字毁。光绪七年六月,检家藏拓本,重钩上石。”对于这个拓本,曾经有许多人鉴定过,认为它不象是汉代的碑刻,可能是后人所造。同时,据《四川总志》所载,铭文中“军”字作“张”字,“铭”字作“名”字,与拓本又有出入。原迹是在流江县或是渠县,说法也不一致。如果有朋友能够到这个地方去看看是否还有这个摩崖石刻的残迹或古拓本,凭实物下判断,我想不难把真相弄清楚
#花样游记大赛#盘点这些年走过的古镇
//www.achim-lelle.com/i/3328563.html
#消夏计划#2015重庆攻略大全:一城山水韵,千载巴渝风
//www.achim-lelle.com/i/3418018.html
#2015旅程总结# 笨蛋记事
//www.achim-lelle.com/i/5362389.html
2016血性湘西之凤凰传奇//www.achim-lelle.com/i/5395357.html
2017王家归来不看院(高家崖篇)//www.achim-lelle.com/i/6701126.html
2017王家归来不看院(红门堡篇)//www.achim-lelle.com/i/6716696.html
2017漫步平遥古城(上)//www.achim-lelle.com/i/6741554.html
2017漫步平遥古城(中)//www.achim-lelle.com/i/6748025.html
2017漫步平遥古城(下)//www.achim-lelle.com/i/6763985.html
2019漫步徽州古城
//www.achim-lelle.com/i/18152005.html
2017漫步中国石牌坊之乡:内江隆昌//www.achim-lelle.com/i/7073810.html
2019秋游光雾山
//www.achim-lelle.com/i/17632213.html
2019漫步朱德故里
//www.achim-lelle.com/i/18797623.html
漫步三星堆博物馆
//www.achim-lelle.com/i/20959990.html
朱元璋的字迹(枪手的可能性很高)
唐代大诗人杜甫歌咏阆中的诗篇“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阆水歌》)“阆中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著青壁。”(《阆山歌》)
宋代大诗人陆游歌咏阆中的诗篇“挽住征衣为濯尘,阆州斋酿绝芳醇。莺花旧识非生客,山水曾游是故人。遨乐无时冠巴蜀,语音渐正带咸秦。平生剩有寻梅债,作意城南看小春。”(《阆中作二首》之二)
阆中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嘉陵江中游,东邻仪陇、巴中,南接南部,西连剑阁,北毗苍溪,距省会成都300公里。何谓“阆中”?据《古城阆中》一书载:“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阆’字说:‘阆,门高也。’即‘阆’是高门的意思。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解释‘阆中’说:‘其山四合于郡,故曰阆中。’即阆中周围山形似高门,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山得名。《旧唐书·地理志》解释阆中得名时说:‘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嘉陵江流经阆中一段,古称‘阆水’。意思说:嘉陵江绕城三面,城在其中,所以称‘阆中’。这是说,阆中因水得名。两种说法看似不一,实际并不矛盾。阆中四面山形如高门,因名阆水;城在阆山阆水之中,故名阆中。”而阆中县的得名,实始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秦惠文王改元后十一年。周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蜀王伐苴,苴侯奔巴(巴国迁都阆中),巴为苴侯求救于秦。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蜀灭后,张仪贪巴、苴之富,顺手牵羊,灭了巴国,于秦惠文王改元后十一年(公元前314年),置巴郡和阆中县。其后,除隋初因避文帝父杨忠讳,有35年改阆中县为阆内县外,阆中县得名至今已达2300余年之久。
2014年11月,从重庆出发坐车近5个小时后,俺来到了阆中古城
这张照片可以想见阆中古城的人气
金碧辉煌的状元坊两面均用鎏金字体大书唐代状元尹枢、尹极和宋代状元陈尧叟、陈尧咨的大名,真正是流芳千古,令人景仰不已。从隋朝开始实行科举取士至满清末年的一千多年的岁月长河里,四川全省一共出了19名状元,阆中便占了4人,为全蜀之冠,故享有“状元之乡”的美名。
《阆中县志》记载:阆中小麦最知名。“以其较为醋,色微黄而味不甚酸,携之出境,则清香四溢,闻者咸知其为保宁醋也。然造醋者必在城南傍江一带,他处则不佳,殆水性使然饮取水之候,以冬为上,故有冬水高醋之名。”
阆中保宁醋是全国四大名醋 (阆中保宁醋、山西老陈醋 、江苏镇江香醋 、福建米醋之一)。它以历史悠久,质优味美、营养丰富、防病治病而著称于世,在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展会”上获金质奖。
中天楼又名四排楼、凤凰楼,阆苑十二楼之一,是阆中古城 的风水坐标,地处阆中古城中心地带,武庙街、西街、北街、双栅子街交汇处。因是东、南、西、北四方相通的过街楼,故俗称“四牌楼”。 又因为该楼建造在阆中古城纵横两个中轴线上,故名“中天楼”。
阆中古城中天楼风水罗盘
从中天楼下来,我下一步的游程应该去拜访一下那些分布在老街旧巷上的民居古院了
回头再拍几张中天楼
位于阆中古城中天楼正中央的牌匾,上书“厚德载物”四个大字系魏碑体牌匾,细心的朋友可以仔细看,‘厚德载物’的‘德’少了一横,这并不是错字,因为古体字没有这一横
哈哈,乱逛之下,找到了张家古院
令俺没有想到的是,张家院居然有3个幸好,俺又来到了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内处处雕梁画栋,富丽堂皇中又蕴藏着古朴典雅的气韵,各厅堂间的摆设亦极尽豪华,不落俗套。
阆中古院民居的建筑布局相当重视风水意向,往往采取灵活多变,因地制宜的手法进行营造。较常见的格局有:长方形的(寓长命富贵意)、串珠式的(寓珠玉满堂意)、品字形的(寓官高一品意),特别是“多”字形(寓多子多福意)布局为世所罕见,可称独擅胜场。此外,尚有一颗印、倒天井等不尽雷同的式样,真是美不胜收,令人叹为观止。外封内敞的四合院是阆中民居的普遍形式,明、清之际是中国园林鼎盛时期,受其影响,阆中民居不仅利用天井栽花种树,建造鱼池假山,还在屋后建楼且命以十分风雅的名称,于是便形成院楼相连,院中有院,园中有园,深得古、雅、幽、深之趣。彼时,木材资源丰富,阆中民居普遍采用木质穿斗结构,独具匠心的能工巧匠们采用歇山式挑檐,双层硬挑,间以吊爪、撑拱,手法多样;瓦当、吊檐、裙板、隔眼、下抹板浮雕,其内容或人物故事,或花鸟虫鱼,或珍禽异兽、或吉祥字样等。门窗花格品种之繁,多达五百余种;其余装饰图案多达千种以上。其精雕细镂之精湛工艺,几成绝响!
离开李家院子,又看见李家厨房(李家厨房乃李家大院厨房也,以擅长特色家常菜而闻名于古城内外)
拍了几张照片,俺转身准备离开,猛然看见了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燕人张翼德在此
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拍我照片,定是敌方细作”声如巨雷。众游客闻之,尽皆股栗。俺 急忙将相机藏于身后,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 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小觑。”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不缴相机者,死?”我旁边两美女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游客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缴又不缴,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俺转身而走。于是诸游客一齐望西奔走。
张桓侯 祠,俗称张飞庙 ,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四川省 阆中市 古城区西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名将张飞的祠庙。因张飞死后,追谥为桓侯,故名。
章武元年,张飞为部将范彊、张达 所杀,死后葬于阆中,世传张飞“头在云阳,身在阆中”。后来范彊、张达 投奔孙权 ,孙权 大为震怒,认为必定会引来复仇 的蜀军,因此二人被孙权派人押回蜀国,由张飞儿子张苞亲手杀死
大义千古(山门右匾,隶书)----1987年何世珍书
庙门上的横匾(楷书),赵朴初题
上:万夫莫敌(敌万楼上檐匾,行书)----1990年,李择书。
下:灵庥舄奕(敌万楼下檐匾,楷书)----道光二十二(1842)年5月英文敬题。
庥(xiu):庇荫,保护。舄(xi):大貌。
吾见刚者(大殿右匾,隶书)----国民革命军二十九军军长奋勇将军田颂尧题
刚强直理(大殿中匾,行楷体)----雍正乙卯(1735)年二月,果亲王(清康熙第十七子)题汉桓侯庙
义列足式(大殿右匾,隶书)----四川督军熊克武立
大殿里的张飞像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一樽文张飞像
虎臣良牧(敌万楼后檐匾,行楷)----大清顺治(1649年)立
张飞墓(几个游客的旁边)
2015天下梯城 ,奇景云阳//www.achim-lelle.com/i/3395573.html
离开桓侯 祠,继续行走阆中古城
贡院就是科举时代士子应试的考场。目前全国贡院仅存两处,一处是南京的夫子庙,即江南贡院,另一处则是阆中贡院,即川北道贡院。阆中是个不大的地方,为何在这里设贡院?一是它作过四川的省会,二是说明在历史上它有显著地位,三是说明巴蜀的先人对读书、考试很重视。
跨进贡院的大门,便是一道“龙门”,门坎有些高,喻示着跨越不易。在封建时代,跨过乡试这一关,便是举人。在明清以前,“举人”泛指被“举荐之人”,从明清开始,“举人”才作为乡试通过者的专用名词。一旦中举,便可参加会试,而且永远具有继续参加会试的资格,即便会试不中,也具有做官资格了。
考生进场
考官
考生准备进入考场(保存完整的清代考棚)
考场
金榜题名,右为作弊者
光绪 帝师翁同龢手书
离开贡院,天已渐黑,迅速前往华光楼
华光楼为阆中古城的最高建筑,也是标志性建筑,又名镇江楼。据传,此楼是建在唐·滕王李元婴所建南楼之旧址上,明以前仍称南楼,清代改称华光楼。历代迭遭火患,现存为清代同治六年(公元1876年)重建,原占地为8亩,建筑面积为150平方米。宋仁宗时阆州知州李献卿有咏《而楼》诗云:“三面江光抱城廓,四围山势锁烟霞。”十四个字可谓括尽华光楼风情。
登楼远眺
照片太多,再放几张结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