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辞职·在路上→「滇西北」
辞职旅行,游记继续来袭额,怎么说呢?辞职已经有几个月了,在外面经常有人问我出来多久了,当我回答说有好几个月的时候他们总会露出无比羡慕的目光,当然也会朋友一些同样是辞职出来旅行的朋友,而我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再不旅行,我们就老了”
可是,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又总会想起工作时的情景,虽然会忙得天昏地暗,虽然偶尔会与同事产生些小矛盾,可回想起来的时候就会不知不觉的时候怀念那个时候的状态。可能是出来的时间长了,身边的朋友换了一拨又一拨,在一起时间幸福的事情,可总会有要“相忘于江湖”的离别。
相比原先的同事,他们不过是匆匆过客。每当接到家里朋友的信息,想想现在单着的自己,难免会有沦为天涯流落人的感觉,那种思乡的情愫也是莫名的迸发了。
也因为写了几篇游记,认识了不少准备辞职旅行的朋友,看着他们的状态,会有那么一点幸福感,但是旅行终归是需要资本的,尤其是像我这样,不顾一切的放弃掉工作,如何回归也成了一块心头事。
在野外仰望星空,是那么纯净,可是我还能保留这份闲情逸致到什么时候呢?
在森林理放肆奔跑,是那般畅快淋漓,可是我还能放肆自己的青春至何时呢?
在这么放肆下去,不是先老去,也不是先穷到睡马路,而会是放空到一无所事,一无所有吧。所以,到现在为止,我得先庆幸我有胆量辞职出来,放空了自己,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我也不得不面对现实,回去做自己应尽的义务。归期已成定局,最后再来玩个尽兴吧。
辞职旅行,说走就走,我总结一下,要么有钱,有么年轻,要么有才。我算是还年轻,玩也玩够了,该知足了。
【系列贴】
//www.achim-lelle.com/i/1321165.html(「素」←辞职·在路上→「丽江」)//www.achim-lelle.com/i/1321165.html(「素」←辞职·在路上→「泸沽湖」)
》》》》》》》》》》》》》》》》》》SO:归期前的旅行
第二站:滇西北《《《《《《《《《《《《《《《《《《
我叫素素
我的新浪微博://www.achim-lelle.com/i/1321165.html{@Susiec}
感谢摄影师:http://weibo.com/208624111{@丽江贱公子}
感谢线路策划:http://weibo.com/aladinxiong{ @西遇越野}
相机:富士微单(XPRO1)
行程计划(滇西北)
这次的行程比起前两次的旅行更加让我期待,因为这是一条“超现实魔幻主义”的线路。要说起我之所以会在云南这块处处是风景的地方来选择这条线路作为回归前的最后一次旅行,还源于一个靠谱的朋友的推荐。
我记得那天是在一群人喝茶聊天的时候,他问我,来丽江这么久了都去了哪些地方。我掰着手指一一给他道来,本以为他会称赞一下,没有料到的是
“来了这么久,你还是跟普通的游客没有任何区别啊。”
“大哥,此话怎讲?”
“泸沽湖,拉市海这都是哪些跟团的人去的地方嘛,像你这样辞职旅行,说走就走的姑娘应该去些有深度的地方玩呀”
“那,那,那·········要去哪里才有深度啊!”被他带些瞧不起的话语给气得都哑巴了。
“要说深度的话,在丽江这边有太多还鲜为人知的地方可以去,像这个季节就适合去泰安看油菜花,如果想走得远一点的话,可以去梅里雪山朝圣。“
听到梅里雪山,我灵光一闪,早已听闻他的神圣与壮观,但梅里雪山包括雨崩在内的不也是大街小巷贴在外面的常规线路吗?我偷偷的笑了一下,反问道:“大哥,梅里雪山虽然神圣,可那不也和泸沽湖一样是很常规的景点嘛,你要给我介绍就麻烦你介绍点经典的,鲜为人知的,有点深度,最好是有点文化历史背景的地方给我,好吗?”我还故意把“好吧”这个词说得眉飞色舞,就好像打了一场痛快淋漓的胜仗一样。
“谁说梅里就只能是常规的线路,我要跟你说的梅里的线路你绝对,哦,不是你,是绝大多数人绝对不知道的线路,说梅里其实应该说是滇西北更加合适,小姑娘想不想听呢?”
“我,我,我····我洗耳恭听。”听到这我又一次犯口吃了
“那你就好好记住了。其实滇西北上有很多地方是不被外人所知,几乎没有游客前往的地方,比如,你知道黑陶吗?”
“黑陶?黑陶是什么?”
“你连黑陶都不知道啊,怪不得只会去些满是人头的地方。”舌尖上的中国“看过吧,里面有一节是讲器皿的,就讲到了尼西的黑陶··· ···“
这位大哥后来在众人的好奇的目光中给我吗介绍了滇西北几个精华的地方。比如黑陶,比如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比如德钦最有名的佛教寺庙——红坡寺,还有关于里面的传奇得跟”仓央嘉措“一样的住持;比如茨中的天主教堂;还有在同乐村的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以及塔城的滇金丝猴保护区,听得一席人都心动得就像马上跟着一块出发了。
”好啦,关于包含梅里雪山在内的滇西北的大致介绍到此就结束了,小姑娘有没有兴趣走一趟啊?“
”有,必须有啊,如此之纯净,如此之神秘,如此之魔幻的地方当然想去探访一个究竟啦。“
于是,后来,这哥们招来了一帮朋友一起,我苦苦等待了三天等到了他的好消息(这几天我好好拜读了《水乳大地》这本书,更是期待啊),于是,在8月底,丽江人潮慢慢散去的日子里我们大伙几个踏上了这条被称为”现实版魔幻色彩之路“
具体行程安排
8.28:丽江——中虎跳峡——白水台——香格里拉
8.29:香格里拉——尼西——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
8.30: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核心地带——保护区——飞来寺
8.31:飞来寺——红坡寺——茨中——同乐——塔城
9.01:塔城——滇金丝猴保护区——丽江
(由于碰上地震,未能按原计划完成,后两天合并成一天,没有去看金丝猴)
费用清单
关于饮食:这次滇西北的旅行除了人文,风景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惊喜之外,还有美食。
香格里拉:全牛宴(不敢说吃得全部是牦牛肉,但比起丽江来说还是要正宗不少)
尼西 :土鸡(用黑陶炖的正宗土鸡哦!)
飞来寺 :松茸炖鸡
回丽江:三文鱼(这一顿算是我们的散伙饭啦)
住宿有点遗憾。第一天本来是要住香格里拉的一个温泉宾馆,可到的时间晚了,那地方离县城比较远,没有吃得就错过了;第二晚住在保护区里面,简陋但绝对舒适,虽然没有电,但我们一行人点着蜡烛玩游戏还是难以忘怀;第三天在飞来寺,梅里雪山对面住的观景房,可惜天公不作美。
背景音乐
许巍:世外桃源
上面说了一大通关于这次的行程,那我就先上几张这次旅行的照片,下面再慢慢细细的与大家分享路上的故事。由于在天气原因,没有看到梅里雪山,带有遗憾。
虎跳峡(下虎跳)
白水台
尼西汤堆村(制作黑陶)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徒步)
红坡寺
茨中(天主教堂)
同乐村傈僳族村寨
开始旅行
8月28
这天我们从丽江出发,一共有十个人(两辆车)过了拉市海之后,大片大片的油菜花盛开在道路的两旁,老熊介绍说这是泰安,盛产洋芋(土豆)今天的行程会有点赶,这条线玩下来六天是最为合适的,但由于有几个朋友定了回程的机票,只能缩短到5天,不能进到泰安的中心去欣赏,等回来的时候再做打算。在车上老熊不停的给我们介绍这里的风土人情。
他说:“我们惊天要渠道虎跳峡和香格里拉,而关于香格里拉就得提到一个人——约瑟夫·洛克。他是美籍奥地利的以为探险家,曾于20世纪初的时候,他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美国农业部、哈佛大学植物研究所的探险家,撰稿人、摄影家的身份到云南滇缅边境以及西藏考察。从1922年起曾六次到中国,深入到滇、川、康一带民族地区活动。1922—1924年第一次到中国,由曼谷到丽江,进入四川西南角木里,途经纳西、彝、藏地区。回国时,携走八万件植物标本以及文物文献。1924—1932年到川、甘、滇以及青海等地区。从1929年起以较多时间和精力研究纳西东巴仪式、经文、历史、语言、文化和文献资料。此后,洛克以丽江附近的村落为基地,对当地风土人情和动植物都进行了考察研究。这一时期的许多文章,都刊于国家地理杂志上。也正是这一时期的文章,激发了作家詹姆斯·希尔顿的创作灵感,完成了著名小说《消失的地平线》,成就了香格里拉的美丽传说。”
雄古观景台,在这里这一免费的写一张许愿牌,可以同时看到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以及金沙江,而此时我们也正处于三江并流地带(澜沧江,怒江,金沙江)
开始我们以为在这里能够眺望到长江第一湾,但我们弄错了,看长江第一湾是在石鼓镇,我们回来的时候要经过的一个地方。
左边的是哈巴雪山,右边则是玉龙雪山,下面是金沙江。有一天气的原因,雪山都没有看到,只能考想象了,但是听老熊说,我们一会要渠道的虎跳峡就是在玉龙雪山背面,而且我们去白水台是要路过哈巴村的。
挂满了许愿牌,许一个愿望,我们能够安全顺利的回到丽江。这算得上是一个心愿吗?算吧,平安是福
我们在桥头吃完中饭后就直奔中虎跳峡了,汽车在峡谷里的公路上经过的时候,司机说这里会经常发生塌方,泥石流之列的自然灾害,看着旁边的峭壁就心惊胆战,可这边又是悬崖,有点毛骨悚然,所以,在观景台那里许一个保平安的愿还是必须的。
下面的虎跳峡惊心动魄,不愧是中国最美峡谷。可是想到一会我们就要下到谷底,要走一线天我的腿就开始发软啊。司机是一个大胖子,他说他第一次来虎跳峡的时候被同行的一哥们骗着走下去了,那种感觉让他刻苦铭心啊。他这么一说更是担心了,可为了亲临惊涛拍岸的现场我也不得不硬着头皮,跟着大队伍下去一探究竟了。
徒步中虎跳,刚下的时候腿就开始打哆嗦了,那个陡峭啊,而且旁边还没有护栏的。大伙都小心翼翼的走,可唯独阿瑞和他弟弟还在那里拌嘴,我们这伙人听他们俩斗嘴听得到时蛮开心的,其实我们也不知道他姐弟俩到底是在争论着什么,但那种感觉嘛,就是小时候和小伙伴争吵一样,吵完之后又能立马亲昵在一块的纯真。
但是也有当人惊悚的时候,转过一个弯,在一个小木屋那里,有一个小伙子对着拿着棍子看着这条蛇,当我们刚看到这条蛇的时候还吓了一跳,可小伙子了呵呵的瞅着我们,才知道这是一条死了的蛇
有惊无险,菩萨保佑。我走在前面,能听到后面的伙伴们一个个在说腿软。可后面的阿健说天梯还没有到,刚走了三分之一,于是我们只好坚持
这就是传说中的天梯了,90度悬空啊!要不要这么恐怖啊!不敢直视下方啊!
其实这段还好啦,没有多长,上来的时候我们经过了另外一段更为陡峭,更漫长的天梯那才是一个惊心动魄。
到谷底了,来一张背影
仔细看,那红的是人哦,知道有多么陡,多么险了吧
腿走累了,压压腿,舒缓舒缓,一会还得走啊
果然是水流湍急如壶口瀑布般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