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说走就走,却遇到一个无人的鼓浪屿
“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鼓浪屿吗?”这句话是前同事在我微信朋友圈里的留言,因为我照片中几乎无人的鼓浪屿让他很惊讶!
事实上,旅游淡季+疫情,让鼓浪屿成了一个十分清净的小岛,清净到感人,清净到不想离开!
day1 西安-厦门
这是一次没怎么计划的旅行,出发前两天还在纠结“厦门or福州”,出发前一天还在担心会不会有突然而至的工作安排。
三分提心吊胆和三分忙里偷欢的激动,订了机票,粗粗看了行程,一个奶奶、两个阿姨、一个小朋友,赶着夜航,出发了。
到达厦门已经很晚,住在海边却听不到海的声音,只能闻到空气里淡淡的咸腥味
day 2民宿旁的海边+曾厝安+八市
潮湿咸腻的海风,让脑袋有点懵懵的。走过一堵砖墙,看到海的瞬间,整个人都松了下来.
心门大敞、呼吸悠长。
没有阳光,只有海浪、沙滩、脚印和逆着风不用放就会自己飞起来的风筝。
这辈子放过的最没技术含量的风筝,大概就是在厦门的海边,只要放开手,风筝就会飞起来,甚至我们还没做好看它飞的心里准备,它就已经飞上去了。
如此轻而易举放起来的风筝,却让我们雀跃欢悦。
曾厝安,在很多游记里是一个必去的地方,但我却觉得索然无味,只是一条针对游客的小吃街而已。火爆鱿鱼、烤榴莲……一众在任何景区都能吃到的小吃。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在厦门?
八市,倒是一个还算不错的选择,纵使很多本地人告知你这里已经成为游客的天下了,可是地理位置好找,市井气浓厚,本地特色集中,价格不算便宜但透明,海鲜集中,对游客来说,我觉得可以给80分以上。
一顿海鲜大餐必须安排。
day3 沙坡尾+鼓浪屿
沙坡尾作为一个创意集市,真的很好拍。但要说多好逛,其实不然,毕竟全国各地的创意集市都比较雷同。
但我就是莫名的喜欢,不急不慌,走走停停,仅仅是那些看上去装饰可人,格调文艺的小店就能让我心情愉悦。
买不买不是重点,好看,好看就够了。
更何况,我门还邂逅了一家姜母鸭的老店,纯属意外的进入,纯属意外的好吃。
下午的轮船前往鼓浪屿,却因为防疫政策,闺蜜一家没能登船。
就在我们到达厦门的第二天,因为闺蜜一家的居住地发现了确诊的新冠患者,她们一家无法上岛。即使行程码不带星,即使核酸阴性,依然不能上岛。
一场四人行,突然就被码头的检票口分割成了单人彳亍。就是这一刻起,我看到了一个“无人”鼓浪屿。
开往鼓浪屿的轮渡并没有坐满,这在旺季是并不多见的。四层的酒店只有两间客房住了总共3位客人,我一路拍下无人或少人的街道,发在社交媒体上,朋友留言说:“这还是我认识的那个鼓浪屿吗?”
疫情,让这个“网红”小岛,这个“文青”必去小岛,把安静演绎到了极致,但却永远回不去过往的静谧安详,而是多了一丝无奈的萧条。
上岛的第一个傍晚,步行去郑成功石像,差不多是酒店换班的时间,还能够零星看到上班、下班的工作人员,等走到郑成功像的时候,只遇到一对跑步的夫妻了,石像正好亮灯,看了一下时间,19:00整。
春风轻拂,气候舒爽,海边却没有游客喧闹,甚至不闻人语响。
day4 鼓浪屿
第二天清晨再去郑成功像,检票员、保案、保洁和海边赶海的三五村民,剩下,就只有我了——清早唯一的游客。
小岛上网红的“海岛老人海蛎煎”不用排队,在最繁华的路口摆摊的叶氏麻糍不用排队,所有餐厅和景点都不用排队。甚至,我一个人看了一场南音演出,一个人参观了钢琴博物馆,一个人参观了唱片博物馆,一个人参观了美食狂想馆,一个人坐在甜品店喝了一杯烧仙草……
唯独木偶戏,我后排的座位上还坐着一位男观众,观众的人数正好和演员相等。
唯一还算得上“热闹”的地方,是“转角遇到爱”,路过四次,一直有人在排队等着拍照,但也不过七八人,与旺季时动辄排队一个多小时相比,七八个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旁边的小卖店兼作帮游客拍照的生意,拍好后简单修图,晚上就能发给顾客,这个摄影师,可能是疫情期间鼓浪屿上“最忙”的旅游业从业者了。
一方面上岛条件严格,一方面很多外省人还不能出省,加之本地游客多数不在岛上留宿,民宿行业极有可能是岛上受冲击最大的行业。鼓浪屿民宿行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协会成员发展至400余位;2019年行业大滑坡,协会成员仍保留有300余位;同年12月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爆发,协会成员锐减至200余位;2020年8月,厦门疫情突发,协会成员仅余100余位,旅馆从业者不到500人。(数据引自《疫情下的厦门,旅游业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
以前,那些位置稍偏,被称为闹中取静的客栈、酒店,现在对于一些晚归的游客来说,幽暗的路灯,偶尔窜过的猫咪几乎成了“害怕”的代名词。
我喜欢安静,喜欢那些老旧的建筑和没有喧闹的街道,喜欢走在商业街上的时候没有商家上前招揽生意,喜欢看当地不受游客影响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喜欢拍照的时候没有突然的闯入者。
在疫情下的鼓浪屿,我看到了,却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