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埃洛拉石窟-三教混流开天地
世界文化攻略第596篇,印度攻略第7篇,其他攻略请点击底下世界文化攻略链接或我的头像~
“孔雀王国”印度攻略大纲:
1.印度概述
2.印度风情
3.纱丽
28.印度教寺庙建筑
29.印度彩色建筑
30.印度其他古迹1
31.印度其他古迹2
32.印度最佳拍摄点
北印:
4.泰姬陵
5.阿格拉古堡
6.鹿野苑
7.鹿野苑博物馆
8.瓦拉纳西
9.恒河夜祭
10.克久拉霍寺庙群
11.奥恰古堡
12.拉贾斯坦邦城堡
13.斋普尔
14.简塔曼塔天文台
15.德里
16.顾特卜塔
17.千柱神庙
18.皇后阶梯井
19.法塔赫布尔西格里
南印:
20.科纳尔克太阳神庙
21.阿旃陀石窟
22.埃洛拉石窟
23.汉皮古迹群
24.贝鲁尔神庙
25.哈勒比德神庙
26.索玛纳塔神庙
27.象岛石窟
埃洛拉石窟(Ellora Caves)位于马哈拉施特拉邦重镇奥郎加巴德西北约25至30公里,境内有34座的石窟,其中佛教石窟12座,印度教石窟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
1983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埃洛拉石窟群是公元7世纪至11世纪时期,也就是早期遮娄其王朝、罗湿陀罗拘陀王朝时期的宗教建筑。
石窟群以雕刻著称,形式上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其中第16窟凯拉萨神庙,呈现出天人合一的完美景致,堪称建筑艺术史上的绝色,令人叹为观止。
info:位于印度中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重镇奥兰加巴德西北约25至30公里处,境内有34座的石窟,佛教石窟共12座,印度教石窟有17座,耆那教石窟有5座,全长约2公里。
世界文化攻略(不断更新,11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www.achim-lelle.com/i/8114419.html
中国文化攻略(不断更新,800篇以上文化攻略连载中)
//www.achim-lelle.com/i/2936936.html
北京攻略集合(含景点全集)
//www.achim-lelle.com/i/2872129.html
目前596篇:
中国文化攻略:551篇
埃及文化攻略:6篇
美索不达米亚文化攻略:1篇
印度文化攻略:7篇
希腊文化攻略:6篇
罗马文化攻略:5篇
波斯文化攻略:2篇
印第安文化攻略:2篇
波利尼西亚文化攻略:1篇
东瀛文化攻略:8篇
中世纪-哈布斯堡文化攻略:5篇
亚细亚文化攻略:2篇
从公元7世纪至11世纪,埃洛拉陆续开凿了34座的石窟,其中佛教石窟12座(开凿于600-800年),印度教石窟17座(公元600-900年),耆那教石窟5座(公元800-1000),全长约2公里。
如果说阿旃陀石窟的经典在于壁画的话,那么埃洛拉石窟的经典就在于造像。
这些石窟见证了印度教、耆那教的复苏和佛教的衰败,在一个很长时期三大宗教和谐共存一个的地区,也说明了当地统治者对宗教的宽容性。
其主要经历了遮卢伽王朝(Chalukya),543-753年,和拉什特拉库塔王朝(Rashtrakuta),753-973年,两个印度中南部的王朝。
南段第1-12窟为佛教石窟,中间第13-29窟为印度教石窟,北侧第30-34窟为耆那教石窟。
☆Kailash temple☆凯拉萨神庙☆
☆Kailash temple☆凯拉萨神庙☆
第16窟凯拉萨神庙可以说是整个埃洛拉石窟中最为著名的一座。
这座雄伟奇妙的建筑始建于8世纪,它不是凿成的洞窟,而是把一座山挖凿成了一座庙宇,没有加其他任何建筑材料,前后耗时150多年,规模之宏大、建筑之精美居埃洛拉群窟之首。
据估计开凿这座神庙共挖走岩石20万吨,而且是从山崖顶部即神庙后面雕凿,像地面层层掘进,逐渐剥离,从上至下约36米,挖山而成,可谓鬼斧神工,惊天动地的大作品。
凯拉萨神庙石窟分为三部分,大门、难提殿和主殿,其间又有天桥连接。
凯拉萨山(Kailasa)就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冈仁波齐神山,位于西藏阿里地区,传说是湿婆修行的地方。
凯拉萨神庙相传是古印度罗湿陀罗拘陀国王克利希那一世(Rashtrakuta king Krishna I)为纪念战争胜利,命令须弥山敕建了这座祀奉湿婆的神庙。
神庙内外壁上布满了大量浮雕嵌板、壁龛和饰带。雕刻题材主要是有关湿婆的往世书神话,也偶有《毗湿奴往事书》和史诗《罗摩耶那》、《摩诃婆罗多》的故事。
在公牛南迪神殿和前殿基坛上刻画了《罗摩衍那》史诗故事浮雕饰带,连缀起来长达数百米。
☆Cave 10☆第10窟☆
☆Cave 10☆第10窟☆
埃洛拉石窟的佛教石窟共12座,编号第1至12窟。里面有寺院、佛像、讲经堂等,主要的雕像是释迦牟尼像。
形式上创作沿袭阿旃陀的支提窟和毗诃罗窟,第10窟是支提窟(也就是佛殿),其馀均系毗诃罗窟(僧舍)。
但毗诃罗窟有时也混合了佛殿的味道,如第11窟就有明显佛殿的创作。
一般而言,佛教石窟较印度教石窟朴实,但由于当时佛教已渐式微,不少佛教石窟已偏离了笈多时代的审美观,逐渐走向巴洛克式复杂华丽的迹象。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许多雕刻已呈现大乘佛教末期的特征,除通常采用一佛二胁侍的三尊形式雕像之外,还开始出现了众多的菩萨、女神和曼荼罗等早期密教图像,意味着佛教的衰落、解体与蜕变。
第10窟是埃洛拉唯一典型的支提窟,称作维什瓦卡尔马(木匠)窟(Vishvakarma Cave),因其窟顶肋拱仿照木桁雕造而得名,约开凿于620-650年间。
正面双层,富丽堂皇,中间的阳台有一道长栏杆,上层的支提窗已从早期的马蹄形变为图案化的三叶形,窗口两旁上方各雕有3个1组的飞天相对飞舞。
窟殿宽13.1米,纵深26.2米,长排列柱导向半圆形后殿,末端一座岩刻窣堵波的台基前倚坐着高约3.3米的笈多式佛陀雕像,胁侍菩萨与顶饰飞天组成了华丽的佛龛。
☆Cave 12☆第12窟☆
☆Cave 12☆第12窟☆
称为丁德勒,是支提、毗诃罗混合窟。
第2层上有一道长廊,4柱的前室和16柱大殿,犹如一座佛教的万神殿,雕刻着成排的众佛、菩萨、多罗女神等群像,构成了早期密教曼荼罗图像。
☆Cave 14☆第14窟☆
☆Cave 14☆第14窟☆
埃洛拉石窟的印度教石窟共有17座,编号为第13至29窟。其中主要的开凿于7世纪至9世纪。
印度教中有许许多多的神,这里的神像也就五花八门,但最多的要数大神湿婆和毗湿奴的神像。
印度教石窟气魄雄大,装饰豪华,建筑吸收了佛教寺院的特点,综合了印度南北方印度教神庙的风格。
第14窟称罗波那之府(Ravana Ka Khai),平面呈长方形,前方是16柱大殿,后方是走廊环绕的圣所。
在大殿南北侧壁的壁柱之间装饰着10余块高浮雕嵌板,表现关于湿婆、毗湿奴的印度教神话场面。
其中舞蹈的湿婆(Shiva)动态夸张,舞姿刚健,充分体现了印度教的根本观念“活力”。
☆Cave 15☆第15窟☆
☆Cave 15☆第15窟☆
称作十化身窟(Dasavatara Cave)。该窟有一条铭文提及拉什特拉库德国王丹蒂杜尔迦曾在它落成之际造访,因此可将其开凿年代推定为8世纪。
窟殿双层,下层是14根方柱的浅廊,上层是42根列柱的大殿,后壁凿有供奉林伽的密室。侧廊壁龛中装饰着表现印度教神话场面的高浮雕嵌板。
右壁和后壁的浮雕多与湿婆有关,其中湿婆(Shiva)降服死神表现湿婆从林伽中举杵跃起,踢开死神,激怒的神态活灵活现。
左壁的浮雕包括毗湿奴(Vishnu)的各种化身。
☆Cave 21☆第21窟☆
☆Cave 21☆第21窟☆
称罗摩主窟(Rameshvara),约开凿于640年至675年间。
在高台基上的门廊有一道低矮的护墙,墙上短粗的罗曼式柱头的列柱旁侧,雕有侏儒随侍的女神托架像,几乎与柱身等高,造型丰满而优美。
门廊正面侧壁伫立在鳄鱼(摩伽罗)背上的恒河女神(Ganga River)雕像,全身微呈三屈式,扭曲适度,风姿绰约,被公认为印度女性雕像的珍品。
■恒河女神(Goddess Ganga)■
自古以来,恒河就被印度教认为是最神圣的河流,恒河女神则是这条河流的象征。
在《薄伽梵往世书》(Bhagavata Purana)中描绘了她的诞生,她一般以两臂或四臂出现,手持圣物。
她的坐骑是摩伽罗(Makara),有着鳄鱼(Crocodile)的头和海豚(Dolphin)的尾巴。
魔王罗波那(Ravana)撼动凯拉萨神山(Kaila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