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行者量华夏第七季江苏第二集连云港:城中景、港边园、海上山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唐 李白)
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宋 苏轼)
这几句诗都是指一个地方,连云港“海上云台山”;这是当地除了花果山之外,另外一座很有特点的山。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世外桃源均指此处。
海上云台山:位于连云港市连云区宿城街道。
台山古称郁州山,唐宋时称苍梧山。
原本只是黄海中的一列岛屿,18世纪方与大陆相连。
遂形成峻峰深涧,奇岩坦坡,山光水色,独具神姿 ,被誉为:“海内四大名灵”之一。
明嘉靖年间道教兴盛 ,道士云集达两万之众,山又被誉为“七十一福地。
海上云台山即古代海上仙山瀛洲,三面临海,在云台山风景名胜区的山海相拥之处,是珍稀生物的宝库,是佛从海上来的第一站,是自然和文化珠联璧合的灵山胜境,拥有非常罕见的山海大观和人文遗存,自古以来为东海第一胜境,早已名扬四海。
以其独具特色的山海奇观、清幽秀丽的自然景观、保存完好的生态系统深得游客的亲睐,被誉为蓬壶仙境。
山海相连、峰高海阔,海波与山色相映!
自由行的游客,从港区或者市区过去,可以乘坐34、35路到达。
游览价值:
有几处很有价值的景观,需要慢慢观赏。
拍摄价值:
一般情况下,云顶上午有雾,到中午散开。如果能碰到,雾中和雾散的拍摄对比效果很有意思。

法起寺

在山脚游客中心那里,有景区公交可以到云顶
有很多游客是选择直接到顶,我们选择一站站上下,先从法起文化园开始。

法起寺,又名法溪寺,亦名鹫峰寺,因取“佛法起源”之意而命名。
寺院始建于汉代,如从“楚王崇佛”算起,迄今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创建之初,西域康居国僧人在此翻译经典、弘法布道。
东吴赤乌四年(公元241年),康居神僧会尊者(康僧会)来此挂锡,并留“饮泉留仙”石刻为记。
清代法起寺的规模达24进院落,僧众达300多人,建有大殿、中殿、天王殿、净土阁、弥勒殿、藏经楼、法堂、方丈、祖堂、仓库及寮房200余间,香火鼎盛,声名远播,成为苏北、鲁南地区的佛教文化中心,四方信众自陆路与水路争相前来,并为之形成了一条“烧香河”,河名沿用至今。

法起寺之所以成为佛教名刹的原因之一,还因为早在宋元时代就确立了曹洞正宗的传承体系。曹洞宗为禅宗的五个宗派之一,讲求“佛在性中”。到清嘉庆年间,曹洞法脉已在法起寺传至第35世,素有“寺风正派,不二法门,有德者居之”之说。
在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法起寺还为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起到了独特的促进作用。日本高僧圆仁和尚曾在这里留下足迹;新罗人更是将法起寺所在地———宿城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云台石林

穿过整个法起文化园,就到了陶渊明文化园;然后可以拐进山道,经云台石林,过悟道庵,再上车。
云台石林,占地300亩,这里怪石林立,突兀峥嵘,姿态各异。有万卷经书石、雷劈石、仙桃石、卧佛石、观音石、卧虎石、神龟石、罗汉洞、听经台等名胜,无不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怪石间生长着华东最大的原生态楸树林,树龄多在百年以上,参天蔽日。每至花期,繁花满枝,如雾似云,景区500米践道,曲径通幽、峰回路转、怪石花海、争奇竟丽。
眺望树隙浮云,倾听鸟啭虫鸣,移步易景,禅意山水,如入灵山胜境、游者莫不心旷神怡,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中国佛教协会长赵朴初老闻此,欣然挥毫命名“云台石林”。

云顶

从悟道庵上车,就到最高点——云顶
云顶位于后云台山北麓,隔鹰游海峡与连岛对峙,紧邻大桅尖,海拔503.7米。
主峰大桅尖,海拔605.4米,为江苏第二高峰。
这里山势雄峻、重峦叠嶂,山海相连、峰高海阔,海波与山色相映,水汽岚光、变幻莫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是展示连云港东方大港、山海风光的精华所在。
主要景点有:“海天一览”、“一线天”、“迎曙峰”、“凌空踏浪”、“云中漫步”、“云台神鹰”、“神龟探海”、“云台冰瀑”、“铁血峰台”等。
其中,“云台铺海”、“曙峰旭照”、“海市蜃楼”等独特景观,久负盛名。
景区容“雄、奇、险、幽、秀”于一体,集“山、海、港、城、岛”于一览,被誉为江苏省独一无二的“山海奇观”。
我们到的那天正好有雾,而等到准备离开时,雾开始散了,所以各种景观都赶上。

海天一览

本篇游记共含 1868个文字, 53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连云港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