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行者量华夏第七季江苏第一集连云港:登江苏“高峰”,探“大圣故里”
从去年8月开始到现在2月,已经很长一段时间没往外走。
因为恪守以前的策略:节日前后一个月不跑外地;又要适应这两年的形势:全国范围动态清零一个月后再走外地。
结果就是一直没法再跑长途,现在干脆连上海市内的也免了,也不知道后面什么时候再有机会走。
所以现在就只能补写以前的游览经历,这一季选择的是江苏省,大概有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
就从离上海最远的——连云港开始。
我们是两年前的夏天过去的,那时上海过去还没有直达高铁,而要到徐州换乘。
首先应该去的就是地标——花果山,因为这里有江苏省的最“高峰”——花果山玉女峰,虽然就其高度来讲,在全国实在排不上号。
但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这个“仙”则是指——孙悟空。
在连云港进行自由行的话,公交是很方便的。
到花果山就有B11、游1、游2、游6多趟车。
游览价值:
著名的地标是一定要到的。
拍摄价值:
没有什么值得惊叹的背景,只有一路打卡。
山门
花果山风景区所在的连云港市位于江苏省的东北部,一部古典名著《西游记》使其名扬海内外。
唐、宋、元、明、清先后在这里筑庙建塔,千百年来的古建筑、古遗址、古石刻、及历代文人墨客的游踪手迹遍布山中。
早在明万历30年,朱翊钧皇帝已颁旨花果山中的三元宫为天下名山寺院。
康熙皇帝亲题“遥镇洪流”四字镌刻在花果山主峰玉女峰上,以表对花果山神灵的敬仰。
李白:“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与苏轼:“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写的都是云台山,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和“海内四大灵山之一”美誉。
花果山山门是由四只石雕雄狮把守,这就充分体现了花果山的特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广场四周这些石猴,是花果山的迎宾猴,原数108只,暗寓36天罡、72地煞之数。
从山门开始,可以乘景区公交上山,然后在各个参观位下去就行。
我们选择了一个中间位置——三元宫下车,开始步行上山到顶,最后乘车下山。
这一段包含了绝大多数精华地段,有些游客直接乘到山顶,这样就会遗失很多精彩的地段,不可取。
经墨香小径、花果山石、唐僧崖、七十二洞、毛公碑、大圣佛、娲遗石、水帘洞、大圣故里,直到峰顶——玉女峰。
墨香小径
我们在三元宫下车后,没有选择上山道,而是反向先走一段下山道——墨香小径。
墨香小径是一处天然的艺术碑廊,融自然美与艺术美于一体,别具一格,堪为国内一绝。
在一块块自然山石上,镌刻着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因名“墨香小径”。
踏入这条小径,便会为104块天然石上的书法瑰宝所陶醉。
字因石愈显其秀,石因字更显其神。真草隶篆,形体各异;颜肌柳骨,风韵不同。
启功、沈鹏、李苦禅、沙孟海、林散之、武中奇、范曾、舒同、李淑一、萧娴、李一氓、郭化若等位大师的真迹,为胜境锦上添花。
花果山石
天然碑是花果山中最大的一块古代摩崖石刻,石刻上的内容是明朝海州知州唐伯元写的一篇《游青峰记》。因他率领邀览花果山的贡生中有一位名叫顾乾的,是《云台山志》、《云台三十六景诗》的作者,他恰好要赴京,唐伯元便写好了这篇游记送给他,并刻于“朝阳庵右”,即现今的天然碑上。
唐僧崖
唐僧崖,又叫“大佛崖”,是由片麻岩石风化而成的一堵高达数十米的峭壁陡崖。
站在三元宫停车场东望,即可见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俩立在崖上的形象:唐僧两耳垂肩,佛眼微闭,背稍躬,好像正在肃目修行;右旁一天然石猴,似乎在与唐僧耳语。神采逼真,栩栩如生。
走到近前,由于崖壁纹理复杂多彩,还可以看到许多奇景点缀其间,有师徒对话、舍身饲虎、独角鬼王等,所以有人又把它叫作“万佛崖”。
七十二洞
花果山上洞穴特多,总称“七十二洞”,乃是若干万年前的一次造山运动形成的奇观。除了海天洞,著名的还有二仙洞、万佛洞、朝阳洞、啸云洞、华严洞、莲花洞等。《西游记》第三回,描写花果山间的七十二洞妖魔,尽皆归顺猴王,并在花果山保卫战中充当先锋。
毛公碑
毛泽东同志博古通今,在1953年、1955年和1956年,曾经三次与江苏省、市领导人谈及花果山在江苏新海连市(1961年改称连云港市)。
1958年,时任团中央的胡耀邦来江苏视察,临行前,毛特意嘱咐他:“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云台山”,要他到花果山看看。
后人便用毛的原话从其手迹集字,镌刻成如此气势雄伟的摩崖石刻。
大圣佛
“大圣佛”是在自然石的基础上,凿刻而成的孙大圣头像,供孙大圣的信仰者祭祀。
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回真经,功德圆满,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地位已远远高于观音菩萨。
斗战胜佛,顾名思义是好斗善斗,而且是凡斗必胜。
在人们心目中,孙悟空就是正义的象征,智慧的象征。每年台湾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都有很多进香团到花果山来朝拜孙大圣。
娲遗石
“娲遗石”是夹在大石缝中的一块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着地,传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石头。
吴承恩就是按照这里石头的尺寸和形象来描述孙悟空出世的,这块石头也就成为神话的源泉。
娲遗石上方有半边石卵,据说另一半在孙悟空出世时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侧有一个形似猴头的巨石,温情地吻着娲遗石,那便是孙猴子成仙后脱下的凡胎。娲遗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达池”,阿耨达是梵语的译音,意为众水之源。传说过去仙女常来洗澡,孙猴子出世后在里面撒了泡猴尿,弄脏了池子,从此仙女们就不再来了。
水帘洞
水帘洞是花果山上最有特色、最有代表性的景点。
这是《西游记》中孙悟空的老家水帘洞的原型。
早在《西游记》成书之前,水帘洞已名闻遐迩。
在明代顾乾的《云台三十六景》以及张朝瑞等人的游记和各类方志文献中已有详尽生动的描述。洞门前,有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海州知州王同的“高山流水”题刻,还有“神泉普润”、“灵泉”等勒石。
正如《西游记》所写:“一派白虹起,千寻雪浪飞。……潺湲名瀑布,真似挂帘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