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泉州丨新年独行,初遇迟来的泉州

  • 出发时间/2021-12-31
  • 出行天数/4 天
  • 人物/一个人
  • 人均费用/3500RMB

新年,一场迟来的抵达

2021年的最后一天,我如愿到达了泉州。近五个小时的高铁,当我终于抵达这座城市时,已经入夜了。中山路上灯火通明,人群拥挤着朝着钟楼的方向涌去,周围夹杂着电动车让人心烦意乱的嘈杂声。
在这个夜晚,时间即将被郑重地簇拥着登上改头换面的舞台。

2022年的第一天,我在泉州的酒店里醒来。新一年的太阳并没有比前一年的更加耀眼,却因为浸润在闽南温热的空气中而显得无比热烈和新鲜。城市上方的天空,荡涤过一般地蓝,连一丝云彩都找不到。层层叠叠的建筑群,弯弯曲曲的小巷子,就这样纯粹地铺展在我面前,足以让初见的我欣喜万分。

这是我把『泉州』这座城市放入旅行清单的至少第三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这座城市总轻易地在我心头浮现却又被替换,直至去年夏天,这座古城申遗成功。我知道,赶在如织的游客成群结队地抵达之前,我必须要来了。这场迟来的抵达,最终以一场最具仪式感的新年独行,让我自觉,没有辜负这座老城千百年来的守候。

这座城市,自然也没有辜负我日日夜夜的惦念。从匆忙决定前往到因为朋友的工作变动最终独自出行,都从未让我动摇想要来到这里得决心。铺展地图,在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密密麻麻放上“想去”的标签,这座城市有太多吸引我的地方。从一踏上这片土地开始,我便知道,这独一无二的2022新年,泉州必定不虚此行。

泉州,对于我来说真的太陌生了。印象中几次匆忙前往闽南的旅程,似乎难以在我心里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在高铁上,我一直在想,这是一座怎样的城市?而显然,泉州并不需要这样的预设。当双脚在这片土地上有过足够多次的交错,似乎也能懵懵懂懂地说出这座城市留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
泉州,很美味。纷繁多样的闽南小吃、鲜美可口的山货海鲜、一年四季的时令水果,本土与外来、本帮与异域的口味在这里交融,化学反应的结果便是“好呷”的闽南味。

毋需谦虚,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深厚到令人头皮发麻。源远流长的商贸历史、无远弗届的探险精神、和谐相处的宗教文化、崇文重教的人文思想,让“闽南”绝不只是一个宏观的地理方位,而是一种关于许多人、许多漫长历史的精神认同。

最独一无二的是,这座城市,把目光投向了大海。被北部无穷无尽的大山阻挡着通往其他地区的路,自古以来,泉州人便将目光投向了无穷的大海。历来,固守乡土中国人对大海的态度是畏惧而保守的,但泉州人勇敢地迈出了脚步。宋元时代的泉州,海商万户、千帆竞渡,这里是热闹繁华的所在。宋元时期海上的风,从这里吹进了广袤无边的华夏大地。

大海是前路,山水是归途。就用一篇散碎的游记,纪念这场迟来的抵达,也纪念2022第一场独自旅行。

【鲤城,闽南小吃集散中心】

泉州别称“鲤城”,如今鲤城区也是泉州的主城区之一。靠山面海,这里丰富的山野食材和海鲜水产便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也为当地人的烹饪提供了无限灵感。成熟的贸易使得异域的风味被融入本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当地的饮食习惯。
泉州美食到底有多少种?怕是着实难以一一列举出来,单单几天的时间觉得自己只不过吃了冰山一角。美食海海,但浅尝辄止都已觉得砰然心动了。

在泉州,可以吃到什么?

三天时间马不停蹄地“大吃四方”,但想要把泉州真正“吃明白”,大概还需要再多努努力了。

面线糊

泉州面线糊店铺推荐】水门国仔面线糊、阿庆小吃店、吴淑珍面线糊、婷婷面线糊、曾氏老记面线糊、客常来面线糊、翁记面线糊、林记面线糊、祖传面线糊、原桥尾面线糊、老卢面线糊、后城面线糊、海龙面线糊、流实面线糊、啊萍面线糊、土成小吃店、展记面线糊、远记面线糊、陈记老字号面线糊花生汤、卢信面线糊、小怣面线糊、大怣面线糊
【我吃过的店】1.客常来面线糊(泉州市鲤城区中山中路105-107号)2.阿庆小吃店(泉州市鲤城区城东加油站旁)3.文啊面线糊(泉州市鲤城区中山北路62号)4.石头街展记面线糊(泉州市鲤城区海滨街道涂门社区羊公巷28号)

抵达已是深夜,饥肠辘辘在泉州酒店放下了行李,第一件事便是出去觅食。无论深夜还是清晨,泉州的大街小巷最常见到的,便是热气腾腾的面线糊。
以猪骨、鱼虾等熬制汤底,煮至柔软的细米线打底,再用红薯粉勾芡,点上少许胡椒粉即可起锅,看似简单的面线糊如汤羹一般晶莹剔透,鲜辛之中是一股叫人欲罢不能的“闽南滋味”。

而真正锦上添花的,是档口前密密麻麻摆满了的,丰俭由人的配菜——海鲜、卤味、内脏、醋肉......被滚烫的面线糊包裹在一起,入口滑嫩,竟是说不出的温柔。再把一根酥脆的油条剪成小块,一块块浸入汤汁后再入口,油条被汤汁包裹,每一个细小的孔隙都不放过,却仍保留着最后一分那倔强的酥脆——油条与面线糊的相遇 ,是一场对彼此最好的成就。

泉州四天,吃了四顿面线糊。一个外来人陌生的味蕾无法分辨哪一碗才最“正点”,但毋庸置疑的是,虽是同样热腾腾黏糊糊的糊糊,每一家的味道、配菜都不相同,以至于每一次推开店门,也都有种拆盲盒的惊喜与期待。

街角那家“客常来面线糊”,是距离酒店最近的一家,匆忙觅食伊始看到第一个曾出现在攻略上字眼熟悉的招牌,只觉得整个身体都在用力把我推进这家店。档口摆在门口,几张桌子挤满狭小的空间,老板和气地细数着食材。焦急地来不及仔细思考,匆忙选了几样下单,不出一分钟,第一口“泉州味道”摆在了我的面前。
舀起一勺汤汁,滚烫的热度被勾了芡的粘稠面糊裹着跌进口中,直接给舌头来了个“下马威”,混合着的,还有尚未来得及搅匀的胡椒粉。海蛎个头不大但却新鲜饱满,莹白的蟹肉在面线糊中依然没有被搅散,却赋予了这碗汤汁更多的鲜美味道。醋肉,许是已经过了些时间,肉质有点紧实品不出酥香的口感。

泉州第一碗(亦有可能是模糊记忆中的人生第一碗)面线糊,由于急迫的饥饿来不及品出太多味道就囫囵吞下,却又因为舌面上火热难消的灼痛感,让我在接下来几天的旅程中始终记忆犹新。

店里还吃得到闽南特色小吃——五香卷。一条细细长长却内藏乾坤的五香卷,一直以来是本地古早的待客传统。约有铜钱粗的猪肉卷,裹着马蹄、洋葱、五香粉、蛋液、扁鱼末等将味道调节的鲜香适口,通常用网纱油做皮,抑或是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腐皮包裹,油炸至外边酥脆,切成一段一段蘸食当地的甜辣酱或是番茄酱。肉馅鲜美有嚼劲,马蹄丰富了口感,外酥里韧喷香爽脆,绝对是“解馋必备”。

第二天清早,当地老饕朋友“社长”推荐我去了酒店边上一家并未在我计划之内的——阿庆小吃店,吃早餐。在泉州,早餐的主角只能是面线糊,非是其他。而这家早餐店,让我吃到了此行最惊艳的一碗面线糊。

相比深夜那一份百无聊赖的悠闲,清晨的餐厅里店主人忙忙碌碌的身影充分诠释了“一日之计在于晨”。配料都是早上刚刚处理好的,看起来相当新鲜,一人点单一人操作,店家贴心地会帮忙把油条剪成小段并把面线糊端到桌上。

最让我惊艳的,便是这里的猪肝。因着新鲜而泛着细嫩的粉红色,每一片的厚度都较其他地方吃到的猪肝更为扎实,因而在面线糊热度的攻势之下没有变硬变柴,反而在细腻的汤汁的包裹下,显着无比嫩滑。咀嚼在口中,丝毫没有猪肝常见的颗粒感、而是细嫩绵密,品得到最为难的也最为惊艳的——内脏的鲜甜,每一次入口,都是会让人瞪大眼睛的惊艳。

中山北路上的文啊面线糊,原本位于较为隐秘的县后街,而后搬迁至路边的店面上,清晨起来,食客盈门。这家店的面线糊鱼汤的味道更重,以至于味觉始终摇摆在“鲜”与“腥”之间难以抉择,好在葱花与胡椒粉的加入,刚刚好地平衡了这两种味觉。大块的鸭血都是新鲜制成,可以连同其他配料一起加到面线糊里,口感会更加丰富,不由得感叹原来这碗大道至简的面线糊才是真正“百搭”的灵魂。油条都是放在旁边,用塑料袋套着整根自取,吃起来也粗犷地整根蘸着吃。

到了行程的最后一天,距离高铁发车还有四个多小时的我,百无聊赖地走在涂门街上觅食,最终还是“有头有尾”地将离别前的午餐选择了面线糊。涂门街小巷子口,“石头街展记面线糊”,一对小夫妻经营,干净又有温情的小店。

一样清澈黏稠的面线糊,一样丰盛美味的配菜,一样金黄酥脆的油条,用腰花、肥肠和卤蛋为自己搭配了一碗奢侈的“全家福”,用油条把碗里最后一点汤汁也蘸得干干净净。
泉州,我用面线糊成全了一端旅途“有头有尾”的仪式感。

本篇游记共含 20119个文字, 223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泉州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