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爱你的浪漫与万种风情,不妨试着把时间留在法兰西——圣诞自驾法国东部

  • 出发时间/2019-12-24
  • 出行天数/7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10000RMB

我是燕楠酱·这是一篇拖了两年的游记......

懒,我确实是有点懒,懒到不知不觉间已是2021的年末,恍然间才发觉原来距离我的上一次出国旅行,已经过了两年的时间;懒到当又一个圣诞节到来时,才回忆起疫情爆发前那次在法国的圣诞奇遇***
时间总是过得飞快,谁能想到虽然我们在国内高效而有力的防控措施下,一直过着安稳又正常的生活,可是在全球疫情一波又一波的侵袭之下,想自由自在去世界上看看的愿望,好像还是有些遥遥无期。
所以,有关旅行的回忆还是要趁早记录下来,让自己的思绪沉淀,随着记忆的涌现,回到那个好像有点久远,却又美好的时间。
2019,圣诞。
----------------------------------------------------------------------------------------------------------------------------------
提到法国,你的第一映像会想到什么?
是口音优雅的法语,
是闻名世界的法餐,
还是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等一系列知名建筑,
抑或是卢浮宫、蒙娜丽莎等一众绚烂的文艺瑰宝,
甚至是网络上关于“没人能在法国投降前占领巴黎”的调侃***
千面法国,这个国家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的痕迹或声名斐然,或不太光彩,
或许我更愿意相信,正如维克多·雨果所说“La vie est une fleur dont l’amour est le miel(生活是朵娇美的花,而爱就是花蜜)”,法国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文艺气质,才是这个国家的代名词。
2019的年末,带着对这个国度所有的看法和疑问,一场圣诞节期间的法国东部自驾之旅,就这样正式开启了。

一座塔、一扇门与一杯左岸的咖啡——巴黎

说来有趣,我们的法国自驾之旅,恰巧赶上巴黎大罢工,从2019年12月5日起,法国爆发了24年来最大规模的“宇宙级大罢工”,我们到达巴黎时,就已经持续了十几天。就连临近圣诞节,抗议者也依然奋战在“斗争的第一线”,丝毫没有理会总统马克龙关于“圣诞休战”的规劝。
不过对于”一年四季都罢工、一言不合就罢工”的法国人来说,这波恐怕操作就像日常一样自然——跟街头巷尾的当地人一聊天,人家表示不罢工才是闻所未闻***看到当地人如此淡定,来之前对于大罢工带来的治安等问题的担忧,倒也放心了不少;不过对于旅行者来说,大罢工带来的最大不便,恐怕就是巴黎的公共交通系统几近瘫痪——我们自驾的车辆,也只好跟成千上万只能开着私家车出行的法国人一起,加入了巴黎浩浩荡荡的车流之中,本就不通畅的巴黎道路,此时拥堵的车流仿佛跟塞纳河一样长。

就算提前预料到交通的影响,便赶着天还蒙蒙亮的清晨出发,结果发现还是低估了拥堵的路况——正常情况下只需半个小时的车程,在当天硬生生花费了近2个半小时***

淡定的法国人,在大罢工浪潮中依然生活的有滋有味,除了抱怨几句对于出行带来的影响之外,丝毫看不出公众对于罢工的抵制~毕竟除了植根于心的罢工文化、公民享有的罢工权利、工会的支持推动之外,社会舆论的宽容理解更是给了法国人任性的底气。

与我们在《自由引导人民》和《巴黎圣母院》中看到的一样,法国的浪漫从来不只是甜美柔情,更是带有激情与反抗的色彩——别忘了这可是个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将无数贵族砍了头,还顺道将国王一起送上断头台的国家~

在大罢工的浪潮中,巴黎的整体秩序还是很不错的,对于旅行者来说不用过分担心,不过出门在外还是要注意人身财产安全,毕竟法国的小偷和骗子也算的上是闻名世界了。

经历了漫长的堵车之后,终于可以远远看见埃菲尔铁塔的真容了。

不过即使看到了埃菲尔铁塔并不代表着可以直接到达——跟很多欧洲国家一样,狭窄的道路加上单行道,注定要绕上几个圈才能到达目的地***
一路上见到了各种时期各式各样的桥梁,据说横跨巴黎市区内塞纳河段的桥梁就有37座之多,这些桥梁的建造时间跨越几百年,风格和特色也各不相同,如果有时间,研究下巴黎塞纳河上的桥梁,探寻下它们背后的历史和故事,应该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兜兜转转了几圈之后,埃菲尔铁塔终于出现在眼前,闻名于世的埃菲尔铁塔其实不需要什么赘述了,这座屹立了一百多年的铁塔,已经成了巴黎,甚至法国的代名词。

作为当年彰显法国国力专门为万国博览会建造的“形象工程”,埃菲尔铁塔实际上是打算在“世博会”举办完成后就拆除的,甚至差点没建造出来,当时的法国民众认为周身用钢铁建成的这玩意真是太丑了!以小仲马、莫泊桑、科佩、梅索尼耶等为首的法国当时艺术界、文学界、建筑界的领头人物,更是开始了疯狂diss——他们的原话是这样的,”连商业化的美国都不想要的埃菲尔铁塔,无疑将成为巴黎之耻***”

当然后来的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埃菲尔铁塔不仅没有成为“巴黎之耻”,反而成了这座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名片,更是为巴黎带来了每年超过15亿欧元的旅游收入~不过有意思的是,100多年前就是巴黎最高建筑的埃菲尔铁塔,时至今日依然是巴黎的最高建筑***在以“基建狂魔”著称的我国看来,这方面倒有点像“巴黎之耻”了~

走近塔下,324米的埃菲尔铁塔依然可以让你感叹于当时的工业奇迹,作为百年前席卷世界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象征,120多年以来,埃菲尔铁塔已然经历了从技术到艺术进而转变为象征符号的过程 ——如今的埃菲尔铁塔作为一座技术和艺术混合的工艺设计建筑,早已成为了一种人文符号出现在大众眼前。

在埃菲尔铁塔周围巡逻的骑警。

没走几步就碰见一堆游客前去报案,越是游客密集的地方,就越是小偷和骗子的集中地,还是那句话,出门在外,尤其在法国,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身财产安全。

因为报警引起的小小热闹很快散去,在这座“混乱与秩序并存”的城市里,我还是更愿意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

作为世界三大烹饪王国之一的法国,法餐同样名扬天下,并经常以西式菜肴之首自居,不过意大利人可能对此有所异议,游览完埃菲尔铁塔,我们也迎来了到达法国后的第一顿法餐。
一向善于吃并精于吃的法国人,从16世纪起便已有一套相当讲究的饮食文化,对我而言,上菜缓慢的法国菜,真是时时刻刻在考验一个吃货的耐心~

菜式众多的法国菜,不仅考验吃货们的耐心,也考验着吃货们的“肚量”,吃饱喝足后,出发前往与埃菲尔铁塔齐名的凯旋门,这个承载了太多历史的著名景点就位于香榭丽舍大道尽头的戴高乐广场正中央。
为了避免对交通的影响,后来的巴黎在城市规划中,将凯旋门置于广场中央的环岛上,而市区的12条大街都以凯旋门为中心,向四周成放射状散去。

凯旋门至今为止最屈辱的时刻,恐怕是1940年二战时纳粹德国占领法国后,在凯旋门前举行的阅兵了,当德军的铁蹄高奏凯歌从凯旋门下浩浩荡荡经过时,作为建造者的拿破仑如果泉下有知的话,这一刻怕是连棺材板都压不住了。
好在在全世界人民的努力下,反法西斯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戴高乐将军终于可以在1945年的凯旋门前,高呼道:“这些为法兰西捐躯但同法兰西一起凯旋的人,日日夜夜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士,经历了我们一切痛苦和胜利的烈士现在回来了!”

高耸的凯旋门见证了这个国家最高光也最屈辱的时刻,历史沉浮,一个伟大的民族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也可以从失败的困境中奋起,正义最终会到来,而反人类的战争也注定失败,不是吗?老祖宗早就说过“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即使是他国的历史,对于我们这个民族来说,也是有所启发的。
感慨完历史,终于可以漫步在著名的巴黎左岸了,车程距凯旋门不远,大概十几分钟的样子。

相比政治权力和商业经济汇聚的右岸,塞纳河左岸从17世纪开始,渐渐成了巴黎文化的汇集地,“300多年来,左岸的咖啡不但加了糖,加了奶,而且还加了文学、艺术以及哲学的精华,加了一份像热咖啡一样温暖的文化关怀。”

由于文化知识界聚集在左岸,于是各种书店、出版社、小剧场、美术馆、博物馆等逐渐建立了起来。围绕这种社交氛围的咖啡馆、啤酒馆也应运而生,成了左岸知识文化人士重要的聚会场所。从紧靠赛纳河左岸的圣米歇尔大街开始,文化名人和先贤们光顾和聚会过的咖啡馆、酒吧遍布各个街区。

而现在的左岸,更多的已经成了一种文艺符号的代表——“当你随便走进一家咖啡馆,也许一不留神就会坐在海明威坐过的椅子上、萨特写作过的灯下、毕加索发过呆的窗口”,追寻先贤们曾经的生活踪迹,成了打动文青们或者叫“文艺中毒者”内心最柔软地方的一笔,不过就算来到大师们曾经流连的地方,至于是否能就此产生灵魂的交融,恐怕还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不过对于我而言,既不追求文艺,也不需要探寻大师们的灵感来源,异国的街头和陌生的文化,就足够有吸引力了。
而我的身后就是巴黎著名的三大咖啡馆之一——Cafe De Flore,也就是花神咖啡馆。

1917年的一天,就是在花神咖啡馆这样的露天座位上,安德烈·布勒东和路易·阿拉贡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超现实主义与达达主义也由此诞生。
上世纪20年代,年轻的周总理在留法期间,也曾是这里的常客,当时的总理手头拮据,花神咖啡馆的一位服务员帕斯卡尔便常常无条件的借钱给他,后来新中国成立,周总理依然记得这段来自异国他乡的帮助,曾多次给帕斯卡尔寄过中国的香烟和茶叶。
常年满座的花神咖啡馆,为了来这里喝杯咖啡,排上1、2个小时的队再正常不过了,至于人均消费,大概12欧左右的样子,而店铺的装修,据说从二战开始就没有大的变动。

而文艺界的大咖们,包括海明威、杜鲁门·卡波特、毕加索、法尔格、格诺、巴塔耶……都是花神咖啡馆的常客,毕加索还曾经在咖啡馆的玻璃上作过画(感觉是一块好值钱的玻璃***)。
至于著名的哲学家萨特和他的情人西蒙娜·德·波伏娃,这对著名的文坛眷侣,更是将花神咖啡馆当成了家一样,每天要花费7、8个小时泡在咖啡馆里,现在咖啡馆的菜单上还印着萨特的语录:“自由之神经由花神之路……”,后来有部法国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讲述的就是这段故事。

本篇游记共含 13613个文字, 173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法国
马蜂窝旅游小管家
为您免费提供目的地旅游咨询服务
出行基本信息
联系人信息
换一换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