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游走商埠老城区,寻找藏在里面的特色博物馆

  • 出发时间/2021-07-24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25RMB

进入三伏天以后天气太热,廷伟去石岛避暑去了,这个季节也不适合在室外活动了,和队长商量准备去博物馆参观,即凉快又涨知识还锻炼身体,一举多得。
原想睡个懒觉,活动地点在老商埠一带距离队长的家不远,这样就约好我出门时通知队长即可。没想到的是老武七点整又开始在群里发早锻炼的照片,被吵醒了只好起床,不到七点半就出门了,队长都没有想到我会这么早出门,乘B103路电车到大观园下车。

经过经四纬二路路口

和队长约好的在大观园北门见面,队长就站在右面这个狮子边上

每当走到这里都是满满的回忆,小时候就是在这里上的小学,当时叫经四路小学,以前的游记里也提到过,现在这里是济南第二十七中学(东院)了,周边还有些旧的院落,小时候的同学就住在里面

走到纬三路向北转不远就是济南第二十七中学,初中就是在这里上的

济南老商埠

1904年,济南正式开埠。初步划出了商埠界址。商埠的建立,改变了济南的城市形态,也相当于现在的特区。东部的老城与西部的新区牵手而立,从一个封闭的城圈变为开放的长条商业带,数不清的银行、洋行、老字号及商场纷纷在商埠区扎堆,传统的劝业场等商业区借此蓬勃的发展。济南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迎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十七中正对面这座二层小楼是张采丞故居,老宅的面积不是很大,但显得很精致,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颇具趣味。
张采丞是济南老商埠区里崛起的商业大亨,他的产业范围涉及粮食、榨油、面粉、木材、机器制造、酱菜等,堪称济南老商埠里“跨界经营”最成功的商人。张采丞是山东寿光人,少时随兄长在家种地,后来到他父亲在羊角沟镇开设的粮行学做生意。生意蒸蒸日上的张采丞并不满足于此,要到省城干一番事业。光绪二十六(1900)年,张采丞携银子三千两,举家迁至济南府,自此他的经商规模越来越大。
初至济南,张采丞在泺口开办“兴顺福”粮栈分号,后又在经一纬一路附近开设“兴顺福”粮栈北记。1904年,随着济南开埠,商埠内大兴土木。张采丞瞅准时机,在经三纬三路创办了“兴顺福”木材厂。1909年,他花重金购买了一批机器,在经二纬三路的粮栈内开设了“兴顺福”机器油坊。从木材厂、铁工厂到粮油厂,张采丞始终致力于打造一条“兴顺福”字号产业链。1926年,张采丞在粮栈临街处加盖了一座铺面房,创办了“兴顺福”酱园。而在普通百姓中知名度最高的,也正是酱园。据说,“兴顺福酱园”的各种虾油小菜尤其为人所称道,无论是外观还是口味,均属上乘。不仅在济南独树一帜,而且享誉省内外。“兴顺福酱园”北临火车站,客流量大。为了便于外地旅客携带,“兴顺福”每天都要将上千斤的虾油小菜装进小竹篓内,分为1斤装和2斤装,往往不到天黑便销售一空。
张采丞对济南工商业的发展贡献良多,这让他成为了济南工商界举足轻重的人物。注重商号信誉、回馈消费者、关怀员工、讲究品质等特点也让他在业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1925年,他被推举为济南市商埠商会会长,后任首届济南商业研究会会长兼红十字会会长。1934年,这位66岁的老人病逝于济南

济南老商埠区是中西文化汇聚交融的标志性区域。融汇集团投资建设的融汇济南老商埠位于老商埠核心区,东西在纬三路纬四路之间,南北在经三路经四路之间,占地共计29亩,地上15栋建筑,以三层为主,局部四层、二层,整体风格高低搭配、错落有致。定位为特色商业、曲艺休闲、餐饮娱乐、商务办公等多元功能混合聚集区。

在这一片仿古建筑群里,有两处民国老建筑,一处是张采丞故居,另一处是宝隆洋行济南分行经理住宅旧址。

纯正德式建筑宝隆洋行是丹麦人在此开设的,以及作为经理的住宅来使用的,当然如今的这座建筑已经发生了变化,现为鹅岛酒屋。
宝隆洋行是丹麦人安德森于1897年在泰国曼谷开设的企业,后来丹麦王国政府加入官股,扩大了规模。1900年,宝隆洋行进入中国,经营农副产品的货物进出口业务,是在中国经营时间最长的境外企业之一。

穿过老商埠到了便宜坊西邻的赵家甜沫,这家甜沫店也是济南老馆子了,铺面不大一窗一门,卖甜沫、鸡蛋包、油条、豆浆等早餐,既然定在这周边活动,早餐就到这里来吃了。

窗口有几个人排队,排队先

后来发现窗口卖带走的,在店里吃可以到室内来买,室内环境比较简陋。外面排队的都是附近来买早餐的,室内的似乎就是专程来打卡的,呼朋唤友或者是一家子

光头大爷掌勺买饭,底气十足,纯正济南口音,在室内吃的就不用排队了,不过也会引起外面顾客的不满

一人一碗甜沫一个鸡蛋包,鸡蛋包和其他的店都差不多,甜沫个人的感觉是一般般

吃完放出来8:31,还有人在排队

向西走路南是皇宫照相馆,小时候曾经在这里照过相。这座建筑的楼顶覆以金黄色琉璃瓦,大门两侧各有一根半圆浮雕龙柱,两根龙柱上均雕有“皇宫照相馆”五个大字,每个字都用小彩灯围绕。整座楼房古色古香,很有气派,颇似一座华丽的小皇宫。你不要以为它是新式建筑,皇宫照相馆1932年就在这里开业了,创办人是冯玉祥将军的司机,历城人张鸿文,开业至今已有86年,没有迁过址,没有换过门面。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朱德、董必武等来济南视察时也都曾在“皇宫”拍过照。

皇宫照相馆的西面到中山公园门口都是这样的老二层楼,其实我小时候整个经三路沿线几乎都是这种二层小楼,楼内是一个小院,现在几乎都拆光了

周六的早上,经十路等早就堵成了一锅粥,可是经三路这只是老商埠区的一条小街

行走在这里就像在一个安静的小镇

继续寻找以前的记忆,来到中山公园

中山公园

知道国内的中山公园很多,写游记时特意搜一下,你知道全国有多少中山公园吗?

中山公园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修建的公园。中山公园的兴建由改名、改建和新建三种形式组成。近一个世纪以来,各地的中山公园经历了世事变迁。作为特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历史人文建筑,中山公园既具有一般公园娱乐休闲和城市景观的基本功能,同时又是中国近百年历史风云的重要缩影。从1925年至1949年,全国曾广泛开展中山公园的建设。据南京大学陈蕴茜教授统计,全国共建有267座中山公园,除内蒙古西藏黑龙江外,所有省份都有,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多的同名公园。其中广东最多,有57座。

到了这里,自然要进去

公园的东北角有一个旧书市场开办于2003年,市场的面积并没有很大,一眼就能看到头,市场里不光卖旧书还有各式各样的老物件,小到钱币针线,大到笨重的大钟表,这个旧书市场确实有很多令人感兴趣的老物件,里面半真半假,有着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整个市场看上去生意都不好,套句前段时间比较流行的话,商家卖得不是书而是情怀。

本篇游记共含 22684个文字, 334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济南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