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从艺术节到私人工坊,我的7月景德镇艺术之旅
- 出发时间/2021-07-01
- 出行天数/4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3000RMB
写在前面
在我一直以来的印象里,景德镇似乎只与陶瓷有关。
这座从汉代就开始制瓷、元代建起御窑的小城,
千年来发展出引以为傲的青花、粉彩、玲珑、色釉四大传统名瓷;
若是前几年在网上搜一搜景德镇的旅游景点,
也大多是与陶瓷相关的博物馆和遗址,仿佛这座城市只属于陶瓷工匠和商人们。
其实,景德镇还有许多宝藏等你发现——
新平村老奶奶的瓷宫藏着普通人的艺术梦想,寒溪村的大地艺术节蕴含着来自土地的勃勃生机;
东埠村的古街古码头印刻着百年贸易的记忆,瑶里古镇的青砖黛瓦下则是藏不住的徽派乡韵。
正如几千年来的陶瓷文化一样,所有艺术形式都深深浸润着这片土地,
牢牢地镶嵌在当地人的平凡生活之中。
而在一代代陶瓷人的坚守下,景德镇既保留了千年瓷都的古典底蕴,
也吸引了不少青年艺术家在此开设工作室,成为“景漂”,
并在短短五六年间,给景德镇换上了一副崭新的面貌。
新落成的陶溪川大剧院宏伟壮观,御窑厂博物馆设计精巧,
乐天创意市集人气爆棚,都给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生的力量。
景德镇的九个瞬间
从高铁站出来的那一刻我就发现,草率了,这好像并不是来景德镇的好时节。
7月的江西闷热多雨,我们呆在景德镇的那几天不是艳阳高照就是电闪雷鸣,宛如被关入蒸烤箱中,在两种地狱模式中来回切换;而“怕不辣”的江西菜,让我们用餐时也难逃大汗淋漓的下场,着实狼狈。
好在景德镇的风物实在治愈人心,无论是陶瓷创意市集上的艺术家们的巧思,还是浮梁县小村庄里接地气的艺术设计,都为这次旅程的人文艺术氛围拉满了分值。
在正式介绍我们的行程之前,我想先请你看一组照片。在景德镇的日子里,是这样一个个瞬间抓住了我的心,让我由衷地爱上了这座城市。
▼瞬间1:南方车站的聚会
▼ 瞬间2:大雨中的插秧者
▼瞬间3:废弃的学校,回不去的童年
▼瞬间4:洪水退去的古街往事
▼瞬间5:浮梁窗外的农民
▼瞬间6:梦回烟雨水墨瑶里
▼瞬间7:御窑厂下神秘空间
▼瞬间8:鳞次栉比的屋顶
▼瞬间9:点亮艺术的大地之灯
DAY1 浮梁小村,把艺术写在大地上
其实很多人来景德镇的初衷都离不开陶瓷,毕竟这里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中国瓷都”。但这次旅行中最让我们惊喜的反而不是景德镇那些大大小小的陶瓷博物馆,而是那一份随着陶瓷浸润在这片土地上、又重新生长起来的艺术氛围。
说起来,“浮梁”这个地名要比景德镇来得更久远,元朝时期曾经升格为浮梁州,如今是隶属于景德镇的浮梁县。白居易《琵琶行》里的一句“前月浮梁买茶去”,构成了古今许多人对浮梁这座茶瓷之乡的想象。我们的景德镇之行,就从这个充满惊喜的小县城开始。
▸第1站 新平村·瓷宫
“新平”,是景德镇在东晋年间获得的最早名字。如今的新平村只是浮梁县的一座平凡村庄,但近年来驻足的游客却出乎意料地多了起来,几乎所有前往瑶里的游客都会首先在此驻留——都是因为一位老奶奶。
建起这座位于新平村高地上,色彩斑斓的巨大圆型“蛋糕”,是余老奶奶耄耋之年才立下的宏愿。从租地、设计到建筑装饰,老人都在一线亲自操刀或指挥,竟短短五年就竣工开放,成为景德镇最特别的一处景点。
瓷宫仿照客家围屋的外形建成,外墙上镶嵌了景德镇当地出产的各色瓷片。第一、二层存放的是老奶奶收集的“四大名著”瓷板画,第三层则是“五百罗汉”等佛教题材瓷板画。放眼望去,村里已经建起了两座小瓷宫,据说还有两座正在建设中,小“瓷宫”不久就要变成“瓷宫群”了。
虽然单论外观,比起天津的瓷房子显得些许粗糙,但朴素的审美和执着的信念让老奶奶的作品显得格外亲切。她多年来的坚持,也让人感受到了这里充满乡土气息的艺术创作原动力。而这种动力正是来自这片大地,源源不断的力量。
景点信息:
1️⃣瓷宫距离景德镇市中心大约15公里、浮梁古县衙景区5公里,也是前往瑶里古镇的第一站,顺路的话不妨停下来看一看;
2️⃣门票20元/人(票面25元),营业时间8:00-17:00,停车免费。
▸第2站 寒溪村·艺术在浮梁
在下一站的寒溪村,这种来自大地的力量表现得更为突出:这里刚刚举办了名为“艺术在浮梁”的大地艺术节,艺术顾问是被称为“日本大地艺术节之父”的北川富朗。
使用本地材料、讲述本地故事,“艺术在浮梁”是一场主张“在地性”的地域型艺术。所有22个艺术项目散落在田间地头、村口巷尾,如今也都原封不动地保留了下来,给这座平凡的村庄带来了新意。从茶园观景台望去,整个艺术展从乡土文化中生发出来,又星罗棋布地散布在村庄的各个角落。
寒溪村史子园,这里的居民多是来自浙江淳安的移民。翻开记录艺术节采风创作经历的小书《我·家·乡》,村民们白手起家的生活史与个体经验跃然纸上,这些故事相互勾连,有的令人扼腕、有的令人欣慰,却都成为了艺术家们重要的灵感来源。
移民经历过的岁月是艰苦的,但他们就是用最平常的心态和最平凡的努力,创造了新的家。而原住民从不接受到包容、到与移民再不分彼此,也是这片土地、这个村庄一直向人们默默传达的理念。而这场大地艺术节,则把这种生活的磨砺具像化、艺术化地呈现在了人们眼前。
同样属于“外来者”的艺术家们在村子里驻扎采风了几个月,把整个村庄的历史翻了个底朝天,才把这场大地艺术节策划得充满人间烟火和乡土本味。策展过程中,主办方也有意识地引导在地村民们参与其中,利用艺术的形式推动乡村的再造与发展。
艺术家马良的“青梅竹马照相馆”,壁画师文那的“签人计划”,TANGO的泉有米酒酒馆,又为略显严肃的艺术展增加了不少俏皮的乐趣。
你时不时会在景德镇发现文那的作品,2010年时,她在三宝村创作了壁画《泥盆纪》。这次她为寒溪村设计的艺术装置“签人计划”,仿佛是这村子里几十年的老物件。一个转角处的神龛,一些模棱两可的签语,却是艺术家对这个村子的生活气息最深刻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