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江苏靖江|越过江河,初夏“寻鲜”记
- 出发时间/2021-05-19
- 出行天数/3 天
- 人物/和朋友
- 人均费用/1500RMB
长江边的寻“鲜”之旅
在中国人的味觉词典里,“鲜”字拥有绝对崇高的地位。
鲜,是中国人对于味道特有的共鸣。那种似有似无萦绕漂浮在舌尖上的碰撞感,不似酸甜苦辣咸那般或是过于平凡直接不带一丝掩饰和保留,或是过于浓厚热烈过于霸气十足喧宾夺主,鲜味用一种近似于四两拨千斤的功夫,将味觉的记忆牢牢地捆绑在这种柔和飘渺的梦境中。
这是一种难以描述的味觉体验,如今我们早已知晓,开启味觉的钥匙,名叫——氨基酸。江河湖海、山野林间都是寻“鲜”的好去处,最常见的,还是不论任何季节,都能在水里找到的鲜味。难怪老祖宗在造字时,毫不吝啬地把生活在水中的“鱼”字作为这种味觉的半壁江山。
果然,寻“鲜”就要到水边,在水汽氤氲中找寻那份舌尖脉动。
大自然精工细酌出的这种顶级味觉,在长江边这座低调的小城,被用心地发掘了出来。这座城市,名叫——靖江。历史上,这里曾经先后隶属于江阴、常州、扬州和泰州,比起这些更让人不能忽视的,便是——这里有全中国首屈一指的蟹黄汤包。金黄诱人的汤包,似乎就成为了这座城市最为鲜明的底色。
相传,蟹黄汤包在三国时就有制作,与刘备的夫人孙尚香颇有渊源,历史悠久味道鲜美,连乾隆皇帝每次下江南都一定要品尝。这一场寻“鲜”之旅,便从一笼吹弹可破的汤包开启。
依傍在长江边,靖江历来也不缺少“鲜”味十足的食材。让苏东坡“冒死”也贪恋流连的鲜美河豚,如今因为人工养殖,变得更加安全和亲民了,也造就了靖江“中国河豚美食之乡”的美誉。在靖江吃到的红烧河豚,鲜甜的汤汁搭配上新鲜的秧草,让味觉口感又完成了一次飞跃。
一座钟情于食物的城市,在任何一件有关于“吃”的事情上都毫不含糊。说这里的人被“鲜味”滋润的味觉刁钻了也好,说他们基于对大自然馈赠崇高的尊重也罢,靖江的吃食,即便是那些早已被汤包掩盖了光芒因而有些默默无闻的小食,也能在入口的的瞬间,带来一阵值得欢呼雀跃的舌尖惊喜。
每吃下一口新的美食,对这座城市的喜爱就又多了一点。
于是,属于今年这个初夏的“寻鲜”之旅,把高光时刻统统交给了这座江边小城——靖江。
▼在乡村园林丽园,看杨派、徽派、苏派建筑共聚一堂,体验一步一景的意蕴悠长。
▼在岳庙和刘国钧故居,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雨水敲打屋檐的旋律之下,最适合用来品味历史留下的那一份庄严肃穆。
▼渡江战役之中,靖江曾是重要的一站,也是真正的渡江“东线第一帆”。在这里的纪念馆和纪念公园,越是深入了解这段历史,越感慨现今生活的来之不易。
▼大概很少有游客会真的来到这个高处。我登上牧城公园门前的高塔,湖泊、森林、城市楼房一览无余。茂盛的树木彼此簇拥着延伸到远方,属于这座城市的美感在眼前也徐徐铺展开来。
▼孙家的老宅孤独地伫立在一片希望的田野上,雕梁画栋现在看来依然独具美感。围绕老宅发展起来的新乡村生机勃勃,将祖宗的文化以一种充满活力的方式延续了下来。
▼西郊法治公园也是“西郊盆景园”,偌大的盆景长廊里,是一件件独具匠心的盆景作品。当地人自豪地说“靖江山水盆景甲天下”,在这里,我也开始贪恋起这方寸之间的禅意来。
有一种钟情,叫做“我记得你的味道”。那么这座小城,便是用自己浑身散发的无限魅力,引得一阵阵唇齿之间的流连忘返。
杯盘之中,即为天下。咂摸咂摸舌尖上恋恋不舍的美妙滋味,擦拭掉嘴角残留的黄灿灿的蟹油,再用力挖上一大勺拌了河豚汤汁的米饭放入口中。脑海深处响起一个声音,“啊,这偷心的贼!”
它叫靖江。相识了,便再也不会忘却。
纵使记忆偶有空白,尽管语言声色苍白,还是请你收好,这份靖江寻味记。
我知道,你会来。
旅程,要从“蟹黄汤包”开始
最早知道蟹黄汤包,还是那部《舌尖上的中国》,那时候知道,这晶莹剔透、冒着蟹黄油光的包点来自于一个江苏小城——靖江。
后来去泰州,当地的朋友一再推荐,他们认为最好吃的蟹黄汤包,在靖江。
靖江,这个名字和蟹黄汤包被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靖江之行从汤包开始,也算是对这座城市特有的尊重。
蟹黄汤包的制作极其讲究。内馅用活的闸蟹、母鸡、猪肉皮等熬制,蒸熟后内里就成了流动的汤汁,点缀着蟹肉、蟹黄,既有鸡汤和肉汤的浓郁,又有蟹的鲜美,彼此相得益彰。面皮的制作工艺也毫不马虎,讲究“薄如纸”,但又要有足够的韧性,移动时既不会破裂又可以让汤汁随着移动而“duang”起来,形神与美味兼备,才是一只蟹黄汤包修炼的最高境界。
吃汤包,当地人同样讲究。行为准则是“轻轻提、慢慢移,先开窗、后喝汤”,用筷子夹起汤包的一角,小心地在边缘咬一个小口,用嘴巴先将汤汁洗干净,再将整只汤包吃掉。一不留神汤包破开,就只能不顾形象大快朵颐,一整个汤包吃完,还不忘把盘子里的汤汁舔了个干净。
舔盘子,是蟹黄汤包赋予我的新技能。
壹·南之缘汤包(南园宾馆)
一摇一晃,内含乾坤。
一吮一吸,是无可比拟的人间至味。
位于南园宾馆的南之缘汤包,是我曾到访两次的一家店。
自助下单十来分钟后,服务人员会将热气腾腾的蟹黄汤包用笼屉端到客人面前。从蒸笼中将汤包抓取到盘碟中,是一项绝对的“技术活”,稍不留神就汁水四溅。大概是因为季节的关系,初夏时节吃的汤包从汤汁色泽到馅料内容、鲜美度上都与入秋之后略有逊色。南之缘的汤包以汤汁居多,汤汁鲜美,因为经过调味,各种味道的比例更加均衡。汤包皮属于适中偏硬,早餐的汤包也许是前一天晚上提前包好的,底部很容易破裂。
揭开外皮,内里别有洞天。蟹黄的量不少,用料扎实才是口感的最佳保障。
【曹老师的汤包打分卡——南之缘汤包】
馅料丰富度:四颗星,汤汁较多固体较少
馅料味道:五颗星,鲜美能打,有调味痕迹
面皮口感:四颗星,略略偏硬
“慢工出细活”在苦等了一个半小时以后,南园宾馆的红烧河豚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