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重返金刚碑

还没有添加游记头图


又一个重庆的热门打卡地即将诞生,完整的老重庆在这里被收藏,趁着人少笨蛋利用周四闲暇时光重返金刚碑(预计2021年底金刚碑面向游客开放)

在清代以前,金刚碑所在之地甚为荒芜,唯有自然风貌,少有建筑。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曾有“巴山楚水凄凉地”得感叹
康熙年间,缙云山南坡的小煤窑星罗棋布,煤炭业日益兴旺,煤炭必经过金刚碑嘉陵江出口,运销外地,于是形成产煤、运煤、销煤的水陆码头和中转站,一些运煤工人便在这里建房而居,金刚碑逐渐兴盛。
同治年间,金刚碑煤炭业兴旺,骡马成队、帆樯如林,为马帮、船帮服务的马房、栈房等也逐渐增多,各行各业兴旺发达,还成立了以炭帮、船帮、油帮、米帮、力帮、马帮、牛帮为首的行业帮会,即“七帮公会”
民国时期,以姚家院子、熊家院子、郑家院子等规模较大的民居建筑群,组成了繁荣的金刚碑。“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就是那一时期的真实写照。极盛之时,金刚碑沿河两岸的商店、货栈等达百余家,煤窑沿山排开,挑夫摩肩接踵,江岸帆樯如林,一派繁荣景象。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的内迁,重庆成了陪都。金刚碑繁茂浓郁的植被以及深藏山坳的独特地理位置更是成为了众人避乱世扫纷扰的首要选择。一大批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及赫赫有名的文化教育名流巨擘3000余人寓居金刚碑。


教育家梁漱溟在这里兴办了“勉仁书院”,船舶大王卢作孚和石油大亨孙越崎在这里实现了历史性握手。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曾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的翁文灏在这里与调查员裴文中一起钻研出“北京猿人”头骨存在的证据。正中书局著名的散文学家谬崇群在这里写成了三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散文集《夏虫集》《石屏随笔》《人间百相》,死后也葬于金刚碑。顾颉刚在这里主持边疆语文编译会并主编了《文史杂志》。历史学家翦伯赞在这里先后出版了《中国史纲》第一卷和《中国史论集》第一辑。老舍在这里靠着一杯甜茶、一张书桌书写了有着“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之称的鸿篇巨作《四世同堂》。岭南画家陈树人在这里写诗上千首。名人云集,人文荟萃,再次促进了金刚碑街区的蓬勃发展。曾有人笑称:“莫看那时大家都穿着粗布衣,你在金刚碑茶馆头随便一坐,碰到的个个都是大腕。”
经历了民国的繁盛后,金刚碑逐渐沉寂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起,随着煤的枯竭和煤窑的关闭,金刚碑水运交通优势逐渐丧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搬出溪谷,去开始城市里的崭新生活。留下的只有日益破败的房屋和清脆悦耳的溪水,还有不断成长的参天大树
2018年,北碚区正式启动金刚碑修缮工作,沉寂多年后的金刚碑,终于将揭开她神秘的面纱

交通:
红旗河沟、加洲花园可以乘坐502路公交到达北碚区客运站,下车后换乘518路(510/511/520)公交车,票价两元,在煤炭疗养院站下车,公路斜对面有条小路,沿着这条路走到尽头就是金刚碑古村。
地铁6号线北碚站下车,出站后往前直走200米左转50米就到了北碚车站518起点站,以后路线同上 目前金刚碑没有停车场,自驾的朋友恐怕只能停在公路边

2019笨蛋游记大全
//www.achim-lelle.com/i/12013574.html

2014重庆最美村落——金刚碑古村
//www.achim-lelle.com/i/3009832.html
2021漫步川外小铁路
//www.achim-lelle.com/i/22077043.html
2021漫步重庆光环购物公园
//www.achim-lelle.com/i/22943158.html
2022闲逛重庆(十五)
//www.achim-lelle.com/i/23498667.html

金刚碑的建筑,基本都坐落在绵延不绝的群山峻岭,左右两侧都是护山环绕,重重护卫,中间部分地势宽敞,且被嘉陵江流水环抱,形成了一个理想的风水宝地。从传统风水学的观点来看,它严格遵循了“枕山、环水、画屏”的风水原则。而处于缙云山与嘉陵江的汇聚之处,从北逶迤的缙云山脉则成了为金刚碑风水的“来龙”。众山众水汇聚,若众星捧月,似万邦纳贡,烘托出金刚碑风水的奇妙讲究。迎山接水,山水拥街,街含山水,优美的自然环境成就了金刚碑的“形胜之地”



踏上入村大门,映入眼帘的除了杂草丛生的街边小道,还有古朴老旧的参天大树,似乎这样的场景更搭配金刚碑的古村名号

相传缙云山中有一块高6米、宽2米的天然巨石,相传唐人在巨石上题刻“金刚”二字,金刚碑由此而得名

金刚碑从清朝嘉庆年间开始有街道出现,距离现在已经有了三百多年的历史,因此村落内的文物建筑也呈现出从清末至今不同时期的建筑风格

金刚碑,是古村落,是古镇,是“小北碚”,是传奇......


藤蔓和藓类植物在这里自由生长,整个金刚碑给人的感觉就是幽静又深沉



金刚碑坐落于重庆市北碚区北温泉镇境内,这里山峦拱翠,古树参天,水流潺潺

从基本外观上看,如今的金刚碑保留了老建筑房屋的设计与造型,青砖石瓦依然历历在目


路过飘零巷,那段在民国时期名人云集,人文荟萃,热闹非凡,仿如集镇的场景就在昨日

飘零巷巷子还是那么古朴,不管是路边的梯坎,还是进巷子的石门梁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昔日模样



以 以往的的古镇村落改造往往采用推陈出新的方式,将老旧危房拆除重建。但金刚碑却采用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保留修缮的方法,将金刚碑原有的风貌与年代感留存至今





特别是改造过程中丝毫未动村落里的百年老树,“穿”楼而生的老树根和树丫随处可见

  搭配错落有致的山水地势,呈现出老渝州人民的古朴生活

本篇游记共含 4660个文字, 149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重庆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