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那些年走过的欧洲——“巴黎三日”

  • 出发时间/2010-07-31
  • 出行天数/3 天
  • 人物/和朋友

巴黎巴黎(Paris),是法兰西共和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世界五个国际大都市之一(其余四个分别为纽约伦敦东京中国香港),并被GaWC评为Alpha+级世界一线城市。
注:GaWC是一个以欧美学者组成的学术机构,以英国拉夫堡大学为基地。GaWC以先进生产性服务业公司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办公网络为指标,对世界707座城市进行排名。
GaWC用六大“高级生产性服务业机构”在世界各大城市中的分布为指标对世界城市进行排名,主要包括:银行、保险、法律、咨询管理、广告和会计。
等级方面,GaWC将世界城市分为Alpha、Beta、Gamma、Sufficiency四个大的等级。在国内,一般即被理解为一线、二线、三线、四线城市四个等级(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忽略)。

从古至今,从世界各地汇集到巴黎的年轻人都拥有各种梦想和野心,在这里他们曾实现过梦想,也曾有过失望,然而正如利尔克曾说过的,“巴黎是一座无与伦比的城市。”巴黎(Paris),一个梦幻的地方,一个时尚之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与辉煌文化的城市,是值得一生多来几次的地方。让我们试着放慢脚步,在街头喝喝咖啡,懒懒的晒晒太阳,感受这里的艺术氛围,大街上拥有无比的繁华,小巷里留有文化的遗韵。去过巴黎的人,都会无条件的爱上这个城市,爱上她的浪漫,爱上她的时尚,爱上她的文化。让我们收拾行囊到巴黎度蜜月、到巴黎流浪、到巴黎度假、到巴黎购物...

就是带着这些憧憬、渴望,在2010年的夏季我来到这个——世界级的大都市【巴黎】。

乘坐火车去“巴黎”

我是从德国斯图加特】出发,乘坐火车去的【巴黎】。

由于是早班火车,我们提前一天到达斯图加特,并在斯图加特住了一晚。

盛夏的德国,与我国北方大城市(比如北京天津)的天气状况截然不同,我们这里潮湿、闷热,白天天气35摄氏度左右,即使晚间也会接近30摄氏度;欧洲的天气,包括我走过的斯图加特巴黎法兰克福,白天气温26摄氏度左右,晚间20摄氏度以下,丝毫没有潮湿闷热的感觉。在斯图加特住的一晚,可能是降雨的原因,气温只有16摄氏度。街头的酒吧、咖啡厅甚至提供保温的毛毯。
查了一下地图原来纬度相差将近10度左右,北京纬度接近北纬40度;我刚刚提到欧洲这些城市在北纬48-49度左右,难怪气温有如此大的差距。

那一天的天气并不是很好,途中还下过一阵雨;经过一处【奥特莱斯】,满足同行女同志购物愿望,我们一行人在这里短暂停留了一下。

继续前行,傍晚时分到达斯图加特

斯图加特】是德国第六大城市,斯图加特区域是全国第四大城市联合体。离斯图较近的大城市有:斯图北面204公里的法兰克福,和东南面220公里的慕尼黑

斯图加特及其周边以高科技企业而著名,其中代表有戴姆勒(即著名的梅赛德斯-奔驰生产商)、保时捷、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国际商业机器股份有限公司,这些闻名德国甚至是闻名世界的企业都将这里选为他们的总部所在地。

除了这些国际大企业,斯图加特还拥有1500家中小企业。位列法兰克福之后,斯图加特证券交易所是德国第二大的证交所。巴符州银行也是德国最大的信贷机构之一。斯图加特还拥有全德国第三大赌场。该城市还是著名葡萄酒产区。

介绍这些均与我无关,我只是一个匆匆过客;我的目的是从这里去法国巴黎】。

斯图加特市区

斯图加特是一个交通发达的城市,斯图加特当然也是重要的铁路枢纽。从这里旅客可以方便的到达卡尔斯鲁厄斯特拉斯堡巴黎方向;曼海姆-科隆方向;乌尔姆-慕尼黑方向;苏黎世-米兰方向及海尔布龙-纽伦堡方向的任何城市。同时在斯图加特康威斯特海姆火车站也是重要的列车编组站之一。

7月30日从斯图加特乘火车到法国巴黎,早上7点的火车,6点我们就动身了。
在车站留影后,我们登上列车。第一次乘坐欧洲的高铁,车速不是很快(感觉时速不会超过200公里),但是车内设施齐全,也比较舒适。

去往巴黎途中经停的一座车站

乘坐火车观风景,从斯图加特巴黎途中看到的农田、村庄、高速公路,异国风光还是与国内有所不同,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不停的一路追寻······

即将到达【巴黎东站】这场景似乎与国内火车站近似,为了维护铁路安全,沿铁路线外侧建有围墙。但有所不同的是围墙上画满“涂鸦”。

大约上午11点到达【巴黎东站】。启用于1849年的巴黎东站(Gare de l’Est) 位于巴黎市区的第十区, 车站综合了铁路运输和地铁, 如巴黎地铁, 远郊铁路(Transilien), 省际列车(TER), TGV(法国高铁), ICE(德国高铁)等。巴黎东站是巴黎第五繁忙的铁路车站。巴黎东站有多种国内外列车, 方便乘客前往法国东北部和德国奥地利中欧国家。 而也有列车是开往法国东部, 像阿尔萨斯、 史特拉斯堡、洛林和香槟的国内列车。

在这里见到迎接我们的导游王坚,一个来自云南昆明的小伙子,还有我们的司机,没有记住他的名字,是一位具有俄罗斯血统的德国老人,60多岁,还曾经担任过俄罗斯女排教练,陪伴我们一起开始欧洲3国(法国巴黎比利时卢森堡)的行程。

巴黎行程“第一天”,初识巴黎

初到巴黎,蓝天白云的天气加上美丽壮观的街景让人赏心悦目、目不暇接。

导游为我们介绍了巴黎的一些情况,相隔时间太远,已经忘记了;唯一记住的是,7、8月的巴黎,当地人都到南欧去度假了,把美丽的巴黎留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小伙伴们去欧洲、去巴黎旅游记得选择7、8月份就对了。

到达巴黎第一天,实际还剩半天多一点时间。我们利用宝贵的时间先去到巴黎【协和广场】打卡,感受一下巴黎的气息。

1.1有故事的巴黎【协和广场】


巴黎【协和广场】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协和广场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北岸,是法国最著名的广场,18世纪由国王路易十五下令营建。建造之初是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无上的皇权,故取名【路易十五广场】;大革命时期,它被称为【革命广场】,被法国人民当作展示王权毁灭的舞台;1795年又改称【协和广场】,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如今这样的规模。

【注】:【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又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89年7月14日在法国爆发的革命,统治法国多个世纪的波旁王朝及其统治下的君主制在三年内土崩瓦解。法国在这段时期经历了一个史诗式的转变:过往的贵族和宗教特权不断受到自由主义政治组织及上街抗议的民众的冲击,旧的观念逐渐被全新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等民主思想所取代。关于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时间,世界史学界看法众多,难成共识。在法国,普遍将热月政变作为大革命结束的标志,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激进集权统治。政变中建立了以热月党人为代表的政权。法国历史进入维护大革命成果时期。
1794年7月27日,法国大革命中的市民革命宣告结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发动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国大革命才彻底结束(不喜欢的朋友可以略过)。

广场呈八角形,中央矗立着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总督赠送给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块的粉红色花岗岩雕出来的,上面刻满了埃及象形文字,赞颂埃及法老的丰功伟绩。广场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征着法国的8大城市。

协和广场一直像个上演真实历史剧目的大舞台。过去,人们曾来这里观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杀,如今人们来这里则是为了感受历史发展,体味都市变迁。

站在广场的中心放眼宽广的香榭丽舍田园大道,可以一眼望到路尽头的凯旋门,还可看到左右两边著名的国民议会大厦波旁宫(le Palais Bourbon)和马德莱娜大教堂(la Madeleine)。

在路易 · 菲利普时代(1835-1838), 建筑设计师希托夫(Hittorf)受命完成广场的规划建设,为了尊重广场的设计师雅克·昂日·卡布里耶的原创意,希托夫为广场四周加上了栏杆及以下建筑。

隔河相望的【巴黎波旁宫】。
波旁宫又名国民议会(Assemblee Nationale),坐落在塞纳河南岸,占地相当大,除了议会厅外,还有一系列的附属建筑,足足有百间多,它的正面面对着「大学之道」(Rue Universite),后面面对着协和大桥与协和广场,是具有260多年历史的古典建筑,这座半圆形大厦规模雄伟,北门12根大圆石柱组成的宽阔柱廊,承托着一个三角形横楣,上面饰以通体浮雕,柱廊下的30级台阶两侧有6尊雕像。

【马德莱娜教堂】
马德莱娜教堂是一座别具一格的天主教堂,整座建筑仿若希腊神殿,庄严神圣,气势恢宏,不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有雕刻品般精致准确的美感。
教堂位于协和广场皇家路(Rue Royale)的北端,巴黎市中心8条主要大道交汇处。始建于1764年路易十五时期,陆陆续续几十年,换了数位建筑师,建成后一度被用做拿破仑军队胜利荣耀的纪念堂,之后又几经变迁,直到1842年才最终确立为今天所看到的天主教堂。

【马德莱娜教堂】周身由52根高达20米的洁白科斯林圆柱支撑,柱顶由花草雕刻装饰,宽阔的台阶旁花团锦簇,还有山形屋顶,整座教堂仿希腊神殿,精致而恢宏。教堂表面的雕刻装饰也值得细细品味:屋顶的正立面装饰有法国著名雕刻家乔治·勒梅尔的作品,表现了《最后的审判》中的场景。教堂入口的外墙两侧各有四尊圣徒雕像,100多米宽的青铜大门上雕刻着精美的浮雕,表现了《圣经十诫》的主题。

本篇游记共含 36430个文字, 327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巴黎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