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图加载中...

loading

肥西县铭传乡和紫蓬镇游记

  • 出发时间/2021-04-03
  • 出行天数/1 天
  • 人物/家庭出游
  • 人均费用/180RMB

前言


2021年让我的一位远房亲戚王Guangzhou带我和我父亲到肥西县铭传乡和紫蓬镇一游(他们的照片为了保护他们我就不放出来了,这里只有我的照片不是因为我以自我为中心的缘故),到的这两个乡镇是肥西两个相邻的乡镇,这两个乡镇不是合肥旅游资源最好的那一类。这里明清时代属于合肥西乡,清代合肥东乡出相,西乡出将的说法。虽然肥西县是目前合肥五个县里经济最发达的县,2020年按照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11.6万元,但是宋元明清历史上的肥西经济发展水平总体不如肥东。在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铭传乡和紫蓬镇这两个乡镇所在地是合肥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并且在晚清以前文化也比较落后。当时合肥的进士举人主要出在府城周围、环巢湖沿岸的平原和肥东地区,肥西的中、北、西部多山,和今天的肥东北部,长丰南端的江淮分水岭地区一样受限于丘陵地形和地势较高,水利工程灌溉水源较少,主要采用挖塘来灌溉农田,是当时合肥县境内经济较为落后地区(按照九级分法,庐州府(府治合肥)是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上等居中水平(第二等)的府,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庐州府的民众绝大多数过着一种基本维持温饱的生活)。清朝嘉庆年间合肥地方志记载合肥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地处高阜,灌溉为难,以故不耐旱潦(同涝)”“民居其间者多无盖藏(储藏),一遇祲岁(荒年),力不能支。”加上淮军最主要的将领基本出自肥西庐江,所以清代和民国时期合肥西乡和北乡土地多为大地主所有,自耕农、富农、小地主的占人口的比例比庐州府城周围和环巢湖平原地区要少得多,肥西中部的山区没有一处商业市镇,当时这一地区的民风也比合肥境内的富裕地区的人尚武。晚清和民国时代,肥西的丘陵地带还是土 * 匪 团 伙 和鸦* 片 贩 子、私 盐 贩 子的藏身之所。当时很多贩私盐(始于乾隆)卖鸦*片(道光初年以后才比较多)的犯罪团伙一方面开船到苏南、苏中、上海买来私 盐和鸦 *片,通过巢湖上的走私活动,在湖边隐蔽处卸货,然后运到丘陵地的秘密仓库里,走私的货物除了销往本地乡村,还分销到淮河南岸和皖北。他们从事着武装走*私活动,甚至聚 众对 抗 官 府。也有少数是纯粹打 *家劫 *舍做抢 * 劫的土 * 匪武装。古代经济文化的相对落后再加上现代肥西的经济起步较早,因为建设带来的破坏较大,因此这也造成今天肥西县在地上文物上比起肥东和巢湖要差很多,比起庐江来也不如。肥西北部不仅没有像样的古镇和古村落,你在当地农村也很难见到肥东,巢湖,庐江农村那样百年以前建的青砖小瓦小合院的庐州民居。(长丰县大部分地区古代并不属于以合肥为府治的庐州府,长丰大部分地区的地域文化各方面也和庐州文化区有很大差别)合肥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水利的落后直到1960-1970年代淠史杭灌区各大灌溉工程的建成才得以改观。不过到了1990年代以后,本来基础较好的肥东、巢湖的主政者缺乏发展经济和旅游业的长远眼光,片面看中眼前利益而丧失机遇。两个县的富豪发达以后也比较吝啬地对待家乡。反倒是肥西庐江的很多人非富即贵,当年肥西人表现出适应经济发展的更好的魄力和眼光,当地人面对机遇也更快的抓住,以优惠政策和更高的行政效率招商引资。富豪在外赚了钱也更多地在家乡做投资,庐江的富商数量则为合肥五县最多。(当然肥东不如肥西也和合肥城市主要发展方向是西南两个方向有关)


合肥旅游,想体验到合肥最好最美的一面,你需要做得不是在城里逛,而是去合肥的远郊区和广大乡镇乡村,如同在南京旅游要以城区为重点一样。合肥最美的自然风光和保存最好的古建筑都在乡镇,尤其是环巢湖沿岸的乡镇。市区因为近现代战争和政治运 动和早期城建的破坏,已经不剩下完好的古迹了,有意思的景点也没几个。而明清历史上庐州府乡村和市镇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和乡村地主士绅力量强大的特点和李鸿章和段祺瑞为首带动近代合肥地区的名人辈出,让合肥除了长丰部分乡镇以外的大多数乡镇都有几个可以一逛的百年以上历史的景点。合肥的乡村也有比北方和三峡以下的长江中下游沿岸(不是指所有地区)大多数地区秀丽得多的自然风光。合肥有最具有江淮本身特色的青砖小瓦马头墙小合院庐州民居和古祠堂,大量江淮古镇,古村落,近代名人故居,甚至三国遗址公园那样的更久远的历史遗迹。更有环巢湖沿岸山水自然风光,从湿地,公园,到溶洞,沙滩,花海,奇花异草,小山丘,草地都有,这些还是和人文景色结合在一起的。想体验江淮特色的乡村到底有多美,多有文化底蕴,建议您首选合肥。关于合肥除了山岳风光以外的乡村景点是江淮文化区最好的这一点您在江淮之间和苏皖长江沿岸县区的电子地图里仔细观察就看得出端倪。

合肥主要特色的介绍

合肥也有很多好玩的,好吃的,很有特色。合肥市中心的景点都不是合肥最好的景点,合肥主要的风景在 巢湖 岸边和广大乡村和远郊区,而不是像南京等一些城市好的景点主要在城内,来合肥推荐去三国遗址公园、滨湖湿地森林公园、安徽博物院、中庙姥山岛(包括中庙寺、姥山岛,文峰塔。淮军昭忠祠、李公祠)、龟山湿地森林公园和紫薇洞(最主要看奇石)游览,然后从合肥区到 巢湖 市银屏山沿途还有几十个次要的或者小景点。比如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名人馆、长临河古镇、吴家花园、振湖塔、红石咀公园,芦溪湿地、张治中故居、李克农故居、烔炀古镇、月亮湾湿地、柘皋古镇、冯玉祥旧居、半汤温泉和郁金香高地、三瓜公社、范增故里鼓山、 巢湖 博物馆、东庵森林公园、银屏山(主要是4-5月去看千年白牡丹,还有仙人洞),然后还可以到槐林马尾河湿地、庐江巢湖 沿岸的湿地、中国稻米博物馆、三河古镇 、牛角大圩、万达乐园回到合肥合肥城内还有包公园,李鸿章故居,安徽博物院,明教寺,城隍庙街区,近郊有刘园,源泉徽文化博物馆,瑶岗村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李鸿章享堂,蜀山湖和科学岛,此外还有刘铭传故居,肥东古祠堂适合春秋两季游览。然后合肥除了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和桂花赤豆糊还有老乡鸡的鸡汤,美食很多。同庆楼之外,梦都,不倒翁,徽宴楼,庐州太太也不错,土菜馆都能做很好吃的菜。蒸小皖,徽乡鸡能做不错的快餐,刘鸿盛的面点比如冬菇鸡饺为代表的各种馄饨、小笼包、包子和炒饭很好吃,王仁和米线有很多种米线。早安庐粥有几十种粥和米饺、蒸饺。然后肥叔锅贴的锅贴饺很好吃。禾谷炒饭和炒饭王者能做十几种炒饭,合肥历史名人也很多,范增、周瑜、杨行密、包拯、李鸿章、刘铭传、聂士成、丁汝昌、段祺瑞、杨振宁历史教科书里都有,还有吴bang guo和李ke qiang。合肥也不是编地理教科书的史盲和不懂历史的网络编辑说的小县城发展而来,没历史文化底蕴,他们不懂附郭县制度和历史。合肥有3000年历史,是司马迁史记里记载的全国18个大城市之一,南宋淮南西路首府和宋代排名前列的江淮地区第一大城市,自公元200年以来数为州郡府治所,隋至清为庐州和庐州府治所。合肥是五代十国到明末安徽第一大城市,老城面积5.6平方公里,面积大于明清广州扬州济南重庆福州昆明保定桂林贵阳兰州沈阳淮安洛阳大同安庆芜湖徽州上海等城市的城墙内空间。

//www.achim-lelle.com/i/12274606.html//www.achim-lelle.com/i/9081197.html这两篇合肥精华游记里有景区官网,景点电话,景点地址和其他网友写的游记链接可以当证据验证真假。这两个大游记里有我写的其他景点小游记的链接。合肥还有庐剧和 巢湖 民歌,我写的合肥目的地的游记里还有几十首合肥有关的乐曲和民歌。

为了减少一些人对我的谩骂,我也得说明下我不是个没见识的、游览点很低的人,我的其他游记
//www.achim-lelle.com/i/17174869.html山西全攻略
//www.achim-lelle.com/i/19664587.html吴越、南宋故都,人间天堂杭州
//www.achim-lelle.com/i/12205486.html南京
//www.achim-lelle.com/i/12022110.html济南
//www.achim-lelle.com/i/10990702.html宁夏
还要说明一点,我不是个没见过世面的人我的其他一些游记//www.achim-lelle.com/i/9221757.html绍兴
//www.achim-lelle.com/i/6673079.html天水
//www.achim-lelle.com/i/3204562.html陕西
//www.achim-lelle.com/i/7746623.html武汉(到的目的地里最差的)
//www.achim-lelle.com/i/7746623.html登封
//www.achim-lelle.com/i/6235910.html平遥(每人都去,却大多不怎么了解的)
//www.achim-lelle.com/i/6306002.html大同
//www.achim-lelle.com/i/7807627.html正定
//www.achim-lelle.com/i/21006100.html重庆
//www.achim-lelle.com/i/12366226.html寿县
//www.achim-lelle.com/i/18596245.html歙县


当天游览的景点除了刘铭传故居外都不算优秀,紫蓬山没留下什么文物,但是郊游去的话也还可以。铭传乡和紫蓬镇虽然是相邻乡镇,但景点一点也不密集,保存下来的文物也少。但是还是有些没有破坏严重,没有经过修复的文物点,目前铭传乡东部的张树声故居张老圩2020年开始修复,预计到2023年可以修复完成。反正这两个乡镇不是合肥境内和肥西旅游资源最好的乡镇。肥西县最值得一去的乡镇是5A景区所在的三河古镇。合肥人文古迹和自然风光结合得好的应该是环巢湖沿岸的乡镇和三十岗镇等

紫蓬镇

紫蓬镇位于肥西县中部,西周和春秋属庐子国,春秋晚期属吴、楚,战国属楚,秦汉属以寿春县(治所淮南寿县县城)为郡治的九江合肥县,三国魏以后隶属于淮南郡治所所在地合肥县,隋代属庐州庐江郡首县合肥县,唐五代宋属庐州治所合肥县。元代属庐州路首县合肥县,明清属庐州府首县合肥县。不晚于清朝中期,今天的紫蓬镇镇区形成了两个乡村集市,烧脉岗(今烧脉街道)和竹林关(今农兴街道)。晚清时期张树声、周盛传、刘铭传、三人带领家族和同乡在本镇紫蓬山周围办团练,其中张树声和周盛传都结寨在紫蓬镇境内,三人结为异姓兄弟,以张树声为首,多次在附近打败太平军。1861年三支团练被李鸿章招安并入淮军。编为树字营、盛字营、铭字营,张树声、周盛传、刘铭传分别担任将领统率旧部。民国属合肥县,1949年建农兴乡,并入新成立的肥西县。1961年改公社,1983年复改乡,1992年与烧脉乡合并建农兴镇。2005年底,为扩大知名度,取附近紫蓬山之名将农兴镇更名为紫蓬镇。紫蓬镇名人有清末担任过两江、两广、直隶总督的张树声,清末淮军将领周盛波、周盛传,太平军将领,晚清高僧袁宏谟,张树声曾孙女民国大家闺秀的代表,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等。这还不包括不可考具体出生地的。紫蓬镇特产有王仁和米线、瓜蒌子、花卉、苗木。这里的居民80%从事苗木产业,培养的苗木包括藤、灌、竹、木、花、草500多种。这里是合肥老字号王仁和米线最大的生产基地,还建成了以家电、汽配、机械制造产业为主的工业产业园。镇上有四家高等院校。景点有号称庐阳第一名山的紫蓬山(包括西庐寺、佛园、李典墓、淮军文化园、淮军文史馆、龙颈古榆、孔雀松、仙人洞等)、吴山口村(今山口村),清代以后紫蓬山南的又一个集市)、农兴社区许氏宗祠、紫蓬湾高尔夫、亿力赛车场、木屋度假村跑马场,除此以外还有周盛波、周盛传所建圩堡庄园罗坝圩、周老圩等破坏严重未经修复的文物点。紫蓬镇人所作的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张树声所作的《张靖达公奏议》、《庐阳三贤集》,周盛传所作文集《周武壮公遗书》、张兆和所作短篇小说集《湖畔》。周胜波和周盛传带兵驻防天津期间,将合肥的稻种和水稻耕作种植技术和合肥稻作民歌《绿浪滚滚迎面来》等带入天津。培育了天津小站稻,产生了天津挠秧号子。

紫蓬山

早上9点从家里出发,第一站是紫蓬山,到达那里时已经10点40分。

紫蓬山山名的紫蓬二字相传取自和尚袈裟(紫色)和蓬莱仙境首字含义是“迎紫气,赴蓬莱”。相传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大将李典协助张辽镇守合肥时,在山上建汉武帝时代名将李陵庙,纪念祖先李陵,山因此又名李陵山。紫蓬山是大别山余脉,四周还和很多小的山丘相连。据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吕忱《字林》曰:肥水出良余山,俗谓之连枷山”可见当时的紫蓬山名叫良余山或连枷山。唐代所作的《隋书 地理志》和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所编纂的全国地理志《太平寰宇记》中,紫蓬山当时的名字是蓝家山。南宋祝穆所著《方舆胜览》中,记载:“紫蓬山在合肥县西南七十里”。可见当时这里已经得名紫蓬山。称紫蓬山为李陵山,最早的资料见于明代正德《庐州府志》。清代的紫蓬山因为山上规模宏大的西庐寺等古迹和茂盛的森林,古木参天,而号称“庐阳第一名山”。只可惜西庐寺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解放初期和期间遭到三次毁灭性破坏,除了当时用来堆放杂物的李陵殿,一切文物荡然无存。现在的西庐寺基本上系2006年重建。最近10多年间又在紫蓬山周边建立佛园、紫蓬湾高尔夫、亿力赛车场、木屋度假村跑马场、吴山口民国街、紫蓬老街、淮军纪念园等。现在的紫蓬山是国家森林公园,山上有百年以上古树数千棵,国家4A级景区。

紫蓬山北大门,紫蓬山是4A景区,免门票参观游览,疫情期间入内要戴口罩出示健康码。

大门仿唐朝建筑风格。紫蓬山不允许没有通行证的外来车辆进入景区,进入大门之后就是景区内部交通车的停靠点,为了快速游览紫蓬山最主要的景点,我们3人花钱买了到佛园和西庐寺的往返景区交通票。到佛园和西庐寺的往返车票是25元一张。

紫蓬山上森林覆盖率高,空气中布满负氧离子,空气清新。当天没有风,是雷阵雨天气,紫蓬山最高海拔只有188.7米,但是紫蓬山上气温比合肥市区低好几度,天气湿冷,把我爸爸和guangzhou大哥都冻得冷。

西庐寺附近有麻栎古树群,这些麻栎树的树龄都在150年左右,是太平天国和驻扎在附近办团练的张树声、周盛传、刘铭传团练交战,对山上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后,重建西庐寺的原太平军将领,通圆法师袁宏谟所植。现在一共有1827棵。
袁宏谟出生紫蓬镇的贫苦农家,少年习武爱打抱不平,太平天国时参加太平军,曾经为杭州太平军将领陈炳文、汪海洋的部将,1863年拒绝淮军将领,少时好友,妹夫周盛传投*降淮军的要求,太平天国失败后感叹“人间苦短,佛海春长”出家为僧,潜回家乡,靠着当上清朝提督(从一品武官)的周盛传的帮助,隐 匿身份,摆脱了清政 府的追 * 捕。他四处化缘募集资金重建了西庐寺和明教寺。

西庐寺鼓楼也是关帝殿

三国时期,李典于山顶建庙祭祀其七世祖汉代名将李陵,故西庐寺又称李陵庙;因寺地处古庐州府(今合肥市)西南,所以至李唐年间皇家钦赐名西庐寺。此后,因战乱屡经兴废。

明代万历八年,当地吴、程、刘、卞诸信士集资添建玄武殿;清初,僧静澄募化建造大雄宝殿;康熙年间,僧鉴容智公卓锡在此大修梵刹,创建丛林,为一代开山始祖;咸丰时,寺毁于战火,仅留下建于清嘉庆五年,1800的三间李陵殿;同治年间,袁宏谟投身西庐寺,募化重修殿宇百余间,明教寺殿宇数十间,同时进京求的一部《龙藏全经》(原经名《大藏法》,西庐寺成为皖中名刹。

清朝光绪年间重建的西庐寺有西庐寺有天王殿五间,中供弥勒佛,左右四大天王像,地藏殿十五间,殿中木塔一座,殿左右十王。塔后一大石,有龙舌,在此迹如人坐。还有大佛殿、后殿、官厅、禅堂、观音堂、二层八卦亭、钟鼓楼、藏经楼、通公塔、望湖楼等。

寺内还收有众多文物:唐代八仙造像、童子童女铜像,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一方来砚,清朝皇帝钦赐的玉如意、古鼎、大明宣德炉等古物。

西庐寺松竹环抱,古木参天,环境幽静秀美。登上西庐寺最高建筑物--望湖楼,无限风光,尽收眼底。

民国初年,西庐寺的住持僧三惺(号梦东,1945年曾担任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对西庐寺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修缮。

此后,至建国后五、六十年代,尚有5幢青砖绿瓦、雕梁画栋的庙宇,房百余间,经书上万卷,佛像16类。

每逢农历二月十九日、七月三十日、九月十九日的西庐寺庙会,本地及邻县上山烧香、朝拜、游览的香客游人,成千上万,络绎不绝。晨钟暮鼓,香火不灭。

1950年代占地500亩的西庐寺为国有林场占据,1960年代初寺院核心部分又为微波站占用,1966年至1967年wen ** ge 时期,西庐寺佛像被砸*烂,包括《龙藏全经》在内的经书、唐代八仙造像、童子童女铜像,宋代诗人苏东坡的一方来砚,清朝皇帝钦赐的玉如意、古鼎、大明宣德炉等古物,全被毁弃,庙宇建筑中只剩下被用作杂物间堆放杂物的李陵殿。余者全被拆毁。

1995-2010年重建西庐寺,重修后的寺院为仿唐建筑风格。

重建的西庐寺大雄宝殿

香炉和麻栎古树群,在这台基下还有天王殿,这次没去。

西庐寺内的多宝佛塔。

紫蓬山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地上文物就是新近翻修过的李陵殿。1990年代重修李陵殿时在在殿堂正脊梁上发现“嘉庆五年(1800年)冬月程嘉珍、程天照合族重修”的墨书字迹。wen ** ge 时期李陵殿被作为163微波站堆放杂物的仓库而保留下来。

殿中供奉李陵、司马迁、李典的塑像

李陵(前134-前74年),字少卿,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文学家,飞将军李广长孙。
擅长骑射,爱护士卒。初以祖勋,授予侍中、建章宫监,迁骑都尉。天汉二年(前99年),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匈奴,率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兵战于浚稽山,终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由于汉武帝误听信李陵替匈奴练兵的讹传,夷*灭*李陵三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
元平元年(前74年),老死于匈奴。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本篇游记共含 37608个文字, 261张图片。帮助了 游客。 举报
相关目的地: 合肥
返回顶部
意见反馈
页面底部